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 皮 书生态旅游白皮书目录提要1第一章 生态旅游发展背景第一節 生态旅游之演进1第二節 意义及内涵4第三節 国内背景6第二章 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第一節 国际发展概况8第二節 国内发展概况16第三章 台湾之生态旅游资源第一節 台湾在世界上的生态地位19第二節 自然生态资源20第三節 人文生态资源26第四章 我国发展生态旅游之现况与课题第一節 生态旅游资源之管理体系28第二節 推动生态旅游之分工机制32第三節 发展生态旅游面临之课题与对策37第五章 生态旅游之推动第一節 目标44第二節 策略与措施45第三節 九十二年执行计划49第四節 预期效益52附录附录一纽西兰 环境责任旅游原则53附录二加拿大 旅游业的道德规则与企业准则54附录三国内原生或常见保育类野生动物中文名录55附录四台湾陆域生态系的种类与特色56附录五台湾海域生态系的种类与特色60附录六台湾地区的自然保留区63附录七台湾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区65附录八台湾地区的国家公园67附录九台湾地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68附录十台湾地区国有林自然保护(留)区71附录十一台湾地区的国家级风景特定区72附录十二国有林森林游乐区74附录十三生态旅游相关法规75图目录图一、台湾岛上依海拔高度分布之生态系21表目录表一、台湾地区自然保护区域面积统计表29表二、九十二年执行计划之分工表49提要一、 背景与目的联合国将2002年订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在全球陆续展开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发展、教育推广等活动,台湾身为国际社会一份子,应同步配合推动,以符合国际潮流。另方面台湾具有高度丰富且珍贵的生态及人文风情资源,深具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然它亦具高度的脆弱性与稀有性,一旦被破坏,就可能导致无法回复的恶果,因此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即须审慎的规划与评估。生态旅游白皮书即为建立生态旅游政策形成与执行的主要机制,拟定决策与全面推动之管道及政策执行之途径。换言之,即提出自然生态、社区、产业、政府都能永续经营的观光发展整体策略,俾使台湾的生态旅游,能在维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各地文化传统的保存、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之理念下,避免游憩对环境与文化的冲击,同时达成环境经济、保育生态与环境教育兼具之目标。二、 范畴与架构本生态旅游白皮书研拟之架构主要分为四大部分,首先介绍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与概况,其次说明台湾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目前国内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况课题,最后提出解决策略,并提出具体的短中程推动策略与执行计划。三、 计划年期与程序生态旅游政策是否能落实,端赖有无明确之分期执行计划。生态旅游白皮书之编拟,系期望生态旅游之实施由理念架构之研提,至目标、策略、措施之拟定,最后落实为实际推动之执行计划。基于此,特提出短中期执行计划,短期系指民国九十二年可以完成者。中期系民国九十六年可以完成,拟于九十二年实施后检讨订定。为编定生态旅游白皮书,参酌目前美洲、纽、澳等国已制定的生态旅游政策或策略,并与外国政府观光部门及国际民间组织联系,搜集各种生态旅游发展政策或策略,为我国订定生态旅游白皮书之参考依据。同时以深度访谈、网络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并举办多次专家学者咨询会议,因此生态旅游白皮书的编订作业,可说是兼顾客观性、可行性与完整性,期待生态旅游白皮书的完成可以做为国内推动永续观光的施政方针。四、 主要成果(一)政策目标台湾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同时兼顾社区利益、永续经营与生态保育的三大原则,由社区居民、产官学各界共同建构完善的生态旅游产业。基于此,特将具体发展目标设定如下:目标一:与国际接轨在世界的生态旅游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目标二:二五年来台旅客中有百分之一从事生态旅游目标三:二五年国民旅游中从事生态旅游者占旅游结构的百分之二十目标四:二五年建置完成50个健全的生态旅游地(二)发展策略与九十二年执行计划依据生态旅游发展目标,拟定六大项发展策略,分别就推动及管理机制、生态旅游规划与规范、市场机制、研究与教育推广、办理评鉴及观摩活动或大型会议、执行方案提出具体措施如下:策略具体措施策略一:订定生态旅游政策与管理机制1. 研订生态旅游业者、旅游地之评鉴(标章认证)机制。2. 订定生态旅游地点遴选准则。3. 订定国家森林游乐区环境监测机制。策略二:营造生态旅游环境1. 加强建置生态旅游环境调查及监测。2. 续遴选具有生态旅游潜力地区。3. 办理生态旅游创业贷款。4. 办理原住民综合发展基金经济贷款。5. 规划办理国家公园、国家风景区、森林游乐区、农场等生态旅游游程。6. 建立国家森林游乐区生态旅游服务信息电子化,包括建立森林游乐区服务网站、设立森林旅游教室。(续)策略具体措施策略三:办理生态旅游教育训练1. 生态旅游纳入九年一贯课程:(1) 辅导社会教育机构办理社区生态探索研习活动。(2) 生态旅游纳入高中职、国民中小学环境教育内容研发主题。(3) 补助地方政府办理环境教育辅导小组计划包含以生态旅游的方式办理校外教学活动。2. 举办国家公园、国家风景区、休闲农业区、森林游乐区解说员及解说义工培训。3. 举办原住民生态旅游解说员培训。4. 举办观光旅游业导览人员生态解说训练。5. 举办植物园生态旅游志工教育训练。6. 办理赏鲸豚等海上活动随船解说员训练。7. 办理国家公园、国家风景区、休闲农业区、森林游乐区、农场、原住民地区生态旅游讲习会。8. 办理自然保育及生态旅游研习班。9. 办理渔业自然保育及生态旅游座谈会。10.办理公务人员生态旅游讲习。11.办理休闲农业、森林游乐区生态旅游观摩暨研讨会。策略四:办理生态旅游宣传活动1. 编制各月份生态旅游活动行事历。2. 制作生态旅游广播、电视专辑。3. 结合作家、平面、电视媒体报导生态旅游。4. 印制生态旅游推广文宣资料。5. 生态旅游结合健康、休闲活动。(续)策略具体措施策略五:办理生态旅游推广活动1. 网络票选生态旅游游程。2. 全国候鸟季生态旅游活动。3. 规划办理聚落之旅。4. 规划办理古迹巡礼。5. 规划办理青少年生态旅游营队活动。6. 办理客家地区文化生态旅游。7. 办理原住民地区文化生态旅游。8. 办理地方特色生态旅游活动。策略六:持续推动生态旅游1.订定九十三至九十六年生态旅游工作计划。第一章 生态旅游发展背景第一節 生态旅游之演进来自www.3 7 22资料搜索网 中国资料库下载随着环境意识的普及、保护区管理观念的重视以及消费市场的转变,一种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将游憩活动与生态保育、环境教育以及文化体验结合的旅游型态逐渐产生。1970年代已开发国家在感受经济繁荣与科技发展之下,人类必须承担环境破坏的后果,因此,一种新的环境伦理开始形成,新的环境伦理将人类以外的自然万物赋予存在的价值,认为人类不可能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作无限制的发展,必须兼顾环境保护,自此,环境意识逐渐高涨。1980年由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与世界野生物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所规划的世界自然保育方案(The 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中建议生态保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必须有直接的连结,以达到保育推动发展,发展强化保育的目标。1982年在巴里岛举办的世界国家公园会议(The World Congress on National Parks)中,鼓励地方居民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提案受到许多保育人士以及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支持,过去保护区的划设,往往把成本加诸地方居民,例如为了方便保护区的管理而将居民迁移至划设之保护区外围;限制居民利用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等规定,对这些居民的经济或社会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甚至居民的生命财产还可能遭受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威胁,导致保护区管理单位与地方居民间关系恶化,为了改善这层关系,必须加强保护区管理并顾及地方居民的需求与福祉,世界国家公园会议中建议透过教育、利益共享、决策参与以及适当的社区发展计划,推动地方居民成为自然资源的共同守护者。地方居民参与自然资源的保育管理伴随自然旅游的快速发展渐渐构成了生态旅游的内涵,自然旅游泛指所有以相对较为原始的自然资源或景观(风景、地形、水文特色及野生动植物等等)吸引观光客的各种游憩活动,欣赏风景、钓鱼、泛舟、溯溪、登山健行、自然摄影、观察野生动植物等活动都属于自然旅游的范畴。以自然资源作为观光旅游主要的内容,早在人类有游憩行为时就已经存在,但一直到1980年以后才开始在观光产业上逐渐占有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观光客开始对造访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传统文化产生高度兴趣,造成了1980年代自然旅游的快速成长,也对自然生态资源与原住民社会文化的维护保存产生莫大的冲击,因为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或周遭地区往往成为吸引这些向往自然旅游大众的主要目标,观光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舒缓许多国家公园及保护区管理单位面临经费不足的窘境,但过多的游客随时可能超出这些地区所能承受的外来压力。1987年联合国布伦特兰委员会(Brundtland Commission)检讨发展的定义,提出永续发展的概念,期望世界各国的发展能符合满足当代需求,同时不损及后代满足其本身需求的准则。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地球高峰会议(Earth Summit),与会一百余个国家在会中共同提出二十一世纪议程(Agenda 21),其中第十九条特别议程便是这些国家为观光产业做了永续经营的承诺。为了永续发展观光资源,降低游憩活动的冲击,保育具有吸引观光利益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以及鼓励地方居民参与等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渐渐成为政府及业者经营的方向。二十世纪末期,观光产业已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一项经济活动,其中又以自然旅游的成长速度最快,面对生态旅游衍生出来的契机与危机,1990年世界野生物基金会在所属永续发展部门成立了生态旅游常设单位,开始推展生态旅游的概念,并进而独立成为国际生态旅游学会(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目前拥有来自一百余国涵盖学术界、保育界、产业界、政府单位及非营利组织等约一千六百个会员的国际生态旅游学会,借着提供生态旅游准则、训练、技术支持、计划评估、研究及出版品等服务致力于全球性生态旅游的推动。随着生态旅游概念的推广,许多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第三世界国家、国际性的观光组织与保育团体也陆续加入发展生态旅游的行列,有鉴于这股热潮,联合国经济暨社会委员会(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于1998年7月30日的第四十六次大会决议订定公元2002年为国际生态旅游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此次大会决议文提到二十一世纪议程的落实需要全面整合观光产业,以确保观光产业在各联盟间不但能提供经济利润,并对地球生态系的保育、保护与重建有所助益;同时在永续经营原则下发展国际间旅游与观光产业,并使环保融入旅游发展的一环,进而考量到落实生物多样性、气候变迁等国际研讨会各项结论的需求;此外大会并决议依据永续发展纲领,加强推动旅游业国际合作,除了满足现阶段旅客与各观光国或观光区域之所需,同时应保障与增加未来发展的机会,以确保资源分配能满足经济、社会与美学的需求,且能维持文化的完整性、基本的生态演化过程、生物多样性及维生系统。联合国在宣布2002年为国际生态旅游年之后,由世界观光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推动以生态旅游为发展策略,达成保育生物多样性的目标,联合国希望借着全球的参与重新检讨生态旅游与永续发展的关联,进行经验与技术的交流以期改善生态旅游的规划、发展与经营管理,并借着适当的行销策略来推广正确的生态旅游,自此,生态旅游已成为全球响应的一种观光发展模式。第二節 意义及内涵生态旅游在近几年来,广泛被喻为在妥善规划下,是一种可以达到永续观光资源的发展模式,生态旅游不是创新的改革也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观念,它在过去生态保护的架构下逐渐衍生而成,提供解决发展与保育冲突的一项方案,而不是由既有的观念中发展出的观光型式。生态旅游一词第一次出现,系于1965年Hetzer在Links杂志中批评观光活动在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冲击,他并建议“Ecological Tourism”以取代传统的观光模式,这个建议被认为是第一次提及生态旅游。Ceballos-Lascurain(墨西哥保育专家)于1983年第一次创造使用“Ecotourism”这个名词以游说保护北犹加敦的湿地做为美洲红鹤繁殖地,在与开发者谈到终止码头建设时,他提到保育该湿地以吸引观光客来此赏鸟,借着生态保育来活络当地的经济活动。自其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后,相继出现形形色色的定义来解释生态旅游。Ceballos-Lascurain(1988)指出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且欣赏或体验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景象,并关心该区域内所发现的文化内涵;Kurt Kutay(1989)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游憩基地以及可供游憩的生物资源并标示出它与邻近社会经济区域的联结,另一方面,相对于一般观光旅游的规划,生态旅游必须有事先的计划并且谨慎处理盈利和环境冲击的课题;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则认为生态旅游系到自然野地的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活动不但可以保育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当地人民的福祉。虽然生态旅游的定义各家不同,然而所有的定义都至少反应了三个要素:比较原始的旅游地点、提供环境教育机会以增强环境认知进而促进保育生态的行动力、关怀当地社区并将旅游行为可能产生之负面冲击降至最低。亦即生态旅游不是一种单纯到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休闲与观光的活动,而是以环境教育为工具,同时连结对当地居民的社会责任,并配合适当的机制,以期在不改变当地原始生态与社会结构的范围内,从事休闲游憩与深度体验的活动。为达成保育自然生态并确保地方福祉,生态旅游发展应遵守下列几项原则:一、 发展生态旅游前应事先规划整套区域性的观光及游客管理计划。二、 发展生态旅游前应事先调查分析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评估旅游发展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拟定长期管理与监测计划,将可能的负面冲击降至最低。三、 以小规模发展为原则,以减低游憩活动可能造成的冲击。除了限制游客人数外,发展生态旅游应以辅助地方原有产业为原则,以避免当地对观光产业的过度依赖。四、 在生态旅游的规划、执行、管理、监测与评估等四阶段,应尽量邀请当地社区一同参与。而在每个阶段进行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与当地居民的充分沟通与共识,在发展当地观光特色前应先征求居民同意,以避免触犯地方禁忌。五、 提供适当的社区回馈机制,提供居民充分诱因,协助他们了解保育地方资源与获取经济利益之正向关联,将有助于地方自发性的保育自然及文化资源。六、 强调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并与当地社区合作,以确保观光发展的方向符合地方需求同时利于当地自然保育。七、 确保一定比例的观光收益用于保育及经营管理当地自然生态。八、 发展生态旅游应为当地社区及自然生态带来长期的环境、社会及经济利益。九、 发展生态旅游应促进游客、当地居民、政府相关单位、非官方组织、旅游业者以及专家学者间的良性互动。十、 制定周详规范以约束游客活动以及各项开发行为。十一、 提供游客、旅游业者及当地民众适当的教育解说资料,除了介绍当地生态、文化特色外,更可藉此提升大众的环境保护及文化保存意识。生态旅游的领域演进至今仍处于摸索与实验的阶段,虽然自这个名词的出现到目前为止,已经衍生各种说法来定义它的内涵,不同地区或许因为特定的发展需求而给予生态旅游不同的定义,但是探究缘起,生态旅游的发展仍应谨守上述原则,以促进生态保育及地方居民福祉为最终目标。第三節 国内背景台湾在光复后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也犯了忽略兼顾环境保护的错误,以致环境问题不断衍生。及至1980年代,在见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国际潮流催化下,政府与民间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课题,政府从成立环境保护署开始,逐步建立环保之各种体制与法令,行政院并成立生物多样性推动小组及国家永续发展委员会等组织,来推动国家永续发展的工作。2000年行政院成立国家永续发展委员会,制定中华民国永续发展策略纲领,在观光业之永续发展策略中提出政府应订定观光政策白皮书、生态观光发展策略,及建立生态观光认证制度等发展生态旅游的工作方向,此乃政府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之政策性指示。同年十二月,交通部为加强观光产业之发展,提出二十一世纪台湾发展观光新战略,宣示要营造台湾本土、生态、三度空间的优质观光发展新环境,生态旅游自此进入推动的阶段。为落实二十一世纪台湾发展观光新战略,交通部观光局于2000年12月22日邀集产、官、学、民间团体各界人士,在谷关举办了推动永续生态观光研讨会,研订出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及后续办理之建议事项,拟定观光局推展生态旅游之工作方针。其内容如下:一、 生态旅游之发展方向1. 台湾自然资源具有高度丰富性与珍贵性,但同时也是高度脆弱性与不可回复性。发展生态旅游有极大的潜力,但必须谨慎规划,尤其是承载量的考量。2. 台湾生态旅游的定位,不应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观光产业,而是创造游客参与保育工作的机会,所以生态旅游活动或生态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应有严谨的、因地制宜的旅游规范。3. 台湾的生态旅游以发展脊梁山脉的生态系为主轴,结合原住民部落与文化,应是国际级兼顾文化与生态多样性的生态旅游资源。4. 社区或原住民部落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同时兼顾社区利益、永续经营及生态保育的三大原则。将原住民之狩猎文化转化为生态旅游中保育的力量,应为未来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策略。5. 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需教育系统的参与。中小学之户外教学,大学的通识课程及观光科系之专业训练,均为推广生态旅游及环境教育之重要管道。6. 藉由生态旅游的推广以建构台湾之海岛与海洋文化、产业与游憩等亲水活动。7. 生态旅游活动的推动原则:(1) 九二一重建地区、原住民部落及偏远地区优先办理。(2) 低海拔地区优先办理,其次是中海拔、高海拔地区。(3) 海域生态以珊瑚礁海域为优先,其次为渔村。(4) 教育系统中相关单位,优先推动生态旅游活动。(5) 各级政府部门之相关活动,优先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二、 建议事项1. 拟定我国生态旅游白皮书,宣示推展生态旅游的政策和作法。2. 配合国际行动,订2002年为台湾生态旅游年,并规划各项相关活动,推展生态旅游。3. 辅导成立中华民国永续生态旅游协会,成为推动生态旅游的主要组织,协助政府办理推动工作。4. 辅导有志经营生态旅游事业之人士或社区团体,成立合法之经营组织;相对地,亦鼓励现有旅行社成立生态旅游部门,推动国际生态旅游,俾行销台湾的生态旅游产品。5. 在现行教育系统中,如中小学的户外教学、大学的通识教育及专业科系所,加入生态旅游相关课程及学习活动,作为推广生态旅游及环境教育的管道。2001年3月31日产、官、学界关心生态旅游的人士及相关社团,在行政院观光发展推动小组召集人陈政务委员锦煌的号召下,成立了中华民国永续生态旅游协会,协助政府推动生态旅游。2002年1月16日行政院第二七六九次院会中,通过配合国际生态旅游年,订2002年为台湾生态旅游年,同时核定观光发展推动小组审议通过之2002生态旅游年工作计划,台湾生态旅游的推动工作于焉展开。生态旅游白皮书系经产、官、学及民间团体建议并由交通部观光局负责研订,用以揭橥推展生态旅游的方向与作法。第二章 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第一節 国际发展概况理想的生态旅游蓝图为永续经济发展与维系自然生态勾划出一个新的平衡点,因此,生态旅游成为许多开发中国家用来平衡经济活动与生态保育以及永续利用自然资源之优先考量,以东南亚地区而言,自从1991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PATA)在巴里岛的聚会提出生态环境口号后,印度尼西亚首先响应,生态旅游带来的影响力可由印度尼西亚东方的科摩多岛看出,由几年前的一年5000人次左右的游客,转变成半年9100人次搭船远渡到这个小小的科摩多蜥蝪岛。而以泰国为例,1990年以前,在泰国丛林中探险的游客九成是外国人;这几年来泰国人旅行至自然生态地区的意愿高达八成五。结合生态理念的旅馆设计也逐渐风行,在马来西亚的塔曼尼加拉公园,新加坡的旅馆业者建立了足以永续的木造房舍,提供人们住宿于一百三十万年历史的热带雨林中;希尔顿旅馆也在沙劳越的雨林中,仿照伊班土著的长屋,在班潭国家公园设立一流且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旅馆。2000年开发中国家的观光总收益中有17%来自生态旅游的收益,即说明愈来愈多人在具生态特色的地方从事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已是国际主要潮流之一。此外,许多国家在其整体的观光旅游发展与自然保育推展上,将生态旅游的经营理念结合进来,同时建构其制度化的推展,例如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巴西、波利维亚、古巴、哥斯达黎加、智利、阿根廷及秘鲁等。生态旅游发展实例一、 纽澳澳洲澳洲在过去几年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其中包括了执行一系列的生态旅游策略、成立全国与地方的生态旅游协会组织、每年发行相关的业界指南、举办国际生态旅游会议、成立国际研究中心、建立生态旅游相关技术的最佳示范、设计生态旅游教育及训练课程,此外也发展出全国的生态旅游评鉴架构。澳洲境内参与生态旅游业务之业者就有600家,估计每年约有2亿5千万元澳币(合约新台币48亿4千万元)的营业额,生态旅游之所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主要归功于该国联邦政府在1994年提出的国家生态旅游策略(National Ecotourism Strategy),为澳洲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出一个全盘的架构,成为引导该国生态旅游在谨慎与永续的原则下,进行整合性的规划、发展与管理的蓝图,在国家生态旅游策略的架构下所拟定的澳洲国家生态旅游计划(National Ecotourism Program)作为实现这份蓝图的工具。澳洲国家生态旅游策略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在生态永续的经营原则下,以自然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同时结合自然环境的教育与解说,该定义里特别提出所谓的自然环境包含了文化的成分,而要达到生态永续,则必须合理地回馈当地社区,并长期保育地方的资源。这份国家策略拟定的过程中鉴定出下列几个可能影响澳洲生态旅游规划、发展与经营管理的议题:1. 观光旅游的发展规划与经营管理,必须朝着冲击最小化以及生态永续化的方向进行2. 简化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规范过程,以增进效率,而面对不同政府单位的管辖范围与职权分配时,必须以整合性的观点来作考量3. 任何影响生态旅游市场成长所必须面对的资源管理因素,都必须纳入考量,包括需求的扩大与资源限制等议题。4. 发展适当的公共建设5. 监测生态旅游所带来的冲击,以提供决策以及资源管理所需的信息6. 市场行销7. 提供业界一套统一标准,探讨建立全国性的评鉴架构以确保生态旅游的服务与产品能符合一定的标准8. 提供生态旅游教育课程,以协助建立产业界的指标,同时鼓励游客与业者接受对环境冲击最小的各项服务与产品9. 原住民以地主、资源管理者、或业者的身分参与生态旅游的机会10. 生态旅游相关企业的生机11. 公平性的考量因此这份策略中拟定目标与配套之行动方案来解决上述议题可能导致的各项问题。澳洲国家生态旅游策略体认到包括所有阶层的政府单位、各种休闲游憩的相关组织、非营利组织、相关的专业与学术领域、保育组织、社区团体、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者、原住民、教育机构、财经机构、媒体、国际性团体组织以及游客等等,都是关心或可能受到生态旅游发展所影响的单位,因此在进行发展与规划时,必须把上述单位组织纳入考量,该策略同时也列出所有生态旅游发展可能导致的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冲击以及这些冲击的特性,因此它提供了一份目标明确、方向清楚的生态旅游发展依据。除了有国家生态旅游策略的明确依据,1991年澳洲生态旅游协会(Ecotourism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的成立,也为该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注入相当大的助力,1996年该协会与澳洲旅行业协会(Australian Tourism Operators Association)合作展开国家生态旅游评鉴计划(National Ecotourism Accreditation Program),评鉴对象包括自然旅游公司、自然生态景点以及提供住宿的业者。最近该协会开始发展国家自然与生态旅游导游评鉴计划(National Nature and Ecotour Guide Certification Program),解说、教育、生态永续、最低冲击技术的采用、营运以及对环境与文化之敏感度等等都是其中几项关键的评鉴项目。虽然澳洲在生态旅游的操作上居于领先的地位,但随着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议题,其中一项是维持环境、文化与经济的永续性,虽然在该国已有不少的成功案例,仍然有些业者利用生态旅游作为招揽游客的手段,实际上却仅仅以赚取观光利润为目的。另一方面,在澳洲国家生态旅游策略中强调自然与文化同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内涵,同时也明示需要与地方社区(尤其原住民社区)团体进行协商与沟通,然而原住民实际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案例却非常少,而原住民生态观光对原住民社区带来的负面冲击与解说原住民文化所牵涉到的智慧财产权的问题,则是另一项澳洲面对生态旅游发展必须面临的课题。纽西兰纽西兰经历人类多年的开发破坏,目前体认到自然保育的重要,以生态旅游为内容的行程安排非常多,为了规范生态旅游行为,政府部门提出环境责任旅游原则(Principles for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Tourism)(如附录一),要求旅行业进行生态旅游时尽可能对旅游地不产生负面影响。著名的旦尼丁的企鹅保护区,是由农民自行推出,而获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的例子。此外凯古拉的赏鲸之旅,只要选对旅行社都能达到环境教育与增进当地居民利益的行程。史都华岛的奇异鸟之旅,每隔一天只办一次,除了藉此控制游客对生态的冲击外,所有参加的游客必须在该岛多停留一晚,因此也达到将观光利益留在当地的目的。二、 非洲肯亚肯亚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横跨干燥与半干燥气候带,拥有十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1983年至1993年期间,造访肯亚的游客数目成长了45%,肯亚的野生动物服务单位(The Kenya Wildlife Service)估计1995年有80%到肯亚观光的游客是为了看野生动物,单靠观光产业就为该国赚进1/3的外汇。过去的殖民时代,狩猎活动等违反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为肯亚相当重要的一项观光游憩活动,反映出殖民时期的野生动物政策,以牺牲当地居民拥有及使用自然资源的权利来满足殖民者的需求。肯亚的生态旅游发展可追溯至1977年与1978年,该国政府下达禁止狩猎运动以及买卖狩猎活动中获得的战利品,这项禁令导致肯亚的自然观光型态由消耗性的自然资源利用,转为非消耗性地透过望远镜或相机来猎取野生动物的身影,同时赋予当地居民决定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的权力以及利益的共享。来自www.3 7 22资料搜索网 中国资料库下载肯亚的生态旅游发展面临几项议题,由于该国的观光旅游具有相当明显的季节性,超过70%的游客在旺季时造访肯亚,此外选择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知名的保护区,例如马赛马拉国家保留地(Ma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以及安伯色利国家公园(Amboseli National Park),数量过多的游客与游猎车辆以及追逐野生动物的行为等等,对自然生态造成不当的干扰,此外野生动物到垃圾堆寻找食物、多数车辆为追寻野生动物踪迹而将车辆开离道路,导致地貌改变、植被受损等环境冲击,都是该国在面对生态旅游发展时所需面临的课题。肯亚生态旅游协会(The Ecotourism Society of Kenya, ESOK)为该国一非官方组织,设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特殊的场合,集合观光业者、保育人士及观光区之地方社区等,讨论有关观光旅游之政策、目标与规范。并藉由下列的方法来推广肯亚的观光旅游:1. 结合观光、保育与社区2. 倡导责任与永续旅游3. 保护肯亚自然的完整性与文化的吸引力该协会致力于协助其会员(包含对保育及观光有兴趣之个人或团体)维持观光旅游操作时的环境管理标准、采用生态旅游之规范准则,以促进肯亚的观光产业能朝向负责与永续的方向发展。南非南非以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及开普敦植物王国著称,丰富的自然生态吸引无数的游客。这里的旅游公司经营多年的生态旅游后了解永续经营与社区共存的重要,在当地政府并未有生态旅游组织的情况下,著名的生态旅行社已经发展出符合国际生态旅游协会规范的旅游活动与住宿设施。以恩度摩保护区(Ndumo)为例,保护区内的营区旅店的住宿设施为非洲帐(一种大型帐棚,较一般双人房为大,利用简易就地的建材装修内部设施),建造时只砍掉一棵树及七根树枝。营区旅店将营收的12.5%归附近村民所成立的信托基金会所管,以回馈社区,同时营区旅店向村民购买手工艺品销售给游客,社区的人因此得以分享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之利益。三、 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哥斯达黎加座落在南美洲与北美洲间的路廊上,多元化的物种加上政治稳定,使哥斯达黎加成为拉丁美洲国家中,生态旅游最蓬勃发展的国家。国家公园与私人保留地都在生态旅游上表现优异。尤其是私人保留区,被赞美为建立保护区的最低经营成本,超过政府的官僚体系,比国家公园更能迅速提供生态旅游业的需求。但是近年来国际连锁旅馆看上这里的发展,也在围绕着国家公园与私人保留地盖起大型旅馆,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了过多的人潮及破坏。哥斯达黎加的生态旅游专家,每年进行公正的生态旅游地点及住所的调查评估,因此生态旅游人士可以透过观光导览手册,得到生态旅游旅馆及住宿品质的了解。贝里斯这个中美洲的小国于1993年,由一小群的贝里斯观光业协会成立贝里斯生态旅游协会,专注于保育与生态旅游的产业。贝里斯生态旅游协会鼓励业者与政府共同努力,以让贝里斯成为生态旅游的胜地及成为其它国家的生态旅游楷模。在贝里斯观光业协会的配合下,贝里斯生态旅游协会受到政府观光与环境部很大的支持。四、 亚洲日本1998年4月日本生态旅游协会(JES)成立,目的在提供生态旅游业者一个分享经验与交流意见的机会与场合,同时训练发展生态旅游的人才;日本生态旅游协会扮演的角色在确保日本丰富与美丽的自然生态、文化环境与当地社区能代代相传。该协会所推展的活动包括:1. 宣传生态旅游,以增强生态旅游的认知与了解2. 支持当地社区永续使用与保护当地资源的活动3. 提供关于永续使用与保护当地资源的信息给社区、旅行业者、导游与政府机构4. 透过评鉴计划或相关研讨会来宣导适当的生态旅游5. 支持当地社区以达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由业者与社区居民共享6. 与全球的生态旅游组织合作,致力全球生态旅游的发展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婆罗洲有着世界级的雨林,对生态旅游者而言是非常值得拜访的地方,虽然没有生态旅游协会及政府专责机构,但是沙巴当地的业者体认到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力邀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于1999年在沙巴开全球生态旅游会议。这个会议对马来西亚生态旅游的影响,可能会在几年之后出现。马来西亚的文化、艺术与观光部(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rts and Tourism)已经委托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Malaysia)及三个国际咨询专家在联邦与州政府组成之指导委员会的协助下,于今年撰写完成国家生态旅游计划(National Ecotourism Plan),此计划将提供未来该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技术指导方针以及保育自然与文化资产的工具。五、 南美州全球十大生态旅游胜地,有三个在南美洲,正足以表示南美洲生态之美。最值得让人探访的国家大概就是厄瓜多尔了,境内拥有亚马孙河与热带雨林、安地斯山脉、加拉巴哥群岛等耳熟能详的生态地点。六、 北美洲已开发国家如美国的生态旅游现况,可由生态旅游经营者由70年代的个位数到90年代的三位数来看出潜力,每家公司的顾客约在每年一两百到三千之间。北太平洋至阿拉斯加间著名的生态旅游,采用独木舟、营帐让您体验自然;东边的芬蒂湾是赏鲸的胜地,美西国家公园的景观都是生态旅游的好地点。美国美国由于幅员广阔,拥有自冻原、次北极圈(subarctic)、暖大陆性生态区、热大陆型生态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大草原、热带/亚热带沙漠、温带大草原/沙漠、疏林(savannah)等不同的生态区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自然旅游十分盛行,每年境内的公园系统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以1997年为例,有2.87亿的游客造访国家公园。根据一项针对外国观光客的调查显示,6988%的欧洲与日本受访表示,鸟类及野生动物是他们造访北美的两个重要因素,70%的受访者到过该区的国家公园,3064%的受访者在他们的旅程中从事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观察,另一项调查预测显示,在19962011年期间,赏鸟预估将是成长率最高的一项户外游憩活动,显示非消耗性的游憩型态已逐渐取代狩猎、钓鱼等活动。美国并没有赋予生态旅游一个明确的定义,举凡冒险及户外活动、野生动物观察、原住民文化、野地活动等都可包含在生态旅游的范畴,各州对于生态旅游各自有不同的定义,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使用自然或生态旅游的名称,然而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区分,例如在阿拉斯加,生态旅游指的是以对环境负责的旅游方式体验自然野地以及当地文化,同时促进保育与社区的经济利益;南卡罗来纳州则将自然旅游定义为到自然野地的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方不但保育环境,同时也促进当地居民的福利;德州定义自然旅游为保育环境、社会及文化价值的自然旅游型态,同时为地方社区带来经济利益,夏威夷州则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到夏威夷自然景点旅游以体验并学习夏威夷特有的动植物及文化传统,旅游的过程必须达到生态负责及地方居民福利的永续,同时融入敬爱土地的精神;佛罗里达州的生态旅游:到自然野地的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方不但保育环境、促进当地居民的福利,同时也提供将游客与大自然结合的高品质观光体验。联邦政府完全没有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所以没有联邦法令引导各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而是由各州政府依各自的条件与需求来做规划与发展,并且由负责政策、行销、经济发展、规划及环境等不同的政府单位执行,显示观光业还未重要到需独立出一个部门来专门负责。除了各州政府的参与外,美国境内有些非营利组织由政策面与计划面来协助生态旅游的发展,其中包括国际生态旅游学会(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冒险旅游协会(The Adventure Travel)以及国际保育组织(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等等。加拿大加拿大旅游业协会(The Tourism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Canada)及国家环境与经济圆桌会议(The National Round Tabl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共同设计出旅游业的道德规范与守则(附录二)。此规则不仅提供旅游业明确的规范,同时也是政府观光部门的施政参考。第二節 国内之发展概况生态旅游在台湾的发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当时环保运动刚起步,民间环保社团纷纷成立,国家公园成立之后,开始在园区内推展解说、旅游活动。到了1990年代,随着国际发展的脚步,生态旅游的概念以各种形式,逐渐在国内推展开来,国家公园及民间生态保育团体开始借着自然体验与生态解说的方式推广休闲游憩兼顾环境保育的概念。1995年之后,开始有少数旅游业者推出生态旅游的行程规划,但鲜少反应生态旅游的实质内涵。2000年,交通部观光局拟定的二十一世纪台湾发展观光计划中,生态旅游被纳入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内主导生态旅游相关活动的推展,可分别就政府组织及民间团体来说明:一、 政府组织:1975年夏天,曾有一批为数约二十名大专青年,具备不同的自然科学背景,包括生物、地质、气象、动物、植物等专长,集中住宿于南投县鹿谷乡台湾大学溪头实验林区管理处,进行有关自然生态解说教育的专业训练,展开了解说员训练的先河,为1970年代各校园社团推动知性之旅的延伸。1980年代,政府陆续成立国家公园后即开始晋用解说人员,迄今约二十年,这是国内生态旅游之滥觞。林务局、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经营的森林游乐区及交通部观光局所属的国家风景区,也都长期积极投入推动旅游休闲与生态环境解说教育的工作,促进了台湾生态旅游的长足发展。近年来,各国家公园、森林游乐区与国家风景区,仍持续培训解说员、出版相关解说导览手册、成立旅游服务中心,并于区内设置导览解说牌,为生态旅游的推展奠定了稳健的基础。二、 民间组织台湾初期是由许多民间社团推出主题式之自然生态之旅,行程主要在体验并欣赏当地的原貌和特色,不以热门观光景点为诉求,怀抱关怀与学习的态度,不但是替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为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负责,逐渐养成了参加者仔细聆听、细心观察的习惯,也培养了一些同好、义工、解说员,更将台湾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一点一滴记录保存下来,也让台湾在国际间的生态保育声望展开新页。以下简述国内推广自然生态之旅的主要民间社团以及文化探索的活动:(一) 自然生态之旅:1. 中华鲸豚协会与黑潮文教基金会:自民国八十六年七月始在花莲县的石梯港推动,目前已有超过三十艘的赏鲸船于东海岸从事赏鲸活动,俨然已蔚为重要的生态旅游活动之一。近几年来,夏秋期间的东海岸兴起一股乘船出海欣赏鲸豚的风潮,使得宜兰、花莲、台东的水上活动多了一项吸引力,游客也因这样的近距离接触,而多认识一类活跃在台湾周遭的生物。中华鲸豚协会与黑潮文教基金会亦大力投入教育民众爱海、亲海与保护鲸豚的宣导活动。2. 中华民国野鸟学会:结合全国二十个地方鸟会及近四千位会员,致力于野鸟之欣赏、保育及研究等工作,每年借着全国候鸟季活动以及各地方鸟会定期举办之例行性活动,带动全国赏鸟的风气,并藉此进行教育推广工作,期望达到提升保育意识,进一步保护全国重要的野鸟栖息环境。目前该会已在全台湾鉴定出53个重要的野鸟栖息地,希望借着各种推广活动来达到栖地保育的目标,也提供国内外人士绝佳之野鸟欣赏与生态体验的机会。3. 中华蝴蝶保育协会:台湾素有蝴蝶王国之称,但因长期栖地开发破坏,蝴蝶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中华蝴蝶保育协会成立后,即举办各种活动引导与教育民众认识蝴蝶,并积极推动蝴蝶之保育与复育,现已渐有成效,赏蝶亦成为时下生态旅游的项目之一。4. 中华民国自然步道协会:自主妇联盟独立出来之后,中华民国自然步道协会持续推广自然步道的概念,一条条在都市近郊的自然步道被规划及安排活动,几乎变成民众生活空间的一部份,也让更多人开始注意住家附近虫鸟花木的种类与变化。5. 中华民国湿地保护联盟:位于水域和陆域交会地带的湿地,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长久以来一直扮演生命基因库的角色,曾经被严重忽视或大量开发,但随着最广为人知的红树林保育观念受认同之后,也催生其它类型湿地的复育工作,并常由民间社团如中华民国湿地保护联盟或地方政府举办各项湿地环境之解说活动。6. 中华民国荒野保护协会:中华民国荒野保护协会成立后,透过举办讲座、训练课程、自然体验营等活动,带领许多民众体会自然、关怀生态,该会并举办解说员训练课程,以培训自然保育人才,散播保育种子,此外认养、圈养野地,并规划为自然教室,也是中华民国荒野保护协会的一项行动理念。(二) 文化探索:1.原住民文化之旅:近来原住民不但正名定位,也找到了他们亘古以来存在于祖灵的坚强文化和精神重心,透过一次次的祭典文化、母语风俗、家屋衣饰、传统食物制作的探源与活动中,并欢迎非族人到访参观各项祭典,开始看清楚原住民的生活哲学及其与台湾的关系。2.古迹巡礼:全台各地民间社团或文史工作室推展认识乡土活动、探访各式古迹、了解先民拓荒源流与生命奋斗历程,开启了文化生态旅游风气。这些推广多年或刚萌芽的文化生态旅游经验,已为台湾全面推动生态旅游奠下良好的行动起点,也是形成全民共识的开始,我们只要再将过往这些关怀台湾土地的努力成果作一通盘整合,必能让台湾的生态旅游在国内观光游憩活动中健全发展。第三章 台湾之生态旅游资源第一節 台湾在世界上的生态地位台湾面积约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不到千分之三,在地理位置上,台湾是北方温带环境的南缘和南方热带环境的北限,故台湾同时拥有热带和温带植物;台湾是北方南下的寒冷洋流和南方北上的温暖洋流的交会带,故为台湾带来北方及南方特有的物种;台湾是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的交界因此台湾的山势高低起伏变化大;台湾也是东北及西南季风的盛行带为台湾带来丰沛雨量因而发展出层次复杂的森林生态系。这些不同环境交会的特质,使得台湾虽然位在北回归线上(全球北回归线经过的国家大多为干旱或沙漠地带如印度北部的半沙漠或疏林、北非和中东的沙漠及墨西哥北部的高原等),但台湾却因具有丰沛的雨量而拥有大片的森林,因具有高低起伏的山势而孕育出热带到寒带的生物相,造就成世界上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数一数二的地区,因此,台湾可以说是整个北半球生态系的缩影。属于大陆岛的台湾,是欧亚大陆生物在冰河时期的避难所。冰河时期,海水位下降,台湾海峡形成陆地与大陆连接,许多北方生物迁移至台湾避寒,冰河退去后有些生物停留在台湾并且落地生根,演化为台湾今日许多特有生物的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鄂尔多斯市中医院护士长职业发展规划考核
- 2025年中国顺酐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核电涂料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水性uv树脂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替加氟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液体化工物流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4北京朝阳区初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中国汽车玻璃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异辛醇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燕麦籽提取物项目创业计划书
- 财务总监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团公司)2025年
- 团务知识技能培训方案课件
- 音乐交流会课件
- 骑手配送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禅茶养生师初级考试试卷与答案
- 生鲜乳安全培训班课件
- 2025年公共行政学电大专科考试考点版
- 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的护理查房
- 四川康定偏岩子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剖析与启示
- 香港证券及期货从业考试题库卷一及答案解析
- 关于创造力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