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doc_第1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doc_第2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doc_第3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doc_第4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 设计题目与基本资料11.1设计题目: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11.2设计资料12 主梁的计算22.1 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22.1.1跨中荷载弯矩横向分布系数(按G-M法)22.1.2 梁端剪力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按杠杆法)82.2 作用效应计算92.2.1 永久荷载效应92.2.2 可变作用效应122.3持久状况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截面设计、配筋与验算182.3.1 配置主筋182.3.2 截面复核192.3.3根据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进行斜筋配置202.3.4 箍筋配置232.3.5 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验算252.3.6持久状况斜截面抗弯极限承载能力状态验算292.4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裂缝宽度验算312.5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验算333 横梁的计算363.1横梁弯矩计算(G-M法)363.2 横梁截面配筋与验算383.2.1 正弯矩配筋383.2.2 负弯矩配筋393.3横梁剪力效应计算及配筋设计404 行车道板的计算414.1 计算图式414.2 永久荷载及其效应414.2.1 每延米上的恒载g414.2.2 永久荷载产生的效应424.2.3 可变荷载产生的效应424.2.4 基本组合434.3 截面设计、配筋与强度验算434.4 连续板桥面计算444.4.1 连接杆设计444.4.2 连结筋的计算455 支座验算465.1 确定支座平面尺寸465.2 确定支座厚度475.3 验算支座偏转情况485.4 验算支点的抗滑稳定性48-1 设计题目与基本资料1.1设计题目: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1.2设计资料 1) 桥梁跨径:20m 梁长:19.96m 计算跨径:19.6m桥宽:净9m+21.0m 2) 设计荷载 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 梁体为C40混凝土,桥面铺装为12cm, C40沥青混凝土,容重为23kN/m3 栏杆、人行道为C25混凝土 3) 材料 预应力钢筋: 7j15.2的设计参数为:单根钢绞线的公称截面积为139mm2,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0.751860=1395MPa; 普通钢筋:主要采用热轧HRB335、HRB400钢筋; 4) 计算方法极限状态法 5)结构尺寸 6)设计依据设计规范: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以下简称公预规)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以下简称桥规)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以下简称公路规) 其他相关规范 2 主梁的计算2.1 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2.1.1跨中荷载弯矩横向分布系数(按G-M法) (1)主梁的抗弯及抗扭惯性矩和 求主梁界面的重心位置(图1-2): 平均板厚:(cm) (cm) cm4 m4 cm4 m4 T形截面抗扭惯性矩近似等于各个矩形截面的抗扭惯性矩之和,即: 式中:矩形截面抗扭惯性矩刚度系数(查表); ,相应各矩形的宽度与厚度。 查表可知: =0.13/1.8=0.072,=1/3 =18/(160-13)=0.122,=0.307 故 m4 单位宽度抗弯及抗扭惯性矩: (m4/cm) (m4/cm) (2)横梁抗弯及抗扭惯性矩翼板有效宽度计算:横梁长度取为两边主梁的轴线间距,即:(m)(m)cm, m=15cm 根据比值可查附表(F.史来麦尔土木工程师手册1955年第一卷第843-846页),求得:,所以: (m)求横梁截面重心位置: (m)横梁的抗弯和抗扭惯性矩和: m4 ,查表得,但由于连续桥面的单宽抗扭惯性矩只有独立板宽扁板者的翼板,可取,查表得。 故: (m4)单位抗弯及抗扭惯性矩和: (m4/cm) (m4/cm)(3) 计算抗弯参数和扭弯参数 式中:桥宽的一半;计算跨径。 因为混凝土的收缩系数很小,式中未计入横向收缩的影响。按公预规3.1.6条,取,则: (4)计算荷载弯矩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 已知,查G-M图表(见课本P227),可得表2-1中数值。 表2-1梁位荷载位置b3/4b1/2b1/4b0 -1/4b-1/2b-3/4b-bK10 0.92 0.97 1.00 1.07 1.10 1.07 1.00 0.97 0.92 b/41.10 1.10 1.12 1.12 1.07 0.97 0.90 0.83 0.77 b/21.31 1.25 1.20 1.12 1.00 0.90 0.81 0.73 0.63 3b/41.59 1.45 1.28 1.12 0.95 0.82 0.70 0.61 0.55 b1.94 1.58 1.33 1.08 0.88 0.75 0.65 0.58 0.48 K00.00 0.75 0.86 1.00 1.18 1.20 1.18 1.00 0.86 0.75 b/41.60 1.49 1.35 1.26 1.10 0.90 0.63 0.35 0.13 b/22.48 2.11 1.73 1.41 1.00 0.64 0.23 -0.18 -0.55 3b/43.37 2.78 2.12 1.50 0.91 0.39 -0.22 -0.60 -1.18 b4.08 3.37 2.41 1.53 0.71 0.16 -0.53 -1.02 -1.58 用内插法求各梁位处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值(图2-3) 1号、6号梁: 2号、5号梁: 3号、4号梁: (系梁位在0点的值) 列表计算各梁的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值表2-2各梁的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值 梁号梁位荷载位置b3/4b1/2b1/4b0.00 -1/4b-1/2b-3/4b-b1#1.71 1.49 1.30 1.11 0.93 0.80 0.68 0.60 0.53 3.60 2.97 2.22 1.51 0.84 0.31 -0.32 -0.74 -1.31 =K1-K0-1.90 -1.48 -0.92 -0.40 0.08 0.48 1.01 1.34 1.84 -0.26 -0.20 -0.13 -0.06 0.01 0.07 0.14 0.18 0.25 Ka=K0+3.34 2.77 2.09 1.45 0.86 0.38 -0.18 -0.55 -1.06 0.56 0.46 0.35 0.24 0.14 0.06 -0.03 -0.09 -0.18 2#1.31 1.25 1.20 1.12 1.00 0.90 0.81 0.73 0.63 2.48 2.11 1.73 1.41 1.00 0.64 0.23 -0.18 -0.55 续上表2#=K1-K0-1.17 -0.86 -0.53 -0.29 0.00 0.26 0.58 0.91 1.18 -0.16 -0.12 -0.07 -0.04 0.00 0.04 0.08 0.13 0.16 Ka=K0+2.32 1.99 1.66 1.37 1.00 0.68 0.31 -0.05 -0.39 0.39 0.33 0.28 0.23 0.17 0.11 0.05 -0.01 -0.06 3#1.04 1.06 1.08 1.10 1.08 1.00 0.93 0.88 0.82 1.32 1.28 1.23 1.23 1.13 0.99 0.75 0.52 0.33 =K1-K0-0.28 -0.23 -0.15 -0.13 -0.05 0.01 0.18 0.36 0.48 -0.04 -0.03 -0.02 -0.02 -0.01 0.00 0.02 0.05 0.07 Ka=K0+1.28 1.25 1.21 1.22 1.13 0.99 0.78 0.57 0.40 0.21 0.21 0.20 0.20 0.19 0.17 0.13 0.09 0.07 绘制横向分布影响线图(图2-4)求横向分布系数。 按照桥规4.3.1条和4.3.5条规定:汽车荷载距人行道边缘距离不小于0.5m,人群荷载取3kN/m2 ,人行道板以1.2kN竖向集中作用在一块板上。 各梁横向分布系数: 汽车荷载(公路I级): 人群荷载: 人行道板: 2.1.2 梁端剪力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按杠杆法) 汽车荷载(公路I级)(如图2-5) 人群荷载(如图2-6): 2.2 作用效应计算2.2.1 永久荷载效应 (1)永久荷载 假定桥面构造各部分重力平均分配给主梁承担,计算见表2-3 混凝土T形梁桥永久荷载计算 表2-3构件名构件简图尺寸(尺寸单位:cm)单元构件体积及算式(m3)重度(kN/ m3)每延米重力(kN/m)主梁2524.62横隔板中梁边梁边主梁: 中主梁:25101.99桥面铺装234.14 续上表构件名构件简图尺寸(尺寸单位:cm)单元构件体积及算式(m3)重度kN/m3每延米重力kN/m 人 行 道 部 分缘石: 0.120232.76支撑梁: 0.069251.73人行道梁: 0.057251.43人行道梁: 0.029250.73人行道板: 0.13253.19镶面砧: 0.043180.77栏杆柱: 0.025250.63扶手: 0.045251.13 一侧人行道部分每2.5m长时重12.37kN,1.0m长时重12.37/2.5=4.95(kN/m)按人行道板横向分布系数分摊至各梁的板重为: 1号、6号梁: ,(kN/m) 2号、5号梁: ,(kN/m) 3号、4号梁: ,(kN/m)各梁的永久荷载汇总于表2-4表2-4各梁的永久荷载(单位:kNm)梁号主梁横梁栏杆及人行道铺装层合计1(6)24.621.01.884.1431.642(5)24.621.991.634.1432.383(4)24.621.991.394.1432.14 (2)永久作用效应计算影响线面积计算见表2-5表2-5影响线面积计算 项目计算面积影响线面积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见表2-6表2-6永久作用效应计算表 梁号(kNm)(kNm)(kN)1(6)31.6448.021519.3531.6435.651139.6731.649.8310.072(5)32.3848.021554.8932.3835.651166.3332.389.8317.323(4)32.1448.021543.3632.1435.651157.6832.149.8314.972.2.2 可变作用效应 (1)汽车荷载冲击系数简支梁的自振频率为: (Hz)介于1.5Hz和14Hz之间,按桥规4.3.2条规定,冲击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2) 公路I级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及其影响线面积(表2-7) 表2-7公路级及其影响面积表项目顶点位置处10.5238.448.02处10.5238.436.02支点处10.5238.49.8处10.5238.42.45 按照桥规4.3.1条规定,公路-I级车道均布荷载kN/m, kN。可变作用(人群)(每延米):(kN/m) (3) 可变作用效应(弯矩)计算(表2-8表2-9) 表2-8公路级产生的弯矩(单位:KNm)梁号内力(1)(2)(3)(4)(5)(6)弯矩效应10.4871.255310.548.02238.44.91022.370.48736.023.675766.8120.49448.024.91037.070.49436.023.675777.8330.51048.024.91070.660.51036.023.675803.03表2-9人群产生的弯矩(单位:KNm)梁号内力(1)(2)(3)弯矩效应10.5303.048.0276.350.53036.0257.2720.37248.0253.590.37236.0240.2030.28648.0241.200.28636.0230.90 基本荷载组合:按桥规4.1.6条规定,永久作用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的分项系数为: 永久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汽车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人群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弯矩基本组合见表2-10 弯矩基本组合表(单位:KNm) 表2-10梁号内力永久荷载人群汽车(1)(2)(3)(4)(5)11519.3576.351022.373340.051139.6757.27766.812505.2821554.8953.591037.073377.791166.3340.20777.832535.5831543.3641.201070.663397.11157.6830.90803.032548.07 (4)可变荷载剪力效应计算 计算可变荷载剪力效应应计入横向分布系数沿桥跨变化的影响。通常分两步进行,先按跨中的由等代荷载计算跨中剪力效应;再用支点剪力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并考虑支点至为直线变化来计算支点剪力效应。剪力计算时,按照桥规4.3.1条规定,集中荷载标准值需乘以1.2的系数。 跨中剪力的计算(见表2-112-12) 公路级产生的跨中剪力 (单位:KN) 表2-11梁号内力(1)(2)(3)(4)(5)(6)剪力效应10.4871.255310.52.45286.080.5103.1720.4941.255310.52.45286.080.5104.6530.5101.255310.52.45286.080.5108.04 人群荷载产生的跨中剪力 (单位:KN) 表2-12梁号内力(1)(2)剪力效应10.53032.453.9020.37232.452.7330.28632.452.10 支点剪力的计算(见表2-132-15) 计算支点剪力效应的横向分布系数的取值为: a.支点处按杠杆法计算的 b.按跨中弯矩的横向分布系数(同前) C.支点处在和之间按照直线变化(图2-7)支点剪力效应计算式为: 1号梁: kN2号梁: kN3号梁: kN 公路级产生的支点剪力效应 (单位:KN) 表2-13梁号剪力效应11.2553188.782243.553299.21人群荷载作用如图2-8所示,计算结果如表2-14。 可变作用产生的支点剪力计算表 (单位:KN) 表2-14梁号123公式 计算式 剪力效应组合表 (单位:kN) 表2-15梁号剪力效应永久荷载人群汽车1310.0720.67188.78659.5303.90103.17148.812317.326.52243.55729.0602.73104.65149.573314.976.46299.21804.0902.10108.04153.612.3持久状况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截面设计、配筋与验算2.3.1 配置主筋 由弯矩基本组合表1-10可知,3号梁最大,考虑到施工方便,偏安全地一律按3号梁计算弯矩进行配筋。主梁尺寸图如图2-9。设钢筋净保护层为3cm,钢筋重心至底边距离mm,则主梁有效高度cm。取值: 简支梁m 相邻两梁平均间距1.8m m 取最小值m 判定T形截面类型: kN.m(=3397.1kN.m) 为第一类截面。 受压区高度: 得 解得 受拉区钢筋面积: 将代入 得 现选,层 取,钢筋横向间距: ,满足要求。2.3.2 截面复核 取,则实际 (1)判定T形截面类型 ,为第一类截面。(2) 求受压区高度 (3)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满足。2.3.3根据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进行斜筋配置由表1-15可知,支点剪力效应、跨中剪力效应均为3号梁最大,为偏于安全设计,一律用3号梁数值。 , 假定有通过支点,按公预规9.3.10条的构造要求: 根据公预规5.2.9条规定,构造要求需满足: 按公预规5.2.10条规定: 介乎两者之间应进行持久状况斜截面抗剪极限状态承载力验算。(1) 斜截面配筋的计算图式。按公预规5.2.6条与5.2.11条规定: 最大剪力取用距支座中心(梁高一半)处截面的数值,其中混凝土与箍筋共同承担不小于60%,弯起钢筋(按弯起)承担不大于40%; 计算第一排(从支座向跨中计算)弯起钢筋时,取用距支座中心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值; 计算以后每一排弯起钢筋时,取用前一排弯起钢筋点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值。 弯起钢筋配置计算图式如图2-10所示。 由内插求得:距梁高处的剪力效应为:,其中: 相应各排弯起钢筋位置与承担的剪力值见表2-16。 相应各排弯起钢筋位置与承担的剪力值 表2-16斜筋排次弯起点距支座中心距离(m)承担的剪力值斜筋排次弯起点距支座中心距离(m)承担的剪力值11.460182.23034.273022.88587.70045.6330 (2)各排弯起钢筋的计算,按公预规5.2.7条规定,与斜截面相交的 弯起钢筋的抗剪承载力(kN)按下式计算: 式中: -弯起钢筋的抗拉设计强度(MPa); -在一个弯起钢筋平面内的弯起钢筋的总面积(); -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 已知本设计中:,故相应于各排钢筋弯起的面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 则每排弯起钢筋的面积为: 弯起 弯起 弯起 (3)主筋弯起后持久状况承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承载能力校核:计算每一弯起截面的抵抗弯矩时,由于主筋根数不同,其钢筋的重心亦应不同,则有效高度大小不同。此处系估算,可用同一数值,其影响不会很大。 钢筋的抵抗弯矩为: 钢筋的抵抗弯矩为: 跨中截面的钢筋抵抗弯矩为: 全梁抗弯承载力校核见图2-11。2.3.4 箍筋配置 按公预规5.2.11条规定,箍筋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异形弯矩影响系数,取; -受压翼缘的影响系数,取; -距支座中心处截面上的计算剪力(kN); -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的配筋率,; -同一截面上箍筋的总截面面积(); -箍筋的抗拉设计强度; -混凝土和钢筋的剪力分担系数,取。 选用双肢箍筋(),则面积;距支座中心处的主筋为,;计算剪力。代入上式,可得: 选用。根据公预规9.3.13条规定,在支座中心向跨径方向长度不小于1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综上所述,全梁箍筋的配置为双肢箍筋;由支点至距支座中心2.88m处,其余地方箍筋间距为。 则配箍率分别为: 当时: 当时: 均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箍率:R235钢筋不小于0.18%的要求。2.3.5 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验算按公预规5.2.6条规定,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位置为:(1) 距支座中心处(梁高一半)处截面;(2) 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3) 锚与受拉区的纵向主筋开始不受力处的截面;(4) 箍筋数量或间距有改变处的截面;(5) 受弯构件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截面。 据此,本设计中斜截面抗剪强度的验算截面如图2-13所示。即有:(1) 距支座中心处(梁高一半)处截面: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横坐标,正截面有效宽度 ,现斜截面投影长度, 则选择斜截面顶端位置A,其横坐标为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 A处正截面上剪力 相应弯矩 A处正截面有效高度, ,斜角 ,箍筋配筋率 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相应主筋配筋率: 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 ,满足要求。 (2)斜截面2-2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距支座1.46m截面横坐标 正截面有效高度,取 得斜截面顶端其横坐标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 处截面有效高度, ,斜角 ,箍筋配筋率 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相应主筋配筋率: 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 ,满足要求。 (3)斜截面3-3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距支座2.885m截面横坐标 正截面有效高度, 取 得斜截面顶端其横坐标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 处截面有效高度, ,取,斜角 ,箍筋配筋率 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 相应主筋配筋率: 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 ,满足要求。 (3)斜截面4-4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距支座4.273m,截面横坐标 正截面有效高度, 取 得斜截面顶端其横坐标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 处截面有效高度, ,取,斜角 ,箍筋配筋率 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 , 相应主筋配筋率: 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 ,满足要求。2.3.6持久状况斜截面抗弯极限承载能力状态验算 (1)距支座中心处(梁高一半)处截面: 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纵向受拉主筋 , (2)2-2截面 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纵向受拉主筋 、, (3)3-3截面 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纵向受拉主筋 、, (4)4-4截面 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纵向受拉主筋 、, 2.4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裂缝宽度验算按公预规的规定,最大裂缝宽度按下式计算:式中钢筋表面形状系数,取=1.0;作用长期效应影响系数,长期荷载作用时,=1+0.5, 和分别按作用长期效应组合和短期组合效应计算的内力值;与构件受力有关的系数,取=1.0;受拉钢筋的直径,若直径不同可用换算直径代替,改用换算直径de,;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当时,取;当时,取;钢筋的弹性模量,对HL400钢筋,Es=2.0105MPa;构件的翼缘宽度;构件的受拉翼缘厚度;受拉钢筋在使用荷载下的应力,按公预规公式计算:按构件长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受拉钢筋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根据前文计算,取3#梁的跨中弯矩效应进行组合: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受拉钢筋在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的应力为:把以上数据代入的计算公式得裂缝宽度满足公预规“在一般正常大气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不超过最大裂缝宽度”要求,还满足公预规规定“在梁腹高的两侧设置直径为6-8的纵向防裂钢筋,以防止裂缝的产生”。本采用86,则:,介于0.0012-0.002之间,满足要求。2.5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验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按给定的刚度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其抗弯刚度B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全截面抗弯刚度,; 开裂截面的抗弯刚度,; 开裂弯矩; 构件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 全截面换算截面惯性矩; 开裂截面换算截面惯性矩;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对C50混凝土,; 全截面换算截面重心轴以上(或以下)部分对重心轴的面积矩; 换算截面抗裂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代入数据后:得:,得全截面对重心轴的惯性矩: 全截面抗裂边缘弹性抵抗矩:代入数据得: 则: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结构跨中由自重产生的弯矩为,公路级可变荷载=10.5KN/m, =238.4kN,跨中横向分布系数=0.510;人群荷载,跨中横向分布系数=0.286。.永久作用:可变荷载(汽车) 可变荷载(人群)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的频遇值系数,对汽车=0.7,对人群=1.0 。当采用C40C80混凝土时,挠度长期增长系数=1.451.35,,本题为C40,取=1.45,施工中可通过设置预拱度来消除永久作用挠度,则在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长期挠度后主梁的最大挠度出不应超过计算跨径的1/600 。 挠度值满足要求 。判别是否需要设置预拱度故应设置预拱度,跨中预拱度为 支点=0,预拱度沿顺桥向做成平顺的曲线 。3 横梁的计算3.1横梁弯矩计算(G-M法) 对于具有多根内横梁的桥梁,主梁跨中处的横梁受力最大,横梁跨中截面受力最不利,故只需要计算跨中横梁的内力,对于其它横梁可偏安全的按此设计。从主梁的计算已知 和,当时,查G-M法用表并内插计算列入下表(3-1)。荷载从0到-b间的数值均与0到b间数值对称,故未列入表内。 表3-1荷载位置系数项-0.233-0.116-0.002-0.110-0.232-0.071-0.0330.0130.0800.1750.1500.0830.015-0.102-0.0570.0210.0110.002-0.014-0.008-0.202-0.1050.0000.0960.224绘制横梁跨中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加载求。(见图3-1)集中荷载换算成正弦的峰值计算,采用下式:式中: ; ; ; 公路-级车辆荷载如图3-2 横梁跨径9.0m,冲击系数,可变荷载弯矩效应值为:荷载组合:因为横梁弯矩影响线的正负面积很接近,并且系预制架设,恒载的绝大部分不产生内力,故组合时不计入恒载内力。负弯矩组合:故横梁内力:正弯矩由汽车荷载控制: 。3.2 横梁截面配筋与验算3.2.1 正弯矩配筋把铺装层折算3cm计入截面,则横梁翼板有效宽度为(图3-3) 按规范要求取最小者,即 :,暂取,则 得:,由,得:选用 : 满足规范要求。3.2.2 负弯矩配筋取a=5cm, ,得: ,选用此时:验算截面抗弯承载力:横梁正截面配筋率: ,满足规范最小配筋率要求。3.3横梁剪力效应计算及配筋设计计算横梁各主要截面处的剪力影响线坐标,绘制影响图(图3-5),加载求出值。1#梁右截面:2#梁右截面:经比较2#梁位为最大,剪力效应计算:考虑汽车组合系数,取提高系数1.40,取用的剪力效应值为: 抗剪承载力验算:故横梁需配置抗剪钢筋,采用箍筋为双肢,箍筋间距:式中:,取箍筋间距为则:,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4 行车道板的计算4.1 计算图式考虑到主梁翼缘板在接缝处沿纵向全长设置连接钢筋,故行车道板可按两端固定和中间铰接的板计算,见图4-14.2 永久荷载及其效应4.2.1 每延米上的恒载g沥青混凝土层面:T梁翼缘板自重:每延米跨宽恒载合计:4.2.2 永久荷载产生的效应弯矩:剪力:4.2.3 可变荷载产生的效应公路级:以重车后轮作用于铰缝轴线上为最不利布置,此时两边的悬臂板各承受一半的车轮荷载(图4-2)按照桥规规定,后车轮着地宽度b2及长度a2为:b2=0.2m,a2=0.6m顺行车向轮压分布宽度:垂直于行车方向轮压分布宽度:荷载作用于悬臂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单轮时:,按桥规规定局部加载冲击系数: 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弯矩为:单个车轮时:取最大值: 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剪力为:4.2.4 基本组合,故行车道板的设计作用效应为:4.3 截面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