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课件-河北医科大学_第1页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课件-河北医科大学_第2页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课件-河北医科大学_第3页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课件-河北医科大学_第4页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课件-河北医科大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学表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世荣张学军 第一类肿瘤相关性贫血 1 慢性疾病贫血 ACD 是非血液肿瘤疾病最常见类型 是肿瘤患者的早期表现 呈轻度或中等度贫血 ACD系正细胞性 正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 Ret 减少 骨髓贮铁正常或增加 铁利用障碍 血清铁 SL 及总铁结合率 TIBC 减低 血清铁蛋白 SF 正常或增高 1 慢性疾病贫血 ACD 血清红细胞生成素 EPO 水平减低肿瘤坏死因子 TNF 白细胞介素 1 IL 1 等负调控因子增加 EPO生成 血清EPO RBC生成影响铁代谢 TNFIL 1IFN 贫血 ACD的贫血机制 1 慢性疾病贫血 ACD Glaspy等报道1047例肿瘤伴发ACD患者 应用人类基因重组EPO rHuEPO 治疗 结果血红蛋白 Hb 上升 2 0g dl者占54 4 1 0g dl者占75 1 输血量减少 治疗后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和一般情况均明显改善 2 骨髓病性贫血 肿瘤骨髓浸润 可继发于以下肿瘤性疾病等骨髓转移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胃肠道肿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 2 骨髓病性贫血 肿瘤骨髓浸润 临床可有骨骼疼痛中等度或重度贫血 Ret轻度增加 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俗称 幼红 幼粒细胞性贫血 白细胞 WBC 数正常或增加 血小板 BPC 数呈中等度或轻度增高亦可减少 2 骨髓病性贫血 肿瘤骨髓浸润 骨髓穿刺或活检 可见成团或成簇的转移瘤细胞 此种细胞形态特征虽依原发肿瘤而异 但通常具有细胞体积大 胞浆嗜碱性强 胞核大而圆 核仁清楚 成团聚集等特征 如并有骨髓纤维化更加重贫血 主要治疗原发病 亦可用rHuEPO治疗 3 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RCA 主要继发于以下疾病胸腺瘤淋巴瘤小细胞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乳腺癌胃癌 3 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RCA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除贫血外 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正常骨髓象幼稚红细胞显著减少 5 血清存在抗EPO抗体 3 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RCA 治疗治疗原发病应用rHuEPO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孢菌素A CsA 雄性激素 4 失血性贫血或营养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原因胃肠道肿瘤的消化道出血肾癌 膀胱癌的泌尿道出血妇科恶性肿瘤的生殖道出血而致铁缺乏 4 失血性贫血或营养性贫血 原因消化吸收障碍 摄入不足恶病质状态化疗 放疗反应使叶酸 维生素B12及铁缺乏 4 失血性贫血或营养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SL降低 TIBC增加 SF增高骨髓贮铁减少巨幼红细胞贫血 4 失血性贫血或营养性贫血 治疗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输浓缩红细胞 5 治疗相关性贫血 恶性肿瘤患者因化 放疗致使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引起贫血 贫血较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恢复慢 常呈慢性和持续性 有时出现大红细胞性和骨髓红系病态造血 rHuEPO治疗有效 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6 肿瘤相关性溶血性贫血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温抗体型AIHA病因霍奇金氏病 HD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NHL CLL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多发性骨髓瘤 MM 巨球蛋白血症 WM 卵巢癌 乳腺癌 肺癌 结肠癌 肾癌Kaposi肉瘤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冷抗体型AIHA 即冷凝集素综合征 CAS 病因HD NHL CLL MM WM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类癌 CarcinoidTumor 肾上腺皮质肿瘤等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温抗体型AIHA实验室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AT 阳性 主要抗体是IgG 其次是IgA IgM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冷抗体型AIHA实验室检查冷凝集素 CA 阳性 4 效价可高达1 1000 1 10000或更高 主要为IgM 可以是IgG 也可以是IgM和IgG混合性CA 其CA有抗红细胞I或i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我院曾见到一例62岁 女性 NHL伴发CAS患者 因面色苍黄 乏力 发热 38 半个月 重度贫血外貌 巩膜轻度黄染 颌下 颈部 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有的融合 肝肋缘下4cm 脾大平脐 中等硬 实验室检查 Hb45g L WBC13 8 109 BPC210 109Ret10 骨髓象示增生性贫血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DAT 耳垂血RBC有自身凝集 多次配血未成 血库报告 1 患者血清凝集自身RBC 2 患者RBC在盐水中凝集 3 RBC22 37 45 盐水中洗涤以后与抗A 抗B血清凝集 4 患者血清凝集O型RBC 5 无法鉴定血型和配血 CA 4 效价为1 8089 正常4 1 32 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提示NHL 胸片示两肺点状阴影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诊断为NHL肺部浸润 继发性CAS 用CHOP方案 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 阿霉素 泼尼松 2个疗程 1个月以后病情好转 体温正常 全身淋巴结缩小 肝脾回缩 RBC自身凝集消失 CA效价4 1 32 复查血型为O型 Hb100g L Ret降至1 住院1个月病情缓解出院 2 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hemolyticanemia 详见血栓性微血管疾病 3 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 丝裂霉素C 顺铂 博莱霉素 长春新碱 长春花碱 氟脲嘧啶 环磷酰胺 阿霉素等可诱发MAHA DDP 马法兰 甲氨喋呤 鬼臼噻吩甙等可以引起温抗体型AIHA 类似于大剂量青霉素半抗原型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患者 应用ADR可出现类似氧化剂作用致溶血性贫血 停药后可恢复 肿瘤相关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肾癌肝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肿瘤切除后 红细胞可以恢复正常 肿瘤相关性红细胞增多症 国内魏贤文等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伴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治疗 随着癌肿组织的缩小 血常规恢复正常 第三类肿瘤相关性白细胞异常 1 中性粒细胞增多或类白血病样反应 引起轻度至中度中性粒细胞增多胃癌 肝癌 胰腺癌肺癌淋巴瘤 MM黑色素瘤 1 中性粒细胞增多或类白血病样反应 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样反应肿瘤广泛转移或坏死时可出现外周血白细胞 50 109 L 有时高达100 200 109 L 并出现幼稚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积分增高 其机制可能由于某些肿瘤细胞分泌集落刺激因子 CSFs 刺激骨髓造血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病因HD NHL MM CML脑瘤上皮肿瘤 黑色素瘤 肺癌嗜酸性肉芽肿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发生机制肿瘤细胞分泌某些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样作用的多肽 一方面动员骨髓产生嗜酸性粒细胞 另一方面动员嗜酸性粒细胞从骨髓释放到外周血 局部受到持续刺激 如局部放疗 使组织胺不断释放入血 引起骨髓和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我院见到1例NHL 期B 患者以长期发热 37 8 38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 0 7 0 109 L 40 50 三个月为首发表现 3 中性粒细胞减少 病因某些肿瘤骨髓转移肿瘤相关脾功能亢进大剂量放疗和强力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可致中性粒细胞缺乏 3 中性粒细胞减少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治疗严重粒细胞缺乏可应用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使造血恢复 4 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冶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t MDS t AML 病因恶性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 睾丸癌 卵巢癌肺癌等长期接受放 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t MDS t AML 能引起t MDS t AML的化疗药物包括 左旋丙氨酸氮芥 苯丁酸氮芥 环磷酰胺 塞替派 长春花碱 硫唑嘌呤 甲基苄肼 5 氟脲嘧啶 瘤可宁 马法兰 卡氮芥 环已亚硝脲 马利兰 博兰霉素 阿霉素 米托蒽醌以及DNA拓朴异构酶抑制剂 如VP 16 VM 26等 t MDS t AML t MDS t AML中位潜伏期为4 5年 风险最高时间是接受治疗后24 60个月 此后 平稳下降 约6 的t MDS t AML的发生于开始治疗后一年 7年后发生率仅占16 t MDS t AML t MDS的FAB亚型可以是RA RARS RAEB 实验室检查呈全血细胞减少或大红细胞性贫血 骨髓象有粒系 红系 巨核系三系病态造血 以红系病态造血最为显著 t AML的FAB亚型 继发于烷化剂者为M6 M7 继发于DNA拓朴异构酶抑制剂者为M4 M5 少数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 MDS t AML t MDS t AML发生机制 骨髓干细胞染色体损伤 76 90 t MDS t AML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主要为 5 5q 7 7q 也可累计11q23或21q23 免疫监护缺陷 未冶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已伴有免疫缺陷 放 化疗的免疫抑制 更加重损伤的机体免疫系统 放 化疗对骨髓的直接毒性等 t MDS t AML 我院曾见到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塞替派治疗2年 5年后发生t MDS 1例RA 1例RAEB 1例RA24个月以后演变为t AML M5b 此2例均死亡 第四类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异常 1 血小板增多 病因卵巢癌 乳腺癌NHL HD CML等常伴有高凝状态 易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 1 血小板增多 机制可能由于某些肿瘤患者体内存有刺激巨核细胞生长的因子 使骨髓巨核细胞增殖而使血小板产生增加 1 血小板增多 我院见到1例结肠癌伴发血小板增多征 BPC1400 109 L 患者 经手术肿瘤切除和化疗后血小板逐渐下降 2 血小板减少 病因肿瘤患者应用一般剂量细胞毒药物后大剂量放疗或强烈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某些化疗药物 如MMC 亚硝基脲可引起长期血小板减少肿瘤相关性脾肿大使血小板破坏增加 2 血小板减少 病因肿瘤浸润骨髓血小板消耗过多 如DIC 伴发感染等以及MAH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常见于NHL HD CLL 亦可见于肺癌 乳腺癌及睾丸肿瘤等 2 血小板减少 最近我们见到1例70岁 男性 恶性淋巴瘤伴发ITP BPC3 0 109骨髓象示巨核细胞成熟受阻 血小板抗体阳性 还可见于肿瘤浸润骨髓 血小板消耗过多 如DIC 伴发感染等以及MAHA 3 血小板功能异常 骨髓增生性疾病 MPD 部分MM或WM等伴发出血 血小板数不减少 甚至增多 可能与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促凝活性下降 ADP 肾上腺素或5 羟色胺 Serotonin 5 HT 释放减少有关 第五类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HemophagocyticSyndrome HPS 病因胃癌HD NHL CLL MMMDS AL恶性组织细胞病 MH 胸腺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HemophagocyticSyndrome HPS 临床特点发热 皮疹 面色苍白 消瘦 消化道出血 黄疸 淋巴结 脾脏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抽搐 颈项强直 共济失调 颅神经麻痹 肢体瘫痪等 噬血细胞综合征 HemophagocyticSyndrome HPS 实验室检查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 骨髓噬血细胞 吞噬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增多 2 肝功能异常 转氨酶和胆红素增高 如不及时治疗 病死率高达80 噬血细胞综合征 HemophagocyticSyndrome HPS 治疗主要包括VP 16等化疗药物 配合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IVIG 糖皮质激素 环孢菌素A 细胞因子 根据临床情况选用抗生素 抗霉菌药物 抗病毒药物 第六类肿瘤相关性凝血异常 1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DIC 病因恶性肿瘤肿瘤晚期或有广泛转移者前列腺癌 膀胱癌 肾癌 乳腺癌 卵巢癌肺癌 胃癌 胰腺癌 胆囊癌 结肠癌 肝癌 食管癌 1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DIC 病因平滑肌肉瘤 黑色素瘤 血管内皮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各型AL化疗前后 主要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和CML急变 其中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最多见 2 血栓微血管疾病 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 TMA 主要为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 和溶血性尿毒性综合征 HUS 均有血小板减少和MAHA伴循环内血小板聚集综合征 同属TMA或多发性微血管血栓 2 血栓微血管疾病 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 TMA 病因胃癌 乳腺癌小细胞肺癌 鳞癌HD NHL胸腺瘤前列腺癌转移瘤 2 血栓微血管疾病 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 TMA 临床特点典型TTP患者有血小板减少 MAHA 神经系统症状 肾功能不全及发热五联征 表现进行性贫血 出血加重 黄疸 呼吸困难 2 血栓微血管疾病 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 TMA 实验室检查Hb Plt减少 Ret增高 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红细胞 钢盔状红细胞 破碎红细胞等 而HUS更多见于肾功能衰竭 有时两者重叠称TTP HUS 2 血栓微血管疾病 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 TMA 发病机制可能是抗原与抗体免疫复合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释放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 多聚体 ULvWF 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Gp 结合 使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沉积 透明血栓闭塞毛细血管和前毛细血管小动脉 50 肿瘤相关TMA合并DIC 3 肿瘤相关血栓性并发症 发生率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发生率1 11 尸检发生率可达50 3 肿瘤相关血栓性并发症 病因胰腺癌肺癌胃癌 结肠癌卵巢癌 胆囊癌原发性脑瘤MPD等 3 肿瘤相关血栓性并发症 病理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肝静脉和门静脉血栓 动脉血栓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上腔静脉血栓形成等 3 肿瘤相关血栓性并发症 发病机制某些肿瘤细胞释放组织因子 TF 激活凝血因子 如果伴发DIC可以引起抗凝血酶 AT 蛋白C 蛋白S消耗 更加重血栓形成 某些肿瘤患者体内血浆凝血因子 增加 3 肿瘤相关血栓性并发症 发病机制血管通透因子 Vascularpermeablyfactor VPF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 表达增加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纤维蛋白沉积 4 获得性血管假性血友病 vonWillebranddisease vWD 病因肾脏肿瘤 NHL HD MPD临床表现轻度至严重程度出血 包括皮肤 内脏出血或女性月经过多 少数患者有关节腔 肌肉和其它部位出血 无家族史 4 获得性血管假性血友病 vonWillebranddisease vWD 实验室检查出血时间 BT 和凝血时间 CT 延长 C 因子 促凝活性 RAg vWF抗原 和vWF Rc vWF 瑞斯托霉素辅因子 减少或接近正常 5 获得性血友病 aquiredhemophilia AH 是指由于体内产生抑制因子 F 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约10 的AH患者有潜在的恶性肿瘤 实体瘤或血液肿瘤尤其是淋巴增殖性疾病 5 获得性血友病 aquiredhemophilia AH 实体瘤患者与F 抗体是否出现之间无一定因果关系 因为免疫抑制可消除大多数患者体内的抗体 而手术切除肿瘤仅使得部分患者抗体消失 治疗肿瘤不能有效地清除抗体 5 获得性血友病 aquiredhemophilia AH 治疗治疗肿瘤可以清除抗体 如抗体持续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