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试题精选3.doc_第1页
神经解剖学试题精选3.doc_第2页
神经解剖学试题精选3.doc_第3页
神经解剖学试题精选3.doc_第4页
神经解剖学试题精选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解剖学试题神经系统总论 中枢神经系统一、选择题 ( 一 )A 型题 1. 神经系统 A. 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联络 B. 在调节各系统中起辅助作用 C. 可以调节内环境的平衡 D. 包括脑、脊髓及周围神经 E. 位于颅腔和椎管内 2. 中枢神经系统 A. 是指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 B. 包括脑和脊髓 C. 指脊神经和脑神经 D. 是指脊髓和脑干 E. 又称内脏神经 3.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A. 神经胶质 B. 神经节 C. 神经元 D. 神经核 E. 以上都不对 4. 神经元 A. 由胞体和突起两大部分组成 B. 突起分为树突、轴突和树突棘 C. 分为单极、双极和多极神经元 D. 多极神经元属感觉神经元 E. 双极神经元属运动神经元 5. 神经纤维 A. 是树突包被髓鞘而 B. 有髓比无髓纤维传导速度快 C. 仅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 D. 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构成 E. 以上都不对 6. 马尾是由 A. 骶部脊神经根形成 B. 下部脊神经前根形成 C. 下部几对脊神经形成 D. 是在脊髓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的总称 E. 以上都不是 7. 脊髓节与椎骨的关系 A. 第 4 颈髓节平对第 4 颈椎 B. 第 6 胸髓节平对第 6 胸椎 C. 第 5 腰髓节平对第 3 腰椎 D. 骶尾节平对第 2 腰椎 E. 以上都不对 8. 脊髓 A. 中央管内的灰质叫中央灰质 B. 中央管内有脑脊液向上通第 4 脑室 C. 由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神经纤维组成 D. 侧角灰白、质交界处有网状结构 E. 以上都不对 9. 中间外侧核 A. 位于脊髓后角边缘层 B. 存在于脊髓全长 C. 中枢接受内脏感觉纤维 D. 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胞体 E. 是交感神经低级 10. 关于脊髓,哪项是错误的 A. 前角存在于脊髓全长 B. 侧角存在于脊髓全长 C. 薄束贯穿后索全长 D. 皮质脊髓侧束贯穿脊髓全长 E. 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 1 腰椎体的下缘 11. 骶副交感核 A. 位于 S2 S 节段相当于侧角的位置 B. 位于 S S 节段后角的内侧部 C. 位于 T L 节段相当于侧角的位置 D. 位于 T L 节段相当于后角内侧的位置 E. 是副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 12. 薄束和楔束 A. 是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的直接延续 D. 薄束起自第 5 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 C. 楔束起自第 4 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 D. 终于脊髓后角固有核 E. 贯穿脊髓全长 13. 脊髓丘脑束 A. 是后根外侧部细纤维的直接延续 B. 起自脊髓灰质前角 C. 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上行 D. 传导同侧的痛、温觉和粗触压觉 E. 一侧损伤时出现同侧痛、温觉障碍 14. 皮质脊髓侧束 A. 在脊髓侧索前部下行 B. 逐渐终于对侧灰质 C. 支配对侧前角运动神经元 D. 所有纤维都终于中间神经元 E. 一侧损伤出现同侧肢体随意运动障碍 15. 脑干是由 A. 丘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B. 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C. 间脑、中脑和延髓组成 D. 间脑、中脑和脑桥组成 E. 丘脑、中脑和脑桥组成 16. 延髓腹侧面可见 A. 大脑脚 B. 丘系交叉 C. 锥体交叉 D. 绳状体 E. 基底沟 17. 三叉丘系是由 A. 同侧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的纤维 B. 同侧三叉神经半月节发出的纤维 C. 对侧三叉神经半月节发出的纤维 D. 对侧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的纤维 E. 对侧三叉神经感觉纤维的直接延续 18. 脑干内的副交感神经核有 A. 疑核、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 B. 动眼神经副核、孤束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C. 迷走神经背核、动眼神经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 D. 动眼神经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E.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核 19. 有关小脑三对脚,下列哪项正确 A. 上脚为绳状体 B. 下脚为结合臂 C. 上脚为结合臂 D. 下脚为棒状体 E. 下脚为脑桥臂 20. 与中脑红核相联系的小脑核为 A. 顶核 B. 栓状核 C. 齿状核 D. 球状核 E. 中间核 21. 在延髓,附着于橄榄后沟的神经为 A. 第 、 、 对脑神经 B. 第 对脑神经 C. 第 对脑神经 D. 第 、 、 对脑神经 E. 第 、 对脑神经 22. 从桥延沟出入脑的神经,自内向外分别为 A. 展神经、面神经 B. 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C. 三叉经、面神经、前庭神经 D. 面神经、中间神经、前庭蜗神经 E. 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展神经 23. 视觉反射中枢位于 A. 顶盖前区 B. 外侧膝状体 C. 枕叶距状沟附近 D. 中脑上丘 E. 角回 24. 关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传导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B. 在感觉传导路上属于第二级神经元 C. 发出纤维组成内侧丘系交叉 D. 经对侧内侧丘系上升 E. 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25. 疑核发出纤维加入下列哪几对脑神经 A. 第 、 、 对 B. 第 、 、 对 C. 第 、 、 对 D. 第 、 、 对 E. 第 、 、 对 26. 上泌涎核发出纤维支配 A. 甲状腺 B. 腮腺 C. 胸腺 D. 胰腺 E. 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 27. 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来自下列哪组脑神经的传人纤维 A. 第 、 、 对 B. 第 、 、 对 C. 第 、 、 对 D. 第 、 、 对 E. 第 、 、 对 28. 下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 A. 面神经 B. 三叉神经 C. 迷走神经 D. 舌下神经 E. 舌咽神经 29. 脑神经躯体运动核支配 A. 平滑肌 B. 心肌 C. 腺体 D. 鳃弓演化的骨骼肌 E. 肌节演化的骨骼肌 30. 脑神经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 A. 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 B. 颈肌 C. 心肌 D. 平滑肌 E. 舌肌、眼球外肌 31. 一般内脏运动核支配 A. 舌肌、眼球外肌 B. 咽喉肌 C. 面肌 D. 咀嚼肌 E. 平滑肌、心肌 32. 动眼神经副核支配 A. 舌下腺、下颌下腺 B. 腮腺 C. 泪腺 D. 胸腹腔脏器 E.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33. 关于内侧丘系的正确描述为 A. 纤维来自同侧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B. 终于丘脑内侧核 C. 有两级神经元组成 D. 最后经内囊,主要终止于中央前回 E. 传导精细触觉和意识性本体感觉 34. 锥体束 A. 纤维均经过锥体交叉到对侧 B. 纤维起自大脑中央前回上 2/ 3 C.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D. 终于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E. 以上都不对 35. 三叉丘系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 损伤后,症状出现在损伤对侧 B. 传导痛、温、触压觉 C. 在脑干对侧被盖部上行 D. 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E. 起自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 36. 舌下神经核 A. 管理舌的感觉与运动 B. 发出舌下神经由橄榄背侧出脑 C. 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 D. 受损后伸舌时舌尖歪向患侧 E. 受损后舌肌不会萎缩 37. 接受来自下丘臂听觉传导通路纤维的核团是 A. 腹前核 B. 内侧膝状体 C. 腹后内侧核 D. 腹外侧核 E. 外侧膝状体 38. 正确描述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区的是 A. 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横回 B. 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中回后部 C. 与下肢的运动有关区在中央前回下部 D. 视觉性语言中枢在距状沟上下枕叶皮质 E. 与手的运动有关区在中央前回中部 39. 下列属于海马结构的是 A. 齿状回 B. 扣带回 C. 钩 D. 杏仁体 E. 海马旁回 40. 新纹状体是指 A. 尾状核和豆状核 B. 豆状核和屏状核 C. 壳和苍白球 D. 尾状核和壳 E. 苍白球和屏状核 41. 外侧膝状体接受的是 A. 深感觉的传导通路纤维 B. 痛、温觉的传导通路纤维 C. 触觉的传导通路纤维 D. 视觉的传导通路纤维 E. 听觉的传导通路纤维 42. 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接受 A. 三叉丘系纤维 B. 嗅束纤维 C. 外侧丘系纤维 D. 视束纤维 E. 内侧丘系纤维 43. 内囊后肢的上、下行纤维中没有 A. 丘脑中央辐射 B. 皮质核束 C. 皮质脊髓束 D. 听辐射 E. 视辐射 44. 皮质脊髓束 A. 位于内囊后肢 B. 位于内囊膝部 C. 位于内囊前肢 D. 起于中央前回中部 E. 起于中央前回上部 45. 右侧内囊后肢损伤可能出现 A. 左侧肢体弛缓性瘫痪 B. 右侧肢体弛缓性瘫痪 C. 左、右肢体痉挛性瘫痪 D. 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E. 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46. 右侧内囊膝受损可以出现 A. 双眼左侧同向性偏盲 B. 左侧舌肌痉挛性瘫痪 C. 右侧舌肌痉挛性瘫痪 D. 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E. 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47. 大脑基底神经核不包括 A. 尾状核 B. 杏仁核 C. 隔核 D. 豆状核 E. 屏状核 48. 外侧丘系纤维 A. 发自下橄榄核 B. 均终于上丘 C. 终于红核 D. 传导位、听觉 E. 传送头颈部本体感觉 49. 边缘叶的功能 A. 与记忆有关 B. 与衰老有关 C. 与躯体感觉有关 D. 与躯体运动有关 E. 与内脏活动有关 ( 二 ) 多选题 1. 反射弧包括 A. 传入神经元 B. 传出神经元 C. 中枢 D. 感受器 E. 效应器 2. 脊髓 A.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 B. 下端在成人平第 1 腰椎体下缘 C. 有颈膨大和骶膨大 D. 末端变细称脊髓圆锥 E. 前、后外侧沟分别有脊神经前、后根附着 3. 脊髓 A. 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 B. 灰质围绕在白质周围 C. 灰质前、后角之间的部分称中间带 D. 前、后外侧沟之间的白质为外侧索 E. 在灰质前连合的前方左、右交叉的纤维称白质前连合 4. 脊髓白质 A. 主要由纤维束组成 B. 上行纤维束将感觉信息传到脑 C. 下行纤维束将感觉信息传到脊髓 D. 固有束起自脊髓止于脑干 E. 固有束参与完成节段间或节段内反射 5. 薄束和楔束 A. 是脊神经节中枢突的直接延续 B. 薄束传导上肢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C. 楔束传导下肢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D. 腰髓后索病变时同侧上下肢本体感觉消失 E. 颈髓后索病变时同侧上下肢本体感觉消失 6. 脊髓丘脑侧束 A. 位于脊髓外侧索的前半部 B. 起自对侧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 C. 在脊髓定位是骶部的纤维走行于最外侧 D. 一侧损伤时对侧痛、温觉和粗触压觉障碍 E. 一侧损伤时同侧痛、温觉障碍 7. 皮质脊髓侧束 A. 在脊髓同侧侧索后部下行 B. 逐渐终于对侧灰质后角 C. 部分纤维可直接与前角外侧群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 D. 将神经冲动传给同侧前角运动神经元 E. 一侧损伤出现同侧肢体和躯干肌瘫痪 8. 关于脑桥,正确的叙述为 A. 白质位于灰质的腹侧 B. 腹侧的膨隆为脑桥基底部 C. 其内的中央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D. 背侧面构成第四脑室的上部 E. 两侧的纤维向后以桥臂与小脑相连 9. 中脑 A. 位于间脑和脑桥之间 B. 由上丘和下丘构成 C. 其内的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D. 下丘的下方有滑车神经走出 E. 动眼神经由脚间窝走出 10. 有关脑神经核,正确的描述为 A. 动眼神经与两个脑神经核有关 B. 疑核为特殊内脏运动核团 C. 孤束核为运动性核团 D. 上泌涎核为一般内脏运动核 E. 迷走神经背核为副交感性核团 11. 支配唾液腺分泌的核团有 A. 三叉神经运动核 B. 面神经核 C. 上泌涎核 D. 迷走神经背核 E. 下泌涎核 12. 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的脑神经核是 A. 副神经核 B. 面神经核上部 C. 面神经核下部 D. 舌下神经核 E. 三叉神经运动核 13. 与舌的感觉传导有关的脑神经核为 A. 三叉神经感觉核 B. 迷走神经背核 C. 孤束核 D. 副神经核 E. 脑桥核 14. 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纤维来自于 A. 动眼神经核 B. 动眼神经副核 C. 滑车神经核 D. 面神经核 E. 展神经核 15. 脑干内的内脏运动核团有 A. 三叉神经运动核 B. 动眼神经副核 C. 下泌涎核 D. 迷走神经背核 E. 副神经核 16. 下丘脑至神经垂体的纤维起自 A. 室旁核 B. 乳头体核 C. 视上核 D. 漏斗核 E. 下丘脑后核 17. 第 躯体感觉中枢 A. 位于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B. 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发出的纤维 C. 身体各部在该区内的投射范围取决于该部面积的大小 D. 身体各部在该区内的投影是倒置,但头面部是正位的 E. 接受对侧深、浅感觉冲动 18. 内囊后肢 A. 有皮质核束通过 B. 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C. 有额桥束通过 D. 有视辐射通过 E. 有听辐射通过 19. 疑核参与组成的脑神经有 A. 面神经 B. 舌咽神经 C. 迷走神经 D. 副神经 E. 三叉神经 二、填空题 1.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部和 () ,中枢部包括 () 、 () 。 2. 根据周围神经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躯体神经和 () 。 3. 感觉神经的冲动是自感受器传向 () ,又称 () 神经。 4. 运动神经的冲动是自 () 传向周围,又称 () 神经。 5. 在中枢部,神经元 () 及其树突集聚的部位称 () 。 6. 神经纤维在脊髓聚集的部位称 () ,在脑集聚的部分称 () 。 7. 在白质中 () 、 () 和 () 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8. 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 () ,由感觉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为 () ,由传出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称 () 。 9.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称 () ,包在神经外面的结缔组织称 () 。 10. 脊髓下端在成人平 () 下缘。 11. 脊髓全长的两个膨大是 () 和 () ,脊髓末端变细为 () 。 12. 脊髓有 () 个节段,即 () 个颈节, () 个胸节, () 个腰节, () 个骶节和 1 个尾节。 13. 脊髓由 () 和 () 两大部分组成。 14. 脊髓中央管上通 () ,下端扩大成 () 。 15. 中间外侧核位于脊髓 () ,是 () 的低级中枢。 16. 骶副交感核位于 () ,是 () 的低级中枢。 17. 前角运动神经元包括大型的 () ,小型的 () 。 18. 前角运动神经元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骨骼肌瘫痪并萎缩,肌张力 () ,腱反射 () 。 19. 固有束紧靠 () 分布,参与完成 () 和 () 反射。 20. 薄束起自 () 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在此平面以下占据 () 的全部。 21. 楔束成自 () 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居薄束 () 侧。 22. 薄束、楔束分别传导 () 下半身和上半身的 () 感觉和 () 。 23. 本体感觉是指腱、关节的 () 觉, () 觉和 () 觉。 24. 脊髓丘脑侧束传导 () 上、下肢和躯干 () 觉。 25.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 () 上、下肢和躯干 () 觉。 26. 皮质脊髓束大部分纤维经锥体交叉到对侧称 () ,未交叉的纤维称 () 。 27. 皮质脊髓前束大多数纤维经 () 交叉至对侧前角细胞,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终于 () 。 28. 支配上下肢肌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 () 皮质脊髓束的支配,支配躯干肌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接受 () 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29. 一侧皮质脊髓侧束损伤,出现 () 上下肢运动障碍,而躯干肌 () 瘫痪。 30. 脊髓的功能主要是上、下行传导路径的 () 和 () 。 31. 脊髓全横断后,损伤平面以下全部 () 丧失,反射 () 。 32. 脊髓半横断后,损伤平面下同侧 () 感觉和 () 丧失,肢体瘫痪,对侧 () 丧失。 33.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同侧骨骼肌 () 瘫痪。 34. 动眼神经连于中脑的 () 和 () 。 35. 脑干内的神经核按其功能的不同区分为 () 、 () 和 () 三大类别。 36. 与孤束核相连的脑神经为 () 、 () 和 () 。与疑核相连的脑神经为 () 、 () 和 () 。 37. 位听神经的终止核分别为 () 和 () ,后者发出的纤维组成 () 。 38. 与三叉神经相连的核团有 () 和 () 。 39. 面丘的深面为 () 和 () 。 40. 脑干内的感觉性脑神经核有 () 、 () 、 () 和 () 。 41. 薄束核和楔束核是 () 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即 () 纤维的起始核。 42. 中脑内的脑神经核包括 () 、 () 、 () 和 () 。 43. 小脑由 () 和 () 构成。 44. 小脑核有 () 、 () 、 () 和 () 。其中 () 的传出纤维组成小脑上脚的主要成分。 45. 后丘脑包括 () 和 () ,分别接受 () 和 () 的纤维。 46.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接受 () 和 () 的纤维,并发出纤维投射至 () 和 () 。 47. 松果体属于间脑的 () 脑,它为 () 腺,主要分泌 () 。 48. 下丘脑从前向后可分为 () 、 () 、 () 和 ()4 个部分。 49. 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接受 () 和 () 的纤维,并发出纤维投射至 () 。 50.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称 () ,深部的白质又称 () ,蕴藏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为 () ,大脑半球内的腔隙为 () 。 51. 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纵行间隙为 () ,其底部连接两半球的宽厚的纤维束板为 () ,大脑与小脑之间间隙为 () 。 52. 大脑半球可分为五叶,分别为 () 、 () 、 () 、 () 和 () 。 53. 间脑分为 () 、 () 、 () 、 () 、 () 五部分。 54. 人类大脑皮质上的语言中枢有 () 、 () 、 () 和 () 。 55. 基底核包括 () 、 () 、 () 和 () 四个核团。 56. 新纹状体由 () 和 () 组成,旧纹状体为 () 。 57.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叫 () ,包括 () 、 () 和 () 。 58. 内囊前肢位于 () 和 () 之间,内囊后肢位于 () 和 () 之间。 59. 经内囊前肢的投射纤维有 () 和 () ,经内囊膝部的投射纤维有 () 。 60. 大脑半球一般有三条较恒定的沟分别是 () 、 () 和 () ,加上两条人为的虚线,将每侧大脑半球分为 5 叶。 61. 大脑半球的髓质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 、 () 和 () 。 62.Wernicke 区位于听觉性语言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之间,包括 () 、 () 、 () 和 () 。 63. 中央前回和 () 是 () 中枢,中央后回和 () 是 () 的中枢。 64. 胼胝体由前到后可以分为 () 、 () 、 () 和 () 四部分。 65. 当内囊损伤后,可以出现 () 综合征,即 () 、 () 和 () 。 66. 书写中枢位于 () ,说话中枢位于 () 。 67. 视觉中枢位于()、听觉中枢位于()。 三、正误判断、改错题 1. 脑神经与脑相连、脊神经附于脊髓、内脏神经与脑神经和脊神经相连 2.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集聚在一起呈条索状称为传导束。 3. 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称躯体神经。 4. 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 5. 在灰质前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称网状结构。 6. 中间外侧核位于 T1 L3 节段的侧角,是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7. 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胞体所在。 8. 右侧上下肢和躯干痛温觉丧失,是损伤了脊髓丘脑前束。 9. 滑车神经经中脑下丘的下方出脑,交叉后管理上斜肌。 10. 三叉神经脑桥核与头面部的意识性的本体感觉传导有关。 11. 舌下神经核与面神经核上部仅仅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12. 顶盖前区位于中脑顶盖与丘脑之间,为视觉反射中枢所在地。 13. 新小脑接受前庭神经及前庭神经核的纤维,故又称为前庭小脑。 14. 新小脑发出的纤维经齿状核中继后,组成小脑上脚进入中脑及丘脑。 15. 小脑中间核包括顶核、球状核及栓状核。 16. 三叉神经运动核管理表情肌的运动,面神经核管理咀嚼肌。 17. 下泌涎核发出的纤维经面神经分布于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18. 下丘脑至神经垂体的纤维起自室旁核和视上核,分别称室旁垂体束和视上垂体束。 19. 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中回的后部,书写中枢在额下回的后部。 20. 如果一侧端脑皮质的视觉区受损后,可以引起病灶对侧眼视觉受损,而同侧眼功能不受影响。 四、名词解释题 1.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2.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3. 躯体神经 (somatic nerve)4. 内脏神经 (visceral nerve)5. 神经元( neuron ) 7. 神经纤维( nervefibers ) 8. 纤维束 (fasciculus)9. 神经 (nerve)10. 反射( reflex ) 11. 反射弧 (reflexarc)12. 灰质 (gray)13. 白质 (white matter)14. 神经核( nucleus ) 15. 神经节 (ganglion)(decssationofpyramid)16. 终丝 17. 终室 18. 马尾神经 19. 网状结构 20. 前角 21. 后角 22. 后索 23. 中央灰质 24. 小脑扁桃体 (tonsilof cerebellum)25. 间脑 26. 外侧膝状体 27. 胼胝体 28. 内囊 (internal capsule)29. 纹状体 30. 新、旧纹状体 31. 边缘叶 32. 基底核 五、问答题 1. 脊髓节段的数目和区分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2. 试述薄束、楔束的起止,在脊髓的位置、功能,损伤后的表现 ? 3. 试述脊髓丘脑束的起始,在脊髓的行程、功能,损伤后的表现 ? 4. 如果脊髓胸 4 5 节段半横断时可损伤那些结构 ? 产生哪些临床表现 ? 为什么? 5. 举例说明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分类。 6. 试述第四脑室的组成及其交通。 7. 试述内侧丘系的起始、行程、终止及其功能。 8. 小脑分为那几个叶?各有何功能? 9. 间脑分几部分,各部位置关系如何 ? 10. 大脑的髓质可分为几类 ? 每类包括哪些结构 ? 11. 列表说明大脑的躯体运动、躯体感觉,视、听觉和内脏运动等皮质区所在的位置和所在脑叶的名称,损伤后有何表现 ? 12. 第 1 躯体运动区的位置及局部定位特点如何 ? 13. 内囊分为几部分 ? 各部有什么重要纤维束 ? 14. 基底核位于哪?包括哪些结构 ? 15 . 何谓纹状体及新、旧纹状各包括哪些? 有什么功能 ? 纹状体病变会产生什么症状? 16. . 一 65 岁女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前日晨起感头痛,表情淡漠,三日后症状加重,发觉左侧上下肢不会运动,口角歪向右侧,左侧眼睑不能闭合,伸舌舌尖偏左,入院检查,除上述症状外,左半身温痛觉丧失,左侧上下肢本体感觉丧失,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腰穿抽出血性脑脊液。试问患者神经系统何处受损,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一 )A 型题 1.D 2.B 3.C 4.A 5.B 6.D 7.A 8.B 9.E 10.B 11.A 12.A 13.C 14.E 15.B 16.C 17.D 18.E 19.C 20.C 21.D 22.B 23.D 24.E 25.A 26.E 27.E 28.E 29.E 30.A 31.E 32.E 33.E 34.C 35.D 36.D 37.B 38.E 39.A 40.D 41.D 42.E 43.B 44.A 45.D 46.B 47.C 48.D 49.E ( 二 ) 多选题 1.ABCDE 2.ABDE 3.ACDE 4.ABE 5.AE 6.ABCD 7.ACD 8.ABDE 9.BCDE 10.ABD 11.CDE 12.CD 13.AC 14.ACE 15.ABCDE 16.AC 17.ABDE 18.BDE 19.BCD 二、填空题 1. 周围部、脑、脊髓 2. 内脏神经 3. 中枢传人 4. 中枢传出 5. 胞体、灰质 6. 白质、髓质 7. 起止、行程、功能 8. 神经节、感觉神经节、运动神经节 9. 神经、神经外膜 10. 第 1 腰椎 11. 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 12.3181255 13. 灰质、白质 14. 第 4 脑室、终室 15. 胸, 腰,节段、交感神经 16.S2 S4 、副交感神经 17. 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18. 下降、消失 19. 灰质、节段内、节段间 20. 第 5 胸节、后索 21. 第 4 胸节、外 22. 同侧、本体、精细触觉 23. 位置、运动、振动 24. 对侧、痛温 25. 对侧、粗触压 26. 皮质、脊髓侧束、皮纸脊髓前束 27. 白质、前连合、同侧前角细胞 28. 对侧、双侧 29. 同侧、不 30. 中继站、反射中枢 31. 运动和感觉消失 32. 本体、精细触觉、痛温觉 33. 弛缓性 34. 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 35. 脑神经核、中继核、网状核 36. 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37. 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外侧丘系 38. 三叉神经感觉核、三叉神经运动核 39. 展神经核、面神经膝内 40. 三叉神经感觉核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孤束核 41. 躯干肢体的本体感觉 内侧丘系 42. 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43. 小脑半球 小脑蚓 44.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齿状核 45.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听觉传导通路 视束 46.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47. 上丘 内分泌 褪黑激素 48.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乳头体 49. 三叉丘系 孤束核 中央后回下部 50. 大脑皮质 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51. 大脑纵裂 胼胝体 大脑横裂 52. 额叶 顶叶 枕叶 颞叶 脑岛 53.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54. 书写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55. 豆状核 尾状核 屏状核 杏仁核 56. 尾状核 壳 苍白球 57. 连合纤维 胼胝体 前连合 穹隆连合 58. 豆状核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59.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皮质核束 60.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61. 连合纤维 联络纤维 投射纤维 62. 颞上回 颞中回后部 缘上回 角回 63. 中央旁小叶前部 第 1 躯体运动区 中央旁小叶后部 第 1 区体感觉区 64. 嘴部 膝部 干部 压部 65. 三偏 偏身感觉丧失 对侧偏瘫 偏盲 66. 额中回后部 额下回后部 67. 距状沟两侧的枕叶皮质 颞横回 三、正误判断、改错题 1. 对 2. 错,应该是称为神经 3. 错,应该是 “ 内脏神经 ” 4. 对 5. 错, “ 前角 ” 应该是 “ 后角 ” 6. 错,应该是 “ 交感 ” 7. 错, “ 节后神经元 ” 应该是 “ 节前神经元 ” 8. 错, “ 脊髓丘脑前束 ” 应该是 “ 脊髓丘脑侧束 ” 9. 对 10. 错, “ 脑桥核 ” 应改为 “ 中脑核 ” 11. 错, “ 上部 ” 应改为 “ 下部 ” 12. 错, “ 视觉反射 ” 应改为 “ 瞳孔对光反射 ” 13. 错, “ 新小脑 ” 应改为 “ 前庭小脑 ” 14. 对 15. 错, “ 顶核 ” 应去掉 16. 错, “ 表情肌 ” 应改为 “ 咀嚼肌 ” , “ 咀嚼肌 ” 应改为 “ 表情肌 ” 17. 错, “ 下泌涎核 ” 应改为 “ 上泌涎核 ” 18. 对 19. 错,应该是书写中枢在额中回的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的后部。 20. 错,应该是如果一侧端脑皮质的视觉区受损后,可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偏盲称同向性偏盲。 四、名词解释题 1.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脑和脊髓称中枢神经系统。 2.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是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3. 躯体神经 (somatic nerve) :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神经称躯体神经。 4. 内脏神经 (visceral nerve) :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称内脏神经。 5. 神经元( neuron ):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7. 神经纤维( nerve fibers ):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包裹,构成神经纤维。 8. 纤维束 (fasciculus) :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9. 神经 (nerve)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集聚在一起称为神经。 10. 反射( reflex ) : 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反射。 11. 反射弧 (reflexarc) :由感受器、传人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是完成神经反射活动的物质因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如脊髓灰质基础。 12. 灰质 (gray) :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称灰质。 13. 白质 (white matter) :指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质而色泽白亮故称白质。 14. 神经核( nucleus ):在中枢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15. 神经节 (ganglion) :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结。 16. 终丝: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为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结构称终丝。 17. 终室:脊髓中央管在脊髓圆锥内扩大称终室。 18. 马尾:因为脊髓比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前、后根要在椎管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相应的椎间孔,这些在脊髓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称马尾。 19. 网状结构: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称网状结构。 20. 前角:在水平切面上,每侧的脊髓灰质前部扩大伸向腹侧称为前角。 21. 后角:在水平切面上,脊髓灰质后部狭细为后角,它由后向前又可分为头、颈和基底三部分。 22. 后索:脊髓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的白质为后索。 23. 中央灰质:围绕在脊髓中央管周围的灰质称中央灰质。 24. 小脑扁桃体:在小脑下面,蚓垂两旁靠近延髓的部分小脑组织向下膨隆,称为小脑扁桃体。当颅内压增高时,可向下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常可危及生命。 25. 间脑: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是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可分为 5 个部分: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 26. 外侧膝状体: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属特异性中继核。接受视束的传人纤维,发出纤维至枕叶的视觉中枢。 27.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的底,为连接两半球宽厚的纤维束板。 28. 内囊 (internalcapsule) :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由大脑皮质投射纤维和皮质下各中枢上行纤维集中通过的区域,可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 29. 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其前端互相连接。 30. 新、旧纹状体:在种系发生上,尾状核和壳是较新的结构,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为较古老的结构,称为旧纹状体。 31. 边缘叶 (limbiclobe) :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由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加上岛叶前部、颞极共同构成。 32. 基底核:大脑半球深部,蕴藏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核。 五、问答题 1. 脊髓节段的数目和区分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答:脊髓共有 31 个节段:即 8 个颈节、 12 个胸节、 5 个腰节、 5 个骶节和 1 个尾节。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是:上颈髓节 (C 1 4 ) 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下颈髓节 (C 5 8 ) 和上胸髓节 (C 1 4 ) 与同序数椎骨的上 1 节椎体平对,中胸部的脊髓节 (C 5 8 ) 约与同序数椎骨上 2 节椎体平对,下胸部的脊髓节 (T 9 12 ) 约与同序数椎骨上 3 节椎体平对,腰髓节约平对第 10 12 胸椎,骶、尾髓节约平对第 1 腰椎。 2. 试述薄束、楔束的起止,在脊髓的位置、功能和损伤后的表现 ? 答:薄束和楔束是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同侧后索的直接延续。薄束成自同侧第 5 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第 4 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这些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别至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形成薄、楔束,在脊髓后索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薄束在第 5 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胸 4 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薄、楔束分别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信息。若脊髓后索病变,在病人闭目时,就不能确定自己肢体所处的位置,站立时身体摇晃倾斜,也不能辨别物体的性状、纹理粗细等。 3. 试述脊髓丘脑束的起始,在脊髓的行程,功能和损伤后的表现 ? 答:脊髓丘脑束分为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传递由后根细纤维传人的痛、温觉信息。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传递由后根粗纤维传人的粗触觉、压觉信息。脊髓丘脑束主要起自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纤维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后在上 1 2 节对侧半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至丘脑。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损伤平面对侧 1 2 节以下的区域出现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 4. 如果脊髓胸 4 5 节段半横断时可损伤那些结构 ? 产生哪些临床表现 ? 为什么? 答:脊髓胸 4 5 节段半横断损伤后可伤及皮质脊髓侧束、薄束、脊髓丘脑束及 T 4 5 灰质,还有脊髓小脑前、后束、红核脊髓束等。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在同侧损伤节段以下出现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肉不萎缩,可出现病理反射。原因:皮质脊髓侧束阻断,骨骼肌随意运动失去控制。 在同侧损伤节段以下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消失。原因:后索的薄束被阻断,使传导肌、腱、关节、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被阻断。 在对侧平面 12 节段以下痛温觉丧失。原因:脊髓丘脑束损伤。 5. 举例说明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分类。 答:脑干内的脑神经核根据其性质分为 7 类: 一般躯体运动核,支配肌节演化的骨骼肌,如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如疑核、面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管理平滑肌、心肌、腺体的活动,如动眼神经副核、迷走神经背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的传人信息,如三叉神经感觉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位听器的初级传人纤维,如前庭神经核; 一般和 特殊内脏感觉核,接受内脏器官、心血管及味觉的初级传人,如孤束核。 6. 试述第四脑室的组成及其交通。 答:第四脑室位于脑干的背侧面与小脑之间。底为延髓上部和脑桥背面的菱形窝;顶的前部由小脑上脚及其间的上髓帆构成,顶的后部由下髓帆及第四脑室脉络组织构成。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向下与延髓中央管及脊髓中央管相通;经第四脑室外侧孔及正中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7. 试述内侧丘系的起始、终止、行程及其功能。 答:内侧丘系为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内弓状纤维越边后转折向上形成,向上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在延髓位于被盖腹侧、中线的两旁;在脑桥位于被盖腹侧边缘,与基底部相邻;在中脑位于被盖腹外侧边缘,红核的外侧。内侧丘系传导来自身体对侧躯干、肢体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冲动。 8. 小脑分为那几个叶?各有何功能? 答:小脑可分为 3 叶,绒球小结叶包括小脑半球上的绒球和蚓部的小结,其功能与维持平衡有关;小脑前叶位于小脑背面,原裂以前部分,其功能与维持肌肉的张力有关;小脑后叶为原裂以后的极大部分,此叶中除蚓垂、蚓锥体(功能与小脑前叶相同)外,小脑后叶功能与协调随意运动尤其是精细运动有关。根据其发生,将此三叶称为古、旧、新小脑。 9. 间脑分几部分,各部位置关系如何 ? 答:间脑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 5 个部分: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与间脑内侧壁的下丘脑沟为表面分界线,上方为背侧丘脑,以背侧丘脑为中心,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组成第三脑室的侧壁的下半和底壁。上丘脑位于背侧丘脑与中脑顶盖前区相移行的部分。后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底丘脑位于背侧丘脑与中脑的过渡区。 10. 大脑的髓质可分为几类 ? 每类包括哪些结构 ? 答:大脑半球的髓质分为: (1) 连合纤维:是连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隆连合。 (2) 联络纤维:是一侧半球内部各叶之间的联络纤维,有长短之分,包括弓状纤维、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等。 (3) 投射纤维: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主要指内囊。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在水平方向切面是 “ V ” 形的白质板,可以分为前脚、膝、后脚三部分。 11. 列表说明大脑的躯体运动、躯体感觉,视、听觉和内脏运动等皮质区所在的位置和所在脑叶的名称,损伤后有何表现 ? 中枢名称所在位置受损后的症状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份对侧半身骨骼肌瘫痪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份对侧痛温触压及本体感觉丧失 视觉中枢距状沟两侧受损对侧视野偏盲 听觉中枢颞横回听力减弱 听话中枢围绕外侧沟末端(左半球)听到声音,但不懂话意 认字中枢围绕颞上沟末端(左半球)看到字,但已不懂字义 写字中枢额中回后份(左半球)手活动正常,但不会写字 说话中枢额下回后份(左半球)能发音,但说不成语句 内脏运动中枢边缘叶内脏活动及情绪的反常,近前记忆力减退 12. 第 1 躯体运动区的位置及局部定位特点如何 ? 答: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该中枢对骨骼肌运动的管理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其特点为 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会阴部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运动有关; 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 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13. 内囊分为几部分 ? 各部有什么重要纤维束 ? 答: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可以分为前脚、膝、后脚三部分。其中有上、下行纤维束组成: (1) 前脚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 (2) 膝部主要是皮质核束。 (3) 后脚主要有丘脑中央辐射和视辐射,听辐射,皮质脊髓束和顶、枕、颞桥束组成等。 14. 基底核位于哪?包括哪些结构 ? 答:基底核位于白质内,位置靠近脑底,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 15 . 何谓纹状体及新、旧纹状各包括哪些? 有什么功能 ? 纹状体病变会产生什么症状? 答: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其前端互相连接,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是较新的结构,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为较旧的结构,称旧纹状体。 纹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