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美德融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精髓 _第1页
让中华美德融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精髓 _第2页
让中华美德融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精髓 _第3页
让中华美德融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精髓 _第4页
让中华美德融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精髓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让中华美德融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精髓国旗下的讲话同学们,老师们:这个月是我们金星中学的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整个校园沉浸在一种文化气息之中.就是在这个月,强校长提出了建设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办学理念.这就把我们金星中学的办学目标提高了一个平台,也就是把我们学校的发展定位在更高的品位上.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呢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其核心是校园内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与精神面貌.金星中学是由原来的中桥中学和芦庄中学合并而成,原来两所学校各有优良的传统,我们要发扬两所学校的优势创建新的金星中学的特色.学校领导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生活教育与中华美德培养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并把它作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主题.什么是生活教育呢它是由中国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来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把生活当作一种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生活的每一件事,每2/19一个人身上学习获益,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说:两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都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学到值得你借鉴的东西.我们不仅可以向老师学,还可以向同学学,向家长,朋友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这个就是生活教育的基本含义,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呢那就是我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美好的道德,它包括仁爱,礼仪,诚信,勤奋,节俭,勇敢,善良,正直等等,围绕这些美德还有很多故事和成语,比如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就有以下这些:抱诚守真,表里如一,诚心诚意,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开诚布公,一诺千金,拾金不昧,推心置腹,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光明正大,开诚相见,披肝沥胆,推诚相见,信以为本,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一言之信,以诚相见,言必信,行必果.谦虚礼貌的成语:彬彬有礼,谦谦君子,谦虚谨慎,敬贤礼士,竭诚相待,婉婉有仪,温恭自虚,温柔敦厚,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洗耳恭听,相敬如宾,以礼相待,虚怀若谷,戒骄戒躁,自知之明,平易近人等等.为什么我们要生活教育和中华美德培养作为我们校园文化的主题呢还记得我们进入金星中学校门时右边的一块牌子上写的吗那是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金星中学的每一个人,要把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学会做人是教育永远的主题永远的追求.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首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才是做一个有科学3/19文化知识的人.今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着出台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两个文件,在一年内连续出台两个有关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文件,这是开国以来的第一次,这也从反面说明当今中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加强思想道德的内涵主要就是指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我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道德文化精华.否则,就会使一个民族因为丢掉了它的传统美德而失去存在的空间.为此,我们就是要把这些中华美德通过生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转变成为我们金星的美德,成为我们每一个金星人的美德.我们学校的礼仪队每天早晨用他们真诚的问候和礼貌用语为我们全体师生做了一个很好的礼仪榜样;我们还发现有好多老师,在平时关爱学生,忘我工作,教师之间团结合作,为大家作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我们更是惊喜的发现有好多班级的同学勤奋学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诚信有礼,尊敬老师,孝顺父母,这些为同学们,也为我们教师树立榜样.七班开展的仁爱诚信的主题教育活动就为我们全校树立了一个典范.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获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并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实践,体验,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践履,感悟中华美德,那么,我们的校4/19园文化一定会充满仁爱,礼仪之风,透射诚信,勤俭之气,蕴涵爱国之民族精神.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熏陶下,我们将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讲诚信,懂礼貌,有孝心,能团结合作,会勤奋学习,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现代人,我们每一个金星的学生是如此,我们每一个金星的老师也是如此,让学校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家,成为我们大家真正的精神家园,让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一起结伴成长.金星中学张武伟让中华美德融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精髓让中华美德融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精髓教育论文: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塑造现代学校精神作者:苏运金更新时间:XX-08-3109:21: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学校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育,它经历一个从外到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校文化是学校多年来形成的办学思想以及为这一理想和目标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师生关系、课堂概念、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概括地说,它是一所学校成长发展的“魂”,这种“魂”通过一代代师生传承发展,得以彰显和发扬。学校的发展离不开5/19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它包含爱国、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善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出、务实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为塑造现代学校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澧县一中是一所由书院演变而来的学校,办学渊源已近800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时曾在澧州求学,因“工学耽诵”,常洗笔砚于池,则“其池中水石草虫尽为墨、赤之色”,后人称之为“洗墨池”。为纪念范仲淹,前人于1226年在池畔兴建书院,历经战乱而不衰,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湖湘经世创始人陶澍,湘中诗老九钺和“湖南四杰”左宗植曾先后担任主讲,许多文人雅士慕名来此讲学,留下了大量的诗、词、联、记、序、赋,书院“采芹藻,登贤书者,济济相泽,几于希风岳麓矣。”1902年改为新式的澧州官立中学堂,民国领袖蒋翊武、革命将领贺龙曾在此举办军官讲习所。自办学至今学校以治学严谨、英才辈出享誉三湘四水,80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许多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如同千年古树将它的根系深深地生长在一中师生的精神土壤里,历经百年风雨仍枝繁叶茂。近年来,学校为传承、建设和发展优秀的学校文化,培育现代学校精神,组织力量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以提炼出既具有历史厚度又闪烁着现代文明光芒的学校精神。6/19一、整合资源,诵读历史,提炼现代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现象。它作为师生共同认同的催人奋进的群体意识,集中反映了师生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和风格,它对师生成长具有激励、凝聚、导向和塑造功能。为此,我们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注重整合多方资源,提炼一中师生共同追求的校园精神。历史景点洗墨池因范仲淹而得名,书院为纪念范仲淹而兴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境界,激励一代又一代澧州学子为国奋斗、牺牲,并成为历代名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澧阳书院兴办之时,知州、学政就谆谆告诫学子:“缅想当日希文之风,因以其所得于师授者,归而诲其子弟,则风俗之纯庞,贤良之辈出,皆于是乎寄。幸勿但以此为操科甲之左卷,是则所厚望也夫!”非常明确,书院的办学宗旨就是倡导“希文之风”,把陶冶情操、化民成俗、修己治人、培育贤良放在首位。清末改为新式学校后,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民国时期,重视尊师重道和爱国主义教育。解放后,学校一直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新世纪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博学多能,经世致用,纯洁操守,张扬个性。虽经历7/19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教育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教育的宗旨始终如一。由此,一中人培植起“崇尚忧国忧民,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的校园精神。1805年,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名卓有成就的改革家、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陶澍担任澧阳书院主讲。陶澍的到来为书院开创了新局面:一是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他不仅要求学子学习古代诗文,还要学习财政、经济。二是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解决澧水起源、流域问题,他带领学生赴安乡、泛洞庭、走淞滋、跨枝江,实地走访考查,解决澧水、洞庭湖、九江、枝江的历史变迁问题。三是通过唱赋活动陶冶学生情操,针对澧州名胜景点和地形地貌不同而组织游览唱赋活动,学生即兴为之抒志,辑录成册,相互传诵商榷。陶澍为澧州大地传播了经世致用的种子,影响了澧县一中百年学风。日月轮回,物转星移,培养学生真才实学的优秀传统百多年来仍一以贯之。据此,我们提炼出校园精神之二:崇尚经世致用,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断齑画粥”的范希文、“囊莹照读”的车武子幼年时家境贫寒但却勤奋苦读的学习精神,一直激励着澧州学子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刻8/19苦读书。民国初期,校长张景铭在校园里建设“刻影亭”,告诫学生“吾辈当惜光阴”,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是勤奋苦读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因此,我们提炼出校园精神之三:崇尚勤奋刻苦,培养有进取精神的人。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学校精神。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先进的教育思想、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滋养了千千万万师生的心灵,打开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走向成功的大门。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是我们传承、发展创造现代学校文化的基石和培育现代学校精神的源泉。建设“育人”文化,塑造崇高人格。以育人为宗旨,积极营造环境,创设平台,管理。我们通过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素质育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位,培养品德高尚的一中人。高中阶段是成人前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已成为育人的基石。1、唱好“三步曲”,提高道德情操。一是环境熏陶。学校满目葱郁,洗墨9/19池畔翠柳习习,风雨草坪宽敞明丽,人文景观“后乐亭”、“世纪钟”、“名人林”、候风地动仪,范仲淹、陶澍、车武子、贺龙等名人塑像设计精巧,渗透着高雅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二是舆论引导。学校开辟和充实了德育基地。德育室、校史室、校报校刊、德育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志趣品行、人生价值观念等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志趣和性情。三是活动强化。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对学生形成优良品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8岁学生的成人宣誓仪式,激励学生立志成才;“献爱心、助高考”谱写一曲团结友爱、奉献助人的精神文明赞歌;“洗墨池文化节”帮助学生积淀优秀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忧国忧民、勤奋学习、报效祖国;“读书月”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养良性、增进道德修养,浇铸师生情怀,培育校园精神。2、抓好四个习惯,培养四种意识。严守时间的习惯,培养时间意识,以此磨炼学生意志,提升学习生活效率。讲究卫生习惯,培养公共卫生意识,以怡人性情,裨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爱护公物习惯,培养集体意识,同时增强主人翁意识。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文明意识,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现代中学生更应知书达礼,以塑造自身书生形象。10/193、强化约束机制,管理育人。做好“五个坚持”,促使师生行为习惯养成。坚持高标准。一中是全县教育窗口,一中师生是全县教育楷模,不放松任何环节,不放松任何个人,以求提高整体素质。坚持长抓不懈。将全面育人始终贯彻于每一天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坚持全程管理。教育教学过程就是育人的全过程。坚持齐抓共管。建立一套制度,健全一个班子,领导、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形成合力,提高实效。坚持以思想促养成。行动是思想的表现,提高认识,强化意识,以提升高尚人格。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实用人才。任何一所学校都有一种教育哲学在支配着。为培养经世致用的现代建设人才,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为依据,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教育资源和学校的图书馆、信息中心、科技馆、艺术馆、体育馆及历史文化景点的作用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试验,基本完善了课程体系。必修课程为国家和地方必选课程,限选课程有阅读技能、英语听力、心理辅导、研究性学习方法和通用技术。自选课程有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身心健康类和生活职业技能类。如学生通过生11/19活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缝纫、种植、栽培、计算机操作和无线电安装维修,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学生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增强与人交往相处的能力,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课程的开发建设和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养成学生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帮助学生学会自信,学会交往,学会探究,并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和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基本技能。弘扬勤奋刻苦精神,培养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勤奋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华。千百年来,勤奋刻苦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力求进取,使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衰。勤奋刻苦的伟大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地受到中华儿女的遵循和践行,并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植根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尚书大禹谟说:“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是说不能游手好闲,沉溺于安逸之中。尚书君陈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是说每天都要努力不怠,丝毫不敢安闲逸乐。李商隐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欧阳修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孔子提倡“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孟子强调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概言之,勤奋刻苦既是中华民族12/19生息繁衍、发展壮大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文化信念,又是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所普遍认同、传承不辍的优秀文化传统。人有理想就能拼搏,有前途就能奋斗,有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就能为人生远大理想而拼搏奋斗一生。为使学生勤奋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为学生的前途理想导航。一是办墙报,出专刊。介绍“断齑画粥”、“囊萤照读”等古今勤奋刻苦学习的名人故事,宣传勤奋刻苦的传统知识,表彰师生发扬优良传统的典型事迹。同时,刊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奋学习、艰苦创业、清政廉洁的优良事迹。二是开展以“勤奋刻苦”为主题的读书会、演讲会、辩论会和竞赛活动,以提升学生认识水平,增强学生勤奋刻苦的意识,并创造一种勤奋刻苦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请老革命、老前辈讲勤奋刻苦的传统故事,让学生受到深刻教育。学校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发展和创造,学校精神的发扬和光大在于提炼和培育。面对新世纪,一中对自己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有深刻的认识和觉醒,尤其是13/19创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以来,全体一中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办学的优良传统,实践现代教育,必须始终保持一种责任、一种积淀、一种传承、一种追求,更要保持一种创新、一种理想。让一中的学校精神融入时代的先进文化之中,把一中办成永葆青春活力的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学校。主要参考文献:1、杨明华:变化中的永恒,永恒中的发展、人民教育XX年2、江兴代: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民教育XX年中华传统美德的六大精髓一直以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我国文化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这样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一些道德观念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有哪些呢?1、责任西方把人看作单14/19个的个体,因此其价值观强调权利;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人生活于在实际生活中,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角色责任。如,在家中,要尽子女、丈夫、妻子、父亲或母亲的责任。进入社会,处不同岗位,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这是讲士。士应以仁为己任,死而后已。再具体说,史官的责任是忠实记载史实,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责任是教群体之中,因而强调责任。这是中西文化的重要差别。有不同职责。亦远乎?”育培养学生成长等等。即使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人,古代许多商家也不以赢利为唯一的、最高的目标,而是把社会责任放在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是基于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而自觉担当的责任,是中国人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这样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随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取新的时代内容,成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民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15/192、理想重志气是中国的一大传统。自古以来,无论是官宦之家、书香门4、知耻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方人信上帝,相信做了坏事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为了不受上帝的谴责,就会约束自己。而中国人不信宗教,就没有约束,所以做坏事无所顾忌,道德状况不好。其实,中国人虽不信上帝,对自己的行为也是有约束的。中国人不是靠上帝,而是靠知耻,靠羞耻心,靠良心。通过道德教化使百姓忧羞耻心,从而自觉走上正道,是孔子为政治国的基本思想。他提出“行己有耻”应是做人的准则,人不可以无耻。“行己有耻”,用民间的话说,就是要对得起良心。孟子也说过,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就走在正道上。而羞恶之心是义之端。有羞耻心,才知道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所以羞恶之心是走上正道的开端。5、气节中国人重气节。要求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这是中国传统很重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6/19“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道义高于生命,精神生命重于物质生命。这是儒家生死观的集中体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为理想信念、群体事业献身;二是个人人格要的一面,也是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的完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此类论述表达了追求至上人格的思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文天祥感到无憾和欣慰,因为,为理想信念、群体事业献身和个人人格的完成就此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自古以来,中国有无数气节之士。正如钱穆所说: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6、守礼“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在西方没有礼这个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17/19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让中华美德融为金星中学校园文化的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