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论语》)_第1页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_第2页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_第3页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_第4页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 解题 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 将伐 将 说明尚未实现 可以劝阻 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 于理不通 于情不合 伐 攻打 明目张胆 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 所以 季氏伐颛臾 是非正义的事 1998年1月 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 发表宣言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2500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关于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发愤为学 博学多能 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不管贫富贵贱 广收门徒 据说有3000弟子 72贤人 又是文化传播的使者 曾周游列国 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 致力于教育 整理 诗 书 等古代典籍 编订 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 论语 中 公元前551 前479 孔子的思想 思想上 以 仁 为核心 崇礼反法 政治上 提倡仁义忠恕 以德治国 生活上 主张 温良恭俭让 教育上 开创私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关于 论语 论语 是儒家 四书 另 大学 中庸 孟子 之一 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论 编录古语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儒家六经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 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 远之则怨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欲速则不达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四海之内皆兄弟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朽木不可雕也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 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 孟孙 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贪其土地 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 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 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 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 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预习案 1 给加点字注音论语 l n 颛臾 zhu ny 冉有 r n 社稷 j 虎兕出于柙 s xi 相夫子 xi ng 2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掌握划线的特殊句式 季氏将伐 颛臾 冉有 季路见 于 孔子 曰 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 尔 是 过 与 夫颛臾 昔者 先王以 为 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 社稷之臣也 何 以伐为 宾语前置句 无乃过尔与 宾语前置句 以何伐为 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 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讨伐 拜见 引出对象 采取军事行动 恐怕 吧 你们 结构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 唯利是图 责备 责怪 表示停顿 让 做 担任 这 疑问代词 什么 冉有曰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 力就 列 不能者止 危 而不持 颠 而不扶 则将焉 用彼 相 矣 且尔言过 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 与 状语后置句 虎兕于柙出 龟玉于椟中毁 施展 居 充任 职务 不去 摇晃站不稳 扶持 跌倒 何 为什么 那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错的 过错 语气词 呢 冉有曰 今夫颛臾 固 而近于费 今不取 后世必为 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 夫 舍 曰欲之而 必为之辞 丘也 闻有国 有家 者 不患 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 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状语后置句 固而于费近 坚固 成为 忧患 憎恨 那 回避 却 托词 借口 表停顿 诸侯的封地 卿大夫的封地 忧虑 担心 副词 表原因 夫如是 故 远人不服 则修 文德以来 之 既来之 则安 之 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 远人不服而 不能来 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 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状语后置句 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这样 副词 仍然 还是 治理 使动用法 使 来 使动用法 使 安定 辅佐 却 使动用法 使 来 武力 探究案探究一 积累下列文言实词1 是世无孔子 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是社稷之臣 何以伐为这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 是 2 疾君有疾在腠 c u 理 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病 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 不医治的话 恐怕要更厉害了 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厌恶 痛恨老臣病足 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 快 急速 老臣脚有毛病 竟不能快跑 会长老 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疾苦 痛苦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劝学 强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之 史记 孙膑传 妒忌 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明 就嫉妒他 3 止陈力就列 不能止者 季氏将伐颛臾 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愚公移山 禁止 阻止一屠晚归 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狼 只是 仅仅 4 见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看见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召见冉有 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秦诚恐不可得 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被动 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 白白地被他们欺骗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出现谡大笑曰 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见解 见识 探究二 掌握下列虚词的用法及其意义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 介词 对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 介词 在 龟玉毁于椟中于 介词 在 何以伐为为 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 表反问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也 句中语气助词 无义 无乃尔是过与是 结构助词 提宾标志 与 语气助词 表推测 则修文德以来之以 表示目的关系 可译为 而 来 用来 以致 等 训练案1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乃尔是过与过 过错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 舍弃 回避C 则将焉用彼相矣相 辅助D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倾 倾诉 解析 A 过 责备 C 相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 倾 倾覆 B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 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D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解析 A 古义 指用兵 今义 有事情 B 古义 把 作为 今义 认为 C 古义 没有能力 今义 办不到 D 古今意义相同 战争 D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 就会祸起萧墙 自己搞垮自己 B 比赛开始了 运动员们陈力就列 发令枪一响 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 20世纪90年代 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 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 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能培育出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解析 陈力就列 是展现才能担任职务的意思 这里应用 各就各位 B 第二课时 一 预习自测1 翻译下列句子 注意句式特点 请在括号内注明特殊句式的类型 无乃尔是过与 译 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固定句式 何以伐为 译 为什么要去攻打 它 呢 宾语前置 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 那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虎兕出于柙 译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 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句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译 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封地费很近 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句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译 反而打算在境内动用武力 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句 解题 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 将伐 将 说明尚未实现 可以劝阻 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 于理不通 于情不合 伐 攻打 明目张胆 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 所以 季氏伐颛臾 是非正义的事 整体感知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 可分三层 第一层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三条理由 第二层对话指出学生没有尽职尽责 第三层对话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阐述了孔子 反对武力征伐的仁政思想 先王任命 邦域之中 以德服人 社稷之臣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这话是谁说的 是冉有 是季路 还是两人一起说的 课文中有证据吗 是冉有说的 孔子的责备针对冉有 这就是明证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冉有为何不直接说季氏将伐颛臾 而要拐弯抹角的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提示 冉有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是客观的陈述事情吗 冉有是来试探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的 只宜含蓄地表示 不能露骨地表白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 推卸责任 开脱自己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先引名言 不能尽职就别尸位素餐 再作类比 既为辅助就当恪尽职守 后设比喻 猛兽出笼为害 龟玉毁于柙中 谁辞其咎 探究一 冉有道出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孔子又是怎样一一反驳冉有的 参考 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 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先批判冉有找托词 再提出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 然后批评冉有违背了自己的这些原则 最后 指出季氏之忧 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探究二 课文中能体现出孔子哪些政治思想 归纳总结 1 反对攻打颛臾 说明孔子反对武力 2 引周任的话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引用两个比喻 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尽职尽则 忠于职守 要自知 自醒 3 批评冉有强词夺理 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 4 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 说明 孔子提倡以国家为重 5 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 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 责 无乃尔是过与 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驳 引名言作类比设比喻 斥 驳斥借口政治主张揭穿阴谋 晓之以礼 晓之以理 晓之以德 季氏将伐颛臾 总结 归纳总结 思想内容方面写作技巧方面 表现孔子的文德治国的仁政思想 表现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对话体 以理服人 层层深入 先破后立的辩驳艺术 训练案阅读下面短文 回答问题 叔向问晏子曰 意 孰为高 行孰为厚 对曰 意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 又问曰 意孰为下 行孰为贱 对曰 意莫下于刻民 行莫贱于害身 也 节选自 晏子春秋 注 意 近代经学大师刘师培补释认为 此节四 意 字 均 德 字之讹也 德 正字作 惪 与 意 形近 故讹为 意 身 当代国学大师吴则虞 晏子春秋集释 案 身 为 民 字之误 译文 叔向问晏子说 哪一种德行最崇高 哪一种品行最宽厚 晏子回答说 没有比爱护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