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教案七律 长征初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教学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预习导航1.背景知识介绍: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2.有关律诗的常识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字词学习逶迤磅礴泥丸岷山乌蒙云崖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三、朗读课文,合作探究1、朗诵课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四、赏读课文,巩固拓展1.男、女生、集体分别朗诵课文,逐句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2、集体朗诵,欣赏七律长征歌曲,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3、探究。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4、集体背诵课文五、小结课文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六、课后探究习题答案一、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二、1不矛盾。“逶迤”“磅礴”是客观形象,“腾细浪”“走泥丸”是主观感受。2略3诗中写的“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三、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描绘长征的诗词有清平乐 会昌忆秦娥 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等八首诗词。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 其二 其三山, 山,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附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毛泽东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始终,“感受红军长征精神” 与“品味诗中语言”双线并行,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2、本课注重了教学手段的变化,学生思维的调动,以及问题的设计,但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第三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25七律 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汪朝霞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了解七律1、同学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说说发生在长征途中故事。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把这段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就是这首著名的-七律 长征2、师引导认识: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是7个字。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二、自由读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再读全诗,要注意诗的节奏,读出诗的味道。3、听朗读录音。小结过渡:同学们想不想也读这么好?不要着急。下面,让我们跟随红军的脚步,一起走进这首诗。三、品词析句,深入体会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划出描写地点的词语。介绍“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岷山”。理解“万水千山”。2、师简介长征。引导学生留意几个数据,进而感受长征的远、艰难。3、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小结过渡:这么远的路,红军怕不怕?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下面先让我们走进五岭和乌蒙山。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朗读诗句。2、思考“逶迤”、“磅礴”的意思,想象红军战士在翻越这样的崇山峻岭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腾细浪”“走泥丸”的理解,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5、你觉得红军怎样?6、感情饱满地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小结过渡:山再高,路再险,也阻挡不了红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困难却接踵而至?。引出:金沙水拍云崖暖1、朗读诗句。2、利用情景理解“暖”,并体会其暗指的含义。3、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过渡: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智取,那飞夺泸定桥就是-引出“大渡桥横铁索寒”1、情景理解“寒”,并体会其暗指的含义。2、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师小结过渡:就这样他们翻山越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让山河都为之动容。然而,还有更加严峻的考验在等待红军战士,那就是-学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朗读诗句2、理解“更喜”“尽开眼”3、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过渡: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啊,仅此千山万水吗??可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们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这正是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1、配乐朗读2、尝试背诵3、毛泽东简介,领略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伟人的博大高昂气质。师总结:今天当我们吟诵这首长征时,长征的历史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老师相信长征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五、课外拓展,感受伟人1、收集长征故事、诵读毛泽东诗词。3、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或感受。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毛泽东不怕困难 无畏乐观不怕难第四篇:国家优秀教案设计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自主质疑,并凭借自读感悟、交流释疑,理解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6单元的20课教材分析: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及长征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2.这一课我们继续去领略英雄们的豪迈气概。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首联1.自由读首联,看看首联中哪个词语与课题相照应?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红军长征历经了多少路程。要走完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3.面对困难红军怕不怕?文中的哪一句说明了这一点?4.如果你们就是不畏艰难的红军战士,你们会怎样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不怕”二字。5.第二句中的哪个词告诉我们红军不怕艰难?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只是很平常的事?7.指导朗读:用平淡的语气读“只等闲”8.学生互读首联,相互之间说说首联的含义。9.指名读首联,想想首联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三、学习课文第二联1.在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千山万水。自由读第二联 。2.你了解五岭和乌蒙吗?请同学们看,这就是弯弯曲曲连绵起伏、长达数千里的五岭,这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样子可以用诗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3.那乌蒙山又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不能读好?读出你理解的“逶迤”和“磅礴”。4.哪些词说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5.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6.同桌说说第二联的诗意,指名说: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就像滚动的泥丸。7.要知道这些山可都是海拔在3000米左右的高山峻岭啊!这样连绵起伏的群山,这样气势雄伟的高山怎么就变成了细浪、小泥弹珠?从这里可以看出红军什么样的品质?8.这一联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展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指导朗读:重读“逶迤”、“磅礴”,轻读“腾细浪”、“走泥丸”,这样就可以突出长征的艰难、突出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9.面对这样的险山峻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小结第二、三联1.这两联分别写了两处山和水,长征中红军战士只跨越了这两处山水吗?2.除了这些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3.小结: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比如:在长征中,天上每日有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六、学习第四联1.红军将士翻五岭,越乌蒙,巧渡金沙,飞夺泸定,之后又翻越了5座大雪山,8月渡过了荒无人烟的大草地,9月来到了高4000米左右的岷山,即将踏上长征最后的征程,翻越这座雪山后,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指读齐读。2.谁已经理解这句诗的大意了?3.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过了千里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4.这里的“三军”就是指什么?翻越岷山对红军将士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吗?同学们请看:岷山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5.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诗,你体会到了什么?6.面对牺牲,面对死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总结全诗1.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长征,它撤出中央苏区踏上长征路途时,有近10万之众。而到达陕北时人数已不满8000人,但是这支部队经过了长征的洗礼,已构成了一道钢铁长城,毛主席正是为这一座钢铁长城叫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这一座钢铁长城是用什么构筑起来的吗?指名说。2.这样壮丽的诗篇,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中,大家练习把它背下来 谁愿意来背诵一下背诵这首诗3.总结:这首诗引起了我们无尽的遐想,红军战士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面对千山万水,面对千辛万苦,面对千难万险,却始终保持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终于完成了史无前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吧,把你的感受尽情地发挥出来吧!八、延伸拓展,补充阅读1.写下学习长征后的感受。2.课后阅读地球的红飘带。九、板书设计:七律长征五岭 细浪乌蒙 泥丸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渡 寒金沙 暖岷山 尽开颜第五篇:七律长征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金丝峡镇马家坪小学周勇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范读、教读。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读句、释词。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作业。1朗读这首诗。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瓶电池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高空吊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市社工证报考试卷及答案
- URAT1-inhibitor-13-生命科学试剂-MCE
- Dimethenamid-d3-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京安全员a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软件开发服务合同(编号5)
- 护士转正考试题及答案
- 个人与团队管理机考试题及答案
- 真菌学考试题及答案
- 代运营协议合同范本
- 《人格障碍》课件
- 座位表模板(空白)
-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数学1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课件
- GB∕T 27011-2019 合格评定 认可机构要求
- 私企接待应酬管理制度(3篇)
- YX51-380-760型金属屋面板专项施工方案(32页)
- 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英文全套完整课件
- 编制说明—《殡仪服务规范》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