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劳动者的观点看劳动合同法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学习,我查询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劳动者的权利比之前大大增加。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确切的保护。以下我将从劳动者的角度简单说一下自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理解和认识。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前四章围绕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展开来写的共五十条有关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权益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推出使得以下得以实现:单位不给签劳动合同将赔付双倍工资;炒老板鱿鱼不再赔违约金;签约两次之后再续约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超过一年不签约的,自动视为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前劳动者合同都是3到6个月的居多,一年以上都算少见,让劳动者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一大任务就是防止合同短期化和频繁签订劳动合同。进而使劳动者获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决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和劳动合同期限短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14条规定,劳动者与单位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后,如果双方再次续约,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规不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解除或终止合同时,应按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双倍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以随时炒老板鱿鱼了,而不必担心违约金,前提是没有参加用人单位提供的专项培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劳动者的生存权的保护。生存权是指人们获得足够的食物、衣着、住房以维持有尊严的适当生活条件不受任意侵害的权利,是一种维持其体面生存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劳动者生存权的保护,确保劳动者在劳动中维护自己的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是17条关于劳动合同文件的内容中规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是劳动合同的必备内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必须在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为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险、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条件,防止职业病的发生等方面向劳动者作出承诺,以保障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体面的劳动,这种劳动能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到威胁。第38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提供保护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金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按照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周最长40小时,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一般情况下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并且每月累计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支付加班费,国家法律、法规作出如此规定 ,目的在于防止用人单位把劳动者当成“生产机器”和其获得利润的工具。 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适用经济裁员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劳动者,应当优先留用。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生存权的特殊保护。 第42条规定,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等六种情况劳动者,用人单位不得根据第40条三十日书面通知解除、第41条经济性裁员的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关系。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对这部分劳动者负有保障其生活及劳动权利的义务,从而保证了劳动者在患病、工伤、女职工生育、年龄增大劳动能力下降的情况也能维持体面劳动和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人身权保护。人身权是指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隐私权以及荣誉权等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是劳动者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人身权利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第8条、第9条、第23条及第32条、第38调的规定当中。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如实说明。但对于劳动者与订立劳动合同无直接关系的情况,如涉及劳动者隐私的恋爱、婚姻、生育等情况,劳动者可以拒绝提供。 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这里的担保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物得担保,即不得以集资、入股、风险金、抵押金的形式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让劳动者以财物作抵押来保障履行劳动合同。二是指人的担保,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不得要求劳动者的亲属、朋友或其他人担保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因为劳动关系具有人身的属性,让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提供担保,就是对劳动关系即人身关系提供担保。让劳动者对自己的人身关系提供担保,就会限制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对劳动者的人身构成侵害。 第32条规定,劳动者有权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等可能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第38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还加强了对劳动者财产权的保护。财产权是指劳动者对其财产所拥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对劳动者财产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第9条、第50条、和第60条的规定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用人单位不得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侵占劳动者的财产。 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不出具劳动关系解除证明,甚至扣押劳动者物品现象作出的,意在保护劳动者对自己财物的所有权。 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居民身份证是劳动者合法身份的证明,是劳动者具有人身权利的证明。劳动者的其他证件,包括学历证、专业技术证、职业资格证、特殊身份证明等一切能够证明劳动者资历和经历的证明材料,是劳动者流动、求职和就业的必备说明书,是劳动者与其他用人单位洽谈就业意向、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所必需的,是劳动者走向再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和扣押劳动者的证件,限制了劳动者自主择业权利。 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三十日通知解除无需解释解除的理由,即在用人单位无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劳动者也可以行使通知解除的权利。这也意味着,在与用人单位就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财务人员个人转正工作总结(6篇)
- 电脑耗材培训课件
- 电脑知识培训计划表课件
- 高考小说探究的种类课件
-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sem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网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网业务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线的种类教学课件
- 2025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标准流程图表
- 无废校园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奇台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44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中级政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标准)工作就业协议书
- 医疗公司加盟管理办法
- 2025年浙江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 如何用飞书高效讲解
-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测试卷必考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教师编制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信息公开条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