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检查流程ppt课件_第1页
视功能检查流程ppt课件_第2页
视功能检查流程ppt课件_第3页
视功能检查流程ppt课件_第4页
视功能检查流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视功能检查流程 主讲人 罗炳生 三级视功能 同时视 双眼视网膜传给大脑的像不是交替接受的 而是同时接受的 融合视 在同时视的基础上大脑中枢将双眼视网膜的物像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物像 立体视 建立在以上两级视功能的基础上较为独立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视觉功能 是调节与集合在视中枢指令下的更高一层次的生理功能 三级视功能 什么是调节 眼睛为了看清近物体而增加的弯曲度以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地成像 这种改变眼的屈光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异常的分类 1 调节不足2 调节过度3 调节灵活度不良4 调节不能持久 什么是集合 辐辏 集合指人眼为了保持看近时 既能看清又能双眼单视 而出现眼球内转 双眼同时内收的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集合 集合异常的分类 1 集合不足2 集合过度3 散开不足4 散开过度5 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6 基本型内隐斜7 基本型外隐斜 视功能检查流程 1 Worth4 dot 2 立体视 3 远眼位 4 近眼位 5 AC A 6 融像范围 7 NRA负相对调节 8 BCC调节反应 9 PRA正相对调节 10 AMP调节幅度 11 Flipper调节灵活度 12 NPC集合近点 正常值 远眼位 B01 Bi3 近眼位 0 6 BIAC A 3 5 1正负融像范围 模糊点是眼位棱镜的2倍以上NRA负相对调节 1 75 2 50DBCC调节反应 0 25 0 75PRA正相对调节 3 00AMP调节幅度 最小幅度 15 年龄x0 25FLIPPER调节灵敏度 单眼10 13周期 双眼8 10周期集合近点 5cm Worth4 dot检查 1 打开双侧视孔 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 调整使得右侧为红色滤光内置辅镜 左侧为绿色滤光内置辅镜 投放Worth四点灯视标 嘱患者注视视标 2 能看到四个光点 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 3 能看到两个红点 看不到十字绿色视标 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红 表明左眼信息被抑制 4 能看到三个绿点 看不到上方的菱形红色视标 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绿 表明病人仅接收来自左眼的视觉信息而右眼的视觉信息被抑制 5 能同时看到五个点 两个红点 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视标呈横置的椭圆形 表明有复视 为双眼融合机能障碍的表现 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置 若两个红点在绿点的右侧 为同侧性复视 表示患者有内隐斜 反之 为交叉性复视 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两个红点 三个绿点交替看到 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 患者无融像能力 worth4dot 左眼黄斑抑制 右眼黄斑抑制 立体视检查 1 打开双侧视孔 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 投放立体式视标 嘱患者注视视标中融合点 此时患者看到上下方视标为距离相等的双竖线 2 调整内置辅镜使得双侧均为偏振光片 嘱患者再次注视视标 3 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单竖线 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 有立体视 4 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双竖线 下方视标为单竖线 为同测性复视 表示患者有内隐斜 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单竖线 下方视标为双竖线 为交叉性复视 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5 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双竖线 表明有复视 患者无融像能力 无立体视 当出现这种现象时 要询问患者上下方视标的相对位置 若上方两竖线距离较下方两竖线距离远 为同侧性复视 表示患者有内隐斜 反之 为交叉性复视 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双眼内置偏振滤镜所见的立体视标 远眼位检查 1 被检测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 远用瞳距2 让患者轻闭双眼 将旋转菱镜转到视孔前 右眼放置6 BU 分离镜 左眼放置12 BI 测量镜 3 视标为单眼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远视标4 让患者睁开双眼 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 一个在右下 一个在左上 5 让患者注视右下方的视标 用余光注视左上方的视标 6 逐渐减小左眼的菱镜度 直至患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 记录此时左眼前菱镜的底向的度数 7 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菱镜直至患者又见到两个视标 一个在右上 一个在左下 8 然后以反方向转动菱镜直至两个视标再次对齐 记录此时的菱镜底向的度数 两次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水平斜视度 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不断遮盖去遮盖 以打破融合 检查结果更准确 近眼位检查 1 被检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 近用瞳距 2 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cm处 3 让患者闭上双眼 将旋转菱镜转到视孔前 右眼放置6 BU 分离镜 左眼放置12 BI 测量镜 4 视标为小方块视标或水平单排近视标 检查方法同远距离隐斜量检测 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不断遮盖去遮盖 以打破融合 检查结果更准确 梯度法测AC A 1 打开双侧视孔 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 有老花的被检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 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 放置到40cm处 2 双眼同时打开 请被检眼注视视标 双眼同时添加 1 00D球镜度 放松调节 测定其眼位 方法同近平隐斜检查 并做记录 3 双眼前加 1 00D球镜度 刺激调节 再测定眼位 方法同近水平隐斜检查 并做记录 远正负融像范围NRV PRV 双眼视孔调整为被检者的屈光不正度和远用瞳距 将双眼旋转棱镜 0 标记位置于垂直方向 注视5米远处单个远视标 最佳视力上一行 以2 s的速率在双眼前增加BI棱镜 分别记录下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 模糊点 视标变为两个 破裂点 的值 并以同样的速率减少BI棱镜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又变为一个 恢复点 的值 同法进行BO棱镜的检查正常值 Morgan测试值 远距 BI X 5 9 3 5BO 7 11 15 23 8 12 近正负融像范围NRV PRV 双眼视孔调整为被检者的屈光不正度和近用瞳距 将双眼旋转棱镜 0 位置于垂直方向 注视40cm近视标卡上垂直单列视标 以2 s速率在双眼前增加BI棱镜 分别记录下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 模糊点 视标变为两个 破裂点 的值 并以同样的速率减少BI棱镜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又变为一个 恢复点 的值 同法进行BO检查 正常值 Morgan测试值 近距 BI11 15 19 23 10 16 BO14 14 18 7 15 NRA负相对调节 1 打开双侧视孔 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 有老花的被检测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 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 放置到40cm处 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钮到近距离检查状态 视标为最后视标上一行视标 2 双眼同时打开 适当照明 检测NRA 双眼同时增加正球境度 每次加 0 25D 每三秒增加一次 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 5秒 若3 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 可继续增加屈光度 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复 停止测试 退回最后能看清的度数 用此时的球镜度与CAMP时球镜度的差值 做记录 BCC调节反应 1 打开双侧视孔 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 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 放置到40cm处 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钮到近距离检查状态 视标为近交叉视标 2 双侧视孔调整为 0 50交叉圆柱镜 暗照明下检查 自然光 不增加额外照明 3 嘱患者观看近交叉视标 并报告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 4 若被检者应主诉竖线较清楚 双眼同时加负球镜 每次加 0 25D 直至横 竖线一样清晰止5 若被检者应主诉横线较清楚 双眼同时加正球镜 每次加 0 25D 直至横 竖线一样清晰止6 记录终止球镜度与原CAMP时球镜度之差异的球镜度 7 若为正值 则说明调节滞后 若为负值 则说明调节超前 正常范围 非老花者 0 25 o 75 老化患者随着年龄增加BCC值也增加 PRA正相对调节 1 打开双侧视孔 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 有老花的被检测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 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 放置到40cm处 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钮到近距离检查状态 视标为最好视力上一行视标2 双眼同时打开 适当照明 检测PRA 双眼同时增加负球境度 每次加 0 25D 每三秒增加一次 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 5秒 若3 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 可继续增加屈光度 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复 停止测试 退回最后能看清的度数 用此时的球镜度与CAMP时球镜度的差值 做记录 AMP调节幅度 1 打开近用灯2 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3 将视标移到25厘米处 4 视标为最好视力上一行视标5 加负球境度 每次加 0 25D 每三秒增加一次 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 5秒 若3 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 可继续增加屈光度 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复 停止测试 退回最后能看清的度数 用此时的球镜度与CAMP时球镜度的差值 近用距离调节力 1 距离 做记录 6 调节幅度应双眼分开检测 然后双眼检测 正常双眼比单眼的调节幅度多0 50D 调节幅度最小值 15 年龄x0 25 Fliper调节灵活度 1 首先让被检测者戴CAMP眼镜2 使用正 负2 00Dflippers镜片 并令其注视40cm或习惯工作距离处 相当于20 30的一行字母或与视标大小相同的文字 3 从正镜度开始 到负镜度翻转镜片多次 正 负为一周期 随着每一次变化 要求被检测者必须看清楚字体 最好能大声读出 4 先单眼分别检测 再双眼同时检测 记录一分钟 翻转flippers镜片的周期数 NPC集合近点 1 亮照明2 将视标由40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 移动速度保持3 5厘米 秒 直至视标变成两个为止 3 测量视标至两眼旋转中心距离 可测视标至角膜顶点 再加上角膜顶点至旋转中心的13 5mm 4 再向后慢慢移动视标离开鼻根部直到视标恢复成一个 这一点为辅凑近点的恢复点 集合近点必须双眼同时检测 调节过度的症状 调节过度 症状1 视物模糊 视力不稳定 2 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 头疼 3 畏光 对光敏感 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 调节过度 体征 调节过度 体征1 调节幅度正常2 调节超前 BCC 0 253 单眼调节力敏度下降 2 00D镜片通过困难4 NRA降低5 内隐斜 调节过度 处理 调节过度 处理1 屈光矫正 即使很低度数的远视 散光和屈光参差2 视觉训练 调节放松训练3 药物治疗 散瞳 每晚滴两次 睡前半小时滴 4 青少年渐进 1 近垂直眼位存在 不配渐进 2 内隐斜或外隐斜 6棱镜度可配 调节不足 症状 1 视疲劳 长时间工作后感觉疲劳欲睡觉 2 视远 视近均模糊 尤以近物明显 注意力无法集中 3 头痛 牵拉感 眼肌紧张 阅读字体有移动感 4 眼干 畏光 流泪等症状 5 不能长时间视近物 希望避免近距离工作 可能症状 头痛 颈部僵硬 全身乏力 调节不足 体征 1 调节幅度降低 比年龄相关最小幅度低2D以上2 调节滞后 BCC 0 75D3 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 2 00D镜片通过困难 4 PRA降低5 近处 40cm BO模糊值可能降低至少符合4项诊断调节不足 调节不足 处理 1 屈光矫正 即使很低度数的远视 散光和屈光参差 2 视觉训练 调节训练 推进训练3 近距离附加 正镜附加解决症状成人前两项失败选择第三项 青少年不能近附加 调节灵活度不良 症状 与近距离工作有关1 视物模糊 特别是从视近物到视远物或从视远物到视近物明显2 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 头痛3 阅读困难 疲劳 嗜睡4 阅读注意力下降5 眼眶周围有牵拉感6 所阅读字体移动7 希望尽可能避免近距离工作 调节灵活度不良 体征 1 调节幅度正常2 调节反应正常3 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 2 00D镜片通过困难4 NRA PRA均降低 调节灵活度不良 处理 1 屈光矫正2 视觉训练 远近字母表 反转拍 集合过度的症状 1 复视2 眼紧张感 疲劳感 牵拉感3 晚上额部疼痛4 聚焦过度感觉5 视物远近均可出现模糊6 希望能尽可能避免近距离工作7 阅读时喜欢将书本放的很近8 喜欢闭眼 集合过度的体征 1 看近内隐斜2 看近时内隐斜大于看远3棱镜度3 负融像性辐辏 NRV 减弱4 近处集散灵敏度减弱 使用底朝内 BI 的棱镜时明显5 PRA减弱6 双眼调节灵敏度 2 00D镜片完成困难7 BCC结果 0 75D8 集合近点 NPC 变近 接近鼻尖9 计算性AC A 7 1 集合过度的处理处理 ADD处方 定期复查 眼位正常时换镜 集合不足的 症状 1 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用眼能力之间不协调2 视近物时有重影 复视感 模糊 聚焦困难 字体发生流动 跳动3 眼部有牵拉 紧张感 眼球酸胀 眼周围疼4 无法集中注意力 希望尽量避免近距离阅读 集合不足的 体征 1 看近时外隐斜2 看近时外隐斜大于看远时4棱镜度3 集合近点边远 大于6MM4 正融像性辐辏 PRV 减弱5 集散灵敏度减弱 使用BO的棱镜时明显6 双眼调节灵敏度 2 00D镜片困难7 NRA减弱8 BCC 0 259 计算性AC A 3 1 集合不足的 处理1 屈光矫正2 视觉训练 最有效 散开过度的 症状 复视 广场恐怖症 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 散开过度的 体征 1 看远外隐斜2 看远时外隐斜度数大于看近10 15棱镜度3 远近正融像性辐辏 PRV 基本正常4 远集散灵敏度减弱 使用BO时明显5 双眼调节灵敏度 2 00D镜片完成困难6 NRA减弱7 计算性AC A高 梯度性AC A可正常 处理 看远复视处方 1 3 2 3远外斜度 双眼分担 主导眼少 非主导眼多 三棱镜先1 3 慢慢过渡到3 3 患者需棱镜度会随时间增大 散开不足的 症状 症状 看远重影 模糊 头痛 驾驶障碍等 散开不足的 体征 1 看远内隐斜2 看远时内隐斜度数大于看近8 10棱镜度3 远负融像性辐辏 NRV 减弱 BI 4 远集散灵敏度减弱 使用BI时明显5 双眼调节灵敏度 2 00D镜片完成困难6 PRA减弱 7 计算性AC A 3 1 处理 1 屈光矫正 低矫处方2 视觉训练 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的 症状 1 常见于学龄青少年 成年人 屈光不正长期未矫正者2 视远或视近时视物模糊3 近距离工作后有不舒适感4 症状随时间加重 晚上更明显5 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后 注意力无法集中6 希望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7 初步双眼视检查不能解释与视觉有关的症状8 晚上或近距离工作后眼上方疼痛 体征 1 无显著的隐斜2 正负融像性辐辏 PRV NRV 均减弱3 集散灵敏度BI BO均减弱4 双眼调节灵敏度 2 OOD镜片均感困难5 NRA PRA均减弱6 单眼调节灵敏度可正常7 正常AC A 处理 视觉训练 融像训练 案例分析 案例 1远眼位 BI3 近眼位 BI8 AC A 2 5 1正融像 近 Bo1 19 16负相对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