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教案(4).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教案(4).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教案(4).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教案(4).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及反思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战国策;2、掌握荆轲刺秦王文章前两段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3、用析读法分析人物性格。教学设计一、导课传说中,在神马还不是浮云的年代,有两种人最寂寞。一种人是高居于庙堂之上,享有九五之尊,每天被人山呼万岁的君王;另一种就是行走江湖,昼伏夜出,脸如严霜,眼若寒冰的刺客。那么我们今天的课堂,穿越历史的千年,去看看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当他遭遇了和他同样有名的刺客荆轲后,这两位历史上的巨星相互碰撞,是否可以打破彼此的寂寞,谱写出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二、文学常识战国策回忆战国策相关知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成辑,共33卷。属于先秦历史散文行列,以记叙为主。三、正音结合导学案学习准备第二题进行。(由学生回答)四、分析全文脉络由题目入手,看全文的中心事件是“刺”,围绕着刺字展开的有行刺缘由,行刺准备,行刺过程,行刺结果。分别对应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五、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并圈点出解决不了的字句2、教师答疑,并在此过程中强调一些重点词语如:进兵北略地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 微太子言 诚能得樊将军首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状语后置金千斤 行而无信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伤长者之意 (古今异义)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卒惶急无以击轲 固定搭配秦王必说见臣 通假字此时文意已经疏通六、分析文章内容问:文章第一段非常的短小,读起来却非常的有气势,为什么?(即:分析6个动词的好处)说明了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形势岌岌可危,使全文一开始就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之中,同时也奠定了主人公后面的悲剧命运。七、利用析读法,分析人物在开端部分展现出来的部分性格太子丹:急躁荆轲: 讲信用(“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此句体现他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心思沉稳,虑事周密(行而无信,要樊头与督亢之地的地图),果敢(对应太子的“不忍”)胸有成竹(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八、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故事的开端部分,明白了刺秦的原因。但是由于太子丹的不忍,会把事情推向那种发展地步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析。请同学们课下自行预习文章的第二部分行刺准备!板书设计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开端 行刺缘由(1-2)发展 行刺准备(3-9)高潮 行刺过程(10-17)结局 行刺结果(18 )太子丹:急躁荆轲: 讲信用;心思沉稳,虑事周密;果敢;胸有成竹教学反思当今中学生有三样害怕的东西:写作文、周树人和文言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讲得过多,以至于原本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我也并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扬自己的自主性,自己解决!比如读音问题,在他们读不出来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当场自己查字典,而是直接告知答案;翻译问题,在学生自行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后,不会的问题,没有给予时间让他们小组内解决;在总结文言现象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而是一段过去,所有的种类包括在内,这样不能使学生反复熟悉文章内容。所以较好的方法应该是分类别进行:如分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类别,先让学生自己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