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广东专用)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广东专用)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整合 考点突破 素能专攻 基础整合 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 河流地貌的两种类型 1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 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 形成侵蚀地貌 2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 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 会沉积下来 形成沉积地貌 基础自主掌握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2 河流侵蚀地貌 3 河流堆积地貌 1 山前 洪积 冲积平原 2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3 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三角洲 4 若河道平直 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 若河道弯曲 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主要考虑侵蚀 堆积 凹岸 凸岸 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线状 高于洪水位 2 平原地区的聚落密度不一定大 如湿热 严寒 干旱的平原地区 聚落密度较小 思考 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答案 以构造阶地为例 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 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 此时塑造出河漫滩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 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 水流侵蚀作用加强 使河流下切 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 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 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名师点拨 有几级阶地 就有几次上升运动 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 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 不是连续上升的 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 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 二级阶地 三级阶地等 海拔越高 年代越老 深化思维拓展 自测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 原先的河谷底部 河漫滩或河床 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 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下图示意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的河流阶地 据此回答 1 2 题 1 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地壳垂直上升 流水侵蚀b 地壳垂直下降 流水沉积c 地壳垂直上升 流水沉积d 地壳垂直下降 流水侵蚀 2 拒马河在图示区域的流向是 a 自北向南b 自东向西c 自南向北d 自西向东 a d 考点突破 考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真题剖析 2015 广东卷 6 河流的河床形态 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列因素中 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 岩石性质b 通航里程c 地质构造d 降水多少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河床形态主要有 u型 v型 等 是在内 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地质构造体现了内力作用 故c选项内容对河床形态有较大影响 外力作用对河床形态的影响大小与河床岩石性质 岩石软硬等 河流水量大小 流速快慢有关 而降水量多少决定了河流水量大小 故a d两项对河床形态影响较大 通航里程是指河流适宜通航的长度 对河床形态影响很小 故选b 答案 b 考点归纳 1 各河段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2 河谷的发育过程 3 理解河流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1 河流流经弯道时 水流做曲线运动 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表层水流趋向凹岸 冲刷凹岸 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 因此 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 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作用下 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 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如下图 2 结合 凹凸 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右图把文字的形状和河岸形态联系起来 便于记忆 也不易混淆 4 河流堆积地貌 考点演练 1 2019 浙江湖州期末考试 玛纳斯河山麓地带发育着多期冲积扇 t1 t4冲积扇形成年代依次变老 不同时期的冲积扇间呈明显的阶地状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下列关于该冲积扇特点 描述正确的是 a t1时期 玛纳斯河西侧未形成冲积物b t2时期 冲积物的粒径南部细北部粗c t3时期 冲积扇北部地下水埋藏较浅d t4时期 冲积扇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解析 1 c第 1 题 该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 t1时期冲积物主要分布在玛纳斯河东侧 西侧的冲积物应该被其他时期所淹没 a排除 根据河流的流向和冲积扇扇状可以判断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 t2时期 冲积物的粒径南部粗北部细 b错误 t3时期 冲积扇北部位于冲积扇边缘 地势低 地下水埋藏浅 甚至出露地表 c正确 t4时期冲积扇距离出山口最远 地势南高北低 d错误 2 导致玛纳斯河山地带冲积扇t1 t4分布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变质作用b 风力运动 沉积作用c 地壳运动d 冰川搬运 沉积作用 解析 2 c第 2 题 由材料可知 t1 t4冲积扇形成年代依次变老 不同时期的冲积扇间呈明显的阶地状 从t1 t4的变化是从冲积扇的扇顶至扇缘 按理出山口处的冲积扇堆积物会被之后的沉积物掩埋 而留在表面的物质年龄应该是最新的 但是被冲积到扇缘的t4年龄却更早形成 只有可能是地壳活动 使得t1至t4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 t4先形成后地壳抬升后无法再继续接受沉积 因此该地形成较早 c正确 2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荆江素有 九曲回肠 之称 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 左图中 a 甲为凹岸堆积 乙为凸岸侵蚀b 甲为凹岸侵蚀 乙为凸岸堆积c 甲为凸岸堆积 乙为凹岸侵蚀d 甲为凸岸侵蚀 乙为凹岸堆积 解析 1 b第 1 题 根据图示 河流弯道流速为c a 凹岸流速较快 以侵蚀作用为主 凸岸流速较慢 以沉积作用为主 图中乙为凸岸 流速慢 为堆积岸 甲为凹岸 流速快 为侵蚀岸 所以b正确 a c d错误 2 左图中有关河曲地貌 弯道速度 参照上右图 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a 乙 c 侵蚀 修筑防护堤b 甲 a 侵蚀 开采砂金矿c 甲 c 沉积 兴建仓库d 乙 a 沉积 种植农作物 解析 2 d第 2 题 c处流速快 为凹岸 对应甲岸 a处流速较慢 为凸岸 对应乙岸 因此ab错误 c处流速快 以侵蚀作用为主 c错误 a处流速较慢 以沉积作用为主 地形平坦 适合建设聚落和种植农作物 故d项正确 考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真题剖析 2019 天津卷 13节选 读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 如图 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 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思路点拨 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 地形 河流 自然资源等 珲春市位于我国的长白山区 纬度较高 地势起伏大 海拔高 森林广布 为温带季风气候 河谷地带地势低 温度高 水资源较为充足 土壤较为肥沃 而其他地区因地势起伏大 坡度大 土层较薄 气温较低 森林茂密 不利于人类活动 答案 地表坡度大 地势高 气温较低 水源相对不足 森林茂密 土层较薄 答出三点即可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考点探究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不同地形区 河流地貌类型不同 对聚落形态 密度 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 具体表解如下 特别提示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 而且河网密布 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适宜聚落发展 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 在热带地区 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 不利于人类居住 人烟稀少 聚落也极少分布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知识拓展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 根据地形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2 根据水源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 根据交通判断 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 位于沿海 靠近河流 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4 根据自然灾害判断 聚落布局应避免自然灾害的影响 应位于洪水 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 考点演练 1 2019 江苏卷 25 26改编 川西林盘 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 因竹木繁茂 小巧如盘而得名 是集生产 生活 生态于一体 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 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 如图为 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地形平坦 水网密布 气候温和 物种丰富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 人多地少 耕地不足a b c d 2 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拆迁合并 扩大林盘的规模 集中布局 建设规模化小区 保护性建设 留存文化遗产 农旅融合 发展特色旅游业a b c d 解析 1 c 2 d第 1 题 由图可知 每个林盘都外环水渠 且林盘分布于川西平原 故林盘所在地地形平坦 水网密布 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热冬温 并非全年温和 该区域地处平原 物种相对较少 该地农业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精耕细作 且商品率低 自给自足 该地一家一个院落 外围是竹林 水渠 农田 说明区域人均耕地较多 第 2 题 保护性建设 留存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留存林盘文化 农旅融合 可以更好地开发林盘旅游资源 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拆迁合并和集中布局会破坏川西林盘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2 2019 湖南岳阳一中高三质检 湖南省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 利用假期到附近农村进行野外考察 下图为考察区域 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同学们一致认为甲聚落的选址合理 其理由是 a 高于洪水位b 地处冲积平原c 气候适宜d 交通便利 2 同学们对甲聚落附近河流进行考察 下列描述可信的是 a 河段流速小于 河段b 河段的含沙量大于 河段c 河段流量大于 河段d 河段的流向为东南向西北 解析 1 a 2 b第 1 题 据图示可知 甲地区位于高于河流的平坦台地上 由图示信息不能确定其气候适宜状况 该处不属于冲积平原 且无明显的交通线路 选a正确 第 2 题 根据图示可知 河段位于河流出山口 因此流速较 河段快 a错 河段由于有湖泊的补给 因此流量较 河段大 且经过湖泊的沉积作用 导致 河段泥沙含量小于 河段 b正确 c错 河段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d错 选b正确 素能专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真题展示 2015 全国 卷 10 11 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 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1975 2004年 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 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 持续淤积b 先侵蚀 后淤积c 持续侵蚀d 先淤积 后侵蚀 2 推测1992 1997年期间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读图指导 1 三角洲近岸海域 随着距离海岸的距离增加 海水深度增加 图示1975 1978年 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增加 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 海水深度减小 1978 2004年 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减小 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 海水深度增加 2 1992 1997年期间 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下降 说明海水深度增加 泥沙淤积减轻 如果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或植被覆盖率降低 会使冲刷作用加强 水土流失加剧 河口泥沙淤积加重而水深减小 故a c错误 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 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 水深加大 b正确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河流流量增加 河口泥沙淤积增大 水深变浅 故d错误 答案 1 d 2 b 建立模板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 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 流水 风力 冰川 海浪 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 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 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 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 其答题思路为 1 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2 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提升训练 1 2019 湖南永州一模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 其流域分为东西二部分 西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 东部为关中平原区 甲图示意渭河水系 乙图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某监测点与渭河中心线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 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 读图 回答 1 3 题 1 探测发现 渭河下游 咸阳以下 两岸沉积物质组成有明显差异 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干流的南侧 a 地势起伏更大b 年降水量更大c 支流数量更多d 植被覆盖率更高 解题思路 第 1 题 渭河北岸是黄土高原 南岸是秦岭 秦岭北坡是断层 地势起伏大 流速快 细小的物质不能沉积 沉积物颗粒平均粒径大 a正确 降水的多少和支流的多少与粒径的大小没有关系 b c项可排除 植被覆盖率更高 水土流失会更小 沉积物的粒径也会小些 故d错 答案 1 a 2 公元700 2000年 渭河北岸地区侵蚀 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a 持续淤积 偶有侵蚀b 持续侵蚀 偶有淤积c 先侵蚀 后淤积d 先淤积 后侵蚀 3 公元1700 1900年间 监测点附近下列情况可信的是 秦岭北麓植被人为破坏较严重 处于暖干气候期 秦岭断块处于剧烈上升期 渭河流速加快a b c d 解题思路 第 2 题 从图中看公元700 2000年 河心距参考点距离向北增加 说明河心向北移动 渭河北岸地区持续侵蚀 有的年份距参考点距离略有南移 说明偶有淤积 b正确 第 3 题 在1700 1900年间 河心距参考点距离向北明显增加 说明河心向北移动 北岸侵蚀 南岸堆积 秦岭断块处于剧烈上升期使河心向北移动 南岸堆积可能是因为秦岭北麓植被破坏较严重 d正确 处于暖干气候期和渭河流速加快与北岸侵蚀和南岸堆积没有关系 可以排除 答案 2 b 3 d 2 2019 江苏泰州高三期末 读 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 图中 a 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b 乙处以外力作用为主c 丙处因沉积作用形成凹岸d 地层形成顺序是 解题思路 第 1 题 结合图示可知甲处岩石为岩浆岩 以岩浆活动为主 a错误 乙处为山麓冲积扇 主要以流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