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通过初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2、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却与一个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板书: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形声字,“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编儿歌记生字:衣字张开口,“果”字滚进来。3、理清文章层次。(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第一次:第13段;第二次:第4、5段;第三次:第6段)(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精读训练指名朗读第一段。(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不注重个人仪表,不拘生活小节)(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四、总结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些资料。板书设计: 第一次相遇撞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 第三次相遇等待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外貌了解人物品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精读课文 1、阅读第二段。(1) 过渡:上面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可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她又见到了爱因斯坦。(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不拘生活小节 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逊,诚恳,有一颗爱心、童心。小姑娘天真、直率)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2、理解第三段。(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乱3、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4、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 用“只好”说句话三、通读课文1、自读课文,质疑2、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示下列句子:(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四、总结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板书设计: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的人 天真、率直 请教 教22、宋庆龄故乡的樟树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表现的可贵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根据内容为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 播放配套光盘朗读课文。 2、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利用各种符号标示出自己的读书收获或不懂之处。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学习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五、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尤其是“繁、瞻、搬、稠”,采用各种方法记字。2、讲解、范写生字搬:中间的“舟”要写的窄小,中间一横不能穿出去。3、学生描红,书写习字册。作业设计:1、读生字表中的字。2、分段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宋庆龄故乡的樟树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 认读生字词。2、 默写。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默读第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我们教学楼前有棵大法桐树,它给我们同学带来了很多快乐,你能根据樟树外形的写法,把它介绍一下吗?学生练习说话,注意指导学生说话时按照顺序。用上“无论总是”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区分樟树与其它树的不同。其它树容易生虫 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木质只要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内在美用“只要就”说话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指导朗读。 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2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以树喻人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崇敬怀念拒虫香气高贵之处永久保持23、黄河的主人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多音字。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教学重、难点: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 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视频画面: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教师叙述,用上文中描写的词语) 3、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主动解惑)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认读理解词意3、分解读课文。过渡:生字都认识了,那么课文读得怎么样,这次我们换个方法,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什么?_(出示图片。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 (板书:黄河 羊皮筏子 乘客) 6、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 三、小结课文 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 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词语 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4)多音字组词系xi( )ji( ) 漂pio( )pio( )(5)记忆生字,书写生字 2、完成课后的练习2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板书设计:23、黄河的主人 艄公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指名回答,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1、 作者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看,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此时,你会用(形容黄河) 2、那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过渡,正当我们被这汹涌的黄河所震慑的时候,你看,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此时,你又会想说些什么 (1)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黄河的凶险。从下列词语中可以让人着重体会到黄河的汹涌险恶?(鼓浪;汹涌的激流、整个儿吞没;那东西的渺小无助:小、轻、浮、小小;作者为那东西的强烈担忧:突然、强磁力、吸引)(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心害怕,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现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 (3)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 在如此危险(危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衬托艄公机智勇敢、沉着、大胆) 用小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矛盾? (3)可乘客却“谈笑风生”,你有什么想法?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乘客们都非常的勇敢,他们不惧怕黄河的险恶。 他们知道艄公很有驾筏经验,不会出任何危险。 因为艄公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会战胜惊涛骇浪。 (3)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4、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1) 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面对着_,身系着_,手里只有_。他凭着_,_,战胜了_,_,成为_。 板书: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四、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同学们,学到这儿,王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交流一下。 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作业设计: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板书设计:23、黄河的主人艄公羊皮筏子 黄 河 惊涛骇浪 乘客 主 人 如履平地 习作7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教学重点难点能有详有略地写出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思考,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进行一次小小调查。调查家里或其他人,请他们谈谈在自己周围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发现。教学准备:事前观察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习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读例文的要求,对此次习作有一个大致了解。 2、你对“体验”是怎么理解的?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体验。 二、学习例文: 1、自己读读例文,边读边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 2、例文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作者“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 3、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描写的护蛋经过是扣住了文中哪一句话来写的? 5、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这叫做“首尾呼应”。 6、小作者在“护蛋”的经过中,还写了什么呢? 7、从这篇例文中,你还学到了什么?(语言生动) 三、讨论体验活动的具体内容,完成习作 1、课前,老师也布置了你们去选择一项内容来体验,你们选择了亲身经历的哪一件事? 2、你是怎么体验的呢?有什么感受? 3、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交流。 4、指名说,师生评议。 5、明确写作要求: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写具体。 (2)要写出自己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如何,自己有哪些感受和收获。注意表述清楚 6、完成习作草稿。板书设计护蛋行动起因经过结果首尾呼应 语言生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指导习作。教学过程一、评议交流,修改习作 1、小组交换阅读,取长补短 2、谁愿意把你的文章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稿。 3、师生共同评议。 4、同桌互改。5、自读自改,再度提高。(培养学生习作品评能力,是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长期地反复地欣赏和评改训练,学生的语感一定会不断增强,习作能力会逐步提高。)二、誊写习作板书设计护蛋行动 确定观察对象记一次体验活动 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练习7教学目标: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会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并弄懂意思,积累语言。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学会善于排解心中的烦恼。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处处留心。教学过程:一、 导入过渡:我们很多男同学喜欢下象棋,谁来说说象棋有什么组成的?怎么玩?出示象棋图片想起不光有自己的地盘,还有自己的进攻规则。古人更是根据其中的一些事,发明了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一部分1、自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2、小组讨论“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输棋一着”的意思,可以借助工具书。 3、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4、你可以选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三、教学第二部分 1、你们想学象棋吗?这儿有一首歌诀,告诉我们了一些下棋规则。 2、自己读读,读后在自己做的棋盘中试一试。 3、同桌一边背诵一边演练歌诀所提示的下棋规则。 四、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就是著名的象棋大师,看看下面这段话是怎样写他的? 2、自读,指名读。 3、这段话后面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