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分析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 (2).doc_第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分析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 (2).doc_第2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分析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 (2).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分析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1. 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A. 质量B. 温度C. 内能D. 密度2. 以下选项中质量最接近50 g的是()A. 一个乒乓球B. 一只母鸡C. 一只鸡蛋 D. 一张课桌3. 小莉同学在测量物体质量之前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天平调平,于是她向左盘中放入质量为0.3 g的砂粒,这时天平平衡了。在测量过程中向右盘放入了62 g的砝码,此时天平再次平衡,则此物体的实际质量为()A. 62 gB. 62.3 gC. 61.7 gD. 61.3 g4. 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A.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C. 在右盘增加砝码D. 在右盘减去砝码5. 地球卫士环保“石头纸”连续四年服务“两会”,20xx年“两会”使用的“石头纸”更薄,书写更顺畅。若要测一张“石头纸”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且又正确的是()A. 先测出100张纸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B. 把一张纸放在一个盘子里,测出其质量,再减去盘子的质量C. 把一张纸放在托盘天平里仔细称量D. 把一张纸放在托盘天平里,反复称量,再求平均值6. 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 将它熔化成铁水B. 磨掉铁块的一个角C. 把它压成薄铁片 D. 从地球运到月球7.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C. 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 sD. 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8. 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这时应该_(选填“增加”或“减小”)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 g、20 g和10 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 g。9. 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_(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一个50 g砝码、一个20 g砝码和一个10 g砝码,将游码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静止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 g。10. 如图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1)_。(2)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g。11. 台秤是一种称量质量的工具,使用前,将台秤放在水平面上,游码置于零刻线,调节_使秤杆水平平衡,某次称量的情况如图所示,被称货物的质量是_ kg。12. 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来测量盐水的质量,如图甲是他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 g、20 g、10 g、5 g等。(1)小刚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 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B. 称出烧杯的质量m杯C. 计算盐水的质量m盐水m总m杯D. 将盐水倒入烧杯中E.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2)在称量烧杯质量时,向托盘中加砝码的顺序应是(选填“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多次调换砝码后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将其去掉后又嫌少,这时应。(3)小刚称量烧杯质量时,所加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50g,则所测盐水的质量为g。微课程:解密密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1. 小英去小店买米酒和酱油,店主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如图所示,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和酱油所用的容器是不一样的,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乙系列是量取米酒的容器系列B. 质量相同的米酒的体积大于酱油的体积C. 米酒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D. 米酒的密度大于酱油的密度2.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3. 如图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A. 甲乙丙 B. 甲丙乙C. 丙乙甲 D. 乙甲丙4. 甲物质的密度为5 g/cm3,乙物质密度为2 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 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A. 52 B. 25 C. 54 D. 455. 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100 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 g,则这种牛奶()牛奶中掺水含量0%10%20%30%40%50%60%70%80%90%100%牛奶密度(g/cm3)1.0301.0271.0241.0211.0181.0151.0121.0091.0061.0031.000A. 未掺水 B. 掺水含量20%以下C. 掺水含量2030% D. 掺水含量30%以上A. a物质的密度最大B.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 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 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1)孔明灯上升时,灯罩内的气体密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灯罩外的空气密度。(2)孔明灯内火焰温度高达300 以上,燃烧时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森林、居民区等地,易使可燃物温度达到_而引发火灾。(1)将天平放在_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_处,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 g。图(a)显示的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_ g;(3)图(b)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_ cm3;(4)酱油的密度_ g/cm3。9. 某小组同学测量一种易溶于水、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 甲乙(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_ cm3。(3)该物质的密度是_ g/cm3。(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_。(填“大”或“小”)10. 给你一张密度表和一个可沉于水中的小铁球,请你再自选其他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该小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简述你的实验方案。(1)主要器材:_;(2)简要做法:_;(3)如何判断:_。11. 某品牌新型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每100 km消耗的汽油为8 L。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71103 kg/m3。求:(1)该汽车匀速行驶100 k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s?(2)8 L汽油的质量是多少kg?12.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蜡块干松木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质量m/g109105201820103027301540364020(1)在图中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复习专题分析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微课程:解读质量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 A 解析: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温度将降低,内能减少,密度减小,故选项A正确。2. C 解析: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几克,一只母鸡的质量约为2 kg,一张课桌的质量约为10 kg,所以正确的选项为C。3. A 解析: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放入的0.3 g砂粒相当于调节平衡螺母的作用,此时天平平衡,当左盘放入物体,右盘放入62 g的砝码后,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即为左盘中所放物体的质量,故所放物体的实际质量为62 g,0.3 g砂粒的质量不应计入物体的质量。4. C 解析:游码相当于一个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增加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当不能通过加减砝码使横梁平衡时,可以通过调节游码调节天平平衡。故选C。5. A 解析:一张纸的质量达不到天平的感量,不论怎样仔细、反复测量一张纸的质量都是无意义的,因此C、D错;而B项中,有无一张纸,盘子的质量几乎没有差别,故B错;只有把一定数量的纸累积在一起,测量后通过计算才能得到所求数值。6. B 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A、C、D中铁块的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而选项B中将铁块磨掉一个角,铁块所含的铁要减少,即铁块的质量减少,故正确的选项是B。7. D 解析: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选项A错误;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选项B错误;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 s,选项C错误;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故选项D正确。8. 右增加81.6 解析:调节横梁平衡的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由于是称量物体质量前的调节,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称量物体时,指针偏向左侧,则应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根据天平的读数规则可知此物体的质量为50 g20 g10 g1.6 g81.6 g。9. 左减少83.2 解析: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从题图中看出指针向右偏,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称量物体时,指针指向右侧,则应将右盘中砝码减少或向左移动游码;根据天平的读数规则,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左侧所指示的刻度值,所以此物体的质量为50 g20 g10 g3.2 g83.2 g。10. (1)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用手直接拿砝码(2)52.4解析: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左盘,然后向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就是所称物体的质量,由题图可知,所称物体的质量是52.4 g。11. 调零螺丝2.2 解析:台秤和天平的调节方法相同,在使用时应先调节调零螺丝,使秤杆水平平衡;被称货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的总和,即为2 kg0.2 kg2.2 kg。解析:本题考查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1)由于液体不能直接倒入天平的托盘中称量,故应借助容器(如烧杯)来进行间接测量。先调节天平平衡,称出烧杯的质量,然后再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用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即为所称液体的质量。(2)在测量过程中为避免重复夹取砝码,向托盘中加砝码时应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多次调换砝码后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将其去掉后又嫌少,这时应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3)由题图乙中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可知,烧杯的质量为m杯20g20 g5 g2.4 g47.4g,则盐水的质量m盐m总m杯150 g47.4 g102.6 g。微课程:解密密度及其测量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 D 解析:米酒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根据V知,质量相同的米酒的体积大于酱油的体积,故图乙系列是量取米酒的系列,故A、B、C正确,D错。2. B 解析: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密度,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所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成正比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B坐标图象是正比例函数图象,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3. A 解析:由题图可知,取相同体积的三种不同物质,如V50 cm3时,m甲50 g,m乙35 g,m丙25 g,则m甲m乙m丙,由得,甲乙丙。4. C 解析:由于混合后总体积不变,则假设甲的质量为m甲,乙的质量为m乙,由密度公式得,代入数据后整理可得,m甲m乙54,所以选项C正确。5. C 解析:这种牛奶的密度1.022 g/cm3,通过表中数据可知,这种牛奶的掺水含量为2030%。6. B 解析:由图可知,当体积为2103m3时,a的质量为1 kg,b的质量为2 kg,c的质量是4 kg,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a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b物质的密度为1.0103kg/m3,c物质的密度为2.0,故A、C错,B正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D错。7. (1)小于(2)着火点 解析:孔明灯类似于热气球,是利用了气体密度受温度影响的原理,孔明灯上升的原因是灯罩内的气体温度上升,密度变小,灯受到的空气浮力大于灯的重力,即灯罩内气体密度小于灯罩外空气密度。物体燃烧的条件是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8. (1)水平零刻度线(2)106.4(3)30(4)1.12解析: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正中央,表示天平平衡;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指示的刻度值,所以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为100 g5 g1.4 g106.4 g,则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质量m140 g106.4 g33.6 g;由量筒可以读出从烧杯倒入量筒的酱油的体积V30 mL30 cm3。酱油的密度1.12 g/cm3。9. (1)零刻度线平衡螺母147.6(2)60(3)2.46(4)小解析: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方法是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