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客车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结构设计_第1页
轻型客车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结构设计_第2页
轻型客车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结构设计_第3页
轻型客车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结构设计_第4页
轻型客车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结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andEducation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轻型客车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结构设计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班级:交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高级工程师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题目轻型客车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结构设计课题来源生产实践是否实做成果形式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可另附页)一、研究目的:干式双离合器式变速箱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质量轻等的优势,实现了换挡过程中无动力中断,采用机械式传动,比液力传动减少了油耗。设计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对于改善轻型客车操作感受,降低驾驶疲劳,具有重要价值。本别业设计主要分析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对其结构特点进行总结,确定轻型客车双离合变速箱结构方案,计算、分析和优化主要设计参数,完成相关图纸的设计和绘制工作。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技术状况1940年双离合器变速器专利被申请,该变速器曾经在载货车上进行过试验。20世纪80年代,保时捷也发明了专用于赛车的双离合变速器。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双离合器控制技术逐渐得以成熟,大众汽车公司和博格华纳首先携手合作生产将它放置在量产主流车型一奥迪车上。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对自动变速器的干式离合器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来了解耦控制的方法来控制离合器的结合,并以此进行仿真,优化了干式离合器的接合性能,改善了解耦控制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2002年德国LUK公司从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安装空间要求、极端工作下的工作情况控制性能、并如何使用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性能出发进行研究。2003大众汽车年推出了6档DSG变速器,成为首个提供双离合器系统的整车厂。该离合器安装于一个充满液压油的封闭油腔里。这种湿式结构具有更好的调节能力和优异的热容性,因此能够传递比较大的扭矩。2006年,大众又率先在奥迪TT3.2车型上应用了DSG变速器,随后DSG产品陆续配套到了奥迪,布加迪等众多车型。2007年德国大众公司和LUK公司研发出了7速干式离合器,该离合器结构简单、紧凑,不仅动力性能好,而且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同时降低了成本,最新的7档DSG变速箱对未来汽车双离合器系统的发展有指导性的意义。2008年又研究了干式双离合器的测量和分析方法,获得稳定的动力和舒适感。2011年对传递效率进行分析,优化了换挡控制策略。近两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德国格特拉克公司也展开了干式双离合器的研究。(二)国内技术状况我国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意识到干式双离合器技术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对此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吉林大学在2002年开始对双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换挡控制进行了研究,2004年进一步研究了双离合实现动力换挡的原理,并对其换挡控制进行了仿真试验,200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新型的干式双离合器,2007年我国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将列为“汽车开发先进技术”重大项目。2008年上海汽车和沈阳华晨汽车联合开发了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同年,十二家汽车公司与美国进行合作,开发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重庆大学刘振军、秦大同等在近两年还对双离合器式变速箱换挡控制、传动方案进行分析,还对其结构、工作原理等进行了研究,制定了较详细的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的设计方法。(三)国内外技术状况对比国内外的对干式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技术的发展都做出了尝试,为汽车传动的稳定性,驾驶的舒适性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国外已经将实验结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国内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仍以手动变速器生产为主,与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差距,并且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及探索。三、主要研究内容:1.分析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传动方案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对干式7速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执行机构传动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提出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结构方案。2.根据轻型客车的参数,依据干式7速DCT结构设计方案,对干式7速双离合器变速器的齿轮轴系进行初步计算,得到其基本的设计参数。3.学习并应用Matlab软件,结合变速器总成结构,优化计算分析所选结构方案的主要参数(包括性能、尺寸以及强度等校核计算),完成变速器参数优化计算分析。4.巩固并熟练掌握autoCAD专业绘图软件,进行设计图纸的绘制。四、课题准备情况:1.网搜集资、阅读相关书籍及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干式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的研究与应用。2.构建Matlab计算、autoCAD绘图工作环境,为毕业设计提供支持。五、工作进度计划:六、参考文献:1刘振军,秦大同,叶明,胡建军.车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技术研究进展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5(11).2吴佐铭,褚超美,顾健华,祁鹏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11).3唐德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年.4姚晓涛.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系统性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年.5张建国.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控制品质评价与优化D.吉林:吉林大学.2011年.周次工作内容第12周查阅相关文献,并写出开题,进行开题答辩第34周完成资料搜集,完成论文整体框架的研究和软件的学习。第56周根据设计要求,系统全面地整理干式7速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特点进行总结。第78周查找英语资料,英语翻译,并完成绘图,整理所有资料,查缺补漏,并再次回顾之前所做的一切工作。第910周撰写论文初稿,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的初稿和二、三稿。论文定稿,打印,准备答辩。第1112周毕业设计答辩6王志新,韩秀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解析J.甘肃科技.2008(10).7荆崇波,苑士华,郭晓林.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及其应用前景分析J.机械传动.2005(03).8吴佐铭,褚超美,黄明礼.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11).9张宽.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系统的综合控制与仿真D.重庆:重庆大学.2011年.10康海涛.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年.11吴铭.大众新一代智能自动变速器7档DSGJ.汽车维修.2009(01).12MichaelEbenhoch;RalfKubalczyk;Hans-JrgenSchneider.运动型7速双离合器变速器系统()J.传动技术.2009(02).13董小洪.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干式双离合器设计与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10年.14刘飞.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构设计与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年.15刘国强,孙伟,陈德民,郭晓林.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构分析及换挡方式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08).指导教师意见(课题难度是否适中、工作量是否饱满、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工作条件是否具备等)本课题主要结合轻型客车运用特点,提出干式7速双离合器式变速箱整体结构方案,完成主要性能、总成、部件的选型、设计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