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_第1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_第2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_第3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_第4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 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 牢记 安全 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 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 最好长及膝盖下 避免穿著凉鞋 拖鞋 脚趾不要裸露 留有长发者 需以橡皮圈束于后 以防止引火危险 或污染实验 3 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吃东西 饮食 化妆 嚼口香糖 嬉戏奔跑 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 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 书籍 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 所有实验仪器 耗材 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 不得携出实验室外 每 组分配之仪器 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 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 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 实验前后 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 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 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 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 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 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 随时发问 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 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 请随即清理 实验后 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 严禁抄袭 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 水 酒精灯及瓦斯等 6 身体不适 睡眠不足 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 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 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 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 实验完毕 请清理实验室 倒垃圾 灭菌 关闭灯光及冷气 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 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 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 使用任何药品 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 注意事项 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 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 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 浓度 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 为避免 污染 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 挥发性 腐蚀性 有毒溶剂 如甲醇 丙酮 醋酸 氯仿 盐酸 硫酸 巯基乙醇 甲醛 酚等 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 取用完应随 即盖好盖子 若不小心打翻试剂 马上处理 4 有毒 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 神经毒 溴化乙啶 突变剂 SDS 粉尘 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 并勿到处污染 脱下手套后 养成 洗手的好习惯 5 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 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 固体培养基 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 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 切勿用嘴吸取 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 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 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 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 并注意插座电压 110V 或 220V 之类别 2 使用离心机时 离心管要两两对称 重量平衡 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 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 务必盖紧盖子 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 并避免结霜 3 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 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 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4 使用微波炉加热 不可有铝箔等金属物品 瓶盖必须松开 以免爆炸 加热后戴防热手套取出瓶子 务必轻摇晃 确认不会突沸 水浴锅 干 燥器等 使用前熟悉操作手续 严防烫伤 5 操作台上有酒精等有机溶剂及易燃物 如甲醇 乙醇 乙醚 瓦斯等 要远离火苗 不可留置火焰燃烧 万一着火 应力持镇定 沉着处理 酒精或乙醚等着火时 应使用泡沫灭火剂或湿毛巾覆盖 勿使用水冲泼 6 实验完毕后需清理实验台 除需收回共用物品外 不留任何器皿 倾倒 的试剂 水渍应擦干净 保证实验台和实验前同样清洁 7 值日组协助实验室管理人员收回共用物品 清洁仪器 清理实验台 打 扫实验室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实验基础实验 实验 1 显微技术概述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操作 熟悉常规和常用的实验方法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基本科研技能和科研思路 了解目前常用细胞 生物学研究方法 任务 任务 细胞生物学作为高校生命科学的主干课程之一 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 科学 因此设置实验课程十分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掌握细胞生 物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和方法 并更深入理解理论课的各方面内容 进一步讲 细胞是生物构成的基本单位 是理解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 许多细胞生物学 实验方法也用于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等科学实验研究 在将来的 各项工作中将会有广泛的实际用途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今后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 2 细胞膜的渗透性 一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质及各种物质跨膜进入细胞的不同速度 二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 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渗透性不同 有 的溶质可以渗入 有的溶质则不能渗入 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膜的渗透 压 所以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 由于溶质渗入速度不同 因此溶血的时间也 不相同 三 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器材 50ml 小烧杯 10ml 移液管 试管 1 10ml 试管架 试剂试剂 0 17mol L 氯化钠 0 17mol L 氯化铵 0 17mol L 醋酸胺 0 17mol L 硝酸 钠 0 12mol L 草酸铵 0 12mol L 硫酸钠 0 32mol L 葡萄糖 0 32mol L 甘油 0 32mol L 乙醇 0 32mol L 丙酮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动物血液 如羊血 四 实验步骤 1 羊血细胞悬浮液 取 50ml 小烧杯一只 加一份羊血和 10 份 0 17mol L 氯化钠溶液 形成一种 不透明的红色溶液 即稀释的羊血 2 低渗溶液 取试管一只 加入 5ml 蒸馏水 再加 0 5ml 稀释的羊血 注意观察溶液颜色 变化 由不透明的红色逐渐澄清 说明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溶血 全部红细胞 溶血后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3 羊红细胞渗透性 1 取试管一支 加入 0 17mol L 氯化钠溶液 5ml 再加入 0 5ml 稀释的羊 血 轻轻摇动 观察颜色变化及溶血现象 说明原因 2 取试管一支 加入 0 17mol L 氯化铵溶液 5ml 再加入 0 5ml 稀释的羊 血 轻轻摇动 观察颜色变化及溶血现象 说明原因 3 另外 8 种等渗溶液进行同上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并简单分析 表 1 不同低渗溶液中红细胞溶血现象 溶液种类溶液种类溶血与否溶血与否时间时间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0 17mol L 氯化钠 0 17mol L 氯化铵 0 17mol L 醋酸胺 0 17mol L 硝酸钠 0 12mol L 草酸铵 0 12mol L 硫酸钠 0 32mol L 葡萄糖 0 32mol L 甘油 0 32mol L 乙醇 0 32mol L 丙酮 五 注意事项 或实验特别提示 六 实验报告 1 结果与讨论 2 思考题 实验实验 3 3 细胞器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细胞器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 一 实验目的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动 植物细胞线粒体 二 实验原理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 司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 细胞种的能源物质 糖 脂肪 部分氨基酸在此进行最终的氧化 并通过偶联磷酸华生成 ATP 供给细胞生理 活动之需 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通常是在离体线粒体上进行的 制备线粒体用组织匀浆在悬浮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的方法 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 对于所使用的离心机 就是选用一定的转速 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取决于它的密度 半径和悬浮介质的粘度 在一均匀悬浮介质中离心某一时间内 组织匀降中的各种细 胞器及其它内含物由于沉降速度不同而停留在高低不同的位置 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 心时间 就能使这些颗粒按其大小 轻重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 从而分批收集 细 胞器中最先沉降的是细胞核 其次是线粒体 其他更轻的细胞器和大分子可依次再分 离 悬浮介质通常用缓冲的蔗糖溶液 它比较接近细胞质的分散相 在一定程度上能 保持细胞器的结构和酶的活性 在 pH7 2 的条件下 亚细胞组分不容易重新聚集 有 利于分离 整个操作过程应注意样品保持 4 避免酶失活 线粒体的鉴定用詹纳斯绿活染法 詹纳斯绿 B janus green B 是对线粒体专一的 活细胞染料 毒性很小 属于碱性染料 解离后带正电 由电性吸引而堆积在线粒体 膜上 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该染料保持在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 色 而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成无色 本实验介绍大鼠 动物 肝脏和玉米 植物 线粒体的分离 三 实验器材与试剂 四 实验步骤 一 一 大鼠肝脏线粒体的分离大鼠肝脏线粒体的分离 实验用品实验用品 1 材料 大鼠肝脏 2 试剂 1 生理盐水 2 1 詹纳斯绿 B 染液 生理盐水配制 3 蔗糖 Tris 盐酸缓冲液 pH7 4 0 25mol L 蔗糖 0 01mol L Tris 盐酸缓冲液 pH7 4 0 1mol L Tris 10ml 0 1mol L 盐酸 8 4ml 加重蒸水到 100ml 加蔗糖到 0 25mol L 蔗糖为密度梯度离心用 D 蔗糖 0 34mol L 蔗糖 0 01mol L Tris 盐酸缓冲液 pH7 4 配制如上 加蔗糖到 0 34mol L 4 固定液 甲醇 冰醋酸 9 1 5 Giemsa 染液 Giemsa 粉 0 5g 甘油 33ml 先 往 Giemsa 粉中加少量甘油在研钵内 研磨至 无颗粒 再将剩余甘油倒入混匀 56 左右保 温 2h 令其充分溶解 最后加甲醇混匀 成 为 Giemsa 原液 保存于棕色瓶中 用时吸出 少量用 1 15mol L 磷酸缓冲液作 10 20 倍稀 释 1 15mol L 磷酸缓冲液 pH6 8 1 15mol L KH2PO4 50ml 1 15mol L Na2HPO4 50ml 3 器材 高速离心机 解剖刀剪 小烧杯 冰浴盘 漏斗 尼龙织物 玻璃均浆器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1 制备大鼠肝细胞匀浆 实验前大鼠空腹 12h 击头处死 剖腹取肝 迅速用生理盐水洗净血水 用滤纸 吸干 称取肝组织 1g 剪碎 用预冷到 0 4 C 的 0 25mol L 缓冲蔗糖溶液洗涤数次 然后在 0 4 C 条件下 按每克肝加 9ml 冷的 0 25mol L 缓冲蔗糖溶液将肝组织匀浆 蔗糖溶液分数次添加 匀浆用双层尼龙织物过滤备用 注意尽可能先充分剪碎肝组织 缩短匀浆时间 整个分离过程不宜过长 以保持组分生理活性 2 差速离心 先将先将 9ml 0 34mol L 缓冲蔗糖溶液放入离心管 然后沿管壁小心的加入缓冲蔗糖溶液放入离心管 然后沿管壁小心的加入 9ml 肝匀肝匀 浆使其覆盖在上层 用冷冻控温高速离心机按照图浆使其覆盖在上层 用冷冻控温高速离心机按照图 1 顺序进行差速离心 顺序进行差速离心 鼠肝匀浆 700 g 离心 10min 沉淀上清 洗涤 可省略 10ml预冷的0 25mol L缓冲蔗 糖溶液 2次 每次 1000 g 离心15min 沉淀沉淀 I 细胞核及质膜碎片细胞核及质膜碎片 上清 合并 10000 g 离心 10min 沉淀 洗涤 可省略 加10ml预冷的0 25mol L缓 冲蔗糖溶液 1000 g 15min 沉淀沉淀 II 线粒体 线粒体 图 1 差速离心顺序图 3 分离物鉴定 1 细胞核 取细胞核沉淀一滴涂片 在甲醇 冰醋酸溶液中固定 15min 充分吹干 滴 Giemsa 染液 原液 10 20 倍稀释 染色 10 分钟 自来水冲洗 吹干 镜检 观察结果 2 线粒体 取线粒体沉淀涂片 注意勿太浓密 不待干即滴加 1 詹纳斯绿 B 染液染色 20min 盖上盖玻片镜检 观察结果 二 二 玉米线粒体的分离玉米线粒体的分离 从植物细胞中分离线粒体 除了做线粒体功能测定之外 在植物细胞遗传工程中 常 用于分离核外基因 线粒体 DNA 等目的 分离线粒体的方法仍采用均匀介质中的差速离心法 介质中 0 25mol L 蔗糖也可以用 0 3mol L 甘露醇代替 EDTA 螯合二价阳离子 Ca2 除去后细胞间粘着解体 促使组织分 散成单个细胞 牛血清白蛋白 BSA 能包在细胞外面 并作为竞争性底物削弱蛋白酶的 作用 实验用品实验用品 1 材料 玉米黄化幼苗 水稻 高梁等幼苗均可 2 试剂 1 分离介质 0 25mol L 蔗糖 50mmol L Tris 盐酸缓冲液 pH7 4 3mmol L EDTA 0 75mg ml BSA 50mmol L 的 Tris 盐酸缓冲液 pH7 4 配法 50ml 0 1mol 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Tris 溶液与 42ml 0 1mol L 盐酸混匀 后 加水稀释至 100ml 2 保存液 0 3mol L 甘露醇 pH7 4 3 20 次氯酸钠 NaClO 溶液 4 1 詹纳斯绿 B 染液 生理盐水配制 3 器材 温箱 冰箱 纱布 瓷研钵 冷冻控温高速离心机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1 玉米种子用 20 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10min 消毒 清水冲洗 30min 再浸泡清水 15h 将种子平铺在放有湿纱布的盘内 保持温度 置温箱 28 于暗处培育 2 3d 待芽长到 1 2cm 长时剪下约 5g 放 0 41h 2 加 3 倍体积分离介质 在瓷研钵内快速研磨成匀浆 3 用多层纱布过滤 滤液经 700 g 离心 10min 除去核和杂质沉淀 4 取上清液 10000 g 离心 10min 沉淀为线粒体 再同上离心洗涤一次 5 沉淀为线粒体 可存于 0 3mol L 甘露醇中 注意以上匀浆及离心均控制在 0 4 进行 6 取线粒体沉淀涂片在清洁载玻片上 不待干即滴加 1 詹纳斯绿 B 染色 20min 镜下观 察 线粒体为蓝绿色圆形颗粒 五 注意事项 或实验特别提示 六 实验报告 1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 2 思考题思考题 实验 4 RNA 的细胞化学 Brachet 反应 一 实验目的 了解 Brachet 反应原理 掌握有关的操作方法 二 实验原理 甲基绿 派洛宁 methyl green pyronin 为碱性染料 它分别能与细胞内的 DNA RNA 结 合呈现不同颜色 当甲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 甲基绿与染色质中 DNA 选择性结 合显示绿色或蓝色 派洛宁与核仁 细胞质中的 RNA 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 其原因可能 是两种染料的混合染液中有竞争作用 同时两种核酸分子都是多聚体 而其聚合程度有所 不同 甲基绿易与聚合程度高的 DNA 结合呈现绿色 而派洛宁则与聚合程度较低的 RNA 结合呈现红色 但解聚的 DNA 也能和派洛宁结合呈现红色 即 RNA 对派洛宁亲和力大 被染成红色 而 DNA 对甲基绿亲和力大 被染成绿色 三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仪器 用具 显微镜 镊子 载玻片 盖玻片 吸水纸 2 材料 洋葱鳞茎内表皮 3 试剂 1 Unna 试剂 甲基绿 派洛宁染色液 甲液 5 派洛宁水溶液 6ml 2 甲基绿水溶液 6ml 蒸馏水 16ml 乙液 1mol L 乙酸缓冲液 pH4 8 16ml 甲液与乙液分别置于 4 冰箱备用 使用时两溶液混匀即可 2 1mol L 乙酸缓冲液 pH4 8 配方 A 液 冰醋酸 6ml 加蒸馏水至 100ml B 液 乙酸钠 13 5g 加蒸馏水至 100ml 取 A 液 40ml B 液 60ml 混匀即为 pH4 8 乙酸缓冲液 四 实验步骤 1 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一小块 置于载玻片上 2 滴一滴 Unna 试剂 染色 30min 3 蒸馏水洗两次 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4 盖上盖玻片 镜检 五 注意事项 或实验特别提示 CK 对照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 经 5 三氯乙酸 90 水浴处理 15min 再经 70 乙醇洗片 刻 然后按照步骤 1 4 制片观察 六 实验报告 1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 2 思考题思考题 实验 5 DNA 的细胞化学 Feulgen 反应 一 实验目的 了解 Feulgen 反应的原理 掌握有关的操作方法 二 实验原理 DNA 是由许多单核苷酸聚合成的多核甘酸 每个单核苷酸又由磷酸 脱氧核糖和碱基构成 DNA 经 1mol L 盐酸水解 其上的嘌呤碱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双键打开 使脱氧核糖的第一 碳原子上形成游离的醛基 这些醛基与 Schiff 试剂反应 Schiff 试剂是碱性品红和偏重亚 硫酸钠作用 形成无色的品红液 当无色品红与醛基结合则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 因此凡 是有 DNA 的地方 都能显示紫红色 紫红色的产生 是由于反应产物的分子内含有醌基 醌基是一个发色基团 所以具有颜色 材料不经过水解或预先用热的三氯醋酸或 DNA 酶 处理 得到的反应是阴性的 从而证明了 Feulgen 反应的专一性 三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仪器 用具 显微镜 恒温水浴箱 温度计 解剖针 酒精灯 试管 烧杯 载玻 片 盖玻片 吸水纸 2 材料 洋葱鳞茎 3 试剂 1 1mol L 盐酸的配制 取 82 5ml 密度 1 19g ml 的浓盐酸加蒸馏水至 1000ml 2 Schiff 试剂的配制和保存 称取 0 5g 碱性品红加入到 100ml 煮沸的蒸馏水中 用 三角烧瓶 时时振荡 继续煮 5min 勿使其沸腾 使之充分溶解 然后冷却至 50 时用滤纸过滤 滤液中就加入 10ml 1mol LHCl 冷却至 25 时 加入 0 5g Na2S2O5 偏重亚硫酸钠 充分振荡后 塞紧瓶塞 在室温暗处静置至少 24h 有 时需 2 3d 使其颜色退至淡黄色 然后加入 0 5g 活性炭 用力振荡 1min 最后 用粗滤纸过滤于棕色瓶中 封严瓶塞 外包黑纸 滤液应为无色无沉淀 贮于 4 冰箱中备用 如有白色沉淀 就不能再使用 如颜色变红 可加入少许偏重亚硫 酸钠或钾 使之再转变为无色时 仍可使用 3 亚硫酸水 取 200ml 自来水 加入 10ml10 偏重亚硫酸钠 或钾 水溶液和 10ml 1mol L HCl 三者于使用前混匀 四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鳞茎内表皮放在 1mol L HCl 中 加热到 60 水解 8 10min 2 蒸馏水水洗 3 Schiff 试剂遮光染色 30min 4 用新鲜配制的亚硫酸水溶液洗 3 次 每次 1min 5 水洗 5min 6 显微镜观察 细胞中有 DNA 的部位应呈现紫红色阳性反应 五 注意事项 或实验特别提示 CK 对照 另取同样材料一份 不经 1mol L HCl 水解 直接在 Schiff 试剂中染色 然后按照步 骤 4 6 制片观察 六 实验报告 1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 2 思考题思考题 实验 6 考马斯亮蓝 R250 Coomassie blue R250 染色法观察细 胞骨架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动植物细胞内微丝的染色方法 二 实验原理 真核细胞质中有错综复杂的纤维网 称为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 根据纤维的直径 分为微丝 microfilament MF 7nm 微管 microtubule MT 25nm 中间纤维 intermediated filament IF 10nm 此外 还散布着一些比微丝还细的纤维 3 6nm 目前观察细胞骨架的主要手段有电镜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酶标 组织化学等 微丝是肌动蛋白构成的纤维 称为 F actin 单根微丝直径约 7nm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 不到 本实验观察到的是由微丝平行排列组成的纤维束 在动物细胞里称为 应力纤维 stress fiber 应力纤维在体外培养的贴壁细胞中尤为发达 一般当细胞充分铺展时 经考 马斯亮蓝 R250 染色 可看到沿细胞长轴伸展的粗大纤维束 即应力纤维 应力纤维上还 周期性地分布着微丝结合蛋白 包括 辅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 类肌钙蛋白等 应力纤维的端部连接着质膜上的粘着斑 与加强细胞对基质的附着 铺展及维持细胞特定 形状有关 考马斯亮蓝 R250 可以染各种蛋白 并非特异染色微丝 实验中用 1 Triton X 100 抽提掉胞质中除骨架蛋白外的其他蛋白 能清晰地显示微丝束 三 实验器材与试剂 四 实验步骤 一 一 考马斯亮蓝考马斯亮蓝 R 250 染动物细胞微丝染动物细胞微丝 1 仪器 光学显微镜 温箱 细胞培养设备 2 材料 平皿 直径 30mm 小染缸 载波片 盖玻片条 剪掉一角以区别细胞正反面 体外培养的贴壁生长的 HeLa 细胞 3 试剂 细胞培养基 DMEM RPMI 1640 等 磷酸缓冲盐溶液 PBS pH7 4 0 2mol L 磷酸盐缓冲溶液 pH7 3 M 缓冲液 1 Triton X 100 用 M 缓冲液 配制 0 2 考马斯亮蓝 R250 3 0 戊二醛 用 0 2mol L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4 实验步骤 1 细胞培养在平皿中的盖玻片上 尚未致密时即可使用 取出盖玻片 用 PBS 洗 3 次 2 用 1 Triton X 100 处理 25 30min 室温或 37 度均可 3 立即用 M 缓冲液轻轻洗细胞 3 次 4 略晾干后 用 3 0 戊二醛固定细胞 5 15min 5 PBS 洗数次 滤纸吸干 6 用 0 2 考马斯亮蓝 R250 染色 1 小时 然后用水小心冲洗 蒸馏水冲洗 空 气中略干燥 7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用 40 物镜或油镜观察 二 二 考马斯亮蓝考马斯亮蓝 R 250 染植物细胞微丝染植物细胞微丝 实验步骤 1 取洋葱鳞茎表皮 大小约 1cm2 放入盛有 0 2mol L 磷酸盐缓冲液 6 8 的小烧 杯中 2 吸去缓冲液 用 1 Triton X 100 处理洋葱表皮 20 30min 3 除去 Triton X 100 用 M 缓冲液充分洗 3 次 每次约 10min 4 加 3 0 戊二醛 用 0 2mol L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pH6 8 固定 0 5 1h 5 用 PBS 洗 3 次 滤纸吸去残液 6 0 2 考马斯亮蓝 R250 染色 30min 7 蒸馏水洗数遍 将样品置于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五 注意事项 或实验特别提示 六 实验报告 1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 2 思考题思考题 实验实验 7 7 动物细胞传代培养与观察实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与观察实验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细胞的传代培养法 二 实验原理二 实验原理 传代培养是组织培养常规保种方法之一 也是几乎所有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 当细 胞在培养瓶中长满后就需要将其稀释分种成多瓶 细胞才能继续生长 这一过程就叫传代 传代培养可获得大量细胞供实验所需 传代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 每一步都需要认 真仔细的无菌操作 三 实验器材与试剂三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材料 培养瓶 试管 移液管 巴斯德吸管 废液缸 75 酒精棉球 酒精灯 培 养细胞 2 药品 培养基 RPMI1640 或 DMEM 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 0 25 胰蛋白酶 3 仪器 C02培养箱 倒置显微镜 超净工作台 四 实验步骤四 实验步骤 1 人进入无菌室之前用肥皂洗手 用 75 酒精擦拭消毒双手 2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确定细胞是否需要传代及细胞需要稀释的倍数 将培 养用液置 37 下预热 3 超净台台面应整洁 用 0 1 新洁尔灭溶液擦净 4 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照射台面 20 min 左右 关闭超净台的紫外灯 打开抽风机清洁 空气 除去臭氧 5 点燃酒精灯 取出无菌试管 巴士德吸管和刻度吸管 安上橡皮头 过酒精灯火焰略 烧后插在无菌试管内 6 将培养用液瓶口用 75 酒精消毒 过酒精灯火焰后斜置于酒精灯旁的架子上 7 倒掉培养细胞的旧培养基 酌情可用 2 3 mL Hanks 液洗去残留的旧培养基 或用少 量胰酶涮洗一下 8 每个大培养瓶加入 1 mL 胰酶 小瓶用量酌减 盖好瓶盖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当 细胞收回突起变圆时立即翻转培养瓶 使细胞脱离胰酶 然后将胰酶倒掉 注意勿使细胞 提早脱落入消化液中 9 加入少量的含血清的新鲜培养基 反复吹打消化好的细胞使其脱壁并分散 再根据分 传瓶数补加一定量的含血清的新鲜培养基 7 10 mL 大瓶 3 5 mL 小瓶 制成细胞悬液 然后分装到新培养瓶中 盖上瓶盖 适度拧紧后再稍回转 以利于 CO2 气体的进入 将培 养瓶放回 CO2 培养箱 10 对悬浮培养细胞 步骤 7 9 不做 可将细胞悬液进行离心去除旧培养基上清 加入 新鲜培养基 然后分装到各瓶中 五 注意事项 或实验特别提示 五 注意事项 或实验特别提示 1 传代培养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并防止细胞之间的交叉污染 所有操作要尽量靠近酒精灯 火焰 每次最好只进行一种细胞的操作 每一种细胞使用一套器材 培养用液应严格分开 2 每天观察细胞形态 掌握好细胞是否健康的标准 健康细胞的形态饱满 折旋光性好 生长致密时即可传代 3 如发现细胞有污染迹象 应立即采取措施 一般应弃置污染的细胞 如果必须挽救 可加含有抗生素的 BSS 或培养基反复清洗 随后培养基中加入较大量的抗菌素 并经常更 换培养基等 六 实验报告六 实验报告 1 结果与讨论 2 思考题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综合实验综合实验 实验 8 MTT 法检测化学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增殖及存活的影响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掌握 MTA 法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过程 二 实验原理 测试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一般采用集落形成法 生长曲线法 等 这些方法作用量大 费时对于处理大量样品和受试对象 则更为繁琐 1983 年 T Mosmann 结合微空培养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