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doc_第1页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doc_第2页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doc_第3页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doc_第4页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默写名句,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2、理解并翻译句子,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课前自主预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 )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 )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 )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 )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 )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 )樊於期之首,函( )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 )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 )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 )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 )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 )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 )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 )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 )笑武阳,前为谢( )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 )图,图穷( )而匕首见()。因(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 )秦王,秦王还( )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 )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 )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 )生劫之,必得约契以( )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文言知识梳理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秦王必说见臣 2使工以药淬火3日以尽矣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今日往而不反者 6请辞决矣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设九宾9图穷而匕首见 10秦王还柱而走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12卒起不意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3可以解燕国之患 4人不敢与忤视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7持千金之资币物 8乃骇而图之9拔剑,剑长,操其室 10非有诏不得上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归类并释义(一) 1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发尽上指冠 箕踞以骂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2 前为谢曰 樊於期乃前曰 左右既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乃朝服,设九宾(2) :使使以闻大王(3) 1 :其人居远2 :则秦未可亲也3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4、 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 今义:2、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今义:4、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今义:5、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古义: 古义:今义: 今义:6、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 今义:7、 终已不顾 古义: 今义:8、 左右乃曰 古义: 今义:9、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今义:10、 秦王购之金千斤 古义: 今义:11 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今义:12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 今义:13 诸郎中执兵 古义: 今义:14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 今义: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并归类(一)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二) 5秦王购之金千斤6取之百金7欲与俱8待吾客与俱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10嘉为先言于秦王曰11乃朝服,设九宾12见燕使者咸阳宫13使毕使于前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5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16比诸侯之列17而秦法 18皆陈殿下(三) 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四) 21常痛于骨髓22嘉为先言于秦王23燕王拜送于庭24使毕使于前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6群臣侍殿上者27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六、找出文言固定结构并释义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3将奈何4荆轲有所待5将军岂有意乎6荆卿岂无意哉 7仆所以留者 8事所以不成者七、成语积累1切齿拊心:2一去不复返:3发上指冠:4图穷匕首见:5无可奈何:6悲歌击筑:7变徵之声:八、一词多义(一)实词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夜深忽梦少年事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 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毁其盆,解其棕缚 土崩瓦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谓颜太师以兵解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解元 4教乃今得闻教 曲罢曾教善才服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十三教汝织 5敢人不敢与忤视 进止敢自专 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还柱而走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计日以还 一尊还酹江月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如姬资之三年 8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长策而御宇内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振奋作声 9图乃骇而图之 图穷匕首见 不图子自归 10室拔剑,剑长,操其室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今其室十无一焉 11诏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非有诏得不上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12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被明月兮佩宝璐 13得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14诚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1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 17见图穷而匕首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虚词【之】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而】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 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以次进 日以尽矣 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箕踞以骂曰 【为】乃为装遣荆轲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其】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其人居远未来九、重点翻译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户,将奈何?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提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