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人本主义心理学_第1页
第九章_人本主义心理学_第2页
第九章_人本主义心理学_第3页
第九章_人本主义心理学_第4页
第九章_人本主义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九章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第二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第三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第四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五节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 一 社会历史背景1 当时美国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 2 表面繁荣的社会背后隐藏着尖锐的矛盾和异化现象 需要新的心理学理论加以研究和解决 3 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变迁 心理冲突与价值观的危机 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模式 二 思想渊源 一 人性论 人道主义1 人性论 是指对人的本质属性或人的主要属性 是什么 问题的基本主张 2 人道主义 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特别强调尊重知识 关心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的自然天性 提出应捍卫人类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二 现象学 从认识论意义上来看 现象学主张 回到事实本身 来考察外部物理世界和内部心理世界 通过发现意识经验的本质来建立人类知识的基础 从方法论意义上来讲 现象学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强调 没有先入之见 主张把人的心理活动和内部体验作为自然呈现的现象来看待 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哲学十分重视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二是个体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视为最真实的存在 并以此作为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 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科学观的影响 二是价值观的影响 三 心理学背景 对于行为主义者而言 人没有什么独特之处 人的意识 心理也并没有神秘之处 人是机器 人是动物 都以刺激 反应的原则来支配着自己的活动 人完全受环境等外力的控制和决定 根本没有什么自由 尊严与价值可言 对于精神分析学派而言 人的意识 心理是黑暗的 人都有精神疾病 人的一切行为完全受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所驱动 而性本能则又是推动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根本动因 即使是战争 科学 艺术等人类的重大活动也不过是性本能驱动的产物 第二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时期20世纪50年代1954年马斯洛出版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之作 动机与人格 1958年 英国学者约翰 库亨 J Cohen 出版 人本主义心理学 首次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1958年 萨蒂奇 A J Sutich 等人创办了 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 内刊 1959年 马斯洛主编了 人类价值的新知识 一书 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 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20世纪60年代 1 专门的学术刊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 于1961年春天开始正式出版2 1962年布根塔尔 J F Bugental 的论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个新的突破 3 1963年正式建立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并颁布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以人的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选择性 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 注重研究的社会意义 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4 1964年夏召开了第二届年会 扩大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5 1965年一种有影响的第三势力心理学的出现 6 1969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改名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迅速发展 1971年 美国心理学会建立了第32分会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又分化和产生出了超个人心理学派 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取向 第三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 马斯洛简介 Maslow 1908 1970 主要著作 动机与人格 1954 存在心理学 1962 健康的心灵管理 1965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1971 宗教 价值观和高峰体验 1964 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1 主张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2 马斯洛强调只有坚持以健康的人 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才能有最好的生活 3 在研究方法上 马斯洛认为 应该以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 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而不能陷入无价值的方法烦琐倾向 并进一步提出了整体动力论的研究方法 三 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 一 需要的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两大类 1 基本需要 或缺失性的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2 发展性的需要 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 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 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存在的需要 2 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的含义是广泛的 既有个人安全的成分 如安全 稳定 保护 也包括社会安全的内容 像人对秩序 法律 和平 安定等方面的需求倾向 以利于机体状态的健康成长 3 爱与归属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是指个人对感情 爱 友谊和对群体或团体组织归属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对于自尊 自重和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欲望 5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 抱负 追求 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欲望 二 需要层次的演进 关系 1 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理是基本需要按照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成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呈现 2 低层次的需要是高层需要的基础 基本需要的满足是人生存的直接的先决条件 3 高层的需要与生存很少有关系 但这种需要的满足能使人产生更大的满足感 4 不同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 层次水平越高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高 需要层次的演进 四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思想 自我实现者的主要特征 1 准确和充分地知觉现实 2 自我接受与接受他人 3 自发 自然 坦率 4 以问题为中心 而非自我中心 5 超然独立的特性与离群独处的需要 6 自主性 即独立于文化与环境 7 对生活的反复欣赏能力 8 经常产生高峰体验 9 具有社会情感 10 仅与少数人建立深刻和密切的人际关系 11 民主的性格结构 12 具有明确的伦理观念 13 富有哲理和幽默感 14 具有创造性 15 抵制文化适应 自我实现的途径 1 充分地 无我地体验生活 全身心地投身于工作和事业 2 做出连续成长 前进的选择 3 承认自我存在 要让自我表现出来 4 诚实 勇于承担责任 5 能从小处做起 倾听自己的爱好和选择 6 要经历勤奋的 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 7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 8 发现自己的天性 使之不断成长 五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高峰体验的两种类型1 普通型高峰体验 是指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满足需要 愿望时产生的极端愉快的情绪 2 自我实现型的高峰体验 是指健康型或超越型自我实现者拥有的一种宁静和沉思的愉悦心境 高峰体验的特点 1 产生的突然性 2 程度的强烈性 3 感受的完美性 4 保持的短暂性 5 存在的普遍性 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 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 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 或甚至是欣喜若狂 如醉如痴 欢乐至极的感觉 六 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 一 贡献1 马斯洛几乎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所有主要理论 2 马斯洛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3 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促进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二 局限性1 最强烈的批判集中在他创造理论的方法上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他的方法过于主观 缺乏可靠性 2 他的研究对象是西方人 西方的社会背景使他的理论只能限于西方人而不是全人类 3 他认为自我实现是内在的本性的实现 而内在本性又是天生的 具有生物性 这就使他的理论带有生物决定论色彩 第四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 罗杰斯 C Rogers 简介 1902 1987 主要著作 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 1939 咨询与心理治疗 1942 来访者中心治疗 1951 论人的成长 1961 二 罗杰斯的人性观 1 人性是乐观的 积极的且富有建设性2 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3 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经验是一切正在发生于有机体的环境中并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均可能意识到的东西 也可以称之为机体经验 意识则是许多潜在的经验用符号表示时进入人的现象场中 也就是现象经验 三 罗杰斯的自我论和人格理论 一 自我论自我是自我经验的产物 经过引导能认识自我实现的正确方向 这是心理治疗与咨询以及教育理论的基础 自我概念 个人对自己和环境及其关系的知觉与评价 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我的两种类型 真实的自我 即主体的自我 理想的自我 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 也就是客体的自我 二 自我的特点 1 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知范畴 包括对自己的特点的知觉 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的知觉的总和 2 认为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 比较稳定的结构 自我虽然对经验具有开放性 新的经验成分会使得这种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 但是自我概念的 完形 性质则十分稳定 3 自我只能表征那些关于自己的经验 而不是控制行为的主体 4 自我作为一种经验的整体模型 这种整体模型主要是有意识的 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 通常能够被人所知觉 四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以人为中心疗法 建立 来访者为中心 的条件 1 意义性联系 强调对来访者存在的意义的唤醒和认识 2 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状态 体验到焦虑与脆弱 3 双方真诚 保持一致 4 来访者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5 同情性或移情性理解 6 设身处地理解 以当事人的立场体会其心境和心理历程 来访者中心疗法与传统治疗的区别 1 打破了以往疾病论断的界限 不作疾病论断和鉴别 治疗对象不分正常病人和神经 精神病患者等而称为咨询客人 来访者 2 强调治疗环境和气氛 而不太重视治疗技术技巧 3 主张治疗者不以专家 医生自居 而提出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来访者 4 以来访者为中心 为其提供无条件的关怀 启发来访者运用自我的力量健康成长 五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罗杰斯提出了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观点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教育者要信任学生自己有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心灵 通过改善学校教育环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其潜能 六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 贡献1 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方法 2 发展了心理学的人格理论 强调人格中自我的作用 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对西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 局限 1 罗杰斯的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的方法论之上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理论的科学水平 2 他提倡的心理治疗方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并不具有普适性 3 他的人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