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线盒冲压工艺分析及冲裁拉深模具设计_第1页
穿线盒冲压工艺分析及冲裁拉深模具设计_第2页
穿线盒冲压工艺分析及冲裁拉深模具设计_第3页
穿线盒冲压工艺分析及冲裁拉深模具设计_第4页
穿线盒冲压工艺分析及冲裁拉深模具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穿线盒冲压工艺分析及冲裁拉深模具设计摘要:本文概述了穿线盒的相关特点和我国模具的发展历史、现状和以后的发展趋势。设计中对该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工艺分析和方案选择。经过讨论和分析各个方案的的优缺点。主要工作有工件的工艺分析、加工路线的拟定、毛坯尺寸的计算、两套模具的设计、以及模具主要尺寸的计算等。具体有零件分析及作用、选择毛坯种类、LY12M材料的介绍、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其中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包括:加工路线拟定、毛坯尺寸计算、材料利用率计算。然后进行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的设计。其中模架导套,导柱均等按国家标准形式。在论文设计中我主要给出了两套模具图和总装配图,以便于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大批量生产。关键词:模具设计;工艺分析;尺寸计算;IThreadingBoxStampingProcessAnalysisandPunchingDrawingMoldDesign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stherelatedfeaturesofthreadingboxandthedevelopmenthistory,currentsituationand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ofmoldinourcountry.Inthedesign,itmakesdetailprocessanalysisandschemeselectiononthatproduct.Bydiscussingandanalyzing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alltheschemes.Themainworksareprocessanalysisofwork-piece,proposingtheprocessroute,calculationofsemi-finishedproductsize,designoftwosetsofmolds,thecalculationofmainsizesofmold,etc.Indetail,therearepartanalysisandfunction,selectingsemi-finishedtype,introductionofLY12Mmaterial,stampingprocessanalysisofpart.Amongthem,stampingprocessanalysisofpartincludes:proposingtheprocessroute,calculationofsemi-finishedproductsize,calculationofmaterialutilizationratio.Andthen,conductthedesignofblankingdrawingcompoundmold.Boththemoldguidesleeveandtheguidecolumnapplythenationalstandardform.Inthepaperdesign,itmainlyproposestwosetsomolesdrawingandgeneralassemblydrawing,whichareconvenientforguidingtheproductionpracticeandconductingmassproduction.KeyWords:Diedesign;Processanalysis;Sizecalculation;II目录1绪论.11.1穿线盒的研究与发展.12工艺分析.32.1穿线盒零件及其工艺分析.32.2零件分析及作用.32.3选择毛坯种类.32.4LY12M材料的介绍.42.5零件冲压工艺分析.52.5.1加工路线的拟定.62.5.2毛坯尺寸的计算.62.5.3材料利用率的计算.83工艺参数计算.93.1落料拉深模具的工艺计算.93.1.1落料冲裁力的计算和压力机的选择.93.1.2拉深次数与工件直径的计算.103.1.3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计算.113.1.4工序件直径计算.123.1.5工序件高度的计算.123.1.6压边力和拉深力的计算.123.1.7计算各次工序总压力.134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结构设计.134.1落料冲裁模尺寸计算.144.2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144.2.1拉深模间隙.144.2.2凸、凹模尺寸计算.154.2.3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154.3落料拉深复合模具典型零件的设计.164.3.1落料凹模与拉深凸模的设计.164.3.2落料凸模即拉深凹模的设计.184.3.3定位方式的选择.194.3.4推件零件的设计.204.3.5导向方式的选择.20III结论.22参考文献.23致谢.2401绪论1.1穿线盒的研究与发展我国的冲压模具技术研发,大致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50年的研究和发展,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近10年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寿命长的模具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摩托车、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冲压模具技术和冲压模具的生产讯速发展。目前,汽车的发动机缸罩、盖板、变速器壳体、摩托车的发动机缸体、箱体、制动器、等铝合金冲压模具、自动扶梯冲压模具等,我国都能自主生产,使汽车、摩托车上铝合金、锌合金配套零件的冲压模绝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在模具的设计方面,大多数的模具制造企业采用了CAD/CAM技术,使得模具设计周期得到较大的缩短。并在设计上注意到了怎样解决冲压模具的热平衡问题,合理的确定模具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排溢系统并且从冲压工艺方面考虑抽芯问题及二次增压结构,总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其功能应用还不够充分,特别是CAE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种类多、更新速度快和市场竞争激烈。在此情况下,用户对模具制造的要求是:交货时间短、精度高、生产工艺性好、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因此,冲压模技术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1.模具产品向大型化、精密化发展。2.提高冲压模具标准件的应用程度,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仅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提高模具质量、降低制造成本。3.优质冲压模具材料的使用和先进热处理技术将受到重视,在整副模具的价格构成中,材料所占比重约占1/3.4.高速铣削加工将得到广泛应用。5.CAD/CAM/CAE及CAPP、CAT、KBE等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6.模具研磨抛光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7.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将得到更好应用。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引领下,中国的制造业正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1国家的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模具工业能促使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且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近年来,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占重越来越大,本次设计就是对穿线盒冲压工艺的分析及其拉深模具的设计。目前,穿线盒的研究也日趋成熟,其中,防爆穿线盒、PVC穿线盒、三通穿线盒等的发展已经成形,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工穿线盒的方法也有很多,技术也都比较成熟。经常用的就是注塑模、拉深冲孔模具等。本次设计是对穿线盒冲压工艺分析及冲裁拉深模具设计。22工艺分析2.1穿线盒零件及其工艺分析该零件图如下所示,制件材料:LY12M,t=1.5mm,大批量生产2.2零件分析及作用由以上剖面图可知,该零件由铝合金材料加工而成,零件为旋转体且呈圆筒形,在上圆筒面上有20个等距的圆孔,圆孔直径为3mm,圆筒件各个圆角均为R2.上圆筒拉深直径为68mm,下圆筒拉深直径为40mm,下圆筒拉深高度为17mm,圆筒件整个拉深高度为33mm,其中20个小圆形成的分度圆的拉深高度为26.5mm。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合金穿线盒、铸钢穿线盒电线、电缆、管缆的铺设,穿线盒正向着标准化、通用化的方向发展,其应用也将更加广泛。72.3选择毛坯种类机械加工中毛坯的种类有很多种,如铸件、锻件、型材、挤压件、冲压件、焊接组合件等,同一种毛坯又可能有不同的制造方法。为了提高毛坯的制造质3量,可以减少机械加工劳动量,降低机械加工成本,但往往会增加毛坯的制造成本。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一般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材料的工艺性能材料的工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例如,铸铁,铸造青铜等脆性材料不能锻造和冲压,由于焊接性能差,也不宜用焊接方法制造组合毛坯,而只能用铸造。低碳钢的铸造性能差,很少用于铸造,但由于可锻性能,可焊接性能好,低碳钢广泛用于制造锻件、型材。冲压件等。(2)毛坯的尺寸、形状和精度要求毛坯的尺寸大小和形状复杂程度也是选择毛坯的重要依据。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宜采用棒料,直径相差较大的宜采用锻件。尺寸很大的毛坯,通常不采用模锻或压铸、特种铸造方法制造,而适宜采用自由锻造或是砂型铸造。形状复杂的毛坯,不宜采用型材或自由锻件,可采用铸件、模锻件、冲压件和组合毛坯。机械零件由于使用零件的功能不同,其结构形状和尺寸往往差距比较大,各种毛坯制造方法对零件形状结构和尺寸的适应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选择毛坯时,应注意分析零件的机构形状和尺寸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毛坯。(3)零件的生产纲领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只有与零件的生产纲领相适应,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产纲领大时宜采用高精度和高生产率的毛坯制造方法,如模锻及熔模铸造等,生产纲领小时,宜采用设备投资少的毛坯制造方法,如木模砂型铸造及自由锻造。9综上所述:毛坯材料为LY12M,选择挤压成型来加工毛坯。2.4LY12M材料的介绍LY12M为老牌号,新牌号为2A12合金。2A12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硬铝合金。它属于AL-CuMg-Mn系四元合金。42A12合金可以用热处理方法剧烈强化。主要强化相是S(AlCuMg)和2CuAl,合金在热状态和冷状态下均能很好的变形。热变形可以在很宽的温度2范围内进行。无论在退火状态下还是在淬火状态下,合金都能在室温下变形。淬火和自然时效后半成品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加工的条件。在生产板厚不同的型材时,其力学性能也有差别。由厚缘板上切取的试样,其和的数值比由薄缘板上所切取的高。b2.02A12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也和自然时效的时间有关。强度的提高主要是在第一昼夜当继续时效时,强度性能的增长就不大了。因此。试样淬火后经过1-2昼夜经行试验。2A12合金薄壁型材和壁板的纵向和横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很小。当型材的厚度增大时,随着挤压时挤压系数的减小,其各向异性增大并一直保持到高温。在加热温度下的保持时间实际上对各向异性的大小没有影响。2A12合金可以进行点焊和滚焊,但氩弧焊和气焊的效果不好。尽管焊接接头的强度系数具有中等数值,但该合金在熔焊时,在焊缝处经常出现结晶裂纹。因此,不用2A12合金制造密封结构,该合金的半成品通常用铆接方法连接,很少采用点焊连接。72.5零件冲压工艺分析根据前文所述,材料为LY12M,采用挤压成型来加工毛坯,毛坯加工成长方形板料。开始时对毛坯进行热处理,使其性能更好。对毛坯件落料拉深,先落料得到大圆盘,再拉深。故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落料时留有修边余量。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拉深深度不大,易于拉伸,只是零件为阶梯型的,可能需要多次拉深,多次拉深是为了避免零件太薄或者厚度不一致,多次拉深的工件内外壁上或带凸缘拉深的凸缘表面、非工作表面会有拉伸印痕。另外,上、下圆筒下面都有圆角,圆角半径为2,尺寸偏小,需安排一道整形工序来保证其精度。3在拉深好的圆筒形件上圆筒上打孔,孔是均匀分布在上圆筒侧面的,冲孔件的形状已经成型,所打圆孔直径为3,孔径不算小,孔与孔之间距离也符合冲孔要求,但孔的数量比较多,且为侧孔,故需注意如何设计合理的侧冲孔机构。从零件所标注的尺寸中可以看出各个尺寸精度都为一般精度等级,公差可以按照IT14级处理,这样也可以给模具制造带来一系列方便。5综上所述:该零件结构简单,且材料成型性能优良,尺寸公差要求亦不高,故采取适当的冷冲压加工成型方法。2.5.1加工路线的拟定方案一:加工毛坯方案二:加工毛坯对毛坯进行热处理对毛坯进行热处理落料拉深复合模具得到圆筒件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得到大圆盘修边整形修边整形侧冲孔模具得到该零件对大圆盘进行拉深得到该零件整形工序整形工序方案一与方案二对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先冲孔还是先拉深。方案一对毛坯进行落料拉深,该模具技术已经成形,且已广泛用于机械加工成型当中,只需对拉深的次数进行计算或者查表,得到圆筒形件后,在侧边上冲孔不太常见,但此种模具在原来冲孔模的基础上稍作改变是可以实现的,并且现在已有很多种侧冲孔的例子,故方案一能够加工该零件,且方便、效率高。方案二对毛坯先进行落料冲孔,此次操作模具技术也已广泛应用,然后对其进行一次拉深或多次拉深,这样就会使孔发生变形,即使用了多次拉深,圆孔也会发生少量变形,故方案二可以完成加工,但孔的精度要受影响,所以选择方案一加工。2.5.2毛坯尺寸的计算修边余量的确定:由于板料具有方向性以及毛坯在拉深过程中的摩擦条件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拉深后的工件顶端一般都不平齐,需要修边,所以在毛坯尺寸中应包括修边余量。制件的相对高度=0.83,制件高度h为34.5mm,经查表得:dh5.4131=2.5mm。h拉深件的毛坯尺寸计算是以最后一次拉伸成型的工件尺寸为基准,按照拉伸前毛坯面积等于拉深后的工作面积的关系求出的。圆筒形件为旋转体零件,6通常将旋转体分成几个便于计算的简单部分,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面积,然后相加即可得到零件的总面积。所分部分如下图所示:7故各部分面积为:2.30514.69.3ht6811)(AA=225r4dr2)(A=37.t-t421)()(A=41980r2)(A=53.6htd2)(A=6r42)(零件的总面积为:A+A+A+A+A+A=A123456总旋转体零件的毛料形状是圆形的,圆板毛料的面积为A=042D按照面积相等原则:A=A总0所以=A+A+A+A+A+A代入数据得大圆盘毛坯直径为:42D123456D=97.38mm排样与搭边:毛坯料的宽度B=(D+2a)T其中:D为落料件在条料宽度方向上的基本尺寸,也就是大圆盘直径;7a为工件与条料的侧边的搭边值;T条料或带料的宽度公差;经查表得:因t=1.5mm,2t故沿边a=1.2,T=0.72D所以毛坯料宽:B=99.08mm毛坯及冲裁件排样如下图所示:2.5.3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在冲压生产中,材料利用率是指在一个进料距离内制件面积与板料毛坯面积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是衡量材料利用情况的指标,与制件形状和排样方式有关。材料利用率又分为:一个进料距内的利用率;条料、带料、板料的利用率等。本文采用一个进料距内的利用率,其公式可表示如下=100=100=75.560ALB0其中:A得到的制件总面积(mm)02A一个进料距内的毛坯面积(mm)B条料或带料宽度(mm)0L进料距里(mm)生产中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主要应从减少工艺废料着手。减少工艺废料的有效措施是:设计合理的排样方案,选择合适的板料规格和合理的裁板法,或利用废料做小零件等。8对一定形状的冲件,结构废料是不可避免的,但充分利用结构废料是可能的。当两个不同冲件的材料和厚度相同时,在尺寸允许的情况下,较小尺寸的冲件可在较大尺寸冲件的废料中冲制出来。;另外,在使用条件许可下,当取得零件设计单位同意后,也可以改变零件的结构形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3工艺参数计算复合模是一种多工序冲裁模,指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完成数道工序。复合模的突出特征是具有一个兼作冲孔凹模和落料凸模的凸凹模。常见的复合工序有落料与冲孔复合、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等。复合模具与单工序模具和连续模具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与单工序模具比较,复合模具冲制的冲裁件的内孔与外缘或同时完成的几个轮廓的相对位置精度较高;(2)与连续模具相比,复合模具对条料的送进定位精度要求较低;(3)复合模具结构紧凑、轮廓尺寸相对较小,其中凸凹模既是落料凸模,又是冲孔或拉深凹模;(4)复合模具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工序,因此生产率较高;(5)模具结构较复杂,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高,成本高;(6)工件的外形和内孔之间的最小宽度,受凸凹模的最小壁厚限制,所以当壁厚太小时,不能使用复合模具。因此,复合模具适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薄板材料的冲压。13.1落料拉深模具的工艺计算3.1.1落料冲裁力的计算和压力机的选择落料冲裁力:F=Lt=Dt=3.1497.381.5470=215570.1NbbF=KF=0.0525215570.1=11317.4NxF=nKF=10.05215570.1=10778.5NttF=KF=0.05215570.1=11778.5Nd其中:=470MPa,n=1其它各项系数见下表:b69冲裁件材料KxKtKd纯铜、黄铜0.02-0.060.03-0.090.03-0.09铝、铝合金0.025-0.080.03-0.070.03-0.07均0.10.065-0.07-0.50.045-0.0550.0630.080.5-2.50.04-0.050.0550.062.5-6.50.03-0.040.0450.05钢(料厚t/mm)6.5d0.02-0.030.0250.03压力机吨位选择:根据模具结构形式不同,冲裁时实际需要的冲压力总是冲裁力与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的组合。压力机的吨位应大于或等于冲裁时冲压力的1.1-1.3倍,即P(1.1-1.3)F。按总的冲压力选择压力机吨位时,冲压力计算要根据冲模的具体结构考虑其计算方法。(1)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冲模时F=F+F+Fxt(2)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上出料方式的冲模时F=F+F+Fxd(3)采用刚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冲模时F=F+Ft本次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故F=F+F+F=215570.1+11317.4+11778.5=238666NxdP=1.1238666=232532.6N式中F为总的冲裁力,即压力机供给的最小压力。初选JD23-25压力机。3.1.2拉深次数与工件直径的计算阶梯圆筒形件拉深变形特点,基本上与圆筒形件拉深相同,但由于这类工件的多样性或复杂性,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方法确定拉深工序次数。此类工件能否一次拉深成型,需要计算判断。根据前文所述,我们采用方案二来设计拉深模,将凸凹模设计成零件的形状,整体拉深出所需零件。对于阶梯型件的拉深,可简单归纳如下:当工件时阶梯零件时,其相随厚度比较大(t/D1%),而且阶梯之间的直径相差的零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以一次拉出,其粗略的判断条件是:10.其中的h/d是拉深次数为1时候所列的值。式子成立可以一次dh.n21h拉出。当大、小直径差别小时,能一次拉深的则可同时一次拉出,或先拉小直径,然后大直径,如同窄凸缘件拉深,最后第n次把大直径拉出。当相邻阶梯的直径比d/d,d/d,.d/d均大于圆筒形件的极限拉21321n深系数时,可由大到小依次拉深,每次拉深一个阶梯,其拉深次数和阶梯数相等。故所以可以一次拉深成功工件直径初次计算:计算公式如下:dh21上圆筒:由于t=1.51,=0.24,=100=1.541dHtD上圆筒25.168703Dt38.9751故经查表得,极限拉深系数为:m=0.48所以d=mD=0.4897.38=46.74681下圆筒:由于=100=2.16tD上圆筒5.691故经查表得,极限拉深系数为:m=0.51所以d2=mD=0.597.38=47.696813.1.3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计算凹模圆角半径:r=0.8=0.8=6.46上圆筒1dtD)(上圆筒5.1)6938.7(r=0.8=0.8=5.18下圆筒1dtD下圆筒上圆筒5.14068凸模圆角半径:r=0.7r=0.76.46=4.53上圆筒1p上圆筒1dr=0.7r=0.75.18=3.63下圆筒1p下圆筒d由于r=2(2-3)t故r=r=(2-3)t=3上圆筒2p下圆筒2p工序件的圆角半径:当料厚t1时,应按中线尺寸计算,这时r=r+。p2t11所以r=4.53+0.75=5.28mmr=3.63+0.75=4.38mm上圆筒1下圆筒13.1.4工序件直径计算上圆筒各次工序件直径:由之前的极限拉深系数调整后得m=0.691所以d=Dm=97.380.69=67.19mm1下圆筒各次工序件直径:由之前的极限拉深系数调整后得m=0.581所以d=md1=0.5868=39.44mm13.1.5工序件高度的计算根据拉深后工序件表面积与坯料表面积相等的原则,可得到如下工序件高度计算公式。上圆筒:h=0.25(d)+0.43(d+0.32r)=15.48mm112D1dr上圆筒上圆筒1下圆筒:h=0.25(d)+0.43(d+0.32r)=16.98mm1121下圆筒下圆筒13.1.6压边力和拉深力的计算确定压边圈的使用与否:由公式100,Dt其中:t为材料厚度;D为毛坯直径;代入数据计算得:1.5.经查表得:拉深需要压边圈。1压边力:在拉深过程中压边力起防止起皱的作用,虽然工件上凸缘处不用压边,但其阶梯部位可看成是压边。压边力太小,防皱效果不好,压边力过大,则拉深力也增大,从而增加危险断面的拉应力,易拉裂。所以,压边力的大小要适当,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小的压边力。故筒形件拉深:Q=D(d+2r)q=7400.8N1421上圆筒d2其中:q单位压边力;12Q平毛坯直径压边力;dd拉深件直径;12r凹模圆角半径。单位压边力q由表可以查得:q=1.5MPa拉深力:由于拉深力理论计算很繁琐,而且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别较大,故生产中广泛采用经验公式。故p=ktd=41228.4N11b式中:k修正系数,可由表查得k=0.86;1抗拉强度;bt工件厚度;d工件筒形部分直径。选择压力机的总压力应该根据拉深力和压边力的总和,即P=p+Q=48229.2N1式中:p拉深力;Q压边力。3.1.7计算各次工序总压力因为当模具行程过大,尤其是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进行冲压时,计算时不能将落料力与拉伸力简单的叠加就轻易选择压力机,由于落料力大于拉深力,而冲压时落料与拉深不是同时发生,因此拉深时总压力:F=F+F+1总xF+Q=228766.8Nt1以上各数据在上文中可以查到。4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结构设计13只有拉深件的高度比较高时时,才有可能用落料拉深复合模具,因为高度较浅的拉深件如果采用落料拉深复合模具,凸凹模的壁厚过薄会导致强度不足。经分析可知本工件采用复合模没有问题。落料拉深中落料采用正装式,拉深采用倒装式的典型模具结构。模座下的缓冲器兼作顶件装置。模具采用对角导柱标准模架,模可外购并且装模方便。条料固定卸料板导向,冲裁第一个工件时用眼睛大概定位,冲第二个时,则用挡料销定位。4.1落料冲裁模尺寸计算根据经验公式法确定冲裁模间隙值,经查表c取0.06-0.1,故31Z=2ct=20.11.5=0.3,Z=2ct=20.061.5=0.18maxmin落料凸模刃口基本尺寸:D=(DxTZ)pinpT凹模刃口基本尺寸:D=(DxT)ddT因模具精度不高,仅为IT14级,经查表得T=0.35,x=0.75,T=0.20.35=0.07pT=0.250.35=0.0875d所以,D=(142.20.750.350.18)=96.98mmp07.07.D=(142.20.750.35)=97.08mmd08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4.2.1拉深模间隙拉深模的间隙是指单边间隙,即凸、凹模具尺寸差的1/2。如果间隙过小,会增加摩擦力,使拉深件容易破裂,且易擦伤表面,降低模具寿命;如果间隙过大,拉深件又易于起皱,且影响零件精度。因此,须根据拉深方式、工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合理确定间隙数值。故由旋转体零件查表得:有压边圈时单边间隙值z=1.1t=1.65mm1144.2.2凸、凹模尺寸计算确定凸模和凹模工作部分尺寸时,应考虑模具的磨损和拉深件的弹复,其尺寸公差只在最后一道工序考虑。最后一道工序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按标注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采用标注外形尺寸的标注方式。拉深:上凹模D=(d0.75T)+T=67.78mm上凹模11凹1下凹模D=(d0.75T)+T=39.5mm下凹模凹上凸模D=(d0.75T2z)T=64.7mm上凸模111凸下凸模D=(d0.75T2z)T=36.4mm下凸模凸其中:T=0.35;T、T为拉深凸、凹模的制造公差;z为单边间隙值。凸凹经查表得:T=0.1mmT=0.07mm凹1凸14.2.3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凹模: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对拉深过程有很大影响。毛坯进入凹模内要经过弯曲和重新又被拉直的过程。若凹模圆角过小,将增加弯曲抗力而导致毛坯破裂的可能。若凹模圆角过大,将会因毛坯在压边圈下面积的减小和毛坯外缘过早离开压边圈而产生皱褶。当这皱褶部分进入凸、凹模的间隙,将会造成毛坯的破裂。对于凹模圆角半径有三种方法计算,第一、对于宽凸缘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平均值r可按下式计算:r=K。第/为使用方便,还可按表查得ddtD)(1圆角半径数值,即按毛坯相对厚度确定的凹模圆角半径数值。第三、还可根据工件材料的种类与厚度来确定。本次运用第二种方法计算,其表格如下:515毛坯的相对厚度(100)Dt拉深方式2.0-1.01.0-0.30.3-0.1无凸缘(6-8)t(8-10)t(10-15)t有凸缘(10-15)t(15-20)t(20-30)t有拉深筋(4-6)t(6-8)t(8-10)t注:用于有色金属取小值,对于钢件取大值。对于上圆筒来说是无凸缘,故r=6t=61.5=9mm。对于下圆筒来说是有凸缘,凹上故r=10t=101.5=15mm。凹下凸模:凸模也应有较大的圆角半径,以防危险断面处严重变薄。拉深时,凸模的圆角半径应尽可能与凹模圆角半径相等或取略小的数值,故r=0.6r凸上=0.69=5.4mm,r=0.6r=0.615=9mm。凹上凸下凹下4.3落料拉深复合模具典型零件的设计本次工序就是将长方形件落料拉深为阶梯形,由以上计算可知,应经过拉深方可达到零件要求,所以对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进行设计。4.3.1落料凹模与拉深凸模的设计凹模洞口通常有三种类型:直筒式、锥筒式、软模式。直筒式刃口强度高,制造方便,刃磨后洞口尺寸基本不变,对冲裁间隙无明显影响,适用于冲裁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以及厚度较大的零件。其洞口内易于聚集零件或废料,因而推件力大。锥筒式刃口锋利,不聚集零件或废料,因而膨胀力和胀裂力均较小,刃口磨损小,使用寿命相对增长;但刃口强度低,刃磨后尺寸略有增大。适用于冲裁精度要求较低、厚度较薄、尺寸较小、形状简单的下出料零件。软模适用于冲0.1mm以下的软材料,凹模硬度不高。本文的落料凹模又是拉深的凸模,对于凸模来说,由于此零件给定的是内侧尺寸,因此,设计模具时应以凸模为设计准则,凸模的圆角半径应与零件的16圆角半径一致或者略小,凸模的主体结构层次也应根据零件尺寸确定,同时考虑到定位、加工、装配以及加工精度等因素。8故拉深凸模和落料凹模结构如下图所示:17由上图可知,落料凹模与拉深凸模是分离的,拉深凸模固定在下模板上。4.3.2落料凸模即拉深凹模的设计凸模结构基本形式有镶拼式凸模、整体式凸模。大型零件的落料、冲孔或修边等工序使用的凸模,一般为镶拼式凸模,刃口部分用优质工具钢制造,用螺栓与销钉直接固定在用普通结构钢制造的基本或凸模固定板上。冲裁中小型零件使用的凸模,一般设计成整体式,其基本结构还可分为阶梯式和直通式两类。本文的落料凸模又是拉深凹模,对于拉深凹模,一般来说在模具的各部件中,凹模对整个模具的尺寸精度、生产效率以及加工零件的精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模具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凹模的结构及尺寸的设计,零件为阶梯形,且圆角较多,所以,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应能承受较大的冲压力,应18有一定的厚度,还要考虑加工的难易程度。凹模的尺寸设计应同时根据零件的外形及尺寸、凸模的尺寸以及相关尺寸设计原则进行设计。8故落料凸模即拉深凹模结构如下所示:4.3.3定位方式的选择为保证条料的正确送进和毛坯在模具中的正确位置,冲裁出外形完整的合格零件,模具设计时必须考虑条料或毛坯的定位。正确的位置是依靠定位零件来保证的。由于毛坯形式和模具结构不同,所以定位零件的种类很多,设计时应根据毛坯形式、模具结构、零件公差大小、生产效率等进行选择。常见的定19位元件有挡料销、导正销、侧刃、定位板和定位钉、定位靠塞、靠塞复位弹簧等。本文选择的是挡料销和定位钉。其定位方式准确、灵活、便于操作。84.3.4推件零件的设计卸料零件的设计:设计卸料零件目的是,将冲裁后卡在凸模上或凸凹模上的制件或废料卸掉,保证下次冲压时正常进行,常用的卸料方式有刚性卸料和弹性卸料。刚性卸料是采用固定卸料板结构,常用于较硬、较厚且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冲裁后卸料,常用的固定卸料板有如下几种,卸料与导料为一体的整体式卸料板,卸料板与导料板分开的组合式卸料板,在冲裁中应用最广泛。用于窄长零件的冲孔或切口卸件的悬臂式卸料板,在冲孔底部用来卸空心件或弯曲的拱形卸料板。弹性卸料板具有卸料和压料的双重作用,主要用于冲裁料厚在1.5mm一下的板料,由于有压料的作用,冲裁比较平整。弹性卸料与弹性元件、卸料螺钉组成弹性卸料装置,卸料板与凸模的配合单边间隙选择(0.1-0.2t),若弹压卸料板还要起到对凸模的导向作用,二者的配合应小于冲裁间隙。弹性元件的选择应满足卸料力和冲模结构要求。本文采用的是刚性卸料板配合推杆进行卸料。顶件装置的设计:推件和定件的作用是,将制件从凹模中推出来或顶出来,推件力是通过压力机的横梁作用在一些传力元件上,使推件力传递到推件板上将制品推出凹模。推板的形状和推杆的位置应根据被推材料的尺寸和形状来确定。设计在下模的弹性顶件装置,通过凸模下压使弹性元件在冲压时存储能量,模具回程时定件器的弹性元件释放能量,顶尖块将废料从凹模中顶出。本文采用的是顶杆和推杆配合。34.3.5导向方式的选择常用的模架有:滑动式导柱导套模架、滚动式导柱导套模架、对角模架、后侧导柱模架、中间导柱模架、四导柱模架等,模架有上、下模座和导向零件组成,是整幅模架的骨架,模具的全部零件都固定在它上面,并承受冲裁全过20程的全部载荷。模具上模座和下模座分别与冲裁设备的滑块和工作台固定。上下模间的精度由导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