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剂护色剂和漂白剂 PPT课件_第1页
着色剂护色剂和漂白剂 PPT课件_第2页
着色剂护色剂和漂白剂 PPT课件_第3页
着色剂护色剂和漂白剂 PPT课件_第4页
着色剂护色剂和漂白剂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添加剂 第1篇食品添加剂概述第2篇防腐保鲜类食品添加剂C1 食品防腐剂C2 食品抗氧化剂第3篇调色 护色类食品添加剂第4篇调味增香类食品添加剂第5篇质构改良类食品添加剂第6篇其它类食品添加剂 共3部分 食品着色剂食品护色剂食品漂白剂 1 引言 色 香 味 形是构成食品感官质量的四大要素 其中 色 居首位 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 这些色泽除了给人以视觉享受外 更主要的是能促进食欲 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 但是 天然食品在加工 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 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 或为模拟天然食品 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素 以改善感官性质 2 第三章食品着色剂 护色剂和漂白剂 第一节食品着色剂第二节食品护色剂第三节食品漂白剂 3 食品着色剂概念 是指赋予食品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也叫食用色素 赋予色泽 如水果糖 人造奶油 酱油中应用改善色泽 如果汁 果汁饮料中应用 4 项目一 着色剂呈色机理项目二 着色剂分类项目三 着色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思考题 第一节食品着色剂 5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如果它所吸收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区以外 那么这种物质看起来是白色的 如果它所吸收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区域 400 800nm 那么 它所显示出的颜色 即为被反射光的颜色 即显示出吸收光的互补色 例如 物质选择地吸收绿色光 它显现的颜色则为紫色 项目一 着色剂呈色机理 不同波长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1 肉眼观察到的物质颜色 2 着色剂的呈色机理 6 着色剂分子中既含有生色团 又含有助色团 它们通过共轭使着色剂可吸收可见光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2 着色剂的呈色机理 生色团 color producinggroups 使物质在紫外光 可见光区具有吸收的基团就叫生色团 也叫生色基 发色团 发色基 OO 常见的是 C CC O C OH C H N N N O C S C N O C C C N 等 分子中含有一个上述生色基的物质 由于它们的吸收波长在200 400nm之间 仍是无色的 如果物质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色基共轭时 可以使分子对光的吸收波长移向可见区域内 该物质就能显示颜色 共轭体系越长 该结构吸收的光波长也越长 7 如 共轭多烯类化合物的吸收光波长与共轭双键的关系如下 名称吸收波长颜色C C乙烷135无色CH CH乙烯185无色 CH CH 2丁二烯217无色 CH CH 3己三烯258无色 CH CH 4二甲基辛四烯296淡黄色 CH CH 5维生素A335淡黄色 CH CH 8二氢胡萝卜素415橙色 CH CH 11番茄红素470红色 CH CH 15去氢番茄红素504紫色 8 常见的有 OH OR NH2 NR2 SR Cl Br等 助色团 coloringaidgroups 指本身并不能产生颜色 但当其与共轭体系或生色基相连时 可使共轭键或生色基的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而显色的基团 助色基 项目二 着色剂分类与各论 9 GB2760 2011允许使用的着色剂有66种其中有17种为人工合成色素 49种为天然色素 功能分类代码 08 CNS 08 项目二 着色剂的分类 一 着色剂的分类 10 1 天然色素 植物色素 如甜菜红 姜黄 动物色素 如紫胶红 胭脂虫红 微生物色素 如红曲红 一 按来源分类 分为 天然色素 天然等同色素 人工合成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 2 人工合成天然色素 3种 胡萝卜素 叶绿素铜钠 人工合成番茄红素 3 合成色素 包括 食用染料和相应的色淀 食用染料 12种 苋菜红 胭脂红 赤藓红 新红 诱惑红 柠檬黄 日落黄 亮蓝 靛蓝 酸性红 二氧化钛 氧化铁黑 红 色淀 色淀 是指将水溶性色素沉淀 吸附到不溶性的基质上而得到的一种水不溶性的脂溶性色素 或者说 是色素物质在水溶液状态下与氧化铝反应而成的铝基料混合的盐 基质种类 常用的基质有氧化铝 二氧化钛 硫酸钡 氧化钾 滑石 碳酸钙 目前主要使用的基质是氧化铝 故称为 铝色淀 优点 可以代替油溶性色素 主要用于油基性食品 它可在油相中均匀分散 可在干燥下并入食品 稳定性提高 耐光 耐热 耐盐 使用情况 1988年批准使用 可用于各类粉状食品 糖果 糕点 甜点包衣 油脂食品 口香糖 不染口腔 药剂 药片 化妆品 玩具等 12 种类 9种 除二氧化钛和酸性红外 其它9种合成色素均有相应的色淀 如苋菜红铝色淀 胭脂红铝色淀 柠檬黄铝色淀 日落黄铝色淀 亮蓝铝色淀 靛蓝铝色淀等 二 按结构分类 合成色素 偶氮类色素 如苋菜红 胭脂红 新红 酸性红 诱惑红 柠檬黄 日落黄 非偶氮类色素 赤藓红 黄嘌呤类 番茄红素 类胡萝卜素 亮蓝 三苯基甲烷类 靛蓝 靛属化合物 叶绿素铜钠盐 钾盐 2 天然色素 1 花色苷类色素多酚类衍生物 由糖和花青素组成 我国允许使用的有葡萄皮红 红米红 黑豆红 玫瑰茄红 萝卜红 桑葚红 越橘红 黑加仑红 杨梅红 蓝靛果红 橡子壳棕等 特点 1 水溶性 2 颜色随pH变化 酸性时一般呈红色 碱性时呈蓝色 3 对光 热敏感 氧和金属离子也有影响 2 黄酮类多酚类衍生物 同样以糖苷形式广泛存在 基本化学结构是苯并吡喃酮 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红花黄 高粱红 可可壳色等特点 1 水溶性 2 稳定性较好 3 光 热 金属离子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3 类胡萝卜素我国允许使用的有8种此类色素特点 1 脂溶性 2 稳定性较好 对pH 对热 3 光 氧对其有一定影响 4 酮类色素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红曲红 姜黄 5 醌类色素6 其他色素 分为 水溶性色素和油溶性色素 三 按溶解性分类 合成色素都为水溶性 色淀不溶于水 天然色素有的为水溶性 有的为油溶性 如 焦糖色素为水溶性 胡萝卜素不溶于水 溶于油脂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增补 17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增补 18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增补 19 一 食品色素溶液配制及着色方法二 着色剂在食品中应用的基本要求三 天然与合成着色剂的优缺点比较四 色素的使用及调配五 食品色素使用中的违规问题 项目三着色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0 一 食品色素溶液配制及着色方法 1 基料着色法 混合法 将色素溶解后 加入到食品中 软态或液态 搅拌均匀 2 表面着色法 涂抹法 将色素溶解后 用涂刷方法使食品着色 如某些糖果药片外表的糖衣3 浸渍着色法色素溶解后 将食品浸渍到色素溶液中进行着色 有时需加热 如颗粒状 块状食品 无论何种方法 应将色素适当溶解配成溶液使用 以确保色素在食品中或食品表面分布均匀 不出现色素斑点 21 一 食品色素溶液着色方法 二 色素溶液配制及要求 溶解一般使用的母液浓度为1 10 按每次用量配制 尽量现配现用 配制用水最好用无离子水或蒸馏水 配制用容器应为非金属 木 玻璃 溶液应避光 适当低温保存 22 二 着色剂在食品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23 几种人工色素和天然色素安全性比较 ADI 如下表 1 安全性高 自 1988年FAO 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 JECFA 第33次会议 可见 天然不等于无毒 某些天然色素ADI值较小 并不比人工合成色素安全 不少天然色素的毒性资料比较少 未能制订ADI值 就是说 它们的毒性还不甚清楚 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中 苋菜红与赤藓红ADI值较小 其他几种ADI值均在2 5以上 在一定使用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24 2 溶解度 溶解时分散性 均匀程度 大3 着色力 着色度 染着性 强4 坚牢度 稳定性 耐 性 好 包括 耐热性 耐光性 耐酸或碱性 耐氧化或还原性 耐盐性 耐细菌性等 二 着色剂在食品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续 影响天然色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课本P110 几种合成色素的性质比较 见下页表 几种合成色素的性质比较 25 26 二 着色剂在食品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续 案例分析 橙汁饮料中色素上浮的问题 课本P112 1 质量问题描述2 调查分析3 改善措施 三 天然与合成着色剂的优缺点比较 一 天然着色剂 优点 天然色素多来自动 植物组织 除藤黄外 其余对人体无毒害 安全性高 有的天然色素具有生物活性 如 胡萝卜素 VB2 因而兼有营养强化作用 天然色素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颜色 着色时色调比较自然 有的品种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添加到食品中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 27 缺点 1 色素含量一般较低 故着色力比合成色素差 2 成本高 3 稳定性差 有的品种随pH值不同而色调有变化 4 难于调色 用不同色素配出任意色调 5 在加工及流通过程中 受外界因素影响易劣变 6 由于共存成分的影响 天然色素中有的有异味 异臭 三 天然与合成着色剂的优缺点比较 续 二 合成着色剂 优点 成本低 价格廉 易溶解 色泽鲜艳 着色力强 稳定性高 无臭无味 易调色 28 缺点 大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 其化学结构属偶氮化合物 可在体内代谢生成 萘胺和 氨基 1 1萘酚 这两种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三 结论 29 三 天然与合成着色剂的优缺点比较 续 天然色素的性状汇总 30 四 色素的使用及调配 一 色彩的搭配与食品的关系 二 调色的基本原则 三 调配时色素用量 31 一 色彩的搭配与食品的关系 色泽给人以味道的联想 一种食品在色泽上能否吸引人 给人以美味感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销路和评价 常见的颜色对感官的作用大致如下 绿色和蓝色给人以新鲜 清爽的感觉 多用于酒类 方便菜 饮料等食品 但又有生 凉 酸的感觉 所以非蔬菜类罐头 点心和糕点等一般不采用这类颜色红色给人味浓成熟好吃的感觉 而且比较鲜艳和引人注目 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所以许多糖果 糕点等都采用这色泽 32 橙色是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 兼有红黄两色的优点 给人以强烈的甘甜 成熟和醇美的感觉 饮料和罐头等食品多采用 咖啡色给人以风味独特浓郁的感觉 咖啡 巧克力 饮料 糕点 啤酒和茶叶等常采用 黄色给人以芳香 成熟 可口 食欲大增的感觉 焙烤食品 水果罐头和人造奶油等食品常采用 33 二 调色的基本原则 对食品着色时 首先应尽量选择与食品相同或基本相似的着色剂 如乳制品选乳白色 红葡萄酒选紫红色 橙汁选橙黄色 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或有其它目的 如为降低成本不愿使用天然色素而用合成色素 时 根据调色 拼色 原理调出所要求的色泽 色调的调配 34 食品颜色的调配 符合三原色的调配原理三原色的调配 35 人工合成着色剂的调配比例 见下表 36 37 实例 人工合成色素调配一些自然界存在的颜色 按每1000kg浆料用量的颜色搭配使用 见下表 1000Kg 浆 单位 g 三 调配时色素用量 1 几种合成色素 用量在终产品中含量为0 02 0 2g Kg 其中ADI小的 为下限 反之 为上限 2 同一色泽的色素混合使用时 其用量不得超过单一色素允许量 3 用于固体饮料及浓缩果汁 色素加入量按产品的稀释倍数加入 38 五 食品色素使用中的违规问题 1 非法使用化工产品 颜料居多 如苏丹红 吊白块2 超范围使用3 超限量使用 39 40 41 42 43 44 45 添加已禁用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馒头 46 2004年庄河黄海罐头食品厂使用日落黄色素 超范围使用 空白添加 47 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GB2760规定 婴幼儿的代乳食品和老年人及肝肾功能有障碍人群的食品中不得使用防腐剂 糖精 合成色素可是有些非法企业在生产上述食品时 使用其它食品可以使用的防腐剂 糖精 合成色素等 48 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 49 思考题 1 着色剂的定义及其功能类别代码 2 着色剂如何分类 3 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 按发色基团分类 各有哪些 4 在肉制品中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哪些 如何应用 5 饮料产品中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哪些 使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6 影响天然色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0 第二节食品护色剂与护色助剂 一 概念二 护色机理三 肉类护色剂四 常用的护色助剂五 亚硝酸盐的安全性问题六 关于亚硝酸盐替代品问题 1 食品护色剂本身不具有颜色 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的色泽得到改善 加强或保护的食品添加剂 也叫发色剂或呈色剂 2 食品护色助剂能够促进护色剂护色的物质为护色助剂 肉类腌制品中最常使用的护色剂是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护色助剂为L 抗坏血酸 L 抗坏血酸钠及烟酰胺等 一 概念 1 原料肉的红色由什么组成 肌红蛋白 Mb 和血红蛋白 Hb 2 使肉类呈色的主要成分一般来说 肌红蛋白约占70 90 血红蛋白约占10 30 由此可见 肌红蛋白是使肉类呈色的主要成分 二 护色剂的护色机理 在贮存 加工过程中 肌红蛋白的二价铁离子被氧化 变成高铁肌红蛋白 肉的颜色就要变褐 若再氧化则卟啉结构就要被氧化为氧化卟啉 肉的颜色呈绿色或黄色 为了使肉制品呈现鲜艳的红色 在加工过程中常添加硝酸盐与亚硝酸盐 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亚硝酸 一般宰后成熟的肉因含乳酸 pH在5 6 5 8 故不需外加酸即可生成亚硝酸 NaNO2 CH3CHOHCOOH HNO2 CH3CHOHCOONa 3HNO2 H NO3 2NO 亚硝基 H2O Mb NO MbNO 鲜艳的 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 亚硝基肌红蛋白遇热后放出巯基 SH 生成较稳定的具有鲜红色的亚硝基血色原 3 护色原理 由 式可知 亚硝酸分解生成NO时 也生成少量硝酸 而NO在空气中还可被氧化成亚硝酸根NO2 进而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NO O2 NO2 2NO2 H2O HNO2 HNO3 如式 所示生成硝酸 不仅亚硝基被氧化 而且还抑制了亚硝基肌红蛋白的生成 硝酸有很强的氧化作用 即使肉中含有很强的还原性物质 也不能防止肌红蛋白部分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 4 为什么还要加护色助剂 因此 在使用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同时 常用L 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等还原性物质来防止肌红蛋白氧化 且可把氧化型的褐色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红色的还原型肌红蛋白 以助发色 此外 烟酰胺可与肌红蛋白结合生成很稳定的烟酰胺肌红蛋白 难以被氧化 故在肉类制品的腌制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烟酰胺 可以防止肌红蛋白的氧化变色 性状 分子式为NaNO2 无色至微黄色的结晶或粉末 无臭 略有咸味 易潮解 相对密度2 17 熔点271 沸点320 分子量69 易溶于水和液氨 微溶于乙醇 甲醇 乙醚 三 肉类护色剂 1 亚硝酸钠 亚硝酸盐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特殊抑制作用 这也是使用亚硝酸盐的重要理由 亚硝酸盐对提高腌肉的风味也有一定的作用 有人对某些香肠制品进行试验 结果使用亚硝酸盐的香肠比不使用亚硝酸盐的风味有明显的增强 小鼠经口LD50为220mg Kg体重 大鼠经口LD50为85mg Kg体重 人中毒量为0 3 0 5g 致死量为3g 本品是食品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 是一种剧毒药 潜伏期仅0 5 1小时 症状为头晕 恶心 呕吐 全身无力 全身皮肤发紫 严重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 昏迷 抽搐 如不及时抢救 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健康人体内有微量亚硝酸钠 安全性 危险性 本品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质 与还原剂 有机物 易燃物如硫 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 并放出有毒的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和氮氧化物气体 我国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规定 腌制畜禽肉类罐头 肉制品和腌制盐水火腿 最大使用量为0 15g Kg 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 肉类罐头不得超过0 05g Kg 肉制品不得超过0 03g Kg 盐水火腿不得超过0 07g Kg FAO WHO规定 可用于咸牛肉罐头最大用量为50mg Kg 用于午餐肉 热腌火腿 熟猪前腿肉 熟腌碎肉 最大使用量为125mg Kg 实际使用时 婴幼儿食品不得加入 应用 性质 分子式为NaNO3 相对分子量85 00 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可稍带浅颜色 无臭 微苦 相对密度2 26 熔点306 8 加热至380 分解并生成亚硝酸钠 易吸潮 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2 硝酸钠 安全性 大鼠经口LD50为1 1 2 0g Kg 分别用添加0 1 5 10 硝酸钠的饲料喂养大鼠两年 结果发现添加5 的试验群仅成长稍受抑制 添加10 的试验群发生由于饥饿而引起的形态变化 硝酸盐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它在食物中 在水中或在胃肠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所致 应用 按我国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规定 肉类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 50g Kg 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 肉制品不得超过0 03g Kg 本品不得在肉类罐头中使用 按FAO WHO规定 可用于熟肉火腿 熟猪前腿肉 最大用量为500mg Kg 1 L 抗坏血酸 是常用的护色助剂 广泛地使用在肉制品中 使用量一般为原料肉的0 02 0 05 也可将原料肉浸渍于0 02 0 04 的抗坏血酸的溶液中 在腌制和斩拌时添加 抗坏血酸等护色助剂能阻断亚硝胺的合成 因此在肉制品中添加抗坏血酸或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不仅利于亚硝酸钠的护色作用 还可以防止亚硝胺的合成 降低癌症发病率 四 常用的护色助剂 2 烟酰胺 Vpp 又叫尼克酰胺 维生素PP 维生素B5 相对分子质量122 13 性状 烟酰胺为白色晶体粉末 味苦 微吸潮 极易溶于水 几乎不溶于乙醚和苯 应用 烟酰胺用作食品的护色助剂 用量为0 01 0 02 可保持和增强火腿 香肠的色 香 味 在腌制或斩拌时添加 也可把原料肉浸渍在这些物质的0 02 的水溶液中 近年来 人们发现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中中毒性较强的物质 摄入多量亚硝基盐 进入血液后 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严重时可窒息死亡 此外 在人和动物的胃肠内 亚硝基盐能与多种氨基化合物 主要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物 反应 产生致癌的化合物 如亚硝胺等 100种亚硝胺化合物中有80种有致癌作用 几乎所有的器官如肝 肺 肾 食管 胃 脑及神经系统都可引发 在没有理想的替代品之前 把用量限制在最低水平 五 亚硝酸盐的安全性问题 1 对肉制品的色香味有特殊的作用 除了发色外 还具有增强肉制品的特殊风味的作用 2 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色乳杆菌等有抑制其增殖和抑制其产毒作用 3 缩短煮肉时间的作用 为什么还在用 因为它有如下特点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亚硝酸盐来保存肉类 开始认识到亚硝酸盐可使腌肉产生颜色 后来人们发现亚硝酸盐可抑制引起肉类变质的微生物生长 特别是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有些国家在没有使用亚硝酸盐之前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中毒率很高 使用后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中毒才得到了控制 亚硝酸盐除抗菌作用外 还有抗氧化及增强风味的作用 尽管如此 由于亚硝酸盐的安全性即致癌问题 使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 全世界都在寻找理想的替代品 六 关于亚硝酸盐替代品问题 一类是替代亚硝酸盐的添加剂 这种替代物由染色剂 抗氧化剂 多价螯合剂和抑菌剂组成 多价螯合剂为磷酸盐 多聚磷酸盐 抑菌剂用的是对羟基苯甲酸和山梨酸及其盐类 另一类是在常规亚硝酸盐浓度下阻断亚硝胺形成的添加剂 抗坏血酸能与亚硝酸盐作用以减少亚硝胺的形成 此外 山梨酸 没食子酸等也可抑制亚硝胺的形成 目前人们使用的亚硝酸盐替代品有两类 一 定义二 分类三 漂白剂的应用四 常用的几种漂白剂五 漂白剂的应用前景 第三节食品漂白剂 一 定义 能破坏或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 使色素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食品添加剂 二 分类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 氧化性漂白剂 还原性漂白剂 我国使用的亚硫酸及其盐类 都是还原性漂白剂 还原性漂白剂 作用比较缓和 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 食品中的色素在还原剂的作用下 形成无色物质而消除色泽 但是被其漂白的色素物质一旦再被氧化 可能重新显色 以亚硫酸制剂为主 主要包括硫磺 二氧化硫 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钠 偏重亚硫酸盐 低亚硫酸盐 氧化性漂白剂 作用较强烈 食品中的色素受氧化作用而分解脱色 但同时也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且残留量较大 包括漂白粉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次氯酸钠 过氧化丙酮 二氧化氯 过氧化苯甲酰 三 漂白剂的应用 1 氧化性漂白剂的应用主要作为面粉漂白剂 实际使用很少 至于过氧化氢 会漂白动物性血红素及植物性色素 类胡萝卜素 我国仅许可用于在某些地区牛乳保鲜 袋装豆腐干 不做食品漂白用 它很容易残留于食品中 使用后必须彻底清除 2 还原性漂白剂的应用主要用于蜜饯 干果 干菜 果汁 竹笋 蘑菇 果酒 啤酒 糖品和粉丝等的漂白 用量不能过多 残留二氧化硫的量不得超标 高残留量有臭味 影响口感和产品性状 可采用加热 通风等方法除去 如渗入水果等主食中 则必须将水果破碎 因此只限于制做果酱 果脯 果干 果汁 果酒等 不能作为保持完整果形的罐头原料 亚硫酸盐漂白剂还具有防褐变作用 可以起到酸性防腐剂的作用 可抑制酵母 霉菌和细菌 此外还有疏松剂的作用 可作为发酵粉中的酸性成分 1 亚硫酸钠 1 性状 有无水亚硫酸钠和七水亚硫酸钠 无水亚硫酸钠相对分子量126 05 为白色粉末 可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溶于甘油 七水亚硫酸钠为无色单斜结晶 易溶于水 甘油 2 安全性 兔经口LD50为0 6 0 7g Kg 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0 175g Kg体重 3 应用 按我国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规定 葡萄糖 食糖 冰糖 饴糖 糖果 液体葡萄糖 竹笋 蘑菇 葡萄汁 按FAO WHO规定 速冻小虾或对虾 在半成品中的最大用量为0 1g Kg 熟制品中最大用量为0 03g Kg 实际应用时亚硫酸钠可采用浸渍法和直接加入法两种使用方法 四 常用的几种漂白剂 2 低亚硫酸钠 1 性质 别名保险粉 连二亚硫酸钠 次亚硫酸钠 分子式为Na2S2O4 相对分子量为174 11 白色至灰色结晶粉末 无臭或稍有二氧化硫特异臭 易溶于水 不溶于乙醇 极不稳定 有强还原性 受潮或暴露空气中失效 并可能燃烧 它是亚硫酸盐类漂白剂中还原 漂白力最强者 2 安全性 兔经口LD50为0 6 0 7g Kg 3 应用 按我国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规定 可用于蜜饯 干果 干菜 粉丝 葡萄糖 食糖 冰糖 饴糖 糖果 液体葡萄糖 竹笋 蘑菇 残留量竹笋及蘑菇不得超过0 05g Kg 食糖 粉丝及其他品种不得超过0 1g Kg 实际应用时该品可用于冰糖生产 3 硫磺 1 性质 相对分子量32 06 为黄色或浅黄色脆性结晶 易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熔点112 8 沸点444 6 相对密度2 07 不溶于水 稍溶于乙醚和乙醇 溶于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和苯 2 安全性 同亚硫酸钠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若分散在空气中 即使浓度为0 01 也有刺激性 会引起慢性喘息和上呼吸道及鼻孔出血 还会导致淋巴增大和血红蛋白升高 3 应用 按我国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规定 可用于蜜饯 干果 干菜 粉丝 食糖 只限用于熏蒸 不准直接加入食品 残留量以二氧化硫计 蜜饯不可超过0 05g Kg 其他等不得超过0 1g Kg 实际应用时燃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 可使果片表面细胞破坏 促进干燥 又可因二氧化硫的还原作用 可破坏酶的氧化系统 阻止氧化作用 此外还有抑制微生物的作用 4 焦亚硫酸钠 1 性质 别名偏重亚硫酸钠 分子式Na2S2O5 相对分子量190 13 为白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