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病概述 血液病是指原发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 造成血系统包括血液 白细胞 血小板三种有形细胞成分的血细胞和液体部分的血浆组成 血细胞悬浮于血浆中 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 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均属于血液病范畴 血液学发展简史 早在数千年前 人们就己经认识到血液是维持生命的要素 但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 对血液以及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只能作出一些朴素而又神秘的解释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有人利用凸透镜的光学性能 设计了第一架光学显微镜并不断加以改进后 为发现血细胞奠定了基础 1673年莱文胡克 Leeuwenhoek 首先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人的红细胞 1749年塞纳克 Senac 观察到了白细胞 1774年休森 Hewson 对比了人与各种动物的血细胞 指出红细胞并非球形 而是扁平圆形体 并且讨论了淋巴液中与血液中白细胞的关系 1660年马尔皮吉 Malpighi 在洗涤血凝块时发现有纤维样物质残留 最先竭示了血液凝固的实质 1842年多恩 Donne 发现血小板 19世纪中期以后 血液学有了重要发展 首先是1852年Vierondt使用刻度毛细管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红细胞计数 经不断改进 发明了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测定方法 其次是1868年诺伊曼 Neumann 和Bizzozero证明了红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有核细胞 揭示了骨髓的造血功能 使人们的视野从血液扩展到造血组织 再次是的1880年埃利希 Ehrlich 发明了血细胞染色法 对血细胞形态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虽然血细胞形态学的研究己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但到目前为止 血细胞涂片仍然是研究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埃利希 Ehrlich 以后 在罗曼诺 Romanovski 1891 梅 May 和格林瓦尔德 Grunwald 1902 吉耶姆萨 Giemsa 1902 赖特 Wright 1902 帕彭海姆 Pappenheim 1911 等人先后对染液作了种种改进的基础上 一些学者还发明了活体染色法 罗辛 Rosin等 1902 氧化酶 温克勒 Winkler 1904 过氧化酶 克赖比希 Kreibich 1910 反应 利用这些方法 1900年内格利 Naegeli 准备确地辨认了原粒细胞 1914年Aschoff和Kiyono提出网状内皮系统概念等 大大丰富了形态血液学的基本内容 血液病常见类型 急性白血病3 4人 10万慢性白血病0 36 10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率约10 10万 12 10万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过敏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纤维化白细胞减少症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恶性组织细胞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白血病 至于白血病类型的分布 世界各地亦不完全相同 我国与亚洲一些国家相似 急性病多 占70 以上 其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简称 急淋 慢性型不足30 以慢粒多见 而慢淋仅占2 欧美各国 急性型与慢性型白血病约各占50 尤以慢淋为多见 约占总白血病发病率的30 在各型白血病中 男 女性别之比约为2 1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各型白血病有其好发年龄 急粒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简称 急单 以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多见 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 急淋则多见于儿童 青少年 尤以12岁以下更为多见 成年人约占20 慢粒多见于成人 慢淋多见于老年人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从白血病流行病学研究可以看出 白血病在儿童及青年中 恶性肿瘤中列足首位 死亡率较高 虽然治疗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但长期存活不能另人满意 如成人急淋2年生存率 国外先进水平才30 50 国内不足30 疗效差的甚至不到10 儿童急淋的疗效优于成年 5年生存才60 急非淋完全缓解率 成人为60 70 儿童为70 80 5年无病生存 成人20 40 儿童30 30 另外 白血病治疗时间长 花费大 常常使患者难以承受 例如骨髓移植需要几十万元 可以看出急性白血病是危害较高的疾病 白血病俗称 血癌 是世界医学界的一大攻克难题 在西医研究中虽获得一些成果 但有许多的弊端 如西药副作用大 会引发出很多的并发症 西药毒性太大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西药昂贵 给患者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甚者倾家荡产 由于骨髓的配型困难 挽救患者生命极少 多数患者而死于以上原因 离开人世 失去了美好的一生 血液病分类及常见类型介绍 血液病分类 血液病分类 1 造血干细胞病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2 骨髓增生性疾病 myeloproliferativediseases 如骨髓纤维化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如难治性贫血 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 4 阵发性睡眠性血性蛋白尿 2 红细胞病 1 贫血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丢失过多等 2 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3 白细胞疾病 1 白细胞减少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 2 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和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3 白细胞质的异常粒细胞功能异常 白血病 淋巴瘤 骨髓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 4 出血性疾病 1 血管壁异常过敏性紫癜 毛细血管扩张症 2 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原发及继发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增多原发及继发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质的异常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如血小板无力症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继发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如尿毒症 3 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低下 各种原因所致的凝血因子减少 血友病 维生素k缺乏 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加 凝血功能亢进 DIC早期 血栓性疾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 俗称 血癌 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 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发生恶性增生 并浸润体内各脏器 组织 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 产生各种症状 临床表现以发热 出血 贫血 肝 脾 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白血病一般按自然病程和细胞幼稚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 按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等类型 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之处 可经中药及化疗 大部分可达缓解 也可骨髓移植治疗 一部分可长期存活甚至治愈 急性白血病 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 4人 10万人口 小儿的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 据调查 我国 10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 28 10万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农村多于城市 近十余年来美国 日本 英国等国家白血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有上升趋势 全世界约有24万急性白血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学的 虚痨 血证 瘟病 等范畴 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 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简称慢粒 chronicmyelognousleukemia CML 是临床上一种起病及发展相对缓慢的白血病 他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 表现为髓系祖细胞池扩展 髓细胞系及其祖细胞过度生长 90 以上的病例均具有CML的标记染色体 ph1染色体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则是ber abl基因重排 CML临床上以乏力 消瘦 发热 脾肿大及白细胞异常增高为主要表现 CML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并不一致 我国的CML发病率调查结果为年发病率036 10万 在我国CML约占各类白血病的20 占慢性白血病的95 发病年龄分布较广 但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简称慢淋 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 CLL 是机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内异常增生和积蓄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在我国CLL发病率低 一般只占白血病发病总数的10 以下 居白血病类型的第4位 由于慢淋患者淋巴细胞寿命极长 并经常伴有免疫反应缺陷 故又称 免疫无能淋巴细胞蓄积病 临床主要表现是以淋巴结肿大为主 常伴有肝脾肿大 贫血及出血等症状 少数患者还伴有皮肤损害 本病中老年人居多 偶见青年 男性多于女性 根据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及乏力等特征 属中医 癥瘕 积聚 瘰疬 虚劳 等范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 是一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 主要特征是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表现为造血细胞在质和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其具体临床表现为贫血 可伴有感染或出血 部分病人可无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肝 脾 淋巴结轻度肿大 少数患者可有胸骨压痛 肋骨或四肢关节痛 血象可呈全血细胞减少 或任何一系及二系血细胞减少 1982年由FAB协作组建议确立病名 并将MDS分为五型 难治性贫血 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转变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慢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 MDS发病率约10 10万 12 10万人口 多累及中老年人 50岁以上的病例占50 70 男女之比为2 1 MDS30 60 转化为白血病 其死亡原因除白血病之外 多数由于感染 出血 尤其是颅内出血 MDS属中医 虚热 血症 内伤发热 瘀症 范畴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irondeficiencyanemia IDA 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 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 肝 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 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 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 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在生育年龄妇女 特别是孕妇 和婴幼儿这种贫血的发病率很高 上海地区高危人群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月经期妇女 妊娠妇女和青少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1 39 19 28 及9 84 缺铁患病率分别为43 3 66 27 及13 17 主要的危险因素月经期妇女为月经过多 青少年为营养因素 中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警惕消化道肿瘤 在钩虫病流行地区不但多见 而且贫血程度也比较重 本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治愈率为80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二是铁的吸收不良 三是失血过多等 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根据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当属中医学中 虚劳 虚损 萎黄 黄肿 和 黄胖 等范畴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 aplasticanemia AA 是由于生物 化学 物理等因素导致造血组织功能减退或衰竭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临床表现为贫血 出血 感染等症状的一组综合症 是造血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 再障有急性 慢性之分 急性再障贫血呈进行性加重 常伴严重感染 内脏出血 而慢性再障贫血 感染 出血等症状均相对较轻 虽然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但以青壮年多见 且男性多于女性 北方多于南方 在中国年发病率7 4 10万 在中国及亚洲某些地区以青少年居多 而欧美各国以老年居多 在中医学中 慢性再障属于 虚劳 血虚 血证 范畴 急性再障属于 急劳 热劳 血证 等范畴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 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 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 有时红细胞的破坏能被骨髓红细胞生成所代偿 临床上不发生贫血 即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 AIH 也有人仅可测及抗自身红细胞抗体 AI 而无明显溶血迹象 当机体既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 又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 甚至白细胞抗体 进而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或全细胞减少 时 称之为Evans 本病临床表现多端 温抗体型AIHA多为慢性起病 易于反复 部分患者有急性发作史 发作期间可见畏寒 发热 黄疸 腰背酸痛等 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少见于冷凝集素病 病情常反复 后期不易控制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AllergicPurpura 是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病理基础为广泛的毛细血管炎 以皮肤紫癜 消化道粘膜出血 关节肿胀疼痛和肾炎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少数患者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 部分病人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反复发作 肾脏受累的程度及转归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过敏性紫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见 尤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者多 一岁以内婴儿少见 男性多于女性 约1 4 2 1 本病四季均可发病 而以春秋季发病居多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近年来 过敏性紫癜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可自愈 但可复发 并有约5 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学 血证 紫癜 肌衄 葡萄疫 等范畴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简称MM 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由于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 引起溶骨性破坏 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 引起肾功能的损害 贫血 免疫功能异常 MM起病徐缓 早期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 出现临床症状繁多 常见贫血 骨痛 低热 出血 感染 肾功能不全 随着病情进展 可出现髓组织浸润 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 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 反复感染 出血 高粘综合征 肾功能衰竭等 MM的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和老年 以50 60岁之间为多 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约为2 1 MM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 占血液肿瘤的10 本病的自然病程为0 5 1年 经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或长期 带病生存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 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 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80 90 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 脾脏无明显肿大 根据发病机理 诱发因素和病程 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 儿童80 为急性型 AITP 无性别差异 春冬两季易发病 一旦病源清除 疾病在6 12月痊愈 而成人ITP95 以上为慢性型 CITP 男女之比约1 3 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 迁延难愈 本病病死率约为1 多数是因颅内出血死亡 ITP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因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 或内脏出血 因而属于中医 血证 衄血 发斑 范畴 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 Myelofibrosis MF 简称髓纤 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 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 原发性髓纤又称 骨髓硬化症 原因不明的髓样化生 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 以及主要发生在脾 其次在肝和淋巴结内的髓外造血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幼粒 幼红细胞性贫血 并有较多的泪滴状红细胞 骨髓穿刺常出现干抽 脾常明显肿大 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本病多数起病缓慢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其后逐渐出现疲乏 盗汗 心慌 苍白 气短等虚弱症状及腹痛 腹块 骨痛 黄疸等 本病多数进展缓慢 病程1 30年不等 一般自然病程平均5 7年 部分可转变为急性白血a病 少数表现急性骨髓纤维化 其病程短且凶险 多于一年内死亡 本病属少见疾病 发病率约0 2 10万 2 10万人口 发病年龄多在50 70岁之间 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者病因未明 继发者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骨结核 佝偻病 骨髓炎以及苯 氟等化学物质中毒 骨髓纤维化临床表现以贫血及肝脾肿大为特征 故属于中医经典所载 积聚 虚劳 范畴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leucopenia 为常见血液病 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 09 L时 统称白细胞减少症 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 低于2 09 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 5 09 L 甚至消失者 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agranulocysis 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 头晕为主 常伴有食欲减退 四肢酸软 失眠多梦 低热心悸 畏寒腰酸等症状 后者多以突然发病 畏寒高热 咽痛为主 本病于任何年龄之两性均可罹患 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 两者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相同 故一并论述 白细胞减少临床缩减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者多见 后者多为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药物及某些疾病 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 多种血液病 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 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 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 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 病死率仍然较高 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 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 头晕 心悸 易外感发热等 归属于中医学 气血虚 虚劳 温病 诸虚不足 等范畴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megaloblasticanemia 是叶酸和 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 叶酸 维生素B12参与脱氧核糖核酸 DNA 的合成 故本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 除贫血外 粒细胞巨型变且分叶过多 巨核细胞出发生病变 全身各系统细胞 特别是增殖较快的细胞如粘膜 皮肤细胞也发生病变 可以认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全身病变的的血液学表现 本病在世界各地都可发病 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发病也有差异 我国内地发病多 平原沿海少 以山西 四川 陕西 河南等地山区农村的发病率较高 最高者占该地区贫血的50 60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 孕妇 青少年 39岁以下占66 39 男 女之比为6 3 一般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经过适当治疗可迅速治愈 但是恶性贫血需要终身维持治疗 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不易完全恢复 本病具有的血气枯槁 形神不足 毛悴色夭 四肢不举 以及滑肠 不食等斑点候 属于血虚范畴内狭义的虚损 血友病 血友病A hemophiliaA 是凝血因子VIII缺乏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世界血友病联盟 WHF 1990年联合会议的报告 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 20 10万人口 欧美各国统计 约为5 10 10万人 中国血友病aA发病率约为3 4 10万人口 血友病B hemophiliaB 称因子IX缺乏症或Christmas病 发病率约1 0 1 5 105 占血友病的15 20 因子IX的基因长34kb 位于X染色体长臂 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 因子IX为一种依赖性维生素K的血浆蛋白 相对分子量为5 6万 合成部位在肝脏 血友病A B治疗相似 采用替代疗法 可选用血浆 凝血酶原复合物 PCC 因子IX浓缩物和重组因子IX制品等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 Thalassemia 简称海贫或海洋性贫血 于1925年由Coaoley和Lee首先描述 最早发现于地中海区域 当时称为地中海贫血 国外亦称海洋性贫血 实际上 本病遍布世界各地 以地中海地区 中非洲 亚洲 南太平洋地区发病较多 在我国以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为多 这是一类由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 引起珠蛋白链合成障碍 使一种或几种珠蛋白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 因而红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溶血性贫血 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本病的名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习惯上仍称为地中海贫血 简称海贫也称海洋性贫血 成人 由四个亚基 组成 太链合成不足称 地中海贫血 太链合成不足称 地中海贫血 国内以华南及西南地区多见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缺陷主要为缺失型 基因共有四个 父源和母源各两个 缺失一个为静止型 缺失两个为标准型 缺失三个为 病 缺失四个为 胎儿水肿 死胎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只有一对 基因缺陷绝大多数属于非缺失型 即由于基因点突变 导致 太链合成减少者称之为 地中海贫血 若导致 太链完全不能合成者称之为 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已发现逾百种 中国人常见的不过十种 占 以上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olycythemiavela PV 是一种以红细胞 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为特征的造血干细胞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红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增多和脾肿大 至病程晚期常发展为进行性骨髓纤维化 贫血和不断进展的脾肿大等与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相似的综合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mononucleosis 是由EB病毒 EBV 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 咽喉炎 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 macroglobulinemia 简称 WM 是B淋巴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 以恶性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致血中IgM增高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巨球蛋白血症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原发性巨球蛋白症 本病症1994年首先由Waldenstrom所描述 因此又称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WM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monoclonalgammopathyofunderminedsignificance MGUS 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多发于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 如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也可见于慢性炎症性疾病 本节叙述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血清中存在的IgM是免疫球蛋白的五聚体结构 约占血清总免疫球蛋白的7 10 浓度为0 8 3 0g L 分子量90万 每个单体分子量18万 沉降系数 19s 也有少数22s 26s或35s 存在于 细胞表面的为单体 gM 沉降系数7s 发病年龄80 在50岁以上 中位发病年龄65岁 发病高峰在70 80岁 40岁以下不足3 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malignanthistiocytosis MH 简称恶组 系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是全身性单核 巨噬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广泛浸润各组织器官 常有高热 肝脾 淋巴结的肿大 全血细胞减少以及进行性衰竭等特征 其病变可累及多脏器 肝 脾 骨髓 淋巴结以及非造血组织 不同病例累及器官数不一 至少2个 最多可达16个 80 累及器官在5个以上 恶组多呈局灶性 不同部分的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病变不一致 被认为呈多中心性发病 多形性 异形性及吞噬性是本病病理组织细胞学的共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 PNH 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病 产生的成熟血细胞膜存在缺陷 对补体异常敏感而破坏 引起血管内溶血 临床表现以与睡眠有关的 间歇性发作的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是我国北方常见的溶血性贫血 我国的PNH的特点为 男多与女 男女比例为5 3 1 发病年龄为20 40岁多为最多 偶见于儿童及老年 发病最小的为2岁 发病中位数年龄为28岁 常有轻中度的出血 腹痛较少 腹痛多与蛋白尿有关 非因栓塞 全血细胞减少为多见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较为明显 血管栓塞发生较晚 主要为潜表静脉 主要死因是感染而非栓塞 中医学因其可见面色苍白 周身乏力 腰膝酸软 活动后心慌气短 小便黄或红及黄疸等 归为 虚劳 黄疸 等范畴 血液病常见症状 发热 黄疸 贫血皮肤 粘膜出血 淋巴结肿大 脾肿大血红蛋白尿 发绀 发热 发热 fever 指病理性体温升高的症象 各种原因均可使个体体温超过正常州范围 即腋下 37 口腔 37 直肠 37 6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 以上 体温在37 5 38 之间 持续2星期以上称为 低热 体温在39 或更高 且持续2周以上则称为 高热 伴随症状1 发热伴寒战2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3 发热伴肝脾肿大4 发热伴出血 黄疸 黄疸 jaundice 指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导致巩膜 粘膜 皮肤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 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8 5 17umol L 其中直接胆红素不超过3 4umol L 间接胆红素不超过14umol L 总胆红素超过去34umol时 临床上出现黄疸 17 34umol L时 临床上不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称为 隐性黄疸 伴随症状1 黄疸伴发热2 黄疸伴贫血3 黄疸伴脾肿大 贫血 贫血 anemia 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20g L 成年女性低于110g L 妊娠妇女低于100g L 其血细胞比容最低值分别为40 0 容积 35 0 容积和30 0 容积者 临床主要表现器官的低氧状态 以头晕 耳鸣 乏力 疲倦为最常见 严重者可有活动后心悸 气急基至影响心肾功能 伴随症状1 贫血伴月经过多 痔疮出血 钩虫病2 贫血伴神经 精神症状3 贫血伴黄疸4 贫血伴脾肿大 皮肤 粘膜出血 皮肤 粘膜出血 mucocutaneoushemorrhage 是由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引起 常州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 或受伤后出血不止为临床特征 皮下出血小于2mm者称为 淤点 或 出血点 3 5mm者称为 紫癜 大于5mm者称为 瘀斑 伴随症状1 四肢对称性紫癜伴有关节痛或腹痛 血尿者2 紫癜伴有黄疸者3 自幼即有轻伤后出血不止 常有关节腔内出血和家族史者 淋巴结肿大 正常成人于腹股沟 颌下 有时在颈部和腋下均可扪及淋巴结 但正常州淋巴结体积较小 直径一般不超过0 5cm 且质地软 表面光滑 无压痛 可滑动 若在枕后 耳周围 锁骨上 滑车等处扪及淋巴结 或在其他部位扪及淋巴结大小 质地 表面 压痛感或滑动度等异于正常者 则均属病理现象 伴随症状1 淋巴结肿大伴外周血出现异常细胞2 淋巴结呈无痛性 进行性肿大3 淋巴结肿大伴全血细胞减少 脾肿大 正常人一般在肋缘下不能触及脾脏 少数瘦弱的女性和腹壁松弛的人偶尔可及柔软的边缘 此外 内脏下垂或左侧胸腔积液 积气时横膈下降 可使脾向下移位 脾肿大 splenomegaly 程度分为三度 轻度肿大 深吸气时 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肿大 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平 高度肿大即巨脾 脾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 脾尖向右超出前正中线 伴随症状1 脾肿大伴淋巴结肿大2 脾肿大们全血细胞减少3 脾肿大伴黄疸 血红蛋白尿 发生血管内溶血时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hemoglobinuria 尿色呈酱油色 尿隐血试验强阳性 镜检无红细胞 患者常伴贫血和黄疸 伴随症状1 血红蛋白尿伴全血降低2 血红蛋白尿伴肢体发绀3 血红蛋白尿伴肾功能不全 发绀 发绀 cyanosis 也称 紫绀 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使皮肤 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广义的发绀包括少数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高铁血红蛋白 硫化血红蛋白 所致皮肤 粘膜青紫现象 发绀在皮肤较薄 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 例如 口唇 鼻尖 颊部和甲床等处较为明显 易于观察 伴随症状1 急性发绀伴意识障碍和衰竭表现2 发绀伴呼吸困难3 发绀伴杵状指 趾 血液病常用诊断技术 骨髓穿刺骨髓活检淋巴结穿刺和淋巴结活检脾脏活体组织穿刺肝脏活体组织穿刺腰椎穿刺 目前临床用骨髓穿刺针 一次性使用骨髓液自定容量器 产品说明 项目技术方案与创新性1 项目的技术原理 1 骨髓取材目的和技术要求 骨髓检查适用于血液病 肿瘤和不明原因发热等病人 骨髓检查 从骨髓腔内提取0 1 0 2毫升骨髓液 并对该髓液进行形态学分析 从而明确疾病的诊断 2 传统骨髓液取材的流程 技术原理和不足 传统骨髓液取材的流程是医生使用骨穿针进入髓腔后 借助注射器产生的负压 从病人骨髓腔内提取骨髓液 由于以上操作缺乏可控性 使提取的骨髓液可被稀释和抽吸量不足 导致骨髓液取材失败 造成了病人痛苦和不安 3 本项目所依据的技术原理 本项目主要依据膜分离技术 气态流体控制技术等技术原理 采用纤维膜制作技术 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和机械加工制造工艺 在多学科 多专业知识组合下予以完成 其中在液气分离膜技术 气态流体控制 医疗操作安全性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 并克服了多技术要素和工艺交叉带来的负型效应 最终实现了智能精确定量 稳态随机的临界工作负压 防止骨髓液稀释 万向可视操作和防止髓液返流五项功能 杜绝了因操作导致的骨髓液取材失败 减轻了病人痛苦 2 项目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自1929年Arinkin开始在人体进行胸骨骨髓穿刺以来 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国内外一直都在进行中 但未获得突破性进展 经权威机构查新检索的结果表明 文献报道中有相当数量的关于骨髓抽吸注射器 骨髓吸取器 骨髓穿刺针等相关专利文献 但在骨髓成功穿刺后 临床上均用10ml 20ml或50ml注射器直接抽取骨髓 由于不易掌握抽取骨髓的数量和抽吸压力 所以时有发生髓液量较少造成涂片不足 或数量过多 抽吸负压过大造成血液稀释 导致骨髓液化验检查失败 本项目很好地解决了骨髓抽取定量抽吸压力的问题 从而保证了骨髓检查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3 项目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 项目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成功的骨髓液取材是获取含有骨髓小粒的0 1 0 2ml的骨髓液 本项目研究内容和目标是开发骨髓液取材所需的医疗器械 一次性 精确微定量 随机临界工作负压 防稀释 可控制性好 并实现临床操作过程非技术化的骨髓抽吸器械 为实现以上目标 本项目采用了膜技术 实现液气分离 智能精确定量取材 借助膜的阻力效应 建立了随机化的适度稳态递增的临界工作负压的新理念 设置了可控气流切换 防止髓液返流 以及万向折弯 保证了可视操作等 正是这些技术要素设计和应用 使骨髓液取材过程实现了智能化操作 并为成功取材提供了技术保证 其产品结构图及其各系统功能如下 图1自定容量器结构图 自定容量器 由外圆锥 定量管 分离膜 密封圈 抽吸管 抽吸杆和减压阀组成 抽吸管 抽吸杆和密封圈用来产生负压 所生成的负压经分离膜 定量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 农村水塘承包合同书
- 套利定价模型课件
- 官兵对外交往课件
- 太原安全培训会议内容课件
-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 某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经营计划书
- 电商行业推广方案
- 电商平台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品牌定位
- 媒体传播行业报告与发展
- 2025年年公租房租赁合同范本
- 液压机搬迁改造工程方案(3篇)
- 脊柱骨科课件教学
- 物业服务培训课件大纲
- 家庭教育指导行业2025年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报告
- 急性腹泻病教学课件
- 2025年版住宅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2-5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八年级物理学案人教版
- 特殊人才考核管理办法
- 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 第一次月考综合卷(试卷)-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