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详案.doc_第1页
《想北平》教案详案.doc_第2页
《想北平》教案详案.doc_第3页
《想北平》教案详案.doc_第4页
《想北平》教案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北平教案(详案)课程题目:月是故乡明之想北平一、教学目的: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体会到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老舍先生带有京味儿的通俗隽永的语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现代散文情感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线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的特色;分析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3、 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方法1、诵读法:通过诵读,更直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2、导问法: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内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主动解决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比较法:与课内散文我心归去作情感上和手法上的比较分析,既巩固了已学到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方法鉴赏抒情散文。4、 教学用具与媒体黑板、粉笔、电脑、电子显示屏5、 教学过程【课时】1、 课程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的诗,道出了无数人心中对于故乡的思念与爱。故乡,这个词萦绕在多少旅人的心头,自古至今文人骚客们写了不少诗词来怀念故乡,可以说故乡融入了每个人的身体中。都说“血沃之地终将长出金麦穗与赶车谣”,多少羁旅游子对故乡反复吟唱着自己内心的歌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倾听老舍先生内心的那一首歌谣。2、 介绍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3、 文章背景之前让同学们预习提问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老舍为何不在北平了?”那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文章通篇并没有提到自己现在身处何处,那么同学们是从哪里得出了老舍不在北平的的这个结论的呢?(可能的回答:倘若在北平,就不会思念北平)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虽然文章中并没有正面描写老舍离开了北平,但是同学们在阅读文本时却能够发觉这一点,这就是之前肖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过的文本阅读的一个方法(停顿给同学回答的时间)隐含判断,对!运用隐含判断来解读文本,我们就会发现老舍此刻正是因为不在北平,才会思念北平。如果老舍此刻不在北平,那么他在哪里呢?我们先来看看文章背景老舍作为满族人,从出生到去世,67年的生命中有42年是在北平度过的。但是本文写于1936年(板书),看见这个年份,同学们有想起来什么吗?是的,当时日本加紧了对华侵略的进程,1935年受何梅协定的影响,国民党几乎相当于放弃了整个华北的主权(PPT展示何梅协定的影响: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为两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写作本文的时候,老舍正在青岛教书,当时故乡遭受如此劫难,自己却身在他乡,内心忧愤的老舍先生写下了这一篇文章。4、 文本阅读1.疑问解答我之前收集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做了一些整理,有同学提问说,为什么题目用的是“想”而不是其他,例如忆”、“爱”、“念”、“思”之类的字眼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课前已经看过文章了,那么本文的一个关键字是什么?(学生回答,想,如果回答不出来,就引导他们往题目上面想)。是的,“想”字贯穿了全文,是文章的线索,那么为什么老舍先生会选择用“想”来作为题目,而不是其他的;例如“爱”是有的,读过文章的同学们都知道,老舍通篇都在表达自己对北平深深的爱,但是本文是因思念而发,所以主旨在于回忆北平的好,在“想”中表“爱”。至于“忆”、“念”、“思”这些字都与“想”字一样,有表达思念的意思,但是我们了解一下老舍文章的语言特色,有同学读过老舍的其他作品吗?或者读过本文的同学,有没有能够概括老舍的语言特色呢?(提问同学,没人回答就点两个回答问题,并询问得出的答案来自哪些文字)。评价学生的答案,如果有同学回答出了“京味儿”、“通俗”的答案,就进行扩展,如果没有就举例解答:只看第一二自然段,譬如“捡着”、“躲开”“我说不出”这些词句,就显现出老舍先生用词的通俗口语化,通篇也没有艰深的词语与句子,十分便于理解。那么在了解了老舍的语言风格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用“忆”、“念”、“思”这些字呢?因为这些字相较于“想”,都是比较书面化的用词。作者“想”的是什么?对,是北平。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想必肯定有同学去过北京,我们请几位去过北京的同学来概括一下北京的一些风貌(学生讲述他们印象中的北京3min),刚刚我们讲的是同学们印象中的北京,那么老舍先生印象中的北京是怎么样的呢?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值得这位作家如此牵肠挂肚?(请同学概括文章中老舍对于北平的描述,从布局到风土人情到人文环境5min),我们在听过以上几位同学对于老舍笔下北平的概括之后,是否可以总结出北平的特点呢?(同学总结,自然环境、动中有静自然安适、处处有空、匀调)老舍笔下的北平是那么的动人,并且老舍自己在文中也说了,北平可写的地方有很多,所以同学也有疑问了,为什么文章中着墨很多的却只是那些草花蔬菜呢?这样会不会显得过于普通吗?大家思考一下,倘若让我们来描写自己的家乡,我们会怎么写呢?(请两个同学来描述一下大概的设想,然后与想北平进行对比,如果学生过于注重景点以及特色的介绍,就总结说“同学们看过旅游指南吧?旅游指南上面对于各个城市的介绍都十分详尽,但是旅游指南是在向陌生人介绍一个城市的重点情形,好给那些不清楚的旅游者一些建议,老舍先生写北平,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对于家乡的想念,那么我们在描写自己的家乡的时候,肯定也是挑着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细小却能触动我们心灵的地方去描述的,因为我们意图不在向别人推销自己的家乡,而是将自己对家乡的感情用文字描述出来,写给自己看的。”这是极具个人化的情感)除此以外,还有对后文中所描述的清贫的生活的映照。那么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描述自己心中的北平呢?除了对于环境和氛围的直接描写,还有什么?(请同学回答问题将北平与三个城市进行对比),是的,还有通过侧面比较来凸显出北平的特殊氛围,那么又是通过哪几个方面进行的对比呢?(布局、氛围和生活自然)。这个时候,同学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既然作者仅仅是去过那几个城市,而他却在北平呆了那么多年,就这样将三个城市同北平作对比,是否有过于主观的嫌疑呢?(请同学回答)答案当然是主观的,因为这篇文章本来就是老舍先生为了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而写出来的,倘若在比较中以客观的角度来观察,那么那种情感是不是就因为克制而显得不那么深沉了?好了,刚刚我们已经对全文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梳理,我们现在来看具体的文章段落。第1段, 在文章的开头老舍就说自己对北平并不熟悉,要知道老舍在北平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他却为何仍然要说自己对北平不熟悉呢?老舍用了不少笔墨来表达自己对于北平的认识很少,甚至举了陶然亭这样一个名地的例子,来侧面展示自己没有去过北平的很多地方。那么为什么他在这个地方生活了27年,却仍旧对自己的家乡知之甚少呢?在这里我想问同学几个问题,班里去过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同学举下手,去过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同学请举下手(视举手人数决定,如果举手的人不多,就接着话题问我就不提便仓的枯枝牡丹和泰山庙了,大家在盐城也生活了十多年,但是这些盐城的著名景点却也并不是十分熟悉,这就说明老舍先生会这样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北平就像老舍先生的家,谁也不觉得自己会离开自己的家,因此觉得以后总有大把时间去熟悉家中的每个角落)【如果举手的人多,就举自己的例子,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外出游玩,像老师就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至今仍然对很多地方并不怎么熟悉,况且城市都是在发展的,你永远不会清楚地知道她每时每刻的变化】,况且我们在文章一开始就讨论过老舍所描写的北平,那是他自己心中的北平,因此与大众认知中的北平的全貌一定是有些差距的,而且也不会事无巨细的将整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刻画到位,只能如他自己所说:“捡着我知道的写”,这个“不熟悉”是为整个下文对北平的描述做了一个铺垫。再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说不出来”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多次,老舍总是说自己说不出来,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具体出现了几次呢?(第二段3次,第三段1次),一共四次。为什么老舍说自己“说不出来”呢?(请同学回答,大意就是用情至深便无法用语言表达,唯可意会);可是我们看下文,尽管老舍说着自己说不出,可是他有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他又是为什么说了出来?(虽然是说了出口,但是文字中所能展现的仅仅只是这份爱的分毫,并没有展现出全貌,所以他才会说这是一种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仅靠普通的文字是无法轻易表述的)。好,既然老舍爱这城市爱的这么深,他又是怎么样表现出他的爱呢?(1)我爱我的母亲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为何要写对母亲的感情?这里我们了解一下课文以外的故事,老舍是个十分爱自己母亲的人。他曾经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七七”事变以后,老舍从山东去了西南,他很想收到家信,但是每次收到家信以后又不敢马上拆开,他怕看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说: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由此可见老舍十分爱自己的老母,但是他没有说“我爱我的母亲,我真爱她啊!”这样的直白的语言,而是用微笑、落泪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动作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他对母亲爱的到底有多么深沉。【老舍将自己对北平的爱与母亲的爱相比,足可见情感之深】还有哪些能够体现出这样的情感呢?(2)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杜鹃啼血,声声触动人心,那种用生命发出的声音,其中真挚情感的浓厚是毋庸置疑的,也从侧面表现了对于老舍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