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丈清规丛林二十要则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出家的条件和方法(一)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佛制可通融),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有的地方不要)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2. 四肢齐全(佛制)。(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佛制)。(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佛制,病好了可以出家)。(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佛制,债务还清了可以出家)。(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佛制可通融)7. 沙弥年龄不小于7岁(佛制),沙弥年龄不小于17岁(政府)。 (佛制年满二十受大戒,不满二十的可以出家做沙弥。出家年龄没有上限,佛在世时有一百二十岁才出家受戒的。但是最少要生活能够自理,有能力修学受持戒律,否则不许出家。)8. 精神健全(佛制,病好后可以出家)。(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佛制) 佛制(二)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规定。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 佛制,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 非佛制学习沙弥律仪 佛制、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 佛制。 非佛制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三)对于出家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很多人说的要大学学历。国家没规定有(只是担任住持的僧人,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但要求也不是太严格),各地政府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在成都市民宗局现在规定就是高中文化,实际有许多还是小学文化出家)。(非佛制) 以上,除注明为 佛制外,余皆非佛制。其根据在四分律藏中 ,由于未受戒的在家人和以及沙弥不得阅读四分律,所以具体经典出处就不列出了。以上佛制内容也不够全面,但希望为想了解出家方法的人有所帮助。 附文:出家的条件 要想成为僧人,首先必须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从佛陀的大悲心出发,是没有不可以的,但为了僧团的纯洁,避免社会讥嫌,为了出家后堪能办道,弘法利生,因此,对于出家的条件,才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些条件在戒律中称为难遮,出家受沙弥戒一定要先问难遮。其内容列表归纳如下: 1、罪行严重 污尼(在家时,曾奸污清净比丘尼) 边罪(曾出家,犯根本戒) 贼住(曾冒充比丘,盗听说戒,接受供养等) 五逆(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僧、出佛身血) 2、不属人类 非人(鬼神变化为人) 畜生(天龙变化为人) 3、身体病弱或生理缺陷 黄门(男根有缺陷者) 二形(同时具是男女根者) 有病(有癫诳等病者) 非丈夫(不能忍耐受苦者) 4、条件不具 年纪不合格(七岁以下或七十以上者) 衣钵不具(不具有袈裟、钵孟者) 5、智力低劣 不知自己名字者 不知和尚名字 破内外道(信外道和佛教反复不定者) 6、家庭和社会不允许 父母不允许 负债 官人(国家重要军,政人员) 奴婢 以上六类十九种人不具备出家受戒的条件。 第一类人是属于罪行严重:如污尼、边罪、贼住,都是因为在僧团中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他(她)们给佛教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僧团失去纯洁,罪大恶极,又曾经被赶出僧团,所以不能再接收他们出家。可惜当今教界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有些人曾经没有舍戒就还俗了。舍戒还俗,在戒律中是允许的,可是没有舍戒,甚至在僧团中,就过着夫妻生活,这就犯边罪了。 近几年来,由于宗教政策落实,许多人重新回到僧团,再现比丘相,因此教界流行了补戒的说法。考戒律文中,只有受戒和舍戒,出家受了戒,不能坚持,或羡慕世俗生活想离开僧团,只要舍戒就行了,之后又想出家,可以再受戒,如此反复可以允许七次。所谓补戒一说,律上根本没有,现在提出,可能是针对破戒一词而言。须知破戒,一般指犯根本戒,犯了根本戒,就永远失去当比丘的资格,像钵器落地打得粉碎一样,岂能再补? 有些人自以为补了戒,俨然以大德面目出现,接受人家供养、礼拜、位居僧首,实为无惭无愧。犯了根本戒的比丘,按戒律规定,其出路主要有二:一、永远离开僧团,这是指破戒后不能悔过自新的人;二、在僧团中当学悔比丘,即有比丘之名而无比丘之实,但不能得到僧团的种种利益,只能尽心侍奉大众,这是为痛改前非者开设的方便。现在人破了戒,又不诚心忏悔,还以大德自居,只能说是标准的贼住比丘了。 五逆,今人只能犯杀父和杀母二种,不逢佛世,所以不可能出佛身血,破僧有二种:一、破羯磨僧,二、破说正法僧。要有八人以上的比丘或比丘尼,始能破羯磨僧;要有九人以上,一人自称是佛,始能破说正法僧。破僧的事件,在印度佛教史上只有提婆达多一例,时值末法,很难有阿罗汉出现,要想得而杀之,那是不容易的事了。 第二类不属于人类,四分律藏记载,有善现龙王仰慕沙门释子的清净生活,现少年相,到僧团中出家受戒,后来在睡眠时还现本相。诸比丘把这件事反映到佛陀那里,佛陀说:“畜生于我法中无所长益,若未出家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出家受具足戒,当灭摈。” 第三类是身体病弱或有生理缺陷的人: 1、患有严重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慢性肝炎、癌症、心脏病、爱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及其它不治之症。 2、身体衰弱:律本说:不能耐寒、热、风、雨、饥、渴、持戒、一食、忍恶言及毒虫十事。此指不能够吃苦的人,也是不能出家的。 3、生理缺陷:这里举出了黄门、二形两种。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受戒缘集篇则列有一百四十余种,从眼、耳、舌、身、发毛、头、颜色、口、形相、病患等方面,说明了凡是身体残废、生理缺陷、五官不正的人,都不能出家。 第四类年龄条件不具:出家年龄最低从七岁开始,七岁以下或七岁以上不能驱乌的人不能出家,最老至七十岁止,七十岁以下行动需要别人照顾的人也不能出家。因为太老和太小的人,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怎能谈得上闻法修行呢?如央掘经中记载:央掘摩罗的老母请求出家,佛陀以偈劝止说:“汝今年衰老,出家年已过,但当深信心,以法自苏息。”又四分律中记载:佛陀的父亲净饭王要求出家,佛陀对他说:“但观无常行,足以得道,不须出家。”从这些事例看来,出家学道,正是需要年轻力壮的时候,不是老弱病残的人所能堪任的。 第五类是智力低劣的人。智力低劣有二种,一、愚痴到极点,连自己的名字及和尚名字都记不清楚;二、没有主见,分不清正见和邪见,一会儿信这个,一会儿信那个,反复无常。佛教是觉悟的宗教,以有智慧为前提,然后始能闻法修行。像这样愚痴的人,在佛教中得不到什么觉悟,所以不能出家。 第六类是因为家庭和社会不允许。父母对子女养育恩重,必须得到允许,才能出家;负债人因为欠他人的债务,也需还清债务才能出家;奴婢是主人的财产,如果取得主人的同意,也不可以出家;国家军政人员,对国家的安全负有责任,没有办理离职手续,也不能出家。从这里看,我们接收一个人出家,要调查清楚他的来历、家庭状况及社会关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是非。 佛制僧团度人出家,都要经过以上六个方面的严格审查,现在传戒根据见月律师编的三坛正范,虽然也有问难遮,但只是流于形式,这一关口如果没有把好,势必造成佛教的混乱。笔者现将“出家的条件”阐述于此,以期引起诸大德及佛教界的注意。-虽然如上所说,出家要经过以上六个方面的严格审查。但现在许多大德为广育僧才,绍隆佛种,已经对出家条件的限制降低了很多。为想出家的人提供了很大方便。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同作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僧团大众,共同信佛、赞法、敬僧,必须做到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团大众受持戒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之中,威仪庄严。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著,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僧”是佛法的住持者,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他们的生活与常人无异,但以耕耘心田为要务,耕耘自己的心田,也耕耘众生的心田,更做众生的福田。出家法师也称为“开发心灵能源的工程师”。佛陀教示人人皆有佛性,僧团奉行佛陀的教法,以绍隆佛种、教化众生为己任;因为有僧团住世弘化,因而得以“续佛慧命”,因此,僧团就是佛陀的真身。僧团因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乐清净。广义而言,一个家庭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度管理培训课件下载
- 金寨舒卿培训课件
- 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床操作能手培训课件
- 2025年教育培训机构店铺转让合同参考文本
- 2025版快递公司服务质量承诺及赔偿标准合同规范
- 2025年度教育培训服务赔偿协议书模板
- 轮滑成人培训课件
- 2025年厨房装修工程劳务分包及质量责任协议
- 2025版大型工业设备安装单项承包协议书下载
- 土地使用权法律风险尽职调查指南
- 2025年内容分发网络(CDN)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故宫博物馆院课件
- 2025年8月16日贵州省黔东南州事业单位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专业水平测试)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一周 新程启航礼润心田-开学典礼
- 2025年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突发疾病应急演练方案(脚本)
- 幼儿园保安人员培训记录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2025年运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真题
- 设备晨会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