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复习检测13_第1页
2018届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复习检测13_第2页
2018届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复习检测13_第3页
2018届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复习检测13_第4页
2018届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复习检测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知识梳理一、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透镜的有关概念及特征凸透镜 :中间 ,边缘 的透镜; 凹透镜:边缘 ,中间 的透镜; 主光轴(主轴):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 不改变;用字母“O”表示; 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用字母F表示)且对称。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焦距相等。 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 交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2、透镜对光的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说明: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会聚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会聚光束,“发散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发散光束。光线经凸透镜或凹透镜折射后的光束可以是会聚光束、平行光束或发散光束。 3、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 (2)凹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结:(1)虚像和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2)u=f是成像虚实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3)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4)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5)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变小),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逐渐变大,像也逐渐变大。即:“ 一倍焦距分 ,二倍焦距分 ,物近像 ”(6)不管成实像还是虚像,成放大像时必定像距大于物距,成缩小像时必定像距小于物距。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 照相机原理和构造 成 、 、 像(2) 投影仪原理和构造 成 、 、 像(3)放大镜原理 成 、 、 像三、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正常的眼睛近视眼 远视眼 金题精讲例1、根据图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前后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这个透镜。例2.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 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例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小丽观察并记录了像在光屏上的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像不断变大 B像始终是实像C像始终是倒立的 D像先变小后变大 例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12厘米时,则成A. 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例5.如果把今天在实验中用到的凸透镜盖住一半,像会A.像会消失 B.像剩下一半 C.像变暗 D.像不变26 能量的守恒与转化考试说明有标准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相互转化。(a)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a)3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a)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生活中的实例。(a)5知道做功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a)6了解能量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a)7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a)8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能源状况。(a)考点细化可检测1熟记能量的守恒定律,能用实例说明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2会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观点分析物理现象,说明做功过程就是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3了解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会按要求对能源进行分类;识别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能源的做法。4复述核裂变和和核聚变;说出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自主复习忆基础一、看书后完成下列问题1摩擦生热: 能转化成 能。2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能转化成 能。3电动机转动: 能转化成 能。4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能转化成 能。5燃料燃烧时发热: 能转化成 能。6能量守恒定律为 7目前人类所应用的最重要的三种化石能源是 、 、 。8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能源,称为 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 能源;由生命物质中所存储的化学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 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称为 能源;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为 能源。9原子核一旦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叫做 能;核能的释放方式有 和 ,其中 采用链式反应释放核能;核弹中的原子弹利用 释放核能,氢弹利用 释放核能。10核电站利用 方式释放核能来发电,他的核心设备是 ;它内部的链式反应是可以 (填“控制”或“不加控制”)的,而原子弹中的链式反应是 (填“控制”或“不加控制”)的。11能源的划分:按是否能循环再生分为 能源和 能源;按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分为 能源和 能源,化石能源属于 能源,生物质能属于 能源。二、交流答案、说出疑惑知识框架巧搭建(教师精讲)重点难点有引导例1如图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小球弹跳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能和 能之间的转化,弹跳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 (填守恒或不守恒),你判断的依据是 ,最终小球的 能会增加。解答:(学生先讲、老师精讲)归纳:例1图 例2图例2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是将_能转化为_能,这是通过_的方式实现的。解答:(学生先讲、老师精讲)归纳:例3下图为核电站的原理示意图:(1)其核心设备是 ,他是利用 所产生的核能来发电的,其发电过程中有多次能量转化与转移:在核反应堆中, 能转化为 能;蒸汽轮机中,将 能转化为 能;发电机,将 能转化为 能。(2)核反应都会产生大量致命的放射性射线;为了防止放射线泄露,所以 都封闭在很厚的钢筋混凝土中;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称为 ,因其也具有放射性,所以必须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解答:(学生先讲、老师精讲)归纳:对照练习细检测11 在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B C D21 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煤炭的燃烧 B锯铁管时锯条发热 C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 D放烟火时,礼花腾空33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水能 C天然气 D煤52 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互搓一会儿就暖和了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C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D盛夏在烈日之下的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61 下列事例中,能表示能量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性的事例是 ( )A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B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C动能可以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D电能可以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以部分地转化为电能73 以下关于节约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停止使用一切能源 B用新技术更新改造能耗大的装置C设法提高能源利用率 D每个人都应有节能意识81人类使用电能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如人们利用日光灯,主要是为了把电能转化为 ( )A机械能 B光能 C化学能 D内能94 关于核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B自然界只有在人为条件下才能发生核聚变C目前人类获得核能只有两条途径,即裂变和聚变D原子弹爆炸是利用核的聚变102 如图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温度_,发生了_现象。这是因为空气膨胀对外_,本身的内能_的缘故。111 人类发明和制造的各种机械和机器,都可以看作是用来控制能量的转化形式、发生的地点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