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育种学绪论 基本要求: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难点:作物育种学的性质。第一节 作物育种学的意义与发展1、概念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3、作物育种学的性质4、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5、作物育种学的发展6、现代作物育种学的特点第二节 作物品种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1、作物品种的概念2、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第三节 国内外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1、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的成就2、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第一章 育种目标 基本要求:了解育种目标的概念,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重点: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难点: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第一节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第二节 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1、高产2、稳产3、优质4、适应性强,熟期适当5、适合机械化作业第二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基本要求:掌握主要作物的繁殖方式;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特点。重点: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难点: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1、自交的遗传效应2、异交的遗传效应第三节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1、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2、作物品种类型3、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第三章 种质资源 基本要求: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研究和利用。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种质资源的保存。难点: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第一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1、种质资源的概念2、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1、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2、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1、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2、种质资源的搜集3、收集材料整理4、种质资源的保存5、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研究6、种质资源的利用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种质资源数据库的目标与功能2、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第四章 引种与驯化 基本要求:了解引种的基本原理、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重点: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难点:驯化的原理与方法。第一节 引种的作用第二节 引种的基本原理1、气候相似性原理2、生态环境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3、纬度、海拔及作物发育特性与引种的关系第三节 引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1、引种的一般规律2、引种的方法与技术第四节 驯化的原理与方法1、概念2、植物驯化的原理与方法第五章 选择育种 基本要求:掌握选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重点:选择育种的特点,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难点: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第一节 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选择的意义2、选择的基本原理3、选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性状鉴定的方法1、性状鉴定的作用与原则2、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3、性状鉴定的一般记载方法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意义和特点1、选择育种的意义2、选择育种的特点第四节 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第五节 选择育种的方法与程序1、主要技术环节 2、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第六章 杂交育种基本要求:掌握杂交育种的意义、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重点: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和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难点: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意义 1、杂交育种的意义2、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第二节 杂交亲本的选配1、杂交亲本选配工作的重要性2、杂交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第三节 杂交方式和技术1、杂交方式2、杂交技术第四节 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1、系谱法2、混合法3、派生法第五节 杂交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1、杂交育种程序2、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第七章 回交育种基本要求:掌握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回交育种方法、回交的特点。重点:回交育种方法和回交的特点,回交的用途。难点: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1、回交育种的意义2、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第二节.回交育种方法1、亲本选择2、回交育种程序及要点3、回交育种的灵活运用第三节.回交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1、回交育种的有利性2、回交育种的局限性3、回交的用途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基本要求: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配合力的概念和配合力的测定方法、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杂交制种技术。重点:杂种优势的概念、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杂交制种技术。难点:配合力的概念和配合力的测定方法,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和表现1、杂种优势的概念2、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3、杂种优势的度量第二节 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1、显性假说2、超显性假说第三节 杂交种品种的选育程序1、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2、亲本选配3、配合力及其测定4、杂交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5、杂交种品种类型第四节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和杂交制种技术1、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2、杂交制种技术第九章 诱变育种基本要求:诱变育种的特点。重点:诱变的方法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程序。难点:诱变的方法。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特点第二节 诱变的方法1、物理诱变2、化学诱变第三节 诱变育种的方法与程序1、处理材料的选择2、处理部位的选择3、诱变处理后的选育第四节 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1、衡量诱变效果的指标2、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第十章 远缘杂交育种基本要求:远缘杂交的概念、意义和作用、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重点: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难点: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1、远缘杂交的概念2、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 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的方法1、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2、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3、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第十一章 倍性育种基本要求:多倍体、单倍体概念和种类、多倍体植物的特点、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重点: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和种类、多倍体植物的特点、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难点: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第一节 多倍体育种1、多倍体的概念和种类2、多倍体植物的特点3、多倍体的育种意义4、多倍体的诱导与育种第二节 单倍体育种1、单倍体的概念和种类2、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3、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第十二章 抗病虫育种基本要求:掌握与抗病性、抗虫性有关的概念。重点:与抗病性、抗虫性有关的概念;作物抗病虫育种的特点性;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鉴定方法。难点: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作物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第一节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1、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2、抗病虫育种意义与作用3、抗病虫育种的特点第二节 作物品种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1、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2、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3、作物抗病虫性的机制第三节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1、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2、基因对基因学说3、作物抗病性虫鉴定第三节 抗病品种的选育1、抗源的收集和创新2、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3、抗病育种中的若干问题第十三章 抗逆性育种基本要求: 了解作物逆境种类,抗旱性、抗寒性的含义。重点:抗逆育种的特点,抗旱性、抗寒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难点:抗旱性、抗寒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第一节抗逆性育种的意义和特点1、作物逆境种类2、抗逆育种的意义3、抗逆育种的特点第二节 抗旱性育种1、抗旱性的含义2、抗旱性鉴定技术和指标3、抗旱品种的选育第三节 抗寒育种1、抗寒性的意义2、抗寒性鉴定技术和指标3、抗寒品种的选育第十四章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基本要求:了解群体、群体改良的概念。重点:轮回选择的方法、异花授粉作物综合品种育种法。难点:轮回选择的方法。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意义1、群体改良的概念2、群体改良的意义3、群体改良的途径第二节 群体改良的原理1、群体的概念2、群体遗传学基因平衡定律3、群体进化的动力第三节 基础群体的建立1、基础群体的选择2、基础群体的合成第四节 轮回选择法1、轮回选择的意义2、轮回选择的作用3、基础群体的培育4、轮回选择的方法第五节 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1、隐性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2、显性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第六节 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1、复合杂种群体的形成2、异花授粉作物综合品种育种法第十五章 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基本要求:田间试验和试验小区设计技术。重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难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第一节 田间试验技术的重要性1、田间试验设计技术2、试验小区设计技术3、不同育种阶段的试验技术第二节 品种区域试验技术第三节 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1、品种和环境的交互作用2、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第十六章 种子生产与管理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现行的作物品种审定组织体制和程序。重点: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种子生产程序。难点: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第一节 品种审定与推广1、我国现行的作物品种审定组织体制和程序2、国外现行的作物品种管理制度3、品种的推广第二节 品种的混杂、退化及其防止1、品种混杂、退化的涵义2、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第三节 种子生产1、原种生产2、良种生产3、加速种子繁殖 植物育种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的生物操作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克隆、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技术。这些技术在传统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并形成一个以应用为主的新的研究领域。因此,植物育种生物技术是对传统育种学科的发展和延伸,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植物育种学科。由于植物育种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手段在育种中的应用,因此,学生首先应具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植物育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是各种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途径。难点是许多技术的原理尚不清楚,同时缺乏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如上所述,在学习该课程前,学生应首先掌握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植物育种学的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又可以深化对育种学知识的理解。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一章 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4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体细胞克隆、体细胞突变、小孢子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方法。重点:掌握植物组织培养、体细胞克隆、体细胞突变、小孢子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技术手段。难点:这些技术的原理尚不清楚,无实验环节。第一节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1 培养基及其组成2 培养基的配制3 无菌操作方法第二节 组织培养与作物育种1 体细胞克隆变异及其育种利用2 单倍体细胞培养及其育种应用3 幼胚培养与远缘杂交育种4 种质的长期保存5 脱毒及繁殖重要品种或材料6 人工种子的生产第三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1 原生质体的分离2 原生质体培养3 细胞融合第二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10学时)基本要求: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掌握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方法、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特点、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等。重点: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方法,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特点及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难点:转基因方法。第一节 作物的转基因技术1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2 转基因育种程序第二节 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特点1 外源基因整合的机制2 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3 外源基因的遗传传递规律第三节 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1 转基因作物的育种目标2 转基因方法的确定3 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培育第四节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1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2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3 我国有关转基因植物的政策法规第三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10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分子标记的种类、分子标记筛选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重点:分子标记的原理,遗传分离群体的构建与基因定位,MAS育种方法。难点:分子标记的技术原理。第一节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作用原理1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特点2 分子标记的原理第二节 重要农艺性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技术1 遗传分离群体类型及其特点2 遗传图谱的构建3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质量性状基因定位4 数量性状位点分析第三节 作物MAS育种方法1 作物MAS育种需具备的条件2 MAS育种方法3 提高分子标记的筛选效率小麦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麦遗传育种学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16学时适用对象:农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遗传学、植物学、生物统计学、作物育种学总论、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性质:小麦育种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专业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学习,掌握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国内外小麦育种工作的发展动态。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小麦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方法难点:小麦育种学的基本原理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涉及到植物学、生物统计学、植物生理学、作物育种学总论、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一章 国内外小麦育种概况基本要求:了解小麦育种工作的重要性。重点:我国小麦育种工作进展。 难点:我国小麦育种工作进展。第一节. 小麦育种工作的重要性第二节. 国内外小麦育种工作进展1、世界小麦育种突出进展2、我国小麦育种工作进展第二章 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基本要求:了解小麦属物种和近缘植物的分类,掌握中国小麦品种特性。重点:掌握中国小麦品种特性。难点:小麦属物种和近缘植物的分类。第一节 小麦及其近缘植物的分类1、小麦属物种的分类 2、小麦属近缘植物的分类3、小麦类新物种的分类4、中国小麦的种 第二节 我国小麦品种特性及其利用价值1、中国小麦品种特性2、中国小麦品种的利用价值第三节 国外引进小麦品种材料的利用第三章 小麦育种目标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小麦种植区划和河北省小麦育种目标。重点:了解中国小麦种植区划和河北省小麦育种目标 。难点:不同生态地区的品种生态类型。第一节 中国小麦种植区划第二节 小麦不同生态地区的品种生态类型第三节 我国各麦区的育种目标第四章 小麦主要性状的遗传与选择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焙烧压煮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力勘探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大黄酚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提琴吉他制作工作业指导书
- 酸性气体吸收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炉炼铁工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人工智能概念课件
- 紧固件镦锻工作业指导书
- 铝吸出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大气环境监测员作业指导书
- 2025年医疗质量管理质控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造房子教案(共6课)(2025秋)
- GB/T 2820.5-2025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5部分:发电机组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营造林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
- JIS G4305-2021 冷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圆锥滚子轴承产品设计
- SMT元器件焊接强推力测试标准doc
- ELA基础介绍PPT课件
- SAP Analytics Cloud分析云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