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0分达标辅导训练第一次课程与计算有关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1页
2013年70分达标辅导训练第一次课程与计算有关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2页
2013年70分达标辅导训练第一次课程与计算有关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3页
2013年70分达标辅导训练第一次课程与计算有关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4页
2013年70分达标辅导训练第一次课程与计算有关的基本概念问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潍坊.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8gD2O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0NA B. 28gN2和C0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 NA D. 5.6g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 NA2.(福州.期末)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氢气中含有1 mol质子 B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3(2011新课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D电解58.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4.(2012.山西大同.调研)向100mL的FeBr2溶液中通人标准状况下Cl2 3.36L,反应的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molL1 B1.5molL-1 C1molL-1 D0.75molL-15.(2012.福州.期末)在a L A1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Al3+的浓度(molL1)为A B C D4.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H相等10.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12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 ,NH4HCO3 ,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V3V2V4V1 B. V3V4V2V1 C.V3V2V1V4 D.V2V3V1V411. 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9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于足量的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15将标准状况下,将VL HX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为( )A B C D100VM(MV+2240)16已知一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1,密度为d1g/cm3,体积为V1L,另一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2,密度为d2g/cm3,体积为V2L,两者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d3g/cm3,用数学式表示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C D 17某结晶水合物化学式Xn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25时,Ag该结晶水合物溶于Bg水中即可达到饱和,形成密度为D g/cm3的饱和饱和溶液VmL,下列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A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BX在25时的溶解度为C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若以1和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b2a,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2 21 B122 C221 D12 Co(OH)3 I2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I2 KIO3C热稳定性:NaCl NaClO4 NaClOD酸性(水溶液):HSCN H2CO3 HCN2下列化学方程式配平正确的是A 2KMnO411H2S5H2SO4K2SO42MnSO413S16H2OB 2KMnO48H2S4H2SO4K2SO42MnSO49S12H2OC 2KMnO45H2S3H2SO4K2SO42MnSO4S4H2OD 2KMnO45H2S3H2SO4K2SO42MnSO45S8H2O1. 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2004北京)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 电子转移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DFeS2 只作还原剂(2012年理综,部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2010重庆卷.12)已知:H2(g)Br2(l)=2HBr(g);H72 kJmol1。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H2(g)Br2(g)HBr(g)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则表中a为A404 B260 C230 D200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2H5OH(l)3O2(g)=2CO2(g)3H2O(g) H1367.0kJmol1 (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 H53.7kJmol1 (中和热)CS(s)O2(g)=SO2(g) H269kJmol1 (反应热)D2 NO2=O22 NO H116.2kJmol1 (反应热) 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2H2(g) + CO(g) CH3OH(g);H 90.8 kJmol1 2CH3OH(g) CH3OCH3(g) + H2O(g);H 23.5 kJmol1 CO(g) + H2O(g) CO2(g) + H2(g);H 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 (g)的H _;7(2010新课标全国卷)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 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1 B43.5 kJmol1 C43.5 kJmol1 D67.7 kJmol11(2010浙江卷.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B.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 H38.6kJmol1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D. 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3H2O=2Al(OH)3【例1】(2010山东卷.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侧脸房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 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不同【例2】(09天津卷.6)已知:2CO(g)+O2(g)=2CO2(g) H566 kJ/molNa2O2(s)CO2(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