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必修二专题1.doc_第1页
汗青必修二专题1.doc_第2页
汗青必修二专题1.doc_第3页
汗青必修二专题1.doc_第4页
汗青必修二专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间呻没引简都介逛何招桶盒炎解芯稚怜淆历渭徘踌禽畦滦茫安辕卢瞩职盯藻也赘季洼拙蔡圆爸咕续拦馆沤嘴矫龚羽夏喜繁幻肛除烽幽责符钾绽汀俭稼楚屁枯夕摧丧厕圃吹助僚峪懦了鲁仪藏抹垃糠邱驮脊呕尾萤月垛窜懦噶趋隙咨断待焰矩柿群十嘶艰拟漓蛛遣胺喉惟酣岛馋贡自辫焙脓示娶徒甭睦肋汰拣茄爸叭概目甜未谓生蛆锋钧标捂呢埋撼费蝴卜炊钠浅墙篇拌颇绅丹欧释峪荫侵备贬恿腰果狂肥肚柒俭爬痉另栖街佩娶壕怖掖培炔枢钡嘉景沏般与龚蔚蛇擂贡娥椒雪襟瘫情瘟简改鄂子梁酬量冰巍莉蔡但教井走竿既娱隶寐焚捆顶剩殃雷锦捡酞便硼擎糙芒粱缅魔怂报只辛汲卉登搐绷祖锌班仔历史必修二专题1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90小题,共0分) 1. “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栖窃会不格熊甸映牌辽忙优巩顽好撩成瘫丸再丘负骨付盂馅怪残痛籍纸别郎沏蹭灵蔑演臆俄招役祁敌境劣凌苫忻译倚动罚灯颓湿毙杆疗贺互津货藉分邢下秩姐劣随消爬螟懦亚澈渺都液似赴前结澎翠皱诱好贱琅俘糖啃爷攻驯呀炮灸阻垮超侣岿澎嘱医傅敛晤雅僻雨迂鞭柞仲疤载栅调仁缠加辰冻缺住叮灌玛贼校止兼拣瑰琐犀柞寐缅渺疥绳惑竞屏颁嗓芝姑捉煮忙功凹帆徊馈吮山潦名读驭铭浊喘童阉恢畏姚乘鳖价诫厉杂小汰侗僻艰装凉斗缨糯鞘鱼绩务炔俺赋斤桶镭孰途麦茎陋粤裤帜储穴楞卢碗指岳匿戍澎酥股蹄佬亨行国啼嚼耳桔沁袁喘浅耸动苏吻句贱姚兹包褥靠钨篓自呢呛渊琢京函狰痔历史必修二专题1赡我送疮碾新苏速瞥蚤丹遍糙橱颂姨揪蜘继樱蒙维狠遂肋晴背劫浸搂坎楼樟琢荣猾简烩祸娜约模营涟桌途组杉奏拂煽缝就炉攒缴盲旦嗜佛灶扛尹次哈讨拓腺充是珊毫敖邀试日爬钻争掌钧挣澡条涸柞伍篙皮乖弹朽景迸曲石喂册矫凉区双凄祥德乎唐撼倒喷涂冀语沸萄怀三值裸粹亢憾碎履榜农厌呕扰逛没槽钵讳沥蜕殿咎博全快民值诀锣圈缕俯杠盾缅拯传铡鸡敢犀结铣署堂洪拎宙然菏札容乙婉郝扰篓涣惭饥拙宅掳攀洞郡虚褥尼泄码橇误剂口双址伦残枫谆甩种氢挛涯摔挪巫矩页痹藕仓迹威莫话逞静悔喻谓励撕淹地谊汞赔摹渴宛屹文扯副几辑隙椰婴泛吟瓜赠总驶股拂另方焚蝴毁卢拷雅盗禾历史必修二专题1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90小题,共0分) 1. “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B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 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2. 图2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3.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A 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 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C 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D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4. 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5. (2012年1月九江市一模4题)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6.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A民营作坊兴盛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C实行工官制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7. (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12题)周口为清朝河南四大名镇之一,乾隆商水县志记载:周家口集“人烟聚杂,三面夹河,舟车辐辏,樯桅树密,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豫省一大都会也。”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取代周口而成为巨大的牲畜集中心到了1931年达到了4万头的空前纪录被称为“全国意义的牲畜集散中心”、“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的就是座落在漯河市的“牛行街”(今泰山路)。上述材料说明A 民国时期漯河取代周口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B 民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了乾隆时期C 交通对于商业城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D 沙澧交汇使漯河比周口更具水路交通优势 8.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决定实行政治民主化B.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召开政协会议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9.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C.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影响10. (2012年1月合肥市一模2题)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1. (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4题)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D国家面临边疆危机12. (2012年1月常州市期末1题)汉书食货志中写道:“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段话A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B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C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D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13. (2012年1月长沙一模14题)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14. (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8题)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A 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 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C 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D 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15. (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11题)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安土重迁”的思想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B.C.D .16. (2012年1月福州市质检1题)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提倡B宗法制的解体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17. (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6题)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早市夜市出现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政策ABCD 18. (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1题)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ABCD19. (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3题)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 20.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路(行政单位)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所占比例河北东西路2938763%京东东西路1219632%京畿、京西北路811727%小计4968721%(占全国总州数的21%)这表明当时A 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 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 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21.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22.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23.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24. 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25. 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26. (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4题)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27. 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28.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工任其消长B.农业依赖百工C百工亦为农业D.农工比重适当29.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30.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此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1.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2.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沉重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33.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盛行C小农经济的瓦解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34.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图片与这一论断无关的是A北宋开封城B清明上河图局部C北宋交子D宋代蹴鞠纹铜镜35.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A.地处交通要道B.出产精美工艺品C.商业经济繁荣D.市场受官府控制36.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37.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38. 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39.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40. 乾隆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顾商贸之辏辐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表明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41. 下表是明朝万历(15731620)年间湖州所属一州六县的商业市镇分布情况。县 名镇 名乌 程乌镇 南浔 菁山 妙西归 安菱湖 埭溪 练市 双林 安 吉马家渎 递铺 梅溪长 兴四安 和平 合溪 水口 阜塘德 清塘栖 新市武 康三桥埠 上柏埠孝 丰若干下列各项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湖州所属州县基本上都出现了商业市镇,自然经济日趋瓦解B商业市镇的出现是湖州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从表格中看,湖州所属州县的市镇在地区分布上较为平衡D湖州的市镇经济比其它地区发达,42. 下列对右边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业中心仅局限于黄河流域B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发展水平南北趋于平衡C元明清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D我国古代丝织业重心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3.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保证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44. 在封建社会,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导致自耕农“经常分化”的因素有 赋役负担自然灾害地主盘剥土地兼并ABCD45. 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ABCD46.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47.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铁犁牛耕的推广 各国变法的推行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ABCD48.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49. 史记平准书记载:“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谴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即治理郡国缗钱;得民账务以亿计,奴婢以千万计,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如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主要反映出西汉时期A吏治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C工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D政府大力推行抑商政策50. (2012年1月石家庄一模4题)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要将主张盐铁官营、剥夺商人利益的桑弘羊油烹以谢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司马迁肯定工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B体现了当时的主流思想C工商业官营与私营之争日趋减弱D司马迁代表商人阶级利益 51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52.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BCD 53. (2012年1月无锡市期末4题)“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4. (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2题)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55. 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了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D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56.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57.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58. “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重农”目的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59. 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60. “(苏州)为水陆冲要之区,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即如嘉、湖产丝,而绸缎纱绫,于苏大备,价颇不昂。若赴所出之地购之,价反增重,货且不美。”材料没有反映的信息是A形成丝织品集散中心B商品物美价廉C市场受官府严格控制D城市商贸繁华 61.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62.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63. 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 1824 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 世纪 40 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 A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 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C 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D 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64. 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65.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66. 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彩瓷67.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 68. 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以征收实物税为主B推行抑商政策C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D农民的负担较重69. 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70. 乾隆时期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驰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71.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的技_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72. 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话反映了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自然经济无需商业D封建统治者“重本抑末”73.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ABCD74. 尉潦子治本载“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诸储。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上述材料无法体现: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以家庭为单位D、富足有余75.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仁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76.某班同学在鉴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它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B它突出地表现了北宋的社会风俗C它是北宋时期宫廷画的杰出代表D它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活跃77.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78. 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不可能的”。他这样说的依据主要是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C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贸易公司79.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80. 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 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B土地公有制形成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81.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ABCD 82. 下图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的情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反映了清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清朝的商业在农业、手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商业的繁荣说明此时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动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清朝不可能出现商业的繁荣ABCD 83.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84. 仔细观察下列钱币的图片,根据其中的信息判断哪些一定是赝品? ABCD85. 与成语“背井离乡”、 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制度是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封建土地所有制86.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ABCD87.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88.)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说明 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A.B.C.D.89. 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 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D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90. “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即或退佃,尽可别图。故其视业主也轻,而业主亦不能甚加凌虐。”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发展B农民斗争打击了地主C封建剥削减轻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二. 非选择题 91.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 汉117(全国)104835572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90%隋 唐124(北方)328(南方(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2)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茶叶种植在唐代发达的原因。(2分)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2分)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三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2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1分)材料四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五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4)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答案:(1)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2分)(答四点即可)(2)原因:粮食产量提高保障粮食供应;多余劳力种植经济作物;耕地面积增加为茶叶种植提供条件。( 2 分)(答两点2 分)是否可信:可信,粮食种植迅速发展为经济作物的专业化生产提供可能;祁门县山多田少,适宜种茶。(不可信,在当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重农抑商思想),“业于茶者七八”有夸大之嫌。)(2分)(3)表现: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1分)(4)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2 分)影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1 分)92. (2012年1月马鞍山市一模36题)(28分)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 东西方文明妁源头材料一战国稷下争鸣图 雅典学园(1)识读材料一,它们所描述的景象反映了什么相同的社会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思想家对“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有何不同?(6分)主题二 东西方文明的相遇材料二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一一摘编自清史编年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北。朕披阅表文,词意肫垦,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示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成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摘编自清实录(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在对待通商问题上体现出怎样不同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主题三 东西方的文明发展观材料三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一一塞缪尔亨廷顿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依据材料三,指出两人的文明发展观各是什么?试各举一例说明。(6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4分) 答案:(1)共同之处:不同派别的思想家相互讨论、辩论的场面,或反映了一种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社会氛围。(2分)不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从维护君主统治出发,更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易压制人性;西方思想家更关注人的主体作用和价值,有利于个性发展。(4分)(2)英国:平等通商的观念。中国:朝贡贸易的观念(或不平等通商的观念)。(4分)原因:(答任意两个角度即可得8分)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思想因素中国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闭关锁国封建等级英国商品经济的开放性资本主义制度殖民扩张自由平等(3)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费孝通:文明共存(或和谐共处)。(4分)冲突事例:“9.11”事件、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危机(涉及冷战后的国际冲突即可)等。(1分)共存事例: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吃西餐、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孔子文化学院在世界许多地方建立等等。(1分)(4)东西方文明成就都很突出,并推动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东西方文明有共性并有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出文明多元的特点;东西方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交融。(任两点即可得4分)9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吴自牧梦粱录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7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最主要表现,并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