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二则 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2、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2、掌握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解文章所讲的道理及现实意义。4、体会文章作者的主张和思想感情。5、了解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生活经历可谓是贫穷加上平淡。他没有孔子周游列国、制作礼乐的壮举;没有孟子游说诸侯、雄辩滔滔的辉煌;更不像墨子那样摩顶放踵,为万民之利二疾呼呐喊。在庄子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或溪边垂钓,或泽畔行吟,或流连于山中,或放荡于旷野。在这熙熙攘攘为名利的世间,庄子像是一位事不关己的局外人,平平淡淡地存在着,无拘无束地生活着。然而,正是这位靠打草鞋吃饭的哲人,却以他对宇宙终极的哲学玄想、对苦难世界的冷峻审视和对人间悲剧的深刻体验,为人类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从浑沌之死中我们了解他清淡无为,尊重生命自然状态的态度,从呆若木鸡中我们不难理解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的道理。二、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思想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不仅恃一部论述精到的哲学论文集,还是一部文采绚烂的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言简意赅的古代寓言集。内容: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特点:想象奇特,汪洋恣肆,善用寓言作喻。评价: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臧克家说:“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 三、庄子中的“寓言” :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故事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印度、希腊、中国。印度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古希腊有集子伊索寓言,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四、生字识记:倏(sh):极快地。如:倏地。 沌(dn):混(浑)沌。(1)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如:混沌初开。(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渻(shng):古代人名用字。 恃(sh):依赖;倚仗。如:有恃无恐。五、词语识记:时:常常,时常。德:恩,恩情。 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方:正。恃:凭着,依靠。犹:仍然。应:作出反应。 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 疾视:怒目而视。无变:没有反应了。德:指精神。异:别的。 应:应战。反走:转身逃跑。六、整体感悟: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而这种生命在活着时的功利要求所带给人的恰恰是不能与自然大道相合的真正的死亡。庄子意在针砭的是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的狭窄。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2)结构图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浑沌之死发展:倏忽报德,为之开七窍好心办坏事 顺其自然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开端为王养斗鸡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 呆若木鸡发展疾视而盛气精神内敛(修炼内功,百战不殆)鸡虽有鸣,已无变结局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如何理解浑沌之死: 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而这种生命在活着时的功利要求所带给人的恰恰是不能与自然大道相合的真正的死亡。也就是说,要清淡无为,如果对世界有所为,就会毁灭世界。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恐怕也喻指人类社会初期计谋不作、诈伪不兴的自然和谐状态。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当然也寄寓了他虚无主义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宿命论的观点。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如何理解呆若木鸡: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七、揭示寓意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延伸本文寓意 (1)对客观事物不去做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目好动,反而引出坏的结果。 (2)做事快而不加思索,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3)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量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4)做事虽出于好心,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 (5)办事要看对象,勿把好事办坏事。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例如:1、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要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2、面对日趋繁缛的物质化了的文化追求,我们也会深感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反对雕饰之“美”(人为地、损伤事物自然本性的)的必要性。呆若木鸡意在提醒人们,特别是君王: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怒自威,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就能百战不殆。 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A、为人要去掉骄傲盛气,扎扎实实修养自身。B、遇事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勿急于求成。 C、做任何事情都要全身贯注,专心致志,精神要达到最高境界。D、 遇事要沉着冷静,原都是要经过训练和磨练的。只有真正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处事不乱,取得重要的胜利。经过严格训练和生活磨练的人,其所具有的气质,确实能令人望而生畏。 八、问题探究:、“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本文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但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首先我们不难想到一个哲学道理,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也不难想到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面对日趋繁杂的物质化了的文化追求,我们也会深感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反对雕饰之美的必要性。(答案不必统一,提倡有新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2、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好心办坏事的情况。3、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4、你知道庄子中还有哪些成语?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挡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5、写作特点分析:(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2)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像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九、课文翻译浑沌之死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他们非常殷勤。倏与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以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就死去了。呆若木鸡纪渻子为周宣王驯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还虚浮骄矜,自大得不得了。”又过了10天,王又来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来问,这回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见它掉头就跑。”十、板书:课堂跟讲十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 的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2.呆若木鸡选自 ,现已成为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利工程施工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文创产品经理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施工合同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民警 校园安全教育课件
- 服务社区真题及答案
- 机械基础试题及答案参考
- 株洲市石峰区工会系统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层流手术感染应急预案(3篇)
- 浙江省计算机二级MS高级Office理论题
- 教育管理考研时间轴
- 仓储主管培训报告
- 学校信息化设备运维服务方案
- T-CPHA 36-2024 煤炭矿石码头露天堆场堆料机洒水系统技术要求
-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
- 统计学第8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课件
- 2025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35套复习题库及答案
- 鲁东大学《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11-T 1754-2024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
- 林学专业职业规划
- GB/T 44659.2-2024新能源场站及接入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第2部分:光伏发电
- 文物安全防护工程实施工作指南(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