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_第1页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_第2页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_第3页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_第4页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 学 设 计元明小学 梁春霞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4、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教学难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1、 查阅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爱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2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生活小事?(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3师述: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4、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这一中心来学习课文。(齐读中心句) 二、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1)从这段话里你们觉得儿子给予得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来呢?(顾不上:儿子不远万里从苏联赶到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的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忙着:一直都没有闲着。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劳动。 只有还没有:年龄小、个儿小、力气小,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非常不容易。) (2)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 ) ,也不觉得( ) ,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 ;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自己新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到了 ( ),仿佛看到了( ),仿佛看到了 ( )。 师小结过渡:是啊,儿子要告别爸爸了,他留下了鲜花,也留下对爸爸一份浓浓的爱意,一份深深的祝福。 (3)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了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板书“爱”),这真是父子情深。让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用朗读把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的孝顺读出来。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有人给予就必然有人得到,高尔基得到了什么? 2、高尔基得到了鲜花,从哪儿看出来?(出示: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3、鲜花美吗?美在哪儿? “姹紫嫣红”写出了花儿的颜色美,“轻轻摇晃”写出了花儿的姿态美,“阵阵芳香”写出了花儿的气味美。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然后齐读。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里的一块普普通通的地,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想亲自去吗?美美地读读吧。多美的花儿呀,就让我们通过背诵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是个打比方的句子,这样的比方恰当吗? 你能读出感受来吗?试一试。 5、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6、为什么而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鲜花美,这是儿子种的花,儿子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孝顺,看到花儿就如同看到了儿子) 7、朗读体会高尔基陶醉于花中,思念着儿子,充满着自豪,享受着幸福。 8、此时老师再送大家一句话:【投影出示】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汪国真 三、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美丽的花儿,如痴如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可是儿子不在他身边,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心中的话语。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3、高尔基写这封信想告诉儿子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也可以逐段引导)第一自然段,告诉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第二自然段,告诉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第三自然段,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4、高尔基写这封信主要想告诉儿子什么?投影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1)“给”在本文指高尔基的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鲜花代表美好的东西。在文中两次说到“美好的东西”他们的意思相同吗?(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 (2)高尔基儿子的“给”,指的是在岛上栽种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们的“给”可以指什么?(打扫卫生,让教室里干干净净;) (3)“给”,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给予、奉献、付出、作出贡献)你“给”了同学什么?“给”了班级什么?(同学遇到困难,主动帮助;在各种比赛中为班级争光)你“给”了同学、班级美好的东西后,心情如何?(快乐、自豪、幸福) (4)“拿”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联系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拿”。“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享受、索取、得到、接受、收下) (5)高尔基并不满足于儿子只给予他一个人,也不只是希望儿子栽种鲜花。他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让“所有的人都需要”。出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不仅仅在( ) ,还可以在( );无论在什么地方,不仅仅在( ),还可以在(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 ),还有( ),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学生根据内容,合理填空。 (6)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奉献比索取好;有所奉献,就容易得到愉快;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5、齐读整封信,体会高尔基的语重心长、育人育心。 6、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这时你有什么想对父亲说的话。拿起笔写在书上空白处。 四、总结延伸 1总结:(结合板书)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中,你觉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儿子学会做人,塑造儿子美好的心灵。)2说话训练: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经历吗?(赠人玫瑰,手留遗香。) 3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高尔基对儿子的教诲,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4(图片)高尔基留下了这样的教子名言。这里老师赠送几则名言给大家: 给予是快乐的。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比亲情更崇高、伟大的是有益于社会。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注意书信的格式。 六、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子爱父 写信教子 父爱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七、教学反思: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美好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元明小学梁春霞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主题独特、语言清新、文质兼美的叙事性记叙文。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由于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第四单元,为了能为解决教学重难点做好铺垫,根据教材体系安排的特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除了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又安排了练习3中散文幸福的学习,同时带领学生回顾了四(下)几篇有关爱的主题的课文,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等,有了这些内容的铺垫,第二课时也就是今天的教学设计,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多种形式的对话,焕发真实的情感,使全体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畅谈了内心的独白。 一、寄情鲜花,畅谈美好的东西。对文中表达的深刻情感,教师的讲解往往显得苍白乏力,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验,读中去感悟。“鲜花”是本文的一条红线,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条线索,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展开对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儿子种花时的情景体会到儿子种花的心意,感受其对父亲的深情,二是畅谈高尔基看到儿子种的花全都开放时的多种感情体会鲜花给高尔基带来的美好感受,从而拉近人物间的距离,为后面给高尔基回信打好了铺垫。 二、读写结合,体现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课标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曾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教学就是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的第三段,第四段设计了想像说话的练习,拓展思维,积累了语言,为理解下文的“美好的东西”做了铺垫。并设计了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回信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写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不足之处。 首先,在文中出现了两个“美好的东西”,第二个“美好的东西”在引导理解有些仓促,要是先引导理解为小溪、树林、蓝天、绿草、礼物、美食等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