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_第1页
25.诗词五首_第2页
25.诗词五首_第3页
25.诗词五首_第4页
25.诗词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诗词五首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2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首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2)了解备首诗词的主要内容。2难点:体会各首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对照课文注释理解诗歌汉江临眺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和词烷溪沙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二、导入古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因为作家众多、题材广泛、形式丰富而素负盛名。王维的(汉江临眺)是五言律诗,写景历历如画;李白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是首古风,情感奔放旷达;晏殊的词(烷溪沙)则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三、正课1朗读(汉江临 眺)。2作者简介这首诗是选自王右丞集作者王维701761,字摩洁,太原祁(现在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九岁属辞,有俊才,博学多艺。开元间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善书画,通音律。苏拭称:“昧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传世。3赏析楚国接连着三湘流水,荆门通往各条河流。江水仿佛从天地外流来,青山在水气中时隐时现。州郡城镇好似漂浮在南方的江水上,波涛汹涌好像震撼着远处的天空。襄阳真是风清日丽的胜境,就留给我这山翁醉酒观赏吧。诗歌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首两句先写襄阳的地理位置,接着四句描绘水都风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其中“流”“有无中”“浮”“动”又把这山水写活了,似有醉翁观景的妙处。真不愧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手笔。末两句写出观景人的心境和对襄阳美景的赞叹。朗读这首诗,我们不禁会联想到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个山水田园诗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4朗读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入5作者简介李白 7O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6解题这首诗是天宝末年李白游宣州(今安徽宣城)登谢公楼所作。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人谢眺楼是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称谢公楼或北楼,唐末改名为“叠蟑楼”。李云是当时有名的散文家,官秘书省校书郎,是李白的族叔。全诗意气豪放,语辞慷慨,强烈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7赏析诗一开端便直抒胸臆,把自己心中的郁结尽情吐出。“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每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正是诗人长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政治的日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三、四两句突然一转为出境界:面对着辽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的畅饮高楼的豪情逸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了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五。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有刚健道劲的建安风骨,下旬以“小谢”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眺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这两句自然关合了题目中的“谢眺楼”和“校书”。七两句进一步渲染双方的豪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这一豪情壮志不仅是诗人酒酣之时的兴之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他因对现实不满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既与诗的开端相吻合,又淋漓尽致地把“长风万里”的境界推向了昂扬的情绪高潮。然而,诗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人的愁思汹涌,恰似谢眺楼前滚滚东流的宛溪水,刀斩更流,酒浇更愁,诗人极欲摆脱忧愁,可又无计可除。此两句写饯别时的感叹,为全诗的又一大转折。最后两句,写饯别时作者的自明心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里兼有放浪不羁倔然不仕两层意思,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饱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一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贯注着豪迈慷慨的情怀,显示着一种雄壮豪迈的气概。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诗中完美地统一起来,而自然与豪放的语言风格也和谐地结合了起来。8朗读(浣溪沙)注意正音。9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十四岁时以神童招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大学士同平章事,封临淄公。当时的名臣范仲淹、富粥、欧阳修等人均出其门。他是北宋初期的主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内容狭窄,袭五代绮丽词风,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含情凄婉,音调和谐,工于造语,有些词语虽经精心雕琢而无凿痕。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人。10解题这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它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以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作者在对酒当歌之时,自然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回忆,并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理念活动,还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思考: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词的出名,和这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的对句很有关系。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11赏析这是晏殊的名篇之一,而词意仅仅是写悼惜春残,感伤年华的飞逝而已。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歌咏的是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曲新词”表明诗人尤喜填词,而且常常饮酒助诗兴。“去年天气旧亭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于是就眼前景来抒写情怀。在落日的余晖中,常常使人产生暮年之慨几时回”是无疑而问的设问句,抒发了诗人感慨年华将逝之情。下片紧承上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花落”。“燕归”是眼前景,“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诗人主观的感情。“无可奈何”表达了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两句属对工巧流利,意致缠绵,语调谐婉,为后世传诵的名句。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了,于是在小小的庭院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句“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冷落。“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动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绪。其时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与恨,只不过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四、小结这三首古诗词内容、艺术特点和作家风格各不相同。(汉江临眺)描写襄阳的自然风光,作者善于运用自然而又精练、准确、富于特征性的语言,塑造出完美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全诗意气豪放,语辞慷慨,强烈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浣溪沙)则是婉约派词风的代表作。词作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和谐。意蕴深广,能给人以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五、作业1背诵这三首古诗词。2完成课后练习一上JJ题。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默写王维(汉江临眺入)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波澜动远空 2小园香径独徘徊3对此可以酣高楼 4欲上青天、明月三、简答。1“夕阳西下几时回”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理?答: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句诗好在哪里。答:第二课时一、预习1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对照课文注释,理解这两首词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二、导入与晏殊婉约词风相反,苏拭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这两首词又是他们的代表作,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首词。三、正课1检查背诵前三首古诗词。2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L注意正音。3作者简介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舒宜等摘引他的某些诗句,说他诽谤新政,被捕入狱。释出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元年(1068)回京做了翰林学士等官。不久,出任杭州等州知州。绍圣元年 ( 1094)因为“元祐党人”,先后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海南的琼州(海南岛人直至徽宗即位1100)年,才遇赦北归。次年病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在他历任地方官时,作过一些抢救河险,兴修水利,救济灾荒等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苏轼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辨析说理,精到透辟,富有气势,后人有“韩潮苏海”之说。他的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意境深邃,富有情味。他的词摆脱崎丽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沁人耳目,又不拘格律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4解题这首词写于在密州做官的第二年(1075)全词借“出猎”抒发了作者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报国热情。5赏析这首词借写“出猎”表现了作者要求保卫边疆,随时准备抗击辽与西夏贵族统治集团侵拢的决心。上片写出猎的盛况,写得有声有色。下片写渴望效命边疆的豪情壮志,气概非凡鬓微霜,又何妨”,作者不仅不服老,还希望朝廷能够“遗冯唐”,让自己去“射天狼”,消弧边患,一个英姿焕发的形象跃然纸上。这首词风格豪放,对当时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抒写柔媚情趣的婉约词风有较大突破,独成一家。6朗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意正音。7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金人已占领家乡十二年。1161年,他组织两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农民抗金起义军。南渡后的辛弃疾进呈过美芹十论九议等恢复中原的大计,但朝廷均未予采用,只委派他一些闲散官职,最后在江西铅山抑郁而死,年六十八岁。辛弃疾发扬了苏轼的词风,后世以“苏、辛”并称,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豪放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8解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给陈词甫作一首雄壮的诗歌,寄给他。陈同甫:即陈亮,同甫是他的字。陈亮也是南宋词人。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取进土第一名,授鉴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政重事功,思想出入王霸之间,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生平主张抗金最力;在他的作品中,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9赏析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生活画面。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梦回”以后,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下片“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四、小结苏词具有开阔的境界和奔放的风格,他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作者慷慨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出色地塑造了一个洋溢着“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情,怀抱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的诗人自我形象。辛词也是豪迈派的代表作,在词中我们感到的是想要力挽狂澜,热切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豪放派词意境开阔,在内容上能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一扫那样只把日情闹愁、离情别绪作为词的推一抒写主题,开拓了词的题材,表现慷慨纵横、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晏殊和李清照都是“婉约派”词人,所写词的题材多限于个人生活,日情闲愁,离情别绪。风格上语言清新自然,和婉明丽,风流蕴藉,音调和谐,艺术形象概括力强。五、作业1完成课内练习一、4、5题第二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