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简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二、单元教学目标1、按要求认识、会写本单元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文中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5、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6、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7、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四、教学措施及手段1、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2、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4、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2.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教学方法指导交流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预习制作课件、熟悉教材。导入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教学过程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自读课文,要求: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教学过程四、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五、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小结六、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父 子决不放弃 坚忍不拔恪守诺言 舍己为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作业布置抄写本课词语、句子。教学后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3.领悟作者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课文具体的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方法指导交流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预习继续熟悉课文,制作课件。导入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学生回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三、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五、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结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父 子决不放弃 坚忍不拔恪守诺言 舍己为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作业布置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2.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教学后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18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教学方法指导互动自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预习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导入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教学过程二、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1、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2、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3、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教学过程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小结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3、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板书设计18.慈母情深( )的母亲给予 我 掏钱 要钱 凑钱 用钱作业布置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教学后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教学难点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教学方法指导交流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预习制作教学课件1、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导入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教学过程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学过程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3、全班交流:a、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B、学生当场识记生字生词;c、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d、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小结四、指导朗读全文板书设计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爱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体会到幸运作业布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教学后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教学难点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教学方法指导交流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预习制作课件导入一、披文入情。自我感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2、看来,文中两种“评价”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5、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教学过程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1、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教学过程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找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小结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板书设计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爱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体会到幸运作业布置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教学后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学会看病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教学方法指导交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预习制作教学课件导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旧知。先回忆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2、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3、揭示课题。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1、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3、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2、全班交流。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小结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2、拓展: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板书设计20学会看病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作业布置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教学后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六教学目标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教学难点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准备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方法交流互动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预习熟悉教材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导入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教学过程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1、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2、小组交流,形成观点。3、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三、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四、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小结五、表扬激励,课堂总结作业布置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教学后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六教学目标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习作训练。教学难点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书面的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互动交流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预习制作课件导入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教学过程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 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4、誊写习作。作业布置继续誊写习作教学后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六教学目标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习作训练。教学难点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书面的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互动交流教学课时第三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导入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3、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4、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三、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谈话引入。习作最主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 2、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小组交流,互评互议小结四、展示习作。激发兴趣1、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2、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教学后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课 题回顾拓展六教学目标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读漫画内容试着讲讲。教学准备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教学方法指导交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修订栏预习熟悉教材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2、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3、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4、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4、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安全员考试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身项目经理专业素质评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健身房管理师职业水平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玻璃幕墙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检查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摄影师招聘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
- 2025年暑期消防安全知识测试题库
- 机电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2025年工地安全员高处作业规范及答案
- 2025年收费站安全生产法规模拟题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体育全册教案
- 街道综合执法培训课件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思维导图(共24课)
- (三级)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中(多选题)
-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甲状腺术后出院健康宣教
-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
- 2024年美国专利诉讼报告
- 施工现场临电方案
- FKYXII温控旋流风口
- 《共情的力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