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古诗鉴赏复习学案_第1页
初三语文古诗鉴赏复习学案_第2页
初三语文古诗鉴赏复习学案_第3页
初三语文古诗鉴赏复习学案_第4页
初三语文古诗鉴赏复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古诗鉴赏复习学案(宋词)鉴赏宋词三注意宋词是中考古诗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这种文学体裁有别于诗,故鉴赏宋词时要注意这些差别,调动一些储备的词学知识,这将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和准确答题一词体知识。词原是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因此又名曲、杂曲、曲子、曲子词、乐府等,体现了与音乐的联系。后来词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又称“诗余”。词的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故又称“长短句”。词的格式的名称叫词牌,同一词牌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的词只有词牌名,而无词题;有的词既有词牌名,又有词题,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按字数多少把词分为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二词的流派。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情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狭窄,往往以山水风月、男女情爱、个人遭遇为主,代表作家有温庭筠、晏殊、柳永、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往往以爱国壮志、抵御外侮、忧国忧民为主,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等。这个划分是就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不是绝对的,同一作家往往既有婉约之作,又有豪放之作,我们在分析某位诗人的某篇具体作品的题材与风格时,不能搬个固定不变的套子去给作品贴标签。三词的结构。词的结构形式上的分片,也是诗中没有的。绝大部分词分数段,一段叫做一“片”,一片就是一“遍”,意即音乐奏过了一遍。乐奏一遍又叫一“阕”(乐终曰阕),所以片又叫阕(一首词也可叫一阕)。两段的词是双调词,我们通常称第一段为上片、上阕或前阕,第二段为下片、下阕或后阕。词的上下片的关系,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也有开宗明义,下笔抒情的。第二段的首句为“过片”,过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张炎词源制曲说:“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鉴赏时要把握词的上、下片关系这一基本结构特点,再旁及起结、过渡、上下照应等特点。例题引路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你认为“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生活态度?不追求仕途腾达,不需要豪华的物质享受,只以超然、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哪怕过隐士一样的贫困生活。(2)有人说“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语含双关,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这里的“风雨”和“晴”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晴,也指政治上的风雨和晴。由于苏轼历经官场的风风雨雨,对风雨的袭击或雨过天晴的遭际已习以为常,所以他觉得无风无雨最好,无风无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要了,从而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注: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像”“用典”“拟人”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虞美人 蒋 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强化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送人辛弃疾响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台丁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 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1)从词的下阕来看,作者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却写午梦西湖,这样构思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分别运用什么手法来咏荷上雨的?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注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下阕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怀?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1)这首词“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 (2)宋代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借咏草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离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1)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赞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为“入神之句”,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1)本词上片中的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2)本词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1)上片写“目送”美人“芳尘”离去后,词人想到了什么? (2)下片的末四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所称道。试简要分析词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超过100字)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敧(q):倾斜。谙:熟悉。(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该词主要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初三语文古诗(宋词)鉴赏答案1(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2(1)借梦中西湖之美,满湖荷花满湖荷香,满湖烟水舟自乐,来衬托庭院池荷之美:它虽不及西湖大,不及西湖荷多,但同样有西湖荷花、荷香之美,之乐。(2)作者先用梦幻(或虚写或想像)的手法,写梦中雨打船篷声,惊醒才知是急雨打庭院池中的荷叶的声音,突出雨之急之大;然后用比喻(或实写)的手法写雨珠的形、色像真珠那样圆、那样白,它们随着荷叶的颤动而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清波的水银,突出荷上雨之美。3(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一派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野春色。下阕:意态悠闲,生活井然,牛栏边种有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一幅闲适、古朴的村居图。(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写作手法。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实,报国无门而年齿徒增的惆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4(1)“老”字与上片的“嫩”字遥相呼应,在春草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恰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真实写照。(2)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词的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落入苍凉之境。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5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出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在分析时还是要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答案:(1)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2)该句抓住“思妇手弄灯花”这一传神细节,使词意更加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更加清晰,从而使整首词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颇有意趣。6(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虚写(或“想象”)路途遥远,朋友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3)“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7.(1)词人想到美人于“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的住处独居,虚度青春年华,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无人能至,自己当然也无从寄相思,思恋之情十分殷切。(2)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词人连用三个比喻,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江南暮春烟雨图,这样写,将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及无法排遣(或: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8.(1)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残灯明灭枕头敧”与上阕中“月华如练”形成对比,室外月明如昼,室内灯昏如灭,两相映照,突出室内寂静、凄然的氛围。 初三语文古诗(宋词)鉴赏答案1(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2(1)借梦中西湖之美,满湖荷花满湖荷香,满湖烟水舟自乐,来衬托庭院池荷之美:它虽不及西湖大,不及西湖荷多,但同样有西湖荷花、荷香之美,之乐。(2)作者先用梦幻(或虚写或想像)的手法,写梦中雨打船篷声,惊醒才知是急雨打庭院池中的荷叶的声音,突出雨之急之大;然后用比喻(或实写)的手法写雨珠的形、色像真珠那样圆、那样白,它们随着荷叶的颤动而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清波的水银,突出荷上雨之美。3(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一派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野春色。下阕:意态悠闲,生活井然,牛栏边种有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一幅闲适、古朴的村居图。(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写作手法。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实,报国无门而年齿徒增的惆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4(1)“老”字与上片的“嫩”字遥相呼应,在春草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恰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真实写照。(2)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词的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落入苍凉之境。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5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出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在分析时还是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