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32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总总体体规规 划划 2012 2016 年 年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二零一一年六月二零一一年六月 1 132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重庆市南岸区农林水利局 咨询单位 咨询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院院长长 代 教授级高工 总总工工程程 师师 教授级高工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教授级高工 助理工程师 审审 核核 人人 教授级高工 咨咨询询证证 书书 工程咨询资格等级 甲级 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20120070032 工程咨询设计处工程咨询设计处 处处 长 长 刘德晶教授级高工 项目参加人员 项目参加人员 张 志工 程 师 桑轶群助理工程师 刘德晶教授级高工 宋子刚教授级高工 郭立新高级工程师 杨开良高级工程师 翟洪波高级工程师 2 132 邓立斌高级工程师 刁鸣军高级工程师 吴 锐 工 程 师 慕晓炜助理工程师 制制 图 图 桑轶群助理工程师 制制 表 表 刘 明教授级高工 校校 对 对 刁鸣军高级工程师 前 言 湿地与森林 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享有 地球之肾 生命的摇 篮 文明的发祥地 和 物种基因库 之美誉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将湿地与森 林 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自 1971 年 湿地公约 拉姆萨尔 公约 缔结以来 湿地保护与恢复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进行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的重点 近年来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工作 国务 院办公厅下发的 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国办发 2004 50 号 明确提 出 在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区域 也要因地制宜 采取建立湿地 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 扩大湿地面积 提高保护成效 并将湿地保护 列为社会公益事业 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 重庆市高度重视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据 2000 年全市湿地资源调查 统计 重庆市湿地面积 不包含地热泉和水稻田面积 为 240513 公顷 为土地 总面积的 2 92 其中 河流湿地 含三峡库区 的面积为 214578 公顷 占全 市湿地面积的 89 22 其中 面积在 500 公顷以上的河流 36 条 湿地面积为 150387 公顷 天然湖泊湿地面积 278 公顷 占全市湿地面积的 0 32 人工库 3 132 塘湿地 2766 处 面积 25157 公顷 占全市湿地面积的 10 46 为加强湿地保 护 努力构建完备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 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 重庆市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做出了 规定 强化了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 168 55 公顷 是南岸区新建的一座水库 库 区中的半岛和季节性出露的小岛为鹭鸟等鸟类营造了一处良好的栖息 繁育环 境 特别是为每年南北迁徒的众多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歇息地和绿色通道 建设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恢复和重建生态型 景观型 文化型迎龙湿地 一是为 了有效地保护这处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长江中上游及一级支流的生态安 全 维护生物多样性 尤其是在蓄洪防旱 补充水源 调节气候 净化空气 维护生物多样等多方面 充分发挥湿地巨大的生态功效 改善区域自然环境 二是为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空气清晰 风景秀丽的 生态旅游景区 三是在区域层面对于南岸区保护绿地生态系统 提升城市品位 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为了科学建设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南岸区农林水利局委托国家林业局调 查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 我院经过了技术准备与资料收集 方案设计 规 划设计 评审稿编制几个阶段 编制完成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评审 稿 并于 2011 年 7 月 15 日通过了重庆市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之后 我们 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最终形成总体规划文本 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 得到了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南岸区人民政 府 南岸区农林水利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项目组 二零一一年六月 1 132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一节 项目概况 1 第二节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第三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第二章 基本情况 5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5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8 第三节 历史沿革 9 第四节 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0 第三章 湿地资源 12 第一节 湿地类型 面积与分布 12 第二节湿地生物多样性 12 第三节 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4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7 第四章 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第一节 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19 第二节 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0 第三节 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1 第四节 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2 第五章 总体布局 25 第一节 湿地公园范围 25 第二节 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5 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 26 第四节 规划原则 26 第五节 规划依据 27 2 132 第六节 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29 第七节 功能分区 30 第八节 公园分区建设与发展目标 31 第六章 保护规划 39 第一节 规划原则 39 第二节 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41 第三节 水岸保护规划 43 第四节 栖息地 生境 保护规划 43 第五节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44 第六节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45 第七章 恢复规划 48 第一节 规划原则 48 第二节 消落带治理规划 48 第三节 水体水质修复规划 49 第四节 栖息地 生境 恢复规划 50 第八章 科普宣教规划 52 第一节 科普宣教设施 52 第二节 解说标志系统 55 第九章 科研监测规划 60 第一节 科研规划 60 第二节 监测规划 62 第十章 合理利用规划 65 第一节 规划原则 65 第二节 资源利用方式 66 第三节 环境容量 66 第四节 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68 3 132 第五节 旅游项目规划 70 第六节 游览线路规划 73 第七节 旅游设施规划 74 第十一章 防御灾害规划 77 第一节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77 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御规划 78 第三节 洪涝防治规划 79 第四节 防火规划 81 第五节 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82 第十二章 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 84 第一节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84 第二节 社区经济调控规划 85 第三节 水资源协调规划 86 第四节 社区协调规划 87 第十三章 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91 第一节 保护管理局建设 91 第二节 保护管理站 点建设 92 第三节 信息管理建设 92 第十四章 基础工程规划 95 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 95 第二节 电力工程规划 97 第三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99 第四节 环保规划 101 第十五章 管理规划 1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规划 103 第二节 运营规划 105 4 132 第三节 保障措施规划 107 第十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 112 第一节 估算依据 112 第二节 投资估算 113 第三节 效益评析 120 第十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125 第一节 对自然环境影响 125 第二节 对人文环境影响 126 第三节 对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的影响 126 第四节 环境保护策略 127 附件 附件 附件 1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名录 附件 2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 附件 3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建设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批复 南岸府发 2011 94 号 附件 4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建设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函 南岸府函 2011 107 号 附件 5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迎龙湖湿地公园土地权属的证明 附件 6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迎龙湖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 的证明 附件 7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的承 诺 附件 8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评审意见 附件 9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评审组成员名单 附图 附图 图 1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区位分析图 5 132 图 2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卫星影像图 图 3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交通分析图 图 4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资源现状分布图 图 5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土地现状利用图 图 6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布局图 图 7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功能分区图 图 8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水系规划图 图 9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图 图 10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 11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基础设施布局图 图 12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防御灾害规划图 图 13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 14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管理设施规划图 图 15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分期建设规划图 1 13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 项目名称一 项目名称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二 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二 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代表 建设单位 重庆市南岸区农林水利局 拟设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法人代表 江华 三 项目主管单位三 项目主管单位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四 项目性质四 项目性质 新建生态公益性建设项目 五 项目建设地点五 项目建设地点 重庆市南岸区境内迎龙水库及周边山地 六 项目区范围六 项目区范围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在迎龙镇武堂村内 北起迎龙湖水利工程枢纽大 坝 南至与巴南区交界的惠民镇 东沿水库库边水线 西以绕城高速公路为界 南北长约 2 5 公里 东西宽约 0 8 公里 规划建设面积 168 55 公顷 其中水库 湿地面积为 85 51 公顷 七 建设目标七 建设目标 以湿地保护为主 恢复湿地公园的植被 保护迎龙湖良好的水质 加强湿地 公园的科普宣教工作 适度开展具有重庆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活动 将湿地公园 建设成为布局结构合理 组织机构健全 基础设施完备 整体形象突出 湿地景 2 132 观独特 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备 生态文化特色浓郁的国家湿地公园 使之成 为 保护 利用 提高 湿地资源的建设示范点 构建都市生态旅游建设的标志性 工程 八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八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 湿地保护与保育 2 湿地科研 监测与宣教 3 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示范 4 湿地生态旅游 5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6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7 社区共建共管机制构建 九 项目建设期限九 项目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为 5 年 即 2012 2016 年 近期 3 年 2012 2014 年 远期 2 年 2015 2016 年 十 项目建设资金额十 项目建设资金额 经初步估算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建设期内共需投入资金 13057 31 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 12057 31 万元 占总投资的 92 3 流动资金 1000 00 万元 占 总投资的 7 7 在建设投资中 工程费用 10721 94 万元 占总投资的 82 1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761 21 万元 占总投资的 5 8 基本预备费 574 16 万元 占总投资的 4 4 第二节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一 湿地保护工程一 湿地保护工程 1 水系 水质保护 包括水系污物清理和水面保洁 水库生物滤沟的维修与清理 3 132 2 水岸保护 重点对水库消落带进行治理和保护 治理长度2600 米 3 栖息地 生境 保护 包括森林植被保护 湿地植被保护 珍稀鸟类保护等 4 湿地文化保护 包括每年开展1 次湿地文化节活动 开展湿地展览活动等 二 湿地恢复工程二 湿地恢复工程 1 水质和水体修复 包括建立湿地生物滤沟对水体进行修复 2 消落带治理 包括消落带治理示范长度1985 米 消落带实验性治理 615 米 3 湿地植被恢复 在保护保育区的岛屿及湖叉浅水处栽植湿地植物菖蒲等 4 鸟类栖息地恢复 在保护保育区的岛屿 半岛栽植慈竹 桉树 黄葛树等 三 科普宣教工程三 科普宣教工程 包括新建湿地科普博物馆 1 座 面积 1500 平方米 水生花卉园 湿地植物 园 湿地长廊等建设 湿地声像 解说标志等宣传体系建设 四 科研监测工程四 科研监测工程 包括建设湿地科研监测中心 1 个 设湿地水文水质监测点 1 处 以及开展 湿地科研项目 进行湿地对外合作交流等活动 五 合理利用工程五 合理利用工程 包括湿地种质资源展示园 陆地森林种质资源展示园等建设 4 132 第三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 1 表 1 1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序号经济技术指标项经济技术指标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单价 万元 单价 万元 1湿地公园总面积公顷168 55 2湿地面积公顷85 51 3总投资万元13057 31 4湿地展示园公顷0 8120 00 5湿地科普博物馆平方米15000 50 6湿地文化长廊米2010 30 7湿地木栈道米27130 20 8花木文化展示区处4100 00 9生态文化教育中心平方米60000 40 10种质资源展示园处2200 00 11湿地公园管理局平方米16000 40 12游客服务中心平方米20000 40 13湿地科研监测中心平方米10000 40 14游赏步道米29550 10 5 132 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一 地理位置一 地理位置 南岸区位于长江南岸 西部 北部频临长江 与九龙坡区 渝中区 江北 区 渝北区隔江相望 东部 南部与巴南区接壤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6 3 14 106 47 2 北纬 29 27 2 29 37 2 之间 拟建的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 茶园新城区东部 距南岸区 15 公里 距茶园新城区 10 公里 规划建设总面积 为 168 55 公顷 水位在 245 米时 水域面积为 74 19 公顷 水位在 250 米时 水域面积为 85 51 公顷 常水位 248 米时 水域面积为 80 98 公顷 二 地质地貌二 地质地貌 1 地质 迎龙湖地质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褶带北北东向构造体系之 川东褶带的明月峡背斜北西翼 其北东为明月峡背斜 北西为广福寺向斜 明 月峡背斜南起巴南区永兴场 经本区北东 往北延伸 轴向 N10o 30oE 为一 扭转狭长的不对称背斜 广福寺向斜北起巴南区大冲 经本区向南止于南彭场 以南 向斜谷较开阔 具隔档式构造的特点 龙洞子断层位于明月峡背斜轴部 的北西侧 距坝址约 3 6 公里 断层北起龙洞子以北 南止于江北凉水垭以南 长约 11 公里 其走向 NE25o 30o 倾向 SE 倾角 50o 55o 为逆冲断层 北 段上盘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逆冲于下盘须家河组之上 湿地公园水库区位于明月峡背斜北西翼 广福寺向斜南东翼之间 库区河 谷为典型的纵向河谷 岩层产状 走向 N 22o 35oE 倾向 NW 倾角 30o 35o 无次级褶曲 无断层 地质构造较简单 2 地貌 6 132 区域地貌上 该区属低山 丘陵地貌 以丘陵地貌为主 受区域构造控制 中低山多呈北北东向排列 河流亦具北北东向的纵向河谷特征 馒头形矮丘与 舒缓的浅沟及较开阔的平地相间分布 丘陵此起彼伏 连绵不断 山顶海拔一 般在 300 米以下 仅明月峡背斜核部地层所形成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山脉海拔达 600 米左右 一般山顶与谷地相对高差 50 100 米 属构造剥蚀 侵蚀地貌 迎龙湖水库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渔溪河下游的惠民镇高仙洞瀑布 迎龙镇长 塘河河段 河流明显受构造控制 总体呈 SSW NNE 流向 形成较开阔的 V 型纵向河谷 河床高程 210 250 米 正常蓄水位 248 米时 水库回水至 惠民镇高仙洞瀑布 全长约 5 公里 其中 湿地公园位于迎龙镇长塘河河段 长约 2 5 公里 湿地公园为丘陵地貌 地势东高西低 库区左岸最高海拔 313 米 相对高 差 50 60m 米 右岸相对高差一般较左岸大 一般在 100 200 米 地势由东 向西呈波状起伏并逐渐降低 水库区为纵向河谷 两岸有多条小支沟 库岸线总体较直 两岸山坡地形 坡度 25o 35o 岸坡坡度较缓 自然边坡整体稳定 无库岸失稳 滑坡 岩崩 等不良物理 地质现象 三 水文三 水文水质水质 本区广泛出露中生代地层 按其岩性可分为碳酸盐岩 碎屑岩和松散碎屑 堆积物三大类 碳酸盐岩包括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灰岩 白云质灰岩 角砾状 灰岩及泥灰岩 间夹钙质页岩 页岩及砂岩 碎屑岩包括须家河组 珍珠冲组 自流井组 新田沟组 下沙溪庙组 上沙溪庙组 遂宁组 蓬莱镇组砂岩 泥 页岩及其间各种过渡类型 松散碎屑堆积物为第四系地层 碳酸盐岩类在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过程中岩溶作用强烈 溶隙洞穴发育 该类岩组普遍含有岩溶水 为本区富水性最好的含水类型 且以嘉陵江组最为 重要 岩溶水分布特征多呈条带状分布于背斜轴部 碎屑岩类按其含水层特征可分为孔隙裂隙层间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 孔隙 7 132 裂隙层间水一般具有层间水性质和出露位置高的特点 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 向斜丘陵区和部分低山地带 一般含水性差 富水程度低 松散碎屑堆积物类含水层多为孔隙潜水 其含水性受岩性控制 富水程度 受堆积物位置高低和切割破坏程度控制 区内地下水根据其分布及埋藏条件 主要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 类型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堆积物孔隙中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通过渗流 补给下伏基岩裂隙水和排泄于地表低处 属潜水 不具承压性 基 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上部的构造及风化裂隙中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覆 覆盖层中孔隙潜水的补给 通过在基岩裂隙中的渗流 以泉的形式排泄于低处 多为潜水 局部具承压性 该水库控制流域总面积 87 1 平方公里 是一个以灌溉 供水为主 兼有改 善生态环境等多项效益的 等中型水利工程 迎龙湖水库位于渔溪河下游迎龙 镇武堂村 坝址海拔高程 212 0 米 设计库首水位 250 米 正常蓄水位 248 米 相应库容 1290 万立方米 灌溉面积 3440 公顷 迎龙湖库区水质结果如下表 表 2 1 水质分析试验成果统计表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 总硬度 毫克 升 162 29177 87 永久硬度 毫克 升 62 5934 17 暂时硬度 毫克 升 106 46159 81 负硬度 毫克 升 00 总碱度 毫克 升 102 90142 63 PH 值7 197 05 游离 CO2 毫克 升 5 7415 85 侵蚀性 CO2 毫克 升 1 1056 20 K Na 毫克 升 4 4915 55 Ca2 毫克 升 51 7750 19 Mg2 毫克 升 8 8413 78 阳离子合计 毫克 升 65 179 52 Cl 毫克 升 8 6711 07 SO42 毫克 升 52 5749 25 8 132 HCO3 毫克 升 125 35173 91 阴离子合计 毫克 升 186 59234 23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 库区河流地表水化学类型为 HCO3 SO4 Ca 型水 即重碳酸硫酸钙型水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 SO4 Ca Mg 型水 即重 碳酸硫酸钙镁型水 水质均为矿化度小于 0 5 克 升的超淡水 适宜饮用和灌溉 四 气候特征四 气候特征 南岸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的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河谷 其气候特征为 热量 丰富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冰雪少 风小日照少 湿度大 云雾多 春早夏 长 秋短冬暖 四季分明 多年年平均气温 18 5C 年均无霜期 347 天 年均 降雨量 1097 8 毫米 年均雾日 67 8 天 五 土壤特征五 土壤特征 湿地公园内的土壤主要为紫色土 发育于紫红色泥岩 粉砂质泥岩 多为 泥质类岩石 其间有少量的水稻土分布 紫色土受森林植被的影响 大多保存 有自然土的特征 土壤养分除钾含量较高外 其余有机质 全量 有效养分含 量均为中等偏高 但微量元素含量低 属中度缺乏 土壤有机质含量 0 83 3 12 全氮含量 0 07 0 13 全磷含量 0 04 0 06 全钾含量 1 40 3 11 碱解氮 34 2 130 3PPM 速效钾 34 2 130 3PPM 其土壤适宜 植被生长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一 人口一 人口 迎龙湖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迎龙镇辖 11 个村 1 个社区 人口 2 1 万 幅员 面积 45 7 平方公里 湿地公园所在库区及左岸 2008 年迎龙湖水库竣工后 移 民 1824 人 目前 湿地公园内除建有双峪水厂和水库管理站外 在武堂村的仰天窝和 9 132 土地岗还有 31 户居民居住 人口约 70 余人 二 社会经济二 社会经济 2010 年 迎龙镇地区生产总值 29494 万元 同比增长 17 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 40381 万元 同比增长 25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 620 万元 同比增长 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478 万元 同比增长 28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 销售总额 13882 万元 同比增长 32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9350 万元 工 业投资 1500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7817 元 三 土地利用现状三 土地利用现状 迎龙湖湿地公园总面积为 168 55 公顷 其中 湿地面积为 85 51 公顷 占 土地总面积的 50 7 林地面积为 17 1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0 2 退耕地 面积为 64 6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38 3 其它用地面积为 1 30 公顷 占土 地总面积的 0 8 第三节 历史沿革 1929 年重庆建市 为拓展市区范围 在玄坛庙设南岸市政管理处 管理由 巴县划入的南城坪 海棠溪 龙门浩 弹子石四坊 1935 年 2 月 正式设立重 庆第四区 下半年改为第六区 1929 年 6 月 改第六区为重庆市第十一区 二 十区 1941 年从巴县划入崇文 大兴两乡 设重庆市第十一区 1944 年 7 月 第十一区分建为重庆市第十一区 十八区 其时 重庆市长江南岸并设 4 个区 1950 年 6 月 南岸 4 个区合并建立重庆市第五区 第六区 次年 郭家沱由江 北县划入第六区 增建为乡 1952 年 10 月 两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 并由 巴县划入文峰乡 1955 年 10 月 第五区更名为重庆市南岸区 1995 年 3 月 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郭家沱街道和峡口镇的郭家沱村划归江北区 巴县 的长生桥 迎龙 广阳三镇及九龙坡区花溪镇的二塘村划入南岸区 2009 年后 南岸区辖铜元局 花园路 南坪 海棠溪 龙门浩 弹子石 南山 7 个街道和 10 132 南坪 涂山 鸡冠石 峡口 长生桥 迎龙 广阳 7 个镇 1930 年建迎龙乡 1958 年改公社 1982 年复置乡 1993 年建镇 1995 年 由原巴县 今巴南区 划归南岸区管辖 1997 年 面积 45 72 平方公里 人口 2 1 万 辖三湾 简家边 双庙 马颈 大平 接龙 四平 石岩 荀家嘴 八角 山 武堂 北斗 冲口 通基坡 石梯子 龙顶 清油洞 双谷 鹏云 19 个行 政村和迎龙正街 1 个居委会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南岸区人民政府拟在迎龙湖水库所辖地域 迎龙 镇武堂村的荒山荒地与退耕地上组建的 迎龙湖水库主体工程于 2003 年 10 月 21 日正式动工建设 双峪水厂于 2006 年 8 月完工 大坝枢纽工程于 2007 年 10 月完工 引水工程于 2008 年 3 月 20 日建成通水 整个工程于 2008 年 4 月全部 建成投入使用 第四节 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迎龙湖湿地资源是因水库建设而获得的宝贵资源 虽然该水库是南岸茶园 新城区的主要生产生活用水的水源地 重庆市的备用水源库 但水库建设使得 水库所在地的长塘河两岸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水库碧波荡漾 两岸青山环绕 出露水面的湖滩上 成群的白鹭 苍鹭等鹭鸟或悠闲自得的觅食 或轻盈的滑 翔在静静的水面上 好一派湖光山色画卷 在方家坪半岛上 林木茂盛 在高 大的桉树 黄葛树 慈竹 硬头黄竹等树木上 栖息着成群的白鹭 苍鹭 池 鹭等鹭鸟 远看树顶上鸟巢密布 静听鹭鸟粗而高的 刮 刮 叫声 响彻在丛 林中 回荡在湖面上 由于迎龙湖水库竣工时间不长 又是城市的备用水源地 因此湿地资源尚未进行整体旅游开发 目前 湿地公园内除建有双峪水厂和水 库管理站外 还无任何旅游设施 因未开展旅游活动 水库少有游客 11 132 第三章 湿地资源 第一节 湿地类型 面积与分布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 按 湿地公约 的湿地分类系统 湿地公园内的湿地类型为人工湿地 6 即蓄水区的人工水面包括水库 拦河 坝 堤坝形成的储水区 8 公顷以上 是具有河流湿地特征的人工湿地 在水 库左岸的仰天窝 还有两处储水堰塘 面积很小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主要为人工湿地 包括水库人工湿地 消 落带人工湿地和人工蓄水池 迎龙湖湿地公园现有水面面积 85 51 公顷 水库坝址海拔高程 212 0 米 河 谷形态呈较开阔且不对称的 V 型 河床底面宽约 30 米 设计库首水位 250 米 正常蓄水位 248 米 水深约 35 米 水面宽约 310 米 陆地面积 83 04 公顷 两岸均为浅丘地貌 左岸岸坡第一排山顶海拔 246 8 米 往后为开阔的缓坡 海拔 246 57 米 257 66 米 再往后为较缓的山坡 山 顶海拔 312 00 米 第二节湿地生物多样性 一 植被与植物资源一 植被与植物资源 迎龙湖湿地公园所在地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东部常绿阔叶林亚 区 中部植被小区 其自然植被主要由马尾松林和竹林等组成 有少数化香 杉木 桉树 黄葛树 楝树等分布 沟谷分布着慈竹 硬头黄竹林等 重庆迎龙湖湿地公园植物处于我国东西及南北植物区系交错渗透的地带 虽然面积不大 但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据调查表明 迎龙湖水库的维管植物共 423 种 分别隶属于 121 科 其中蕨类植物 17 科 29 种 裸子植物 6 科 8 种 12 132 被子植物 98 科 386 种 其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 裸子植物按 中国植物志 第七卷顺序 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排列 以禾本科 Gramineae 莎草科 Cyperaceae 唇形科 Labiatae 和菊科 Compositae 为优势科 迎龙湖水库列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的植物有 8 种 其中国家 一级保护植物 3 种 包括苏铁 Cycas revoluta Thumb 银杏 Ginkgo biboba L 水杉 Metaseqnois glyptostrbiodes Hu et cheng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5 种 包括鹅 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is Hemsl Sarg 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金荞麦 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Hara 苏铁 银杏 水杉 莲等为栽培 种 野生的有喜树与金荞麦 二 脊椎动物资源二 脊椎动物资源 经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查阅 获知重庆迎龙湖水库及其影响区有水生和陆生 脊椎动物 153 种 隶属于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和哺乳纲 5 纲 27 目 63 科 其中物种数最多的是鸟类 96 种 隶属于 15 目 37 科 最少的是两栖类和哺 乳类 均各有 12 种 分别隶属 1 目 7 科和 5 目 7 科 在这 153 种脊椎动物中 有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 6 种 全部为鸟类 分 别是鸳鸯 Aix galericulata 雀鹰 Accipiter nisus 普通鵟 Buteo buteo 黑耳鸢 Milvus lineatus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和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重庆市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陆生野生动物分别为 8 种和 5 种 其中水生的鱼类 2 种 有红唇薄鳅 Leptobotia rubrilabris 长薄鳅 Leptobotia Elongata 两栖类 3 种 有泽蛙 Rana liminocharis 黑斑侧褶蛙 Rana nigromaculata 斑腿树蛙 Rhacophorus egacephalus 爬行类 1 种 为乌龟 Chinemys eevesii 鸟类 2 种 有小鸊鷉 Podiceps ruficollis 鸬鹚 Phalacrocorax carbo 陆生的 5 种野生动物均为鸟类 有栗苇鳽 Ixobrychus cinnamomeus 灰胸竹鸡 Bambusicola thoracica 董鸡 Gallicrex cinerea 四声杜鹃 Cuculus micropterus 等 13 132 以科为标准来比较 物种数最多的是鱼类鲤形目的鲤科鱼类 有 16 种 其 次为鸫科鸟类 10 种 排第三为莺科和鹭科鸟类各 6 种 而单种科有 30 科 以 鸟类为多 在 25 种鱼类中 有长江上游特有种类 5 种 如红唇薄鳅 长薄鳅等 这两 种鱼类同时属于重庆市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在 128 种陆生脊椎动物中 两栖类有中国特有种 3 种和主要分别有中国的种 2 种 爬行类分别有 2 种和 7 种 鸟类各有 1 种 从区系成分来看 陆生脊椎动物有东洋种 52 种 广布种 41 种 古北种 35 种 可见该水库及其影响区内脊椎动物以东洋种为主要成分 这与其动物地理 分区水生一致的 在鸟类中 留鸟 51 种 夏候鸟 28 种 冬候鸟 16 种 旅鸟 1 种 留鸟和夏候鸟合计 79 种 可见在本地繁殖的鸟类占总的鸟类物种数的 82 3 鸟类具有明显的本地特点 第三节 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一 湿地景观一 湿地景观 1 湖库景观 湿地公园湖面开阔 水面平静 水体清澈 清晨 水面雾霭袅袅 如入仙 境 傍晚 霞光映照水面 泛起粼粼波光 依山傍水 岸线曲折 隐映在山色 绿树中 公园岛屿众多 山水环抱 白鹭成群 果树成林 山林茂密 瓜果飘 香 景观资源丰富多彩 且特色鲜明 公园内平湖 流水 迷雾等多种空间组 合景观随着时间 气象 视角的变化而呈现千姿百态 绚丽多彩的画面 使人 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2 鹭鸟景观 方家坪是迎龙湖上最大的半岛 岛上林木茂盛 在高大的桉树 黄葛树 慈竹 硬头黄竹等树木上 栖息着成群的白鹭 苍鹭 池鹭等鹭鸟 远看 树 14 132 顶上鸟巢密布 鹭鸟悠闲地盘旋在树梢之上 静听 鹭鸟粗而高的 刮 刮 叫 声 响彻在丛林中 回荡在湖面上 好一幅鸟的世界 鹭的天堂 当旱季来临 湖中的小岛露出水面 更成为鹭鸟觅食和栖息的好去处 水 库碧波荡漾 两岸青山环绕 出露水面的小岛上 鹭鸟成群 种类也多 有苍 鹭 牛背鹭 白鹭和夜鹭等 或觅食 或戏水 或隐于草泽 灌丛及林间 或 小群列队轻盈的滑翔在静静的水面上 哪悠闲自得的场景 衬映出好一派湖光 山色秀美画卷 3 森林景观 在湖面两岸 特别是西侧的部分山体上植被现状较好 多阔叶树和竹林 有桉树 黄葛树 慈竹 硬头黄竹等树种 不论冬夏都将一山青翠倒映在静静 的湖面之上 二 文化资源二 文化资源 1 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重庆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 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 它是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 川之间 大自然的熏陶与险恶的环境 炼就了巴人顽强 勇猛和骠悍的性格 川剧 川江号子和码头文化是最具典型的巴渝文化 川剧川剧 川剧是巴渝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历史悠久 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 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 川剧中的 变脸 喷火 水袖 等绝活独树 一帜 再加上写意的动作 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川剧名戏 白蛇传 金山寺 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江号子川江号子 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 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 航道弯曲 狭窄 明礁暗石林立 急流险滩无数 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 少 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 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 因此 在滚滚 15 132 川江上 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高亢 豪迈而有力 在峡江之中久久回荡 它起着在行船中统一摇橹扳动作和调剂船 工急缓情绪的作用 现在 川江号子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码头文化码头文化 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 江边码头林立 商船穿梭频繁 旅人 来往如鲫 蜀中 中国西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这里都有交融 加 上重庆自己独特的市井文化 形成了码头文化 重庆的码头文化主要包括袍哥 文化和茶馆文化 袍哥文化是哥老会 天地会 袍哥会等民间秘密结社内部的 江湖义气对巴渝文化的那部分影响 茶馆文化则是重庆最典型的平民文化 一 碗茶水 一把蒲扇 一个竹椅 三 五个朋友 聊上半天 龙门阵 尽显出浓 郁的巴渝风情韵味 2 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坐落在长江中上游的 重庆 在长江的哺育下 已发展成为中西部最大的中心城市 并形成了特色鲜 明的巴渝文化 宗教文化 开埠文化 大禹文化 码头文化 抗战遗址文化和 长江三峡文化 其人文景观众多 有巫溪的宁厂古镇 奉节的白帝城 云阳的 张飞庙 万州的钟鼓楼 忠县的 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 石宝寨 丰都的名山 涪陵的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等 区域内不仅自然景观秀美 人文景观 独特 而且历史文化厚重 还形成了巫溪的巫文化 奉节的诗文化 丰都的鬼 文化 巫山的神女文化 忠县的忠义文化 万州的移民文化等 三峡大坝蓄水 后 这一带又形成了 高峡平湖 的新景观 出现了独具魅力的新景点 如围堰 后的忠县石宝寨 成了 天下第一盆景 加 保护罩 的涪陵白鹤梁 成了水下 博物馆 当三峡尾水到达重庆 沿江两岸又筑起了滨江公园 如中国最大的南 岸区的滨江公园 将人文和景观融入一体 一个 绿色南滨 文化南滨 景观 南滨 跃入游人的眼前 当夜幕降临 北望渝中半岛 长江流水无私的辉映出都 16 132 市的繁华 这些风景宜人的自然景观和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 正是先贤留给长 江的宝贵文化遗产 迎龙湖水库虽然建库时间短 面积也不大 但它坐落在南岸区 依托南岸 的湿地文化资源 如南滨公园 一棵树 长江大桥 内河渔歌 长江渔家乐等 其建设必将成为南岸区湿地文化的又一个亮点 并于众多的湿地文化资源一道 形成南岸区陆地 水体 地面 地下的立体湿地文化景观 充分展现出丰富多 彩的多样性湿地文化内涵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湿地生态系统通常由湿生 沼生和水生植物 动物 微生物等生命因子以 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阳光 水分 土壤等非生命因子构成 各构成因子相互联系 制约 共处于动态平衡 并显示一系列功能 1 吸收温室气体 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并把其 固定 在体内 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 湿地的物理化学条件使其具有 碳汇 的功能 在湿地植物 土壤 微生物 系统中固定的碳 除一部分收回或进入各种食物链外 另一部分通过在水体中 与基质的淤泥形成泥炭 2 调节微气候 改善生态环境 湿地蒸发是水面蒸发的 2 3 倍 蒸发量越多 湿地区域气温降低 强烈蒸 发导致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加 气候比周边地区冷湿 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 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湿地产生的晨雾可以减少周围土壤水分的丧失 3 提供丰富多样的鹭鸟栖息地 湿地独特的生境条件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特点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占地 168 55 公顷 其中湿地有 85 51 公顷 占总面积的 50 7 水资源相当丰富 迎 龙湖水库的维管植物共 423 种 分布隶属于 121 科 其中蕨类植物 17 科 29 种 17 132 裸子植物 6 科 8 种 被子植物 98 科 386 种 有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 153 种 隶 属于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和哺乳纲 5 纲 27 目 63 科 其中物种数最 多的是鸟类 96 种 隶于 15 目 37 科 最少的是两栖类和哺乳类 均各有 12 种 分别隶属于 1 目 7 科 5 目 7 科 4 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教育场所 迎龙湖湿地丰富的水体空间 岸边的森林 以及鸟类和鱼类 都充满大自 然的灵韵 使人心静神宁 这体现了人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生俱来的 欣赏自然 享受自然的本能和对自然的情感依赖 迎龙湖湿地丰富的景观要素 物种多样性 能为环境教育和公众教育提供难得的机会和场所 18 132 第四章 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占地 168 55 公顷 其中湿地有 85 51 公顷 占总面积 的 50 7 迎龙湖水库的维管植物共 423 种 分布隶属于 121 科 其中蕨类植 物 17 科 29 种 裸子植物 6 科 8 种 被子植物 98 科 386 种 有水生和陆生脊椎 动物 153 种 隶属于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和哺乳纲 5 纲 27 目 63 科 其中物种数最多的是鸟类 96 种 隶属于 15 目 37 科 最少的是两栖类和哺乳类 均各有 12 种 分别隶属于 1 目 7 科 5 目 7 科 并且拥有以下条件 1 迎龙湖湿地内的水资源 动植物资源等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迎龙湖及周 边的居民提供多种功能和服务 包括水供给 提供土地资源 提供植物产品等 功能 这些功能可以直接给人们带来经济价值 2 迎龙湖湿地及水生植被 底泥的物理 生物和化学循环 如水循环 营养循环等 过程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 这些包括调节流量 控制洪水 净化 污水 固定 C 和释放 O2 固定营养元素 调节小气候 保护土壤肥力 鸟类栖 息地等功能 这些功能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但却间接地保证了区域内居 民的生产和生活 3 迎龙湖湿地资源 环境及区域内历史等产生的效应和价值 包括科研 教育功能 旅游休闲功能 历史文化功能 美学价值等 迎龙湖湿地公园旅游 资源较为丰富 湿地观鸟 游山 纳凉 晨练 晚赏等湿地景观将吸引区内外 的游客来这里进行观光旅游和科普考察 同时也可以改善经济社会环境 促进 和谐社区和森林重庆的建设 19 132 第二节 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一 湿地景观为主体 森林景观相结合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主体景观 周边森林景观环绕 公园湖 区水面开阔 湖水形态自然 岸线优美 波光粼粼 微风初起 吹皱层层涟漪 游客漫步岸上花木丛中 犹入人间仙境 作为景观主体的迎龙湖湿地景观 森 林景观 营造并组合成具有不同景观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湿地复合生态系统 使湿地景观资源内涵得到外延 品位得以较高 二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迎龙湖湿地公园水资源充沛 水质良好 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其中 维 管植物共 423 种 分布隶属于 121 科 其中蕨类植物 17 科 29 种 裸子植物 6 科 8 种 被子植物 98 科 386 种 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 153 种 隶属于鱼纲 两 栖纲 爬行纲 鸟纲和哺乳纲 5 纲 27 目 63 科 其中物种数最多的是鸟类 96 种 隶属于 15 目 37 科 最少的是两栖类和哺乳类 均各有 12 种 分别隶属于 1 目 7 科 5 目 7 科 因此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三 适宜的规划面积能促进迎龙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周围风貌 迎龙湖水库 2008 年建成 在此形成大面积水体 成为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的主体 由于迎龙湖竣工时间不长 移民后有较大面积的退耕地需要得到恢复 迎龙湖湿地公园的建设 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融为一体 构成 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 两大生态系统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起到更大的作用 周 边环境得到绿化和美化 第三节 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一 区域内无土地权属争议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北起迎龙湖水利工程 20 132 枢纽大坝 南至与巴南区交界的惠民镇 东沿水库库边水线 西以绕城高速公 路为界 南北长约 2 5 公里 东西宽约 0 8 公里 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经南岸 区国土资源分局 农林水利局 迎龙镇人民政府现场踏勘定界 拟建的迎龙湖 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楚 四至边界清楚 无争议 所涉及相关权益人同意 将土地纳入湿地公园管理 二 湿地生态用水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湿地公园内的用水权益由南岸区农林水利局负责管理 湿地生态用水权益 明确 湿地生态用水权益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三 建设投资主体明确 运行维护投入制度健全 目前 南岸区农林水利局是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管理主体 投资主体 维护与保护主体 建设投资明确 迎龙湖地处南岸城区 有极好的旅游资源环 境条件和旅游开发建设自我发展的能力 运行维护投入制度健全 对迎龙湖国 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非常有利 四 湿地公园管理 经营机构明确 南岸区人民政府承诺成立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拟建的 迎龙湖湿地 公园管理局 将成为湿地公园管理主体 拟建的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 公司 将成为公园生态旅游的经营主体 由于湿地公园地处茶园新城区 交通条 件优越 通过合理的市场运作 法律制度的保护 政府全方位的指导运行 维 护和投入等 必将促进湿地公园旅游开发建设和自我发展 使得湿地公园可以 步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五 具备开展湿地保护 科普宣传教育的基础和能力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宽阔的水体 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 林茂花繁的森 林景观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秀丽河渠景观和人文景观 及规划建设的花卉基 地 植物种质园 湿地科普博物馆等 将促进湿地公园具备开展湿地保护和科 普宣传教育的基础与能力 六 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 21 132 采取政府主导 部门支持 法律护航的开发形式 公园建设 投资主体利 益明确 各主体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与矛盾 运行 管理和维护制度健全 根据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现状条件 按照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 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 林护发 2005 118 号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LY T 1755 2008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 试行 中关于建立湿地公园的条件要求 以及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迎龙湖湿 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 迎龙湖湿地公园已具备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的资源基础与管理条件 具有 国家级保护 意义 第四节 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一 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 1 国家对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的高度重视 湿地公园的建设符合我国生态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 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 度重视 成为我国现阶段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 恢 复与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机结合体 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宣传 建设的重点和 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国家林业局 2005 年下发的 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 作的通知 林护发 2005 118 号 表明国家对湿地公园建设十分重视并在着力 推进 2 地方各级政府对迎龙湖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高度重视 重庆市政府在十二五中提出 建设宜居重庆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 质 努力建设江河沿岸风景带和山脉走廊生态带 建设森林重庆 走绿色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汇编附答案详解
- 有线网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检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基础试题库带答案详解(新)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强化训练题型汇编带答案详解(a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测试B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基础公共卫生知识试题及答案
- AI赋能与素养导向:初中英语智慧课堂的融合实践研究
- 沪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用新题型得名方式、构词方式辨析专题指导与巩固训练
- (2025)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全部试题库及答案
- spd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装饰装修工程投标书范本
- 免疫定性实验性能验证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人工智能(北理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公司组织结构调整与管理流程优化
-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美术有效课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