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1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3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4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二、答案来源:A摘录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哲理句、主旨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发散思维,方法: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要明确、果断,切忌模棱两可;然后联系课文内容,摘录重点语句证明(就地取材);再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或亲身经历谈感受(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最后回归题目,重申观点。例: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谈你的看法。示范:不能改。虽然现在“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但并不代表危险已经消除。文中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意思是人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讲的就是要保持一种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人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恒败;国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恒亡。)虽然我们的国家现在强大了,但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比如航母的建造,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等等。我们必须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敲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警钟,才能激励斗志,富国强兵,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国歌中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能改。文体知识备忘录:记叙文阅读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如杨修之死。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作用:一般是为了对上文进行补充说明,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使文章更加合情合理,更加顺畅自然。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如故乡、我的叔叔于勒。2、记叙的线索以叙事(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我”的见闻感受等)为线索、以某物为线索、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2)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比较自由,所谓旁观者清,写起来开阔充分。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5描写方法: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2)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天气时令等故事背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心情、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际关系。(3)侧面描写:借描写周围的景物、他人的反应,来衬托人物形象特点。6、写景抒情的文章 ,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仰视、俯视;近观、远望。(2)观察的手段: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理抒情。8、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主旨写作手段: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10、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开篇点题、篇末点题、点明中心(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突出人物形象、抒发强烈感情等;(2)结构方面:如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悬念、详略、线索等;(3)表达效果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富有说服力感染力等。14、语句在文章结构、内容上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领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3)文末: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13、常见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答题模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文本或亲身经历。18、常见修辞方法两问两比一反复,夸张拟人与对偶,八种修辞记清楚。(两问:设问、反问。两比:比喻、对比。)19、好标题的基本标准:1、新颖别致,激发读者兴趣。2、和文章内容密切联系,突出主题。一条标题,少者只有几个字,多者也不过十几字,然而其中蕴藏着无穷的奥妙。制作标题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私以为,好标题的判断标准是“九个一”:1、就它的生动而吸引人讲,它应该使读者一见倾心;2、就它的简洁明快讲,它应该让读者一目了然;3、就它忠实于事实讲,它应该是一片丹心;4、就对内容的高度概括讲,它应该是一语破的;5、就它的笔触犀利讲,它应该是一针见血;6、就它的逻辑说服力讲,它应该是一言九鼎;7、就它所提供的信息含量讲,它应该是一以当十;8、就它的含义深刻讲,它应该让读者一唱三叹;9、就它给读者的印象讲,它应该是一曲难忘。当然,不可能这“九个一“都集中体现在一个标题上,但既然是一个好标题,它在具体、准确的前提下,都应该兼而有里面的一两条,就算是一、二技之长吧。20、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分析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二、如何理解记叙文题目的作用?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3、具有象征意义或语带双关。4、点明中心,是全文的“文眼”。5、设置悬念。6、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对下面题目的理解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呼唤亲情和友情。六个馒头: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参考答案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11、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4)特指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事理;事物。2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事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采用逻辑顺序。3、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作(作诠释)、下(下定义)、打(打比方)、分(分类别)、引(引用),作(作比较)、画(画图表)、摹(摹状貌)、列(列数据)、举(举例子)。(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示例:这个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生动形象(更好、突出、准确)地说明了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示例: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犯了绝对化错误。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层次划分一般要抓住一些提示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又”、“再”等词语。议论文阅读1、找准论点:一般在标题、开头、篇末找,不明显就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用名人的事例作论据)、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作论据,或作者自我分析的话)。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4、论证结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本论部分:并列式,递进式(层层深入、逐层深入)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