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四群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四群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四群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四群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群”教育活动调研报告(2012年6月20日)自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以来,按照上级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多次深入新文村调查走访,与村干部、小组长座谈、与挂钩联系户见面,了解村情民意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等情况,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现将调查研究情况作如下报告。一、新文村基本情况新文村属雪山镇,距离乡镇府19公里,有228户农户,8898人,9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盒核桃,区域小特色经济作物有木瓜、花椒和龙胆草。全村面积有1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30米,最低海拔1800米,最高海拔2450米。2011年人均收入4237元,位居全镇最后,没有任何小型企业,村内无任何家庭小超市。畜牧业:有30只绵羊的农户有7户,全村总共有500多只山绵羊。核桃种植面积为2680亩,茶叶种植面积为1240亩,水田旱地1013亩(其中有200亩水田在云县区域内),退耕还林213亩。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又10人,五保户6户共9人,低保106人,村内有卫生室但无村医。村内没有学校,学生在新平完小就读,就读学生85人,全部住校。家离学校最近的有10公里,最远的有24公里,学生到校步行需要34小时。二、挂钩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四群”工作安排,我挂钩联系李朝学、李朝富两户农户家庭。李朝学家共有5口人,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家里仅有两位老人领着年幼的孙子,家里的主要种植业收入是粮食、茶叶和核桃,粮食种植面积6亩,茶叶种植面积10亩,核桃种植面积10亩,家里养着2头猪、10只羊、20只鸡,家庭年收入为19,000元。李朝富家共有5口人,两口及双亲均在家务农,孩子正在读小学,粮食种植面积7亩,茶叶种植面积10亩,核桃种植面积8亩,饲养着3头猪、20只羊、15只鸡,家庭年收入24,500元。两户家庭均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水、通电视,不通宽带网络。根据走访和调研,最让我关心也最让我揪心的是孩子的读书问题。因为集中办学等原因,村里原来的学校撤并后,孩子们都要到附近村子的新平完小就读,遥远的山路、吃饭、住宿等问题都是孩子们最具体的事。近期,我曾在电视里看过一则恢复村小办学的报道,不知这种做法合不合理,能不能解决孩子们的这些问题。此外,村子里像李朝学家这种情况很普遍,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我们老师最棘手的事情,亟待着我们的关注和解决。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新文村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该村的农民收入水平还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比起公路沿线的村还有一定差距。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新文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基础设施薄弱,生活环境急待改善新文村地势高低起伏,具有高寒山区的地理特征,有山有坝,但总体上缺乏水资源,降雨量少,加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以今年为例,干旱造成粮食等农作物栽种困难,受损较大,部分农户连生活用水也难以维继,解决缺水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此外乡村道路建设问题也很突出,许多的土路年久失修,给当地干部群众运输出行带来不便。“要致富,先修路”,交通闭塞严重阻碍了该村人民发家致富的步伐。(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近几年,虽然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丰富,核桃、茶叶、粮食在该村都有分布,但是全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大部分群众生活并不富裕。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干部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多数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较少,缺乏信息、项目、资金、技术,导致农民想发展却不知道怎样发展,一身力气却无处施展,只能依靠种地和打工收入来维持生活。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村青年读完初中就外出务工,青壮年农民以外出打工为主,导致劳动力严重匮乏,发展后劲和活力不足,收入极不固定。(三)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调查中发现,虽然国家的惠农政策很多,但很多群众仍然不太了解或理解错误,一方面肯定国家政策很好,另一方面又对各级政府、村两委的执行产生怀疑,这样的群众中甚至有一小部分是党员。这就说明村两委对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和部分党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但客观上讲该村地广人稀,加之缺乏一些宣传设备设施。在党组织建设上,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发展速度不断加大,但对党员的素质没有认真考虑,仅限于完成发展任务。虽然近几年比较重视党建工作,经费也有所保障,但仍然需要加大投入来加强党员队伍的培训教育,严格按“16”字方针把好党员发展的关口。四、下一步工作思考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关系事业成败民心向背。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严格按照县委“四群”教育的相关要求,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为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村委会要积极协助联系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大力改善水利、道路、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抵御灾害能力。引导群众主动筹资筹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受益大的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因此,作为挂钩联系单位,要积极协调争取资金解决实际问题,协助联系村委会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有效改善交通和水利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夯实基础。(二)努力调优产业结构建议当地干部群众要依托当地良好的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村群众继续发展植核桃、烤烟、香料烟等产业,针对近年连续干旱的实际,既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同时还要注重技术培训,尽量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就近打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对有致富想法但缺乏资金的农民,出面帮忙解决贷款问题。(三)重视文化扶贫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另一方面村要紧紧围绕产业需要,用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来武装农民的头脑,提高农民的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联系劳动部门,有关部门和镇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就地组织开展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向青壮年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术。同时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典型作用,引导他们“致富不忘乡邻”,通过传、帮、带,带动一方群众发家致富。(四)深入开展“四群”教育 努力当好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参谋助手,在“担民忧、解民困、助民富”上下功夫,努力为基层干部和联系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促发展帮助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和群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组干部作用,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穿针引线、搭建桥梁,营造和谐亲密的干群关系。恒基方能伟业,人民群众的拥护是我党事业发展的根基。我们要把开展“四群”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