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_第1页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_第2页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_第3页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_第4页
04煜编【宋元文学】考研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煜編煜編 文學考研資料彙編文學考研資料彙編 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 第三卷第三卷 宋元文學宋元文學 1 煜编煜编 文學考研資料前言與說明文學考研資料前言與說明 前言前言 我 落煜 河南新乡人 现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 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南京大学的古 代文学硕士 前两名是南大本校的 在 2011 年 6 月至 8 月 笔者历近百日 总结了这四 百馀页的考研资料 它们包括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四卷 四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卷 二卷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 一一 册 册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 一册 一册 文艺学概论文艺学概论 一册 一册 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册 一册 外国文学名词外国文学名词 解释解释 一册 一册 编完之后 又在去年最后的百馀日里 一边记诵 一边修改 时至今日 方修 订完毕 将这套粗陋芜鄙的资料公诸于世 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考研 作为相对公平合理的选 拔形式 要求我们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 作为备战文学硕士的我们 试卷以应试题的 面目出现 我们不得不以 一二三四 诸答题模式应对 而真正能够提升我们功力的 却 在文本文本之中 所以 笔者把略备的资料贡献出来 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文本 博精读文本 博 览群书 览群书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硕士 而不是只背了一脑袋 一二三四 的学子 当然 这些资料亦能使大家事半功倍 这是无需赘言的 但是 诸位 这套资料在被你发现的同时 已有千千万万的对手拥有了它 所以 你 们最终拼的不是记忆力 而是 功底功底 说明说明 1 任何资料的编纂 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科学性 但也不可避免地渗入著者的个 性 这些资料在力求全面的同时 难免会有一些不平衡 还望诸研友见谅 比如 在 古 代文学 中 由于笔者热心于先秦 古小说 资料里便出现了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 2 打印本资料时 建议用 word2003 或 word2007 字库内有楷体楷体 GB2312 黑体 宋 黑体 宋 体体 这样可显示出资料中的重点 次重点 一般知识点等 3 一般情况下 标题用黑体 正文用小五宋体 并以加黑 楷体 六号小字等方式来正文用小五宋体 并以加黑 楷体 六号小字等方式来 区分重点与一般知识点区分重点与一般知识点 字体在屏幕中显得虽小 但打印出来后十分清晰 页数不至于太 多 便于大家携带与记诵 4 以愚拙见 大家最好在 8 月之后再开始背这些资料 在此之前 应细过教材 熟读细过教材 熟读 文学文本文学文本 这是重中之重 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这样 在背这套资料时 便能将框架与 血肉 紧密结合起来 建议背第一轮用 40 天 第二轮用 30 天 前两轮是硬功夫 必须 努力背下来 第三轮结合教材与文学文本 过一遍资料 约 25 天 最后一轮 边背边按 自己的风格总结出提纲 符号 比如 苏轼词特色 1 诗词一体 自是一家 2 表现功能 词境 自我豪情 哲理 生活 自然 3 以诗为词 标题 小序 用典 4 清雄 到考前 脑中只有符号与大量相关的诗词文 5 请灵活运用资料 有些知识点既是名词解释 也是简答 有些知识点详略不一 如 2 李清照 一节 先详列其艺术成就 其后所列的名解 易安体 就一笔而过 大家可从 前面列的知识点将其充实 还有些大的版块 视考题而定 以 史记 的文学成就 为例 如果考试出了论述 分值在 25 分以上 便可将相关的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知识 点全部答上 并结合文本 如果只出了简答 便可只写以附有 一 二 三 的大标题 如果考了专题 如 简谈 史记 的叙事艺术 答上第二节内容即可 6 本资料在力求体系清晰简洁 知识点完整之外 颇具 太康 遗风 诸如稼轩词的 艺术成就 其中有 雄深雅健 悲壮沉郁 俊爽流利 飘逸闲适 秾纤婉丽 之句 背之 甚难 但以愚拙见 如能在试卷上写出此等文字 定会取悦于阅卷老师 下面是这些资料 的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四卷四卷 这套资料 我主要参考了袁行霈版的 中国文学史 一百四十馀页的文档 我为其倾 耗了大量的心血 评以 全面无误 四字 笔者认为是中肯的 建议大家佐以袁世硕主编 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和朱东润主编的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储备储备 300300 首以上的诗首以上的诗 文词文词 以积累功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卷二卷 关于 现代文学 我主要参考了钱理群等主编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关于 当代当代 文学文学 我主要参考的是董健等主编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 二者并参以朱栋霖等主编 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坦言之 笔者读过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但总结资料并非写文 学批评 加之许多作家作品至今仍在界内论争 是以利用价值与可背性没有 中国古代文 学 高 倘若二者相比 当代当代 部分会更好一些 这点请大家谅解 笔者仍然建议大家 尽量多读些文本多读些文本 再参以教材 最后以本资料为框架来记诵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 一册一册 编这份资料 我主要参考了王力的 中华书局版 和高小方的 江苏教育版 并以北师大 版的 古代汉语教程 佐之 评以 基础细致 笔者颇堪承担 但以愚拙见 必要的基本 功在应试考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建议大家熟诵一些先秦的诗文 至少精读王力 高精读王力 高 小方教材中的选文小方教材中的选文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 一册一册 由于在笔者所应付的试卷中 这门科目只考两道基础性很强的简答 所以只以叶蜚声 徐通锵主编的 语言学纲要 为据 以名词解释 基础知识 大体框架为重 对于专门考 语言学的朋友而言 价值并不高价值并不高 还望海涵 文艺学概论文艺学概论 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 二册二册 关于 文艺学文艺学 我只参考了胡有清的 文艺学论纲 并根据他编写的 文艺学研习 总结了一套资料 由于这门科目笔者只需应付两个名词解释 因此又总结了一套 文艺学概文艺学概 论名词解释论名词解释 这门学科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 建议无意考南大的同学以自己报考学校的 教材为据 对于考南大的朋友 希望这些资料会对你们有用 不得不说 由于笔者后来只 3 把那套名解资料背了几遍 是以所编的 概论概论 质量没有 名解名解 高 在 名解名解 中 加下划线 的名词是往届考过的 楷体的名词不在出题范围内 但出于胡本教材 后面的 补录 部 分只作一般了解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一册一册 总结这些名解 我主要用郑克鲁等主编的高教版 外国文学史 朱维之的 文革馀孽 版 也略作参考 也是因为笔者应付考试的只有名解 加之近十年来读了百来本外国小说 所以只总结了 192 个与术语和作品相关的名词 它们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知识 希望多 少对大家有用 落煜 洛师 壬辰年三月初十 12033161923 第五編第五編 宋代文學宋代文學 莫砺莫砺锋锋 王兆王兆鹏鹏 张张晶晶 撰撰 緒論緒論 莫砺莫砺锋锋 撰撰 第一节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1 基本国策崇文抑武 重用文臣 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2 理学思想的盛行 使士大夫多怀有卫道意识 积极地著书以弘扬己说 摒斥异己 3 文以载道说的流行 使得宋代诗文的说教意味较为浓厚 4 印刷业和教育空前发达 使作家的学术修养得到提高 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 细密周详地 进行议论 5 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大大加强 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 然而严肃有余 灵动不足 削弱了个体抒情的意味 第二节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 他们以国家天下为己任 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 1 作家们很少用文学来歌功颂德 2 在表达个人抱负时 也相当拘谨 收敛 3 诗文的现实意义很强 缺乏潇洒浪漫的气息 4 爱国主题高度弘扬 为宋代文学注入了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 第三节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形成了宋代士大夫独特的文化性格 宋代的诗文 情感强度不如唐代 但思想 的深度则有所超越 不追求高华绚丽 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1 承担社会责任感与追求个性自由的整合 2 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倾向于理智 平和 稳健和淡泊 宋代作家审美情趣的世俗化 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 关键在于主体是否具有高雅的品质和情趣 而不在于审美客体是高雅还是凡俗之物 宋代诗人采取 以俗为雅 的态度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 增强了诗歌的表现 手段 也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4 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繁华的都市生活 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 说话 杂剧 影剧 傀儡戏 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 而词词则成 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1 士大夫生活优裕 歌台舞榭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为词的兴盛滋生了土壤 2 宋代文人多用诗文表现有关政治 社会的严肃内容 用词抒写私生活的幽约情愫 使词保持自身的 特性 取得独立的地位 3 词是宋代尤其是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 社会对词作的广泛需求 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和的繁 荣发展 第五节第五节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一 宋文的承与变宋文的承与变 1 宋代散文文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吸收骈文在辞采 声调等方面的长处 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借鉴古 文手法 对骈文进行改造 创造出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 出现了长短不拘 轻松活泼的笔记文 2 宋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很好地结合在了起来 从王安石 曾巩到胡铨 吕祖谦 散文的议论功能臻于完善 以欧 苏为代表的作家则更加注意议论 叙事 抒情三种功能的融合 加强了散文的抒情性质与文学意味 3 宋文的风格丰富多彩 朝着更加自然 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 趋于平易畅达 简洁明快 4 从宋代开始 以古文为主 骈文为辅的文体格局得以确立 二二 宋诗的艺术特色宋诗的艺术特色 1 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 选材角度趋向世俗化 2 以平淡为美 追求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 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3 宋诗在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 a 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 比较温和 内敛 不如唐诗那样热烈 外扬 b 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 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 c 宋诗的长处在于思理 它是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 三三 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 1 完成了词体建设 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为丰富古典诗歌的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最常用的词调都定 型于宋代 在词的过片 句读 字声等方面 宋词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2 宋词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 开拓了广阔了领域 a 宋代词人创作出大量的抒情意味更浓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 经过苏 辛等人的努力 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 诗同样广阔的程度 b 在艺术风格上 词人争奇斗艳 婉约与豪放并存 清新与秾丽相竞 四 辽金诗文的成就 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学的典型例证 第一章第一章 宋初文學宋初文學 莫砺莫砺锋锋 撰撰 第一节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王禹偁 著有 小畜集 另有 小畜外集 其散文言之有物 清丽疏朗 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如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骈散结合 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 也不废骈体文字对称 音调铿锵的优点 柳开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 主张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 并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 因而反 对文体华艳 然而其理论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 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没有对文坛产生 实际的影响 此后 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 柳的古文 姚铉则编选 唐文粹 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 专 录古文 5 第二节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白体白体 宋初效法白居易的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有李昉 徐铉 王禹偁等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 与元稹 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 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风格浅切清雅 意境显豁 但文 浅意尽 气弱格俗 他们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 如 禁林宴会集 翰林酬唱集 等 这种诗风只是模仿 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 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 1 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 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 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2 借鉴杜诗的艺术境界 超越了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 情感含蓄深沉 3 诗作平易流畅 简雅古淡 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4 长篇诗歌叙事简直 议论畅达 已开宋诗散文化 议论化的风气 第三节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晚唐体 宋初模仿唐代贾岛 姚合诗风的诗歌流派 大多是僧人和隐士 代表诗人有九僧 魏野 林 逋和寇准 他们大多继承了贾岛 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 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 泊的隐逸生活 形式上重视五律 尤喜在中间二联镂句鉥字 时有文字精警的断句 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够 完整 内容单调贫乏 炼字不炼意 有句无篇 魏野 林逋等隐逸之士的诗风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 抒写隐居不仕 孤芳自赏的心情 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 喜写山林之思 含思凄惋 第四节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西昆体的盛衰 西昆体西昆体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 因杨亿主编 西昆酬唱集 而得名 代表诗人有杨亿 刘筠 钱惟演等 他们以怀古咏史 咏物 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为主要题材 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 音 调铿锵 诗多为近体 对仗工稳 用事深密 文字华美 呈现出整饬 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西昆体诗的思 想内容比较贫乏 缺乏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 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 虽风行一时而终难在文学史上自 立 西昆体衰歇的原因 1 诗歌题材范围狭窄 缺乏时代气息 2 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 缺乏自立精神 第二章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王兆王兆鹏鹏 撰撰 第一节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 经文士的改造与加工而渐趋成熟 又经 花间鼻祖 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 李煜的强化 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 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晏殊 晏殊 北宋倚声家初祖北宋倚声家初祖 1 多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过滤了轻佻艳冶的杂质 显得纯净雅致 2 将对生命的忧思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 使得 情中有思 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 3 情感基调富贵闲雅 雍容和缓 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 4 语言一洗五代 花间 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 显得清丽淡雅 温润秀洁 风和俊美 欧阳修词的因循与求变 欧阳修词的因循与求变 1 创作观念 词为 薄伎 聊佐清欢 以其馀力游戏 2 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 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 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不时在词中流露出 世路风波险 十年一别须臾 的感慨 3 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a 一些艳词语言通俗 富有生活气息 体现出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b 借鉴和吸取民歌 定格联章 等表现手法 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 6 第二节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一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范仲淹的四年军旅生活 拓展了艺术视野 丰富了人生感受 情柔语丽的 词风有所改变 在 渔家傲 中 通过描写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 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 将士们的久戍思 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 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 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 方向 而沉郁苍凉的风格 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二二 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1 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 把听歌看舞的场面和感受形之于词 传神地表现出歌妓的情态 尤善用形象化的语言传达出琵琶 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 2 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 3 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a 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 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日常交际功能 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b 率先 使用题序 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 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三三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他的词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 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转向对 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 使词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其 桂枝香 金陵怀古 浪淘沙令 标志着 词风正向诗风靠拢 第三节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柳永词的新变 一一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 1 大力创作慢词 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 齐头并进 扩大慢词的篇幅体制 扩充了内容涵 量 提高了表现力 2 创用大量词调 各式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完备了词的形式体制 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 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二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1 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 2 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3 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 关心同情她们的不 幸和痛苦 4 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5 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生动活泼 富有表现力 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 又易于理解接受 三三 创造性地运用铺叙与白描 拓展了词的表现方法 创造性地运用铺叙与白描 拓展了词的表现方法 1 将赋法移植于词 或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 发展的场面 和过程 2 自创出回环往复的多重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 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叙事 布景 言情 3 大量使用白描手法 写景状物 不用假借替代 言情叙事 不烘托渲染 直抒胸臆 四四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1 题材取向朝着自我化发展 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2 相当数量的羁旅行役词 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的追求 挫折 矛盾 苦闷 辛酸 失意等复杂心态 柳永词对后来词人的影响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 章法的铺叙 景物的描写 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 黄 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 秦观的雅词长调 其铺叙点染之法 亦从柳词变化而出 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 从柳词脱胎 7 第三章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 莫砺莫砺锋锋 撰撰 第一节第一节 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及其散文成就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及其散文成就 诗文革新诗文革新 北宋庆历前后 以欧阳修为首 梅尧臣 苏舜钦为代表 发起了一场变革诗文的运动 欧 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 对险怪艰涩的 太学体 痛加排抑 他主张文道并重 文从字顺 提出了 诗 穷而后工 的诗歌理论 梅尧臣主张诗歌创作应做到 因事有所激 因物兴以通 他们为北宋诗文的发 展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1 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2 主张文道并重 并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3 取法韩愈文的文从字顺 对杨亿等人骈体文的 雄文博学 笔力有余 颇为赞赏 欧阳修的文学理论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 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 1 理论上的建树 明确提出了诗文革新的主张 文道并重 文从字顺 诗穷而后工 2 运用主持礼部考试的行政手段 打击了当时险怪艰涩的文风 提拔了一大批后学之士 3 团结和造就了一批作家 组建起壮大的诗文革新队伍 4 实践上的典范 以优秀的创作实绩推动了诗文革新的发展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1 内容充实 形式多样 有为而作 有感而发 一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 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 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 另有一类 议论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 人生的深刻思考 2 叙事 议论 抒情高度融合 感情色彩很强 政论文慷慨陈词 感情激越 史论文低回往复 感慨淋 漓 其他散文哀乐由衷 情文并至 3 革新散文 使体裁更加丰富 功能更加完备 a 改造骈赋 律赋 去除排偶 限韵的规定 以单笔散体创造了文赋 b 革新四六体 参用散体单行笔法 少用故事成语 不求对偶工切 注入新的活力 4 语言简洁流畅 文气纡徐委婉 创造出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第二节第二节 欧阳修 梅尧臣 苏舜钦的诗歌欧阳修 梅尧臣 苏舜钦的诗歌 欧阳修诗的特色 欧阳修诗的特色 1 多数作品表现个人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情怀 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 2 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 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 议论往往与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 3 将李白诗的清新流畅与其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 风格流丽宛转 梅尧臣诗的特色 梅尧臣诗的特色 1 多数诗歌反映时政和民生疾苦 尖锐揭露社会民生 2 题材走向日常生活琐事 写得饶有兴味 开拓了宋诗题材 3 追求 平淡 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4 时有词句枯涩 缺乏韵味之失 苏舜钦诗的特色 苏舜钦诗的特色 1 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 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 多写雄奇阔大之景 赞美自然界的壮伟力量 2 诗风直率自然 意境开阔 风格雄豪奔放 3 有些作品略欠推敲 剪裁 不够含蓄 精练 畅尽而伤直露 第三节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的散文 王安石的散文 8 1 文学观点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 重视文学的实际功用 2 多数散文直接为政治服务 论点鲜明 逻辑严密 有很强的说服力 3 短文直陈己见 不枝不蔓 简洁峻切 短小精悍 呈现出 瘦硬通神 的独特风貌 4 缺点 过于注重逻辑说服力 对艺术感染力重视不够 曾巩的散文议论委曲周详 文字简练平正 结构严谨而舒缓 风格平正周详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洵 苏轼 苏辙 第四节第四节 王安石的诗歌王安石的诗歌 王荆公体王荆公体 首见于南宋严羽的 沧浪诗话 诗体 主要是指王安石晚年的诗风 尤指其写景抒情的绝 句 雅丽精绝 脱尘流俗 选语用字 间不容发 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 体现了 宋诗独特的艺术成就 1 早期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亦有思亲怀友的名作 咏史诗写得最为出色 对历史人物 事件表达 新颖的看法 并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情 2 后期诗歌以写景抒情的绝句最有代表性 描写细致 修辞巧妙 韵味深永 王令诗以抨击时弊 抒写自己的远大抱负为主要内容 风格雄伟奔放 语言奇崛有力 充满浪漫色彩 但语句粗豪生硬 意蕴发露无余 代表作有长篇五古 梦蝗 暑旱苦热 第四章第四章 蘇軾蘇軾 莫砺莫砺锋锋 王兆王兆鹏鹏 撰撰 第一节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1 苏轼学识渊博 思想通达 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 道的思想是其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2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 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 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3 苏轼具有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和坚定沉著 乐观旷达的精神 在逆境中照样保持浓 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4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 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第二节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 四六苏轼的古文和辞赋 四六 苏轼的文道观 文道并重苏轼的文道观 文道并重 1 文章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不只是载道工具 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态 2 道 泛指事物的规律 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3 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 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 四六的艺术成就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 四六的艺术成就 1 艺术风格 气势雄放 语言却平易自然 a 依靠挥洒如意 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气势的雄放 b 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 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畅达 2 艺术气魄兼收并蓄 表现力极高 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广泛地从前代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 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 庄子的丰富 想象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3 议论文翻新出奇 形式活泼 议论生动 往往夹叙夹议 兼带抒情 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 服力 更具美文的性质 日喻 中 借助生动形象的事例 说理透辟 如 石钟山记 4 以 辞达 为准则 作文行止有度 简洁凝练 在其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记承天寺夜游 八十馀字 韵味隽永 5 辞赋中融入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 吸收诗歌的抒情意味 赤壁赋 骈散并用 情景兼备 堪称优美的 散文诗 9 第三节第三节 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一 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重要主题 深刻的人生思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精神 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重要主题 深刻的人生思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精神 1 抨击社会的弊政 陋习 体现出深沉的批判意识 2 从人生遭遇和客观事物中总结经验和规律 如 题西林壁 在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中 表现了 对苦难的傲视和超越 二二 艺术技巧娴熟运用 翻新出奇 纵意所如 触手成春 艺术技巧娴熟运用 翻新出奇 纵意所如 触手成春 1 比喻生动新奇 层出不穷 如 春畦雨过罗纨腻 相排竞进头如鼋 又如 百步洪 中连用七 喻描摹奔水 有如兔走鹰隼落 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 飞电过隙珠翻荷 真正做到了妙 喻连生 2 用典时信手拈来 稳妥精当 且浑然天成 达到了如水中着盐的妙境 例如他作诗安慰落第的李廌 平生谩说古战场 过眼终迷日五色 堪称用典精妙的范例 3 对仗既精工又活泼流动 构思打破常规 如 山忆喜欢劳远梦 地名惶恐泣孤臣 三过门间老病 死 一弹指顷去来今 对法生新 不落俗套 三三 有必达之隐 无难显之情 表现力惊人 有必达之隐 无难显之情 表现力惊人 如临流照影 汲水煎茶平常之事 他写成 忽然生鳞甲 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 顷刻复在兹 对于难于处理的题材 化难为易 举重若轻 如 续丽人行 若教回首却嫣然 想落天外 却非常 切题 四四 风格兼收并蓄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 调节 风格兼收并蓄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 调节 如 游金山寺 描写细致 兴象超妙 刚柔相济 从而呈现出 清雄 的风格 第四节第四节 苏轼词的艺术成就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一一 以以 诗词一体诗词一体 的词学观和的词学观和 自是一家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 使词的地位大大提高 的创作主张 使词的地位大大提高 1 认为诗词同源 本属一体 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为词向诗风靠拢 实现词与诗的相互 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主张词须 自是一家 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 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 作词应像写诗一样 二二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 开拓词境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 开拓词境 1 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创作出充满进取精神 胸怀远大理想 富有激情和生命力 的男性化的豪情之词 江神子 密州出猎 2 表现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 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定风波 3 大力描绘作者日常交际 闲居读书及躬耕 射猎 游览等生活场景 并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 景色 三三 通过通过 以诗为词以诗为词 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词中 变革词风 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词中 变革词风 1 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 使之与词本文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或交代词的创作动机和缘起 水调歌头 或与词本文在内容上互补 定风波 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 2 大量使事用典 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 把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四四 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 倾荡磊落的风格 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 倾荡磊落的风格 第五节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苏轼在文 诗 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典型地体现着宋代文化 精神 意义意义 1 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 进退自如 宠辱不惊 2 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 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范式 10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 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亦有重要的启迪 苏词的变 革与开拓 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与地位 其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 形成了与婉约词平 分秋色的豪放词派 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文是明代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 清代袁枚 郑 燮的散文仍可见其影响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 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 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 指苏轼门下的黄庭坚 张耒 晁补之 秦观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 十分 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上述四人便出其门下 间接或直接受到苏轼的影响 黄庭坚 陈师道长于诗 秦观长于词 李廌以古文名世 张 晁则诗文并擅 同时 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 例如黄诗生新 陈诗朴拙 风格都不类苏诗 后来黄 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门六君子苏门六君子 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 第五章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莫砺莫砺锋锋 撰撰 第一节第一节 黄庭坚与陈师道的诗歌黄庭坚与陈师道的诗歌 黄庭坚体 山谷体 黄庭坚体 山谷体 严羽 沧浪诗话 诗体 中称北宋中期诗人黄庭坚的诗作为 山谷体 黄诗以 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 句法奇矫 音节拗健 想象奇特不凡 且有一股兀傲之气 若以唐诗为参照 标准 那么 山谷体 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 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此外 山谷体 也具 有奇险 生硬 不够自然等缺点 苏黄苏黄 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 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 他最终与苏轼齐名 二人并称 苏黄 黄陈黄陈 陈师道作诗重视推敲锻炼 以黄庭坚为师 虽最终自成一体 但由于与黄诗有一层渊源关系 因此他和黄庭坚并称为 黄陈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 1 书卷气与生活气息特别浓厚 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微妙而深刻地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律动 a 多吟咏书画作品 亭台楼阁 笔墨纸砚扇等物 充满文人色彩 b 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文人意识 充满典故 2 求新求变 创造出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a 黄诗往往包含多层次的意思 章法回旋曲折 绝不平铺直叙 b 修辞手段出奇制胜 如用 煎成车声绕羊肠 来形容煎茶的声音 比喻新警 c 炼字造句 务去陈言 力撰硬语 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 如 秋水粘天不自多 春去不窥园 黄 鹂颇三请 等 3 声律奇峭 音节打破常规 矫健奇峭 律诗多用拗句 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 4 晚年诗风体现出归真返朴的倾向 达到炉火纯青 形迹尽泯的境界 陈师道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陈师道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1 题材内容较狭窄 主要是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 情感真挚诚恳 2 重视苦吟推敲 创造出以 朴拙 为主的艺术风格 简洁精练 质朴无华 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 3 缺点 过于追求言简意赅 有时把诗句压缩过甚 以至于语意破碎 还有一些作品质木无文而缺乏 情韵 第二节第二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江西诗派的形成 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1 主张诗歌要有所寄托 要批判现实 2 认同 文以载道 观 但更强调抒写性情 以道德修养为其根本 3 主张循序渐进 先汲取前人艺术营养 掌握写作技巧 再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 不烦绳削而自合 11 的境界 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 4 把晚期杜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 倡导超越雕润绮丽 进入精光内敛的老成境界 5 点铁成金 之说 积极地借鉴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 黄庭坚对当时青年诗人的典范作用 1 他的诗歌成就卓越 且鲜明地体现了宋诗的美学风范 2 他作诗 字斟句酌 法度井然 便于仿效 3 他的诗论循序渐进 并大张旗鼓地倡导以杜甫为诗祖 4 为诗人们设计了 摆脱窘境的策略 使之有具体门径可入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 宋徽宗初年 吕本中作 江西诗社宗派图 把以黄庭坚 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 江西诗派 并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 下列陈师道 潘大临等 25 人 江西 即宋代的江南西路 黄庭 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 11 人是江西人 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指点 诗歌创作多少受其影响 他们吟咏 书斋生活 推敲文字技巧 风格生新廉悍 矫健奇峭 简洁精练 该流派一直沿续到南宋 一祖三宗一祖三宗 由宋末方回在 瀛奎律髓 中首倡 是就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 江西诗派创 始人黄庭坚以学杜甫诗为宗旨 尤其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 后来作家亦多主张学杜 故其一祖为杜甫 除黄庭坚外 陈师道 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 故此三人为江西诗派的三宗 第三节第三节 江西诗派的演变江西诗派的演变 北宋后期 在诗中吟咏书斋生活 推敲文字技巧 不仅是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 也是整个诗坛的倾向 靖康事变打破了诗坛的沉闷空气 江西诗派因此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们在诗中记录那场事变 呼吁抗金 表现出忧国伤时之思 在艺术风格上 吕本中提出了 活法活法 之说 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 其中并 没有特定的风格论内容 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 这种演变 固然受到了靖康事变等外 部因素的激发 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南宋初年 陈与义诗作中的爱国主题内涵深广 借鉴杜诗的艺术手法 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 如 登岳阳楼二首 曾几的诗风清新活泼 语言明快畅达 声调委婉和谐 其名作 三衢道中 呈轻快流 动之态 情韵宛然 开杨万里诗的先声 第六章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後期詞壇周邦彥和北宋中後期詞壇 王兆王兆鹏鹏 撰撰 元佑词人元佑词人 北宋神宗至徽宗年间 以苏轼 黄庭坚 晁补之 晏几道 秦观 贺铸 周邦彦等为代表 的词人登上词坛 两大创作群体 两大创作群体 1 以苏轼为领袖 以黄庭坚 晁补之 秦观等为羽翼的苏门词人群 晏几道和贺铸与 苏门词人过从甚密 2 以周邦彦为主帅组成的大晟词人群 词风 各尽其力 自成一家 苏轼在柳永 王安石之后进一步大力拓展词境而开宗立派 黄 晁 二人师法其词而自成面目 秦观学柳永而自辟新境 晏几道承传五代 花间 传统 用小令开创出独特的 艺术世界 贺铸从唐诗中吸取养料 豪侠之气与绮丽柔情融为一体 周邦彦在音律 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 严整的艺术规范 另开一派 苏轼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 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 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 周邦彦则注重词的协律可歌 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 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 第一节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黄庭坚和晁补之 黄庭坚词的特色 黄庭坚词的特色 1 词作雅俗并重 2 抒情的自我化 表现刚直倔强的个性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 题材贴近日常生活 多用题序 且体现在词的内容中 4 艳词露骨 语言俚俗 审美价值不高 内容也不大健康 黄庭坚论词雅俗并重 承认词是 艳歌小词 而称赞晏几道词是 狎邪之大雅 豪士之鼓吹 认为词与诗一样表达 意中事 12 的言志之体 而赞美张志和的 渔父词 是 雅有远韵 苏轼 卜算子 词 语意高妙 无一点尘俗气 晁补之词作最突出的主题是吟咏隐逸 自抒被迫退隐后的心境 代表作是 摸鱼儿 买陂塘 词 中景物描写清新旷阔 安然自适的心境中又饱含着 儒冠曾把身误 的愤激不平 为后来隐逸词的创作提 供了范例 词风亦有豪健的一面 诸如写 解弯弓掠地 的将军 金盏倒垂莲 和 青云少年 燕赵豪 俊 万年欢 晁补之撰有词话著作 骫骳说 着重论词艺 开创了词话的新体式 推动了词学理论的发展 其 中 评本朝乐章 对当时词人词作的评论比较公允全面 第二节第二节 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 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 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 1 词里有确指的思恋对象 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 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 2 结构多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 3 建构梦境以重温往日爱情的甜蜜 营造出缤纷多姿 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4 语淡情深 用平淡的语言 常见的景物和透过一层的句法 表现不同寻常的深情 5 词艳而不俗 浅处皆深 在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上把艳词小令艺术推到了极致 花间词与小山词的区别 花间词与小山词的区别 1 花间词的女子都是泛指 小山词的女子是特指 2 描写对象和蕴含的感情不同 前者是极为世俗的现实情欲 后者是同情态度的欣赏 感情深沉真挚 3 艺术风格上 花间词雕润浓艳 散溢着脂粉气 而小山词艳而不俗 语淡情深 第三节第三节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 词中泪水盈盈 情调悲苦 充满着揪心的愁恨 2 情韵兼胜 符合词体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a 情感真挚 意境深婉 b 语言优雅 音律谐美 c 采小令结构缜密 意境深婉之长处入慢词 3 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中 给传统的艳情词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 4 词风和婉醇正 卓然一家 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第四节 贺铸词的艺术特色贺铸词的艺术特色 1 作词满心而发 肆口而成 抒发自我的人生感慨 表现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与悲壮情怀 具有独特 的情感内涵 a 激情的爆发 怒火的燃烧 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 b 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真挚凄婉的浓情亦常倾泄于词 2 长于造语 多从唐人诗句中吸取精华 语言风格深婉密丽 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a 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 自我抒情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词的先声 b 语言上承晚唐温 李的密丽风格 影响到吴文英等人 第五节第五节 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1 主题多为 漂零不偶 的羁旅行役 孤独疲倦 憔悴失意和低沉感伤 是其情感基调 2 以咏物为主要题材 将身世飘零之感 仕途沦落之悲 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 3 创作时精心结撰 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 下字运意 皆有法度 a 章法严密 结构繁复多变 将顺叙 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 营造出回环往复的跳跃性时空结构 13 b 长于铺叙 情思毫发毕现 善于增加并变换铺叙的角度 层次 将感触 情绪展开并深入烘托刻画 c 自铸伟辞 融化前人诗句入词 浑然天成 不仅从字面上化用 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 d 音律方面 声腔协调圆美 用字高雅 炼字精密深刻 律法严谨 在拗怒中和谐统一 第七章第七章 南渡前後詞風的演變南渡前後詞風的演變 王兆鹏王兆鹏 撰撰 南渡词人南渡词人 以李清照 朱敦儒 张元幹和叶梦得 陈与义 李纲等为代表 他们主要生活在宋徽宗 钦宗和高宗三朝 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改变了他们的创作倾向 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 日益贴 近社会现实生活 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 表现战乱时代民族 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 闷 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 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第一节第一节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1 女性情怀的全面展现 真实感人的情感历程 a 前期 苦涩的离愁淡淡的幸福感 热爱自然景物 眷顾禽鸟花草 b 南渡后 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变成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 词境转入灰冷凝重 2 表现方式上 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 行动 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3 语言清新素雅 独具特色 a 词语经她提炼熔铸 别开生面 精妙清亮 风韵天然 如 绿肥红瘦 宠柳娇花 b 用最平常简练的生活化语言 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4 用朴素的白描手法绘景咏物 创造出清婉秀逸 优美淡雅的意境 5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 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别是一家别是一家 这是南渡词人李清照提出的词论 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 词对音 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 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 而且还要 分五音 又分五声 又分六律 又 分清浊轻重 以便 协律 可歌 否则 词就成了 句读不葺之诗 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 李清照从词的本体论出发 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易安体易安体 指的是南渡女词人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别树一帜的词风 第二节第二节 朱敦儒词的特色朱敦儒词的特色 1 其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化的词风 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 2 靖康之难后 词风由飘逸潇洒变得凄苦忧愤 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飘泊流离的伤悲 从侧面表现出 战乱时代民族的悲剧和社会的苦难 3 其风格早年以婉丽明快为主 中年以悲壮慷慨为特色 晚年以清疏晓畅见长 语言通俗 明白如话 4 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 不仅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 诗 词的功能初步合一 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第三节第三节 其他南渡词人其他南渡词人 张元幹在南渡之前 词作模拟 花间 内容不出酒畔花前 词风绮艳轻狭 靖康之难后 题材直 面山河残破的惨痛现实 词风变得慷慨悲凉 早年以吟唱婉丽的 睡起流莺语 而闻名的叶梦得 南渡以后也高唱起激昂的战歌 陈与义在词中抒发了今昔盛衰之感和怀旧情绪 在清婉奇丽的艺术境界中包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 李纲七首奇特的咏史词 借历史上敢于平定外忧内患的英明君主来激励宋高宗振作精神以抗击金人 表现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 赋予了咏史词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战斗性 词的言志功能在此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如其 喜适莺 真宗幸澶渊 现实针对性强 境界雄奇壮阔 叙事性和议论性有 机结合 直接开启了辛弃疾 以文为词 的先河 14 岳飞的 满江红 由民族的深仇大恨转化而来的勇猛无畏的战斗豪情 洗雪国耻的迫切愿望和必胜信 念 配合着铿锵有力的语言 激昂雄壮的旋律 凝结成词史上辉煌的乐章 第八章第八章 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莫砺莫砺锋锋 撰撰 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四大家 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四大家 指南宋的陆游 杨万里 范成大 尤袤四位诗人 他们出生于靖康前 后 在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中 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 富有独创精神 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 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其中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 成就最高 杨万里的诚斋体独具个性 范成 大的田园诗及纪行诗也很有影响 第一节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诗家三昧诗家三昧 南宋诗人陆游在地处抗金前线的南郑 受到紧张豪宕的军营生活的激发 领悟到应改 变早年专以 藻绘 为工的诗风 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 这种风格与陆游建立奇功的宏伟抱负 爱国忧 时的炽烈感情 不拘小节的狂放性格最相适应 因此 他的创作产生了质的飞跃 代表作有七古 金错刀 行 长歌行 关山月 等 陆陆游的游的诗诗歌渊源 歌渊源 1 对江西诗派的曾几 淑吕本服膺终生 受其爱国情操与 活法 说的影响 2 屈原 杜甫以其爱国忧世之心成为陆游的异代知音 李白诗歌想落天外 变化莫测的艺术构思亦成为 其倾心学习的对象 3 岑参和陶渊明也受到陆游的重视 转益多师的态度使陆游从前代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也使陆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 第二节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 诗歌内容极为丰富 a 爱国主题贯穿陆游的创作历程 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 b 关于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 高山大川 草木虫鱼 乡村闲情 书斋逸趣 陆诗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 c 爱情诗虽少 却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如 沈园 二首 2 平易晓畅中的恢宏雄放之气 a 追求雄浑豪健 鄙弃纤巧细弱 诗风气势奔放 境界壮阔 b 常凭借幻境 梦境抒发壮怀英气 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 c 语言平易晓畅 章法整饬谨严 3 七言诗的高度成就 a 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 新奇而不至雕琢 仍能体现出平易近人的倾向 b 七绝笔致流转 情韵深永 4 缺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