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oc_第1页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oc_第2页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oc_第3页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溯南省郴州职业技术学院谢禾华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平民教育,提倡“有教无类“,即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他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文化知识和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他用“文、行、忠、信”四科和“礼、乐、射、御、书、数”文艺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发展;他运用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他主张尊师重教、教学相长;他强调乐学,反对死读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重视“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而不厌、诲人二不倦”、“扣其两端、举一反三”等等教学方法。他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我国古代教育业的发展,在今天也仍然有它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一、言传身教,树立师德典范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即使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他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培养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生。这是由于他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向心力。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如他一再强调只有正己方能正人,他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这些话集中说明正己才能正人的道理以及正己的重要性。孔子还指出了正己的办法,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思想认识,教给学生真知。另外他还要求教育者必须做到“学而不厌”,要不断地学习,不耻下问,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虚心好学,“温故而知新”才可“为师矣”,才能成为品德高尚、思想纯正、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曾经从师于师襄、老聘、郊子、长弘,态度谦虚有礼。正是因为孔子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深深地教育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在他的弟子中,有不少学生才能突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阂子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出色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厦等。孔子的言传身教,也森得了学生们的爱戴与敬重。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泅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对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孔子的言传身教,为广大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就会在思想行为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也是最有力的说服教育,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育学也告诉我们,“教育者的言行对学生行为准则、价值定向、性格形成和发展有较大的暗示作用。”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重要地位,更需德才兼备、言传身教的教师。二、因材旅教,普于突出优势孔子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文化知识和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但因学生的资质而各有侧重,这就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认为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能讲些浅显易懂的知识,也就是必须因材施教。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拘,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论语,先进)两个学生问同一个问题,孔子的答复却不一样,原因在于两个学生的思想性格不同。(论语颜渊)篇中孔子对“仁”的答复对不同的学生答案就有所不同,其中写道: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怒,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纫。”樊迟问仁,子日:“爱人。”从中不难看出,孔子是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思想情况的不同,给以有针对性的回答。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他人;司马牛因急躁,爱乱说话,孔子就谆谆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说话要谨慎,不要急于表态;而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就只对他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孔子这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又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同时,它能够促使学生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扬优点,逐渐完善自我。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今天的教育中仍有借鉴作用。当然,时代不同,具体要求和做法也应有所不同。要采取因材施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育对象有全面的了解,要象孔子那样,平等地对待学生,仔细地观察学生,深刻地了解学生;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使各学生自信心不断增强,各方面不断进步,技能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三、诱导启发,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抖卜”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己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再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如果求学之人不能举一反三,也就没有什么更可以说的了。这句话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孔子平时就是按照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甚至于互相争论,老师只需时而点拨,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孔子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表现最为突出的要算是对子路,他常常对子路好胜性强,自负才高的缺点给以启发性的批评教育。孔子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这实际上是启发子路不要不知强以为知,要虚心,要实事求是。再如孔子称赞颜渊好学,指出其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老师讲什么总是耐心地听,似乎无所质疑,很愚笨的样子,但回去一个人静静地思索,往往能有进一步的发明,正因为这样,子贡自承不如,因为颜渊可以“闻一而知十”。另外,孔子经常让学生说明自己的去向,或赞许或批评,但也只是“各言尔志”罢了,说之何妨?曾点在言自己的志向时,鼓瑟铿锵而作答,一派狂者的气象,但所言之志深得孔子的赞许。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可取之处。因为启发式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智慧。而“智力开发”已成为当今世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一切科技成果,都是智力竞争的结果,而教师所从事的正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要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诱导;要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创新之花要善于浇灌,精心培育,使其茁壮成长,取得可喜的收获。只有这样,学生的智力潜力才能得以开发,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也才得以实现,从而加速社会向前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目的明确清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方法灵活多样,除以上介绍的以外,还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注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张不耻下问,能者为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