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1、解题: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他乡异地偶然遇到来自故土的旧友,自然唤起强烈的思乡之情。全诗以白描手法,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2、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3、课文分析: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连用两个“故乡”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地表达了游子的欣喜之情。“应知”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思念。短短十个字,把“我”在特定情境下的感情、心理、神态等刻画得栩栩如生。“故乡事”应该包括很多很多事,为什么“我” 唯独眷恋着“绮窗前”的寒梅呢?答:一般来说,人的思乡之情往往是和那些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相联系的。可以这样设想,“绮窗前”的寒梅与“我”在家乡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使“我”想起家人的亲情和友人的温馨。诗人通过“寒梅”这个意象,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4、思想感情: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解题:这是作者羁旅巴蜀时寄给友人的一封信。2、翻译: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3、课文分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句中包含着一问一答,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处境与感受。夜雨池涨,烘托了秋思。景中透情,委婉清新。 以“巴山”指明地点,以“夜”“秋”点名时间,以“雨”指出环境。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a写未来的欢聚。紧扣“夜雨”,由怀念转而写希望。描绘诗人自己对未来的希望与设想。B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明确: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想象到什么时候才能还乡,同友人对坐灯下促膝长谈,共剪烛花,那时再回想如今的寂寞难耐和孤苦心境,定是苦中有乐,忆苦思甜。)朗读前两句,要融入作者的思亲之情,读后两句,要读出作者心中的希翼。4、思思感情: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释】 淮(hui):扬州。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杨花:柳絮。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译文】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1、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2、课文分析:(1)一、二两句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点出别离。 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2)“愁杀”二字将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3) 想象一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的画面: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4)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生情,烘托了离人的别离情绪。(5)思想感情:淮上与友人别这首写作者在扬州与友人握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译文:三秦之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让泪水)沾湿佩巾。 2、诗歌分析:(1)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首联对仗工整,写得十分壮阔。(2)颔(h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诗人宽慰和鼓励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3)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句赏析:这两句是作者的名句,也是唐诗中数一数二的名句。大意是:只要只要四海之内还有一个知己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互勉,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3、小结:这首诗一洗向来送别诗的悲酸之态,意境雄阔,风格爽朗,又具有深刻的哲理,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4、思想感情:诗歌通过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词语注释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 二十三年:刘禹锡被贬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抛弃,搁置。 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侧畔:旁边。 (9)长(zh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2、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3、诗歌分析(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首联写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凉之地度过了23年之久,应和白居易诗的尾句,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腹置的亲切关系。(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之情。(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名句赏析:“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千帆”和“万木”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诗人用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表现诗人豁达的胸襟。同时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意志消沉,要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也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香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公司协议合同书格式模板
- 合作开雨伞工厂合同范本
- 怎样做配件购销合同范本
- 打扫厕所用工协议合同书
- 承包山林土地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办公室装修及室内外照明设计合同
- 2025年度委托贷款合同助力物流业提升效率
- 2025年二手房中介聘用服务及客户满意度调查合同
- 2025版消防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合同书下载
- 相声的教学课件
- 【生物 四川卷】2025年四川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真题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2025年观看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 全国工会系统经审业务技能大赛知识题(附答案)
- 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泡泡玛特-
- 小学劳动烹饪活动方案
- 2025医德医风培训
- 合规财税培训课件
- 机械技术培训课件
- 新车销售培训课件
- 中学群团工作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