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学设计_第1页
隆中对教学设计_第2页
隆中对教学设计_第3页
隆中对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九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代燕单 位河南省济源市沁园中学课题名称隆中对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与七、八年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一是知识容量的拓宽,二是学习深度的增加。对于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对字词意义和句子翻译,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九年级文言文课文较长,“句句串讲,字字落实”的模式高耗低效,效果不明显。学生“只是用耳,用手,耳听手记,惟独不用口与心,思维禁锢了,积极性压抑了,学习能力泯灭了”只有找到一个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九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三国志的文学常识、相关历史知识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 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悟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形象 了解本文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的说理论事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悟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培养、提高文言 文鉴赏能力教学过程1、背景介绍 初步感知2、资料助读 导入新课一、三国志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二、陈寿 陈寿(33297), 字承祚,巴西安汉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 整理过诸葛亮集。三、“ 二十四史”3、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古今异义遂用猖獗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北据汉、沔,利尽南海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特殊句式时人莫之许也欲信大义于天下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此用武之国贤能为之用4、议读课文 把握文意 5、思读课文 理清思路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6、自主探究 互动交流1、文中除了通过诸葛亮谈论天下形势来表现他的才能外,还有其他什么地方突出了他的才能?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诸葛亮和刘备的形象?7、课堂小结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学文学的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8、布置作业作业:1、完成练习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研究 “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板书设计隆 中 对诸葛亮的抱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作业或预习作业:1、完成练习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研究 “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自我评价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首先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激趣导入”部分的“三国地图”,“理清思路”部分的“教学演示图”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天下三分”的策略。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预先的估计。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 这种方式的学习,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其要义是进入文本所描述的具体情境,因知世、论世而评人,又因评人而反观课文的用语,咀嚼语句中的真实内涵最终实现对文言文的有效学习。 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