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地平线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重点、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问问小组同学,并注音。画出值得积累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学习。难读的句子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读后思考: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读准下列词语(检查是否读准字音)无拘无束 散落 咀嚼 悠悠然 仙翁 沉沦 寂寞 渭北大平原A、“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B、“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品味 仍然 稀疏 广阔3、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的、人生的)三、精读课文。默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去追寻地平线,是怎样追的? 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作者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体会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追寻,练习朗读。默读“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默读句子“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体会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为什么这样说呢?2、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学习结果。(1)、解读地平线: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2)、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指导朗读。 (3)、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急切、好奇)、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4)、解读“人生的地平线”。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齐读)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四、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现在,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你的答案会变得丰富起来吗?地平线是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阅读课后测试:1、地平线隐含的深刻寓意是: 2、“地平线”是个谜是因为: 3、“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作用: 4、和“ 啊,天到尽头了!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这两句话。阅读测试答案:1、命运和理想交叉的时候,即理想实现的时候。2、a.等我接近了,“地平线”却不见了,天地依然平行,b.等我接近了,确又在远方出现了新的地平线。3、说明地势空旷、开阔,“地平线”显得明显。4、前后照应第二课时课 题1、地平线课 型写字课课 时1课时主备人王妤学习目标1、正确美观的书写本课5个生字。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本课疑难字。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读准“寞”字的读音,准确书写“悠、沦”等字。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按照自学提示中的内容自学:1、在字音方面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在书上给它注音。2、在字形方面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在书上圈出易错处,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三遍。3、你能给哪些字找到同音字或形近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4、哪些字通过查字典,使你有了新发现。(关注多音字,部首查字法时应查找什么部首,个别生字的字义。)二、各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把学习成果与小组同学共享。(教师巡视)三、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识字写字课后测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无拘无束 散落 咀嚼 悠悠然 仙翁 沉沦 寂寞2、区别生字、组词。飘( )沦( )寞( )漂( )抡( )漠( )3、同音字填空yu ( )闲 ( )秀 ( )伤 ( )静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品味 仍然 稀疏 广阔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张石匠拜师导学案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作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学习重点、难点: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石头雕刻的艺术品。问:这些艺术品做得怎样?用我们所学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如:晶莹湿润 色感雅丽 品类繁多 精美绝伦)过渡:这些艺术品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绝妙,这都归功于谁呢?2、出示石匠图片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这些艺术瑰宝都归功于石匠,这些石匠他们一生都工作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凭着手中的鬼斧神刀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石匠的民间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问问小组同学,并注音。画出值得积累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学习。难读的句子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读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读准下列词语(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师傅 撇捺 掂量 档柱 啧啧称赞 露一手 艺无止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夸耀 不急不恼了解:黄嘴角还没退、錾子、飞白、转笔等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默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1、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可分角色朗读。 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小伙子的手艺呢?文中的哪些地方告诉我们了? 画出描写张石匠的句子,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到的,学习写作方法。2、小组交流,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结果。张石匠是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我们从文中的对话来进行体会。过渡:对话中显而易见张石匠的傲气十足,为了证明他的无人能比,他与小伙子进行了哪些比试?(刻碑洗字 刻东西)学生自由朗读后总结:(张石匠笔笔匀称秀丽端正 丝毫不走样 小伙子 龙飞凤舞 似有惊涛骇浪之势 就是那“飞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师:张石匠的手艺确实高超,令人佩服!而小伙子刻得有神韵,气势壮阔且雄劲,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谁的技艺更高一筹,老师带着大家从三个方面来细细分析:从“选”“刻”“成”三方面分析:A、选的碑文难度大,小伙子选的是草书,比楷书难刻(出示草书楷书图片)B、采用的刻法难度高。张石匠用一般的刻法,而小伙子凭着记忆背着刻(抓动词 “该小伙子了,他请人当场写了一纸草书碑文,写好后他从头到尾细细看了几遍。再把碑文交给别人收好,掂起錾子,抡起锤就干开了”)C、成品上看,不但形似,而且出神,特殊笔法也刻得干净利落。(出示飞白是草书中看似断而实际连,看似空而实际有的一种高超的运笔方式)过渡: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稍作休息,做一个说话练习。【屏幕出示】张石匠面对对自己不利的这种状况,他怎么想的?【刻碑洗字怕是他的绝招,不行,再比一次才能见高低,看来张石匠这次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简单交流“刻东西”部分。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你心里会怎样想?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总结写法。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四、总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阅读课后测试:1、 文中张石匠与小伙子进行了哪些比试?2、 第一轮结束,从哪些方面能看出是小伙子赢了?3、 张石匠在输掉一轮之后,心里会怎么想?4、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道理?阅读测试答案:1、 刻碑洗字 刻东西2、A、选的碑文难度大,小伙子选的是草书,比楷书难刻(出示草书楷书图片)B、采用的刻法难度高。张石匠用一般的刻法,而小伙子凭着记忆背着刻(抓动词 “该小伙子了,他请人当场写了一纸草书碑文,写好后他从头到尾细细看了几遍。再把碑文交给别人收好,掂起錾子,抡起锤就干开了”)C、成品上看,不但形似,而且出神,特殊笔法也刻得干净利落。(出示飞白是草书中看似断而实际连,看似空而实际有的一种高超的运笔方式)3、张石匠输了一门,心里不免犯起了嘀咕,这娃娃本事倒不小,刻碑洗字我干了整整三十年了,没想到竟输给这个娃娃。哎!轻敌了。不过这娃娃到底会刻个什么东西出来?哎,这可不为人知了。不过,他一定想不出来我刻了一条石链。哼哼,小子,你认输吧谅你也刻不出什么东西来。哈哈,遇上我算你倒大霉,你认命吧。想跟我斗,你还嫩了点儿。不过,这娃娃到底会刻出什么东西来呢?哎希望不要超越我的技艺。为了不让他超越我,我要达到精艺求精、炉火纯青的地步。4、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第二课时课 题2、张石匠拜师课 型写字课课 时1课时主备人王妤学习目标1、正确美观的书写本课16个生字。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本课疑难字。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读准“嘀、掂、拨、档”字的读音,准确书写“碑、拨、楷”等字。了解几个形近字的用法。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按照自学提示中的内容自学:1、在字音方面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在书上给它注音。2、在字形方面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在书上圈出易错处,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三遍。3、你能给哪些字找到同音字或形近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4、哪些字通过查字典,使你有了新发现。(关注形近字,部首查字法时应查找什么部首,个别生字的字义。)二、各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把学习成果与小组同学共享。(教师巡视)三、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识字写字课后测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师傅 撇捺 掂量 档柱 啧啧称赞 露一手 哟2、区别生字、组词。碑( )锤( )拨( )毫( )框( )档( )脾( )捶( )拔( )豪( )眶( )挡( )3、本课生字中提手旁的生字有:( )( )( )4、四字词语填空。啧啧( )( ) 艺无( )( ) 龙( )凤( ) 远近( )(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屋一晚餐桌上的学校导学案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习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3、语言实践: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学习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以文前提示导入:古时候有人充分利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时光学习新知。可你知道吗,有时候餐桌上也是学校呢!(板书课题,生齐读)2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1、出示自学提示:(1)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思考:“餐桌上的大学”的含义;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愚昧 某人 压轴戏 鸦雀无声(2)分组读,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3)你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难理解的词?(4)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课文,师随机板书读错的字词,正音;指导难读的句段。三、初读课文,了解“餐桌上的大学”的含义。1、出示自学提示:话题1:说说父亲要我们在晚餐时交换知识的原因,并表明你的看法。话题2:简要说说是怎样交换的。话题3:在交换的过程中,父母发挥了什么作用?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话题4:你觉得,这样学习有什么妙处?2、四人一小组,分工选择以下话题中的一个。3、独立学习(师充分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并且特别关注程度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收获)。4、自由交谈允许学生走动,寻找各自的合作伙伴(选择同一话题的同学)(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展示思维,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5、各同学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教组员学习那部分内容。四、语言实践1、分角色朗读全文,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想;2、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五、语言积累与操练1、摘录喜欢的词句;2、动笔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课后测试:阅读语段,回答问题。父亲认为,最不可宽恕的是我们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一样无知。他常说:“该学的东西太多了,( )我们出世时愚昧无知,( )( )蠢人永远如此。”1、 在()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 你是怎样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3、 文中父亲的这段话给你怎样的启示?阅读练习答案:1、虽然但 只有才2、每一天都应该学会一些知识,不能让时间空过。3、一个人应该利用一切时间,不断学习,坚持学习。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要随时随地学习,任何知识都吸收。要知道点滴的知识积累起来也会有益处。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屋一古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能借助书下注释,背景资料等品析诗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吟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这两首古诗。学习重点;通过反复吟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这几首古诗。学习难点:能借助书下注释,背景资料等品析诗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先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遗产,有物质的,也有精神文化的,其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古诗”就是这遗产宝库中一块无价之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的两首古诗。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韵律。1、出示自读提示:、同桌互读,检查、纠正字音。、注意这两首诗属于哪种古体诗的格律,注意读出诗的韵律。、同桌借助书下注释,理解诗题的含义。2、检查自读结果。(指名读诗,解题。)三、自学古诗,理解诗意。1、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同学共同学习,借助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默读每首诗,与同学交流一下,你得到了哪些求知方面的启示呢?体会诗人的用意后反复读诗。试着背诵这两首诗。2、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与读书、求知有关的诗歌,试着背诵。看哪个小组搜集、积累的最多!课后测试:一、补充诗句。1、古人学问无遗力, 2、 为有源头活水来。3、 绝知此事要躬行。4、半亩方塘一鉴开, 二、按要求填空。1、观书有感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是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陆游告诉儿子做学问要 课后测试答案:一、略二、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可谓“实践出真知”啊! 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能说会写 能说会写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懂薛谭学讴这篇短文,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2、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能有条理地表达出对短文的看法和自己的心得体会。3、通过习作,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真正践行“学无止境”的理念。教学重点、难点:能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写读短文后的心得体会。学习流程:一、读一读1. 请学生自由读短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指名读短文,在停顿不正确的地方,要引导学生读,直至把短文读熟。2. 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试着理解短文所表达的意思。由于安排了“译文”,学生读短文的意思不难读懂。二、谈一谈一是阅读后的启发。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所阅读的短文中提炼观点。可以从薛谭的角度谈认识,可以从秦青的角度说启发。但教材编者的意图主要在于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把握。在学生结合短文谈所受到的启发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其他文章和生活实际中的事例谈体会,深化理解。二是谈写心得的方法。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开展班级交流。1. 从短文中提炼可以一说的观点。2. 结合短文内容对观点惊醒理解。3. 结合自己的生活世界谈体会。4. 注意自己的习作加一个题目,如“由薛谭学讴想到的”。三、写一写学生动笔作文。四、评议与修改。1、学生小组内互读自己的习作,小组内评一评,那些地方写的好,好在那里,还有那些可以修改的地方。2、推荐写的好的习作在班上交流。3、请学生互相交换修改自己的习作。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色光一 语文七色光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近义词的练习,能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词语的用法。2、通过第二道题的练习,体会表达方面的妙处。3、练习修改病句的方法。4、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积累语言,懂得做学问的道理。5、通过“知识窗”和“窗外事”的学习增长知识。导学流程:一、练一练。1、自己读词,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写出反义词。小组交流,订正。全班重点交流:偏僻、愚昧、苦楚,这三个词语。“偏僻”是形容地理位置的,有荒凉之意,与之相对的是“繁华”。“愚昧”是形容思想封建,很难接受新近思想。与之相对的是“文明”。“苦楚”的意思是痛苦,与之相对的是“快乐”。2、小组同学交流书上出示的句子在表达方面的妙处。教师从修辞方法方面予以提示。引导学生说出这样写的好处。3、出示语段,小组内交流改正语段中的语病。 全班共同交流,要指出每个病句的错误类型,然后根据病句类型进行修改。二、日积月累、知识窗。1、首先交流小组搜集的有关求知方面的名言警句。2、小组内熟读日积月累中出现的四个句子。3、指名朗读、正音,说一说自己的体会。4、小组内进行背诵。班级进行背诵展示。5、小组内读文章,出示自学提示:把文中的诗读流利,理解诗句意思。把“数枝”改为“一枝”有什么好处?从这篇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三、教师总结学习情况。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 我爱大海导学案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请学生在课前搜集、交流自己对大海的了解情况和感受,如图片、书籍、文章、录像、音乐等。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进行关于海的谈话,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大海,在谈话中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初识大海容颜。1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畅。2.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可以根据课后思考题,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填一填下面的空格:在课文中,作者按照的顺序,写了大海的、大海的以及人们对于大海的。读了课文,你觉得大海的容颜是什么样的。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读准下列词语(检查是否读准字音)朝夕相处 区域 享受 浩瀚无际 召唤 当成 狂风骤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凄凉- 欢呼雀跃- 对比形近字(概 慨) (幕 墓 慕 暮)三、精读课文,触摸大海的灵魂。1.默读课文,感受海的形象。画出写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和人们感受的语句,然后填写课文思考练习中的表格。这一步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大海的形象。2.品读想象,理解海的特点。(1)小组交流自己所填的表格,相互之间说说自己的感受。作者以清晨、早晨、上午、傍晚和入夜的时间顺序,具体描写了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和人们的感受,最后以“浩瀚无际”、“变幻无穷”点睛,说明了爱海的原因。(2)抓住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时段,品读课文,展开想象,理解海的特点。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指导:你对哪个时段的大海印象最深?读一读大海给你的印象。在朗读的基础上, (3)展开想象,想象这一时段大海的景象。逐步体会出早晨的大海是沉静的海,上午的大海是变幻的海,傍晚的大海是凄凉的海,入夜的大海是让人恐惧的海。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海里会产生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联想。要注意学生独特的体验,升华学生对海的认识。3.诵读课文,铭刻对海的记忆。可以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朗读和背诵。4.领悟表达方法。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全文,然后说说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要结合课后的练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四、总结写法,仿写练习大海有灵性;大海的性格犹如人的性格。本篇让我们充分感悟了大海的性格与魅力,也尽情享受着大海的赐与:它给我们以希望、活力和激励。五、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选取课文中某个时段的大海景象,画一幅画。阅读课后测试:1. 本课按( )顺序写出了大海的( )、( )以及给人的感受。2.课文按( )( )( )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3.每个时间段大海的都有独特的美,你对哪个时间段的大海的课文印象最深?4. “仿佛一块硕大无朋的调色板”极生动地显示出海的( )特点。5狂风骤起,海浪呼啸,巨浪也是黑的,像一头庞大的黑色怪兽,咆哮扑来,要吞没海中的一切,也要吞没岸上的一切。运用( )修辞方法,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阅读测试答案:1.时间顺序 色彩丰富 变幻无穷2.总分总3.早晨的大海是沉静的;上午的海是色彩丰富的;傍晚的海是凄凉的;写入夜的海是狂暴凶恶的。4色彩丰富 变幻无穷5.“咆哮”、“扑来”、“吞没”, 大海的狂暴凶恶第二课时课 题3、我爱大海课 型写字课课 时1课时主备人马香菊学习目标1、正确美观的书写本课13个生字。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本课疑难字。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读准“曾、硕”字的读音,准确书写“概、墨、罩”等字。掌握“曾”的两个读音。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按照自学提示中的内容自学:1、在字音方面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在书上给它注音。2、在字形方面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在书上圈出易错处,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三遍。3、你能给哪些字找到同音字或形近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4、哪些字通过查字典,使你有了新发现。(关注多音字,部首查字法时应查找什么部首,个别生字的字义。)二、各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把学习成果与小组同学共享。(教师巡视)“兽”的下部分是“口”;“幕”的下部分是“巾”;扩展同音字组词:暮色 坟墓 羡慕 幕布 三、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识字写字课后测试:1.多音字:处( ) ( ) 曾( ) ( ) 2.区别生字、组词。概( )曾( )幕( )末( )慨( )增( )暮( )沫( )3.词语积累。描写大海的词语:风平浪静 惊涛骇浪 博大胸怀 海浪呼啸 浩瀚无际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 沧海日出导学案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沧海日出的美和壮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描写顺序,领悟作者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4.认识9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学习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和教师的点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我们学习过巴金的海上日出,阅读过峻青的雷雨,对大海日出的景象和作者峻青,一定都不会感到太陌生,今天让我们走进峻青所描写的沧海日出,领会作者笔下壮观的日出美景。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问问小组同学,并注音。画出值得积累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学习。难读的句子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读后思考:沧海日出“美”在哪里,“壮观”在哪里?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寥寥 贪婪 巉岩 冉冉升腾 炊烟袅袅 虚幻缥缈照样子,说词语:红彤彤: 时隐时现: 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辽阔 虚幻 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的,重点描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三、精读课文。1、小组学习,完成下列内容。沧海日出“美”在哪里,“壮观”在哪里? 自由读文,引导展开“美”的想象。在读课文时,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呈现出了哪些画面,给这些画面取个名字,批注在文字旁边。(“晓星残月图”、“漫天红霞图”、“壮美日出图”、“西山仙境图”)而这些融汇在一起就构成了壮观的“沧海日出图”。 诵读课文,品味咀嚼“美”的语言。第一步,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诵读的段落,想一想应该怎么读,然后自己大声地读一读;第二步,听读评价,听老师朗读,或者听同学朗读,一边听一边评价读得怎样;第三步,朗读欣赏,即让学生朗读。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语感,教学要注意:始终把握“读”这个重点;必须把“话”变成“画”,要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可把第三、四自然段作为诵读的重点,可以读到背下来;要用各种朗读的方式,如指名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教师范读等;教师也要读,用自己的朗读感染和带动学生。 回归全文,交流倾诉“美”的感受。2、小组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四、总结写法,拓展练习。揣摩语言,学习体会“美”的表达。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课文中,我们学到哪些描写日出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适当作小结。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所看到的某个地方日出的景象。阅读课后测试: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我们学习过他的文章( )。2. 本文按照( )( )( )的顺序写出了沧海日出的美。3.朝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本句描写颜色的词语( )( )( )( ),细腻地写出了( )过程,预示着太阳距离海平面越来越近,光芒越来越强烈。4.沧海日出“美”在哪里?“壮观”在哪里?5. 课文填空,引导背诵东方的天空,( )了粉红色的霞光,大海,也被这霞光( )了粉红的颜色。朝霞渐渐( ),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 ),以后又变成为( )了。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一个( ),不久,这( )很快地在扩大着,扩大着,( )。到后来,就已经不是( ),而是( ),( )。阅读测试答案:1. 峻青 雷雨2.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3.“粉红”、“橘红”、 “鲜红”、“通红” 朝霞的色彩变化过程4. “漫天红霞图”、“壮美日出图”、“西山仙境图”,而这些融汇在一起就构成了壮观的“沧海日出图”。第二课时课 题4、沧海日出课 型写字课课 时1课时主备人马香菊学习目标1、正确美观的书写本课13个生字。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本课疑难字。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读准“垠、冉、炊”字的读音,准确书写“虚、贪、循”等字。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按照自学提示中的内容自学:1、在字音方面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在书上给它注音。2、在字形方面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在书上圈出易错处,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三遍。3、你能给哪些字找到同音字或形近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沧 苍 亭 享 垠 限 弧 孤 虚 虑4、哪些字通过查字典,使你有了新发现。(关注多音字,部首查字法时应查找什么部首,个别生字的字义。)二、各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把学习成果与小组同学共享。(教师巡视)三、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识字写字课后测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巉岩 冉冉升起 袅袅炊烟 缥缈 2、区别生字、组词。沧( ) 亭( ) 垠( ) 弧( ) 虚( )苍( ) 享( ) 限( ) 孤( ) 虑( )3、积累四字词语:虚幻缥缈 时隐时现 广阔无垠 晓星残月4、背诵精彩语段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屋 探索海底世界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索海底世界所凭借的工具,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3.认识7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导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洋世界,引出课题,齐读课题,重点要抓住“探索”一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紧扣“探索”,感知课文。(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音要准确。(2)在读中认识生字,并把生字所带出来的词语画上记号,再读一读。(3)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再流利地通读全文。然后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在课本上。三、紧扣“探索”,了解潜水工具。1、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潜水工具;描述了海底世界的哪些奇异景色?2、小组汇报:指导学生朗读,齐读、指名读,分小组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四、紧扣“探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果你想潜入大海,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潜水工具?你自己还想设计出怎样的潜水工具来?阅读课后测试:1. 读准下列词语:装载 下载 记载 婆娑起舞 司机 碧绿澄清 绮丽多姿 烟波浩渺2.探索海底世界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 )和( )进行描写。3.本文的结构是( )( )4. 如果你有机会身临其境,你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你也许会看到纤细的斑马鱼,也可能碰上庞大的鲸鱼,你也许会看到高贵的龙虾,舒展着长须,在水中婆娑起舞;也可能看到狡猾的章鱼,抖动腕足,在水藻中躲躲闪闪,伺机攻击猎物。偶尔你也会碰上笨重的海龟,看它慢条斯理地在海中游来游去。这一段生动地描绘出生活在海底的众多而神奇的海洋生物。运用(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海洋生物的丰富。同时,还用了( )的修辞方法。5.“在碧绿澄清的海水中,你还会看到美丽的珊瑚。有白的、黄的、绿的、紫的、蓝的,五彩缤纷;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松柏,有的像菊花,千姿百态,把海底点缀得像一座花园。在珊瑚礁附近所看到的鱼儿更美丽。鱼群披着五颜六色的鱼鳞,在碧绿的海底闪耀着七彩光芒,穿梭来往,上下翻腾,变幻出千百种花样,蔚为奇观。”这段描绘出海底美丽的景色,抓住( )和( )两种有代表性的景物,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绮丽神奇的海底图画。先着眼珊瑚的( ),又描绘其( );先着眼鱼儿的( )、又着眼于其( ),难怪作者会赞叹“蔚为奇观”,读者也会有同感。阅读测试答案:2.珍奇的海洋生物 绮丽的海底景色3.分总4.排比 拟人5.珊瑚 鱼群 色彩 形态 色彩 动态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七色光 语文七色光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修改错别字,培养学生正确用字的能力;学习两种不同形式的反义词,积累词语。2.积累与大海有关的成语和诗句。3.了解海洋颜色方面的知识。4.在了解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改正错别字,积累词语和句子。导学流程:1、练。“把下面两组词语中意思相反的用连起来。”本题提供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反义词练习,一组是四字词语,一组是两字词语。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连一连,然后教师再提供相关练习,进行拓展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找反义词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法。2.日积月累。本题主要训练学生积累一首金波先生写的有关大海的诗歌。先请学生读一读这首诗,再讲一讲它主要写了什么。最后,要求学生背诵这首诗。3.知识窗。(1)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则知识短文。(2)请学生自由找一找相关的介绍海洋知识的短文读一读,扩大知识面,丰富积累。4.大家一起来。 (1)课外搜集。在学习课文时就可以把任务布置下去,查找有关海底景物和海洋资源的资料。可以组建合作小组,合作开展搜集活动。(2)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话语向大家介绍自己搜集了解的海底景物或海洋资源或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3)编辑墙报。组织学生把有价值的资料集中起来,编辑后,办一期墙报。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 千里跃进大别山导学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的含义。4.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5.学会使用简单的批注符号进行批注教学重、难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感受革命豪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我批注。同学们,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就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中一部辉煌的史诗。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却大肆进攻解放区。面对敌人的进攻,1947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历时20多天,胜利进入大别山,拉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回顾那段精彩的历史吧! 2、 初读课文 1、会读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13个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约而同、叮嘱、狭路相逢、顽抗、猛虎出山 3、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汝河一役。表现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顽强的精神。 6、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 3、 细读课文、品味感情 1、我军面临怎样的紧急情况?画出相关句子 2、 在这种危机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了怎样的指示? 四、品词析句、升华主题。1. 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写?2. 在整个战斗中,我军能突破汝河核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文中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默读课文3-9自然段,在文中找出对战争取得胜利起关键性作用的一句话,并用直线把它画出来。 (1)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找到后用直线画出来。 (2)你怎样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3.理解课文中“勇者”指的是谁?4.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勇又表现在哪里呢?结合课文说一说,多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的不同含义?把你的理解批注在这句话的旁边。5.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作者这是运用了恰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造石台面施工方案
- 应急预案人员划分
- 绿化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方案
- 电力电缆施工方案标准
- xx市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风险评估报告
- 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计算试题
-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
- Unit 7 Let's count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牛津上海版(深圳用)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4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 2025年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报告
- 电力消防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2025
- 2025年国学与传统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仪表参数调校规程
- 2024年10月自考00144企业管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 子宫颈炎症护理课件
- 非小细胞肺癌课件
- VOCs治理设备培训
- 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电商文案写作教学课件
- 电力行业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制度
- 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