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楚辞期末论文.doc_第1页
屈原与楚辞期末论文.doc_第2页
屈原与楚辞期末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综述屈原是在离骚的最后一段话说:“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意思是:“算了吧!国内没有理解我的人,我又何必眷恋故都?既然我不能实现美政的理想,那么我就向彭咸那样生活吧。”屈原所谓的向彭咸学习,也就是要干自己的老本行。他在离骚中两次提到要向彭咸学习,意在强调其重要性。事实上,这句话是反着说给楚怀王听的,是在真诚地期待着楚王能够醒悟。事实上,屈原创作离骚,并不是单纯在发牢骚,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着明确的目的,意在通过这篇长诗,申明自己忧国、忧君、忧民之赤子之心,影响并感化楚怀王,以便能够继续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作者在最后一句抒发的这种能够为“美政”而效仿古人而死的自诉和警示正是强调这样一种劝诫的意味。可以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是他对理想的最后吟唱。如你我所知,最后他也是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自己的理想之路。 综观全诗的写作背景,公元前313年,张仪自秦赴楚,劝楚怀王亲秦绝齐,并以割地六百里为饵,楚怀王利令智昏而信之。由于屈原持坚定的联齐抗秦的主张,因此遭到楚国亲秦派贵族的谗陷和排挤,楚怀王为表示亲秦之决心,遂疏远并进而流放屈原。此后,秦国背割地之约,秦楚交恶,楚怀王这时读到离骚,才又想到屈原,并重新起用屈原,直至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秦国为止。可以说,屈原的离骚在屈原实行自己的美政时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于效果如何,则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内。只是,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因为一篇发牢骚的文章而受到重要的时候,这个人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自己的理想则颇让人怀疑。俗话说,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多阻碍。当然,作为政治家, 虽说在政治舞台上最终成了失败者, 但他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美政”的思想和宁死不屈的精神。【1】屈原的最后投水而死,在从其实现并放大自己的“美政”思想的角度上来说,不失之为一种唯美的理想。那么,屈原的所谓“美政”思想到底是什么呢?二:美政 美政” , 在先秦, 是屈原专用的词语, 特有的概念。离骚王逸注称为“ 善政” 。今人的注解, 大多称为“ 美好的政治” 、“ 理想政治” 都从王逸注而来。可见“ 美政” 不是政治概念, 不是政治术语, 而是文学名词, 具有形象性、感情色彩。如同李白说的“ 嘉政” 。王逸注称“ 美政” 为“ 善政” , 不是望文生义, 而是有所本的。“ 善政” 又是如何的政治呢? 尚书 大禹漠说: “ 德惟善政。” 据孟子 公孙丑上, “ 善政” 与下文的“ 虐政” 相对照, 则“ 善” 是形容词, 而不是“ 善其政” 。“ 善政” , 焦循疏: “ 恩泽之政” 。“德惟善政” ,孔氏传: “ 为政以德。” 可见, “ 美政” 的政治概念, 就是“ 德政” 、“ 德治” 。国语 楚语说:夫美也者, 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 唯其施令德于远近, 而大小安之也。” 这可作为“ 美政” 就是“ 德政” 的印证。【2】屈原的美政理想表现在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在内政上,他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在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进而统一天下。当时正是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亲切,结束“诸侯异政”而统一中国成为历史的必然。秦楚是当时的两大强国,也是有实力完成统一这个历史重任的国家,“从合而楚王,横成则秦帝”(苏秦语)。屈原是楚臣,他以时代理想“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不仅很必然,而且是正确且很有见地。【3】屈原“美政”思想源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对于帝王的强烈希望和期待心理。先秦帝王观念中的先王崇拜思想则是屈原“美政”理想产生的重要文化因子。屈原“美政”理想的构建缘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尤其是儒家、法家的法先王思想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屈原心中凝重的帝王情结是导致他最终走向自沉的根本原因。【4】综观有关屈原“美政”思想研究的学术文论和著作,学人普遍认同,屈原“美政”思想是和古代思想体系,尤其是政治思想体系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屈原的“ 美政” 思想不是一时涌现的, 而是逐步发展、形成的, 有一个过程。【3】从“善政”、“德政”到“美政”,从无为而治到以法而治,屈原的“美政”可以说,在先秦时代,既是独树一帜的,又是和其他思想一脉相承的。在先秦时期先后涌现出的各种政治概念中, 屈原的“美政”概念是崭新概念。考察有关文献, 可以清楚的认识到, 美政观包含着人治与法治并重、反心治等新颖内容,是儒道法的结合体。从屈原美政观中, 既可以看到先秦政治理想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可以看出其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倾向。【5】浪漫不是罪,但是当你把浪漫当做生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发现,现实和理想是有差距的,两者之间的距离还不小。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屈原的伯乐楚怀王去世后,屈原本人承受不了从理想的天堂落到现实的人间的巨大差距,而选择为理想献身,为政治献身的自沉汨罗。三:“美政”的现代诠释屈原的“美政”之所以在现代也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美政”是兼用儒道法而形成的。在屈原之前, 或儒或法或道, 往往各执一端, 未能取兼容并用的态度。用道术, 感到完全脱离实际;用儒术, 则觉难以解决现实问题; 用法术, 又觉操切而刻薄寡恩。随着统一之势的日渐呈现, 应运而生的政治思想必然要博取众长。屈原的人治加法治且反“ 心治” 等等思想, 就鲜明地体现了儒、道、法三家并用的特点。【2】其兼容并蓄的思想内涵和政治胸怀是值得我们认真领悟和发扬光大的。因为有容,所以广大;因为丰富,所以长久,这是屈原对现代人的启示。其次,第二, 具有审美的哲学意味。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命名曰“美政”, 用今天的话来说, 似乎是对政治理想进行“ 审美” 。暴政、苛政、虐政当然无“ 美”可审, 仁政、德政虽有“美#”可言, 却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许多新问题。若依历代厌倦政治者所道,则似乎政治是最肮脏的东西。要将并不美好的政治改变为“ 美政” , 就表面上看, 几乎就是“政治学”与“美学”的交叉结合, 是“ 政治美学”。【2】第三,从概念角度看,“美政” 只能作为人类社会长期努力的目标, 而不可能在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实现。也许, 它的可贵首先不在于现实的价值, 而在于它的理想性质和象征意义。【2】的确,理想的高贵之处就在于并不是常常可以达到的。虽不能至,但我们心向往之的过程中,总会体会到取法其上,得法其中的酣畅益处。从这个角度上说,“美政”之美就在于其所不能到亦无怨无悔。四:评价屈原提出的“美政”, 是先秦政治理想的重大发展,代表着社会政治理想集大成的总趋势。可谓振聋发聩。但是, 按照“审美”的要求来设计政治蓝图, 这是政治上的理想主义, 也是政治上的浪漫主义。就此而言, 所谓屈原作品风格是“内容上的现实主义, 艺术上的浪漫主义”, 应为片面性的结论。【2】屈原的“美政” , 在当时的确达到美的高度。首先, 从他体现儒家的优良传统来说, 他既培育人才, 又选拔人才,在今天看来, 仍然有积极意义。这不能不是比较开明, 比较有利的想法和措施, 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再论他采取法家的有利办法。法的产生, 固然是对待奴隶和农民, 但却有其积极意义, 因为当时奴隶主和封建主用以制裁奴隶和农民原来并无法律, 只凭自己好恶, 所谓“ 人治” , 正如屈原所反对的“ 背法度而心治” 的, 心治” 是一样的。也就是统治阶级随心所欲, 任意处理, 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从而有远见者, 感到既不合理, 又影响统治权的巩固。【6】屈原在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形势和展望社会前景的基础上, 批判地吸收了当时各派思想家、政治家的思想,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以民为本, 以德为政,以法为用的“美政”理想。这一理想既符合地主阶级的眼前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