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计算_第1页
基坑降水计算_第2页
基坑降水计算_第3页
基坑降水计算_第4页
基坑降水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6 3 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6 3 1 降水井型 选 6 型喷射井点 外管直径为 采用环形布置方案 200mm 6 3 2 井点埋深 埋置深度须保证使地下水降到基坑底面以下 本工程案例取降到基坑面以 下处 埋置深度可由下式确定 1 0m 01x LHhhl irh 6 2 式中 井点管的埋置深度 L m 基坑开挖深度 这里H m12Hm 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 这里可取一般值h m 0 2m 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的安全距离 h m 本次可取 1 0m 降水漏斗曲线水力坡度 本次为环状 取 xi 0 1 井点管至基坑边线距离 本次取 1 h m1 0m 基坑中心至基坑边线的距离 本次工程 0 r m 案例去最近值宽边的一半 即 40m 滤管长度 本次取 l m1 0m 故带入公式可得埋置深度为 L 0 1 12 0 2 1 0 0 1 1 0 40 1 0 18 3 x LHhhlm rih 6 3 3 环形井点引用半径 采用 大井法 参考规范 将矩形 本案例长宽比为 2 5 小于 10 基坑 折算成半径为的理想大圆井 按 大井法 计算涌水量 故本次基坑的引用 x0 半径 4 0 ba x 6 3 式中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基坑的长度和宽度 a b m200 80am bm 系数 可参照下表格选取 表 6 1 系数 表 b a00 050 100 200 300 400 500 60 1 00 1 001 051 081 121 141 161 171 18 则 80 0 40 200 b a 1 16 故带入公式可得本次基坑的引用半径为 0 x 0 20080 1 1681 2 44 ab m x 6 3 4 井点抽水影响半径 由下列公式可求得抽水影响半径 m kt R H x w 2 2 0 6 4 式中 时间 自抽水时间算起 2 5 昼夜 本t d 案例取 5d 土的渗透系数 这里取平均值 k m d 2 7 km d 含水层厚度 本次取承压含水层厚度含水 w H m 层厚度 土层厚度的总和 即为 5 2611 2 w Hm 土的给水度 按表 3 2 确定 本次取圆砾m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另外由上述计算可得 0 2m 0 73 7m x 表 6 2 土的给水度 m 表 土的 种类 砾石 卵石 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粉质粘土粘土泥炭 m 0 30 0 35 0 25 0 30 0 20 0 25 0 15 0 20 0 10 0 15 0 10 0 15 0 04 0 07 0 02 0 05 故带入公式可得抽水影响半径为 R 2 2 0 81 2 2 2 2 7 5 11 2 90 0 0 2 w kt Rm m H x 6 3 5 基坑涌水量计算 1 基坑稳定渗流涌水量 用下列公式来进行计算 1 00 2 73 lg lg MS k R Q xx 6 5 式中 土的渗透系数 这里取平均值 k m d 2 7 km d 总含水层厚度 这里 M m 12 1 210 8Mm 地下水水位降深 本次取 另外由上S m13m 述计算可得 故带入公式可得基坑稳定渗流涌水量为 0 90 0 81 2Rmm x 1 Q 3 1 10 8 13 2 73 2 73194 6 lg 81 290 0 lg81 2 Qmd 2 基坑静储水量计算 取基坑土体给水度 故基坑总静储水量 V m3 可由下式计算 0 20m w Vab mH 6 6 由上述计算可得 故带入公11 2 200 80 0 2 w Hm am bm m 式可得基坑静储水量为 V 3 11 2 200 80 0 235840Vm 按预降水 10d 算 则平均日出水量为 2 Q 3 2 35840 3584 0 1010 V Qmd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6 7 3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则基坑的总涌水量为 3 12 3194 6 3584 06778 6 QQQmd 6 8 6 3 6 基坑单井出水量计算 可采用完整承压井来计算单井出水量 公式如下 2 73 lglg w w kM H q R r 6 9 式中 水井半径 可取外管半径 rw m200mm 由上述计算可得 故2 7 10 8 11 2 83 3 w km d MmHm Rm 带入公式可得基坑单井出水量为 q 3 2 732 73 2 7 11 2 10 8 337 2 lglglg90 0 lg0 2 w w kM H qmd Rr 6 3 7 基坑单井数量和井间距的确定 1 基坑井点数量计算 管井数量为 个 1 21 2 6778 6 337 2 23 9nQ q 6 10 实取 24 根井点管 2 基坑井点间距计算 井点间距 2200 80 23 3 24 zL Sm n 6 11 6 3 8 基坑单井数量复核验算 用下式计算 6 12 0 1 1Q y n q l 6 13 式中 n 取外围井的数量 24 对于承压完整井 可按下式 3 6778 6 Qmd 0 y 计算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1 0 0 0 3661 lglg n w w Q Rrny xHr kMn 6 14 式中 承压水头至该含水层底板的距离 本次案例的 H 综合承压稳定水头相对标高为 故参照工勘报告中的土层特性参数表 1 2m 取其值为 其他所有参数均同前述 不再重复 则 14 27m 23 0 0 366 6778 61 14 27lg 90 00 20lg 240 20 6 0 81 2 2 7 10 824 my 故 0 1 11 1 6511 0 0 9 6 0 24 324 8 1 0 Q y n 所以满足要求 6 3 9 基坑井降水深度验算 对于承压含水层 0 123 0 3661 lglg wn Q SR x xxxr kMn 6 15 式中 S 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值 m 由 n 的乘积得出的基坑抽水总流量 0 Q 0 y 3 md 基坑中心距各井点中心的距离 123 nx x xx m 由上小节可分配井点分布方案 在基坑角点想外扩展 形成井点轮廓 1m 在轮廓的角点处设置四口井 其余在宽边各设置 3 口井 中点处一口 两边对 称设置 1 口 长边设置 7 口 中点处设置一口 其余在两旁各设置 3 口 对称 布置 则基坑井点轮廓宽边处的井点距离为 长边为 各井点中心20 5m25 3m 距离基坑中心的距离可参照此方案按几何勾股定理方法确定 如下图 3 3 所示 在此不再累赘 故可得出如下结论 2444442 0 366 24 6 0 337 2 1 0 2 7 10 8 1 lg 90 00 20 lg 101103 1109 086 165 048 241 24 44 81 0 S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