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_第1页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_第2页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_第3页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_第4页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课堂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 张丽教 学 过 程备注一、导疑情境导入、提出疑问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事 例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镁条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红磷燃烧氢气点燃总结: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 发生一种的 、 的 的氧化反应。 二、引探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一)展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烧条件的比较,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阅读课本P128-131,回答:燃烧的条件:1、 2、 三个条件3、 灭火的条件:1、 2、 三个条件3、 三、释疑主动展示、阐释疑点 A A B1)A图中实验现象:铜片上白磷 ,红磷 ,热水中白磷 ;B图中没有通氧气前白磷 ,通氧气后白磷 。2)A图中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实验现象对比说明 3)A图中铜片上白磷和红磷实验现象对比说明 对上述实验进行改进后,装置如下图:1) 改进后装置的优点: 2) 气球的作用是: 四、启思归纳总结、提炼方法1、阅读教材P131表7-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灭火器适用范围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 内 燃烧,聚集 ,使气体的体积 而引起爆炸。 、 、 、 、 等都属于易燃易爆物。五、精练当堂训练、提升能力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B. 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C. 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D. 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2. 如图所示,点燃甲、乙两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A. 是可燃物B. 有氧气或空气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可燃物有着火点3.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 具有可燃性B. 要与氧气接触C. 温度达到着火点D. 熔点低4. 纸火锅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不会点燃的原因是( )A. 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B. 纸火锅被加热时纸的着火点升高了C. 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D. 纸火锅里的汤汽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5. 块状燃烧架空燃烧时,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其原因是( )A. 增大燃料的热值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降低燃料的着火点D.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6.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B. 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C. 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内浇水7. 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A. 拨打119火警电话B. 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C. 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D. 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8.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B. 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 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其目的是将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9.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醇(乙醚分子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B. 浸有少量乙醚分子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C. 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D.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10.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B. C. D. 11. 回答下列有关野炊问题。(1)生火方法如图所示,先将纸张点燃,再用燃着的纸张引燃枯柴,说明纸张的着火点 (填“高于”或“低于”)枯柴的着火点;(2)枯柴架空燃烧旺,紧密堆放燃烧不旺,甚至会熄灭,说明燃烧需要 ;(3)野炊结束后,为防止死灰复燃发生火灾,可采用的灭火方法 。12. 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化学式:)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1)丙烯菊酯由 元素组成。(2)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 ,蚊香才能燃烧。(3)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这与构成物质的分子 有密切的联系。(4)蚊香在使用过程中,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请说出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 。13.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连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现象分析】(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第二课时 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知识1. 下列场所贴有 等消防标志的是( )煤矿油库面粉厂煤气站A. B. C. D. 2. 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 )A. 煤气泄漏,应先关煤气阀门,后开门窗;绝不能开、关电器开关和在现场打电话报警B. 溶洞探险,必须作灯火实验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熄D. 冬天烧炭取暖,在房间放一盆水可防止中毒3.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 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来检验C. 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 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4.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 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切断电源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这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5.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洞探险,须做灯火实验B. 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C.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须严禁烟火D.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须检验纯度6. 2012年10月山东威海因燃气泄漏导致一居民家发生爆炸。从安全角度考试,家中发现燃气泄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迅速开启排风扇排气B. 用打火机查找燃气泄漏位置C. 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D. 不理会,继续生火煮饭7.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汽油蒸汽面粉粉尘棉尘天然气A. B. C. D. 8.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一氧化碳和氧气B. 氢气和空气C. 天然气和空气D. 一氧化碳和氢气9.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多数是瓦斯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当矿井中瓦斯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加强通风,以降低瓦斯的浓度切断矿井内的所有电源A. B. C. D. 10. 及时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春同学对以下相关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气体的收藏方法B. 物质鉴别气体难溶于水用排水集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或排水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溶于水向下排气法硬水和软水肥皂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燃着的木条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猛C. 化学中常见的“三”D. 安全常识三种可燃性气体三种可加热的仪器烧杯、试管、量筒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做灯火实验使用燃煤炉子取暖注意室内通风厨房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A. AB. BC. CD. D11. 通过对某次公交车燃烧爆炸事故原因的调查,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液滴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爆炸,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面粉爆炸实验中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实验失败(不发生爆炸)。(写出可能的一条原因)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A. 鞭炮B. 可乐C. 书刊杂志(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必须的是 。A. 公交车上要配备灭火器B. 公交车上要配备破窗锤C. 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除安全知识培训12. 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10分,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液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迅即赶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用喷雾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到5时30分,隧道内明火被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