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1页
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2页
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3页
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4页
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天然气六安-霍山支线长输管线工程二标段施工安全预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中国南海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05月07日目录1.编制目的12.危险性分析12.1.危险源情况12.2.应急组织机构12.3.职责12.3.1.现场应急指挥12.3.2.HSE监督员12.3.3.应急小组22.3.4.应急措施2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1. 编制目的为了防止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在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状态下,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制定本预案。2. 危险性分析2.1. 危险源情况根据从事工程的项目特点,所承接的项目主要有机械设备、电气焊、高空作业等工程施工。可发生和重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安全事故有高空坠落事故、触电事故、坍塌事故、电焊伤害事故、车辆火灾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火灾爆炸事故、机械伤害事故、中暑、食物中毒等。组长: 利成云副组长: 陈尧副组长: 汤先兵副组长: 徐晖组员: 刘武华 尹健张鑫班组2.2. 应急组织机构2.3. 职责2.3.1. 现场应急指挥a负责对任何紧急情况作出反应;b有权调动参建单位所有财物和人力等资源,接收信息并保留记录;c负责指挥应急小组成员采取应急措施;d紧急情况结束后通知有关各方、收集事件报告供调查和分析。2.3.2. HSE监督员a检查控制点并分析形势;b检查应急电话和信息传递渠道是否正确、畅通;c对现场HSE进行监督并落实应急小组的工作;2.3.3. 应急小组a紧急赶赴事故现场;b听从组长和现场领导的指挥;c征求现场监督的建议;2.3.4. 应急措施(一)、火灾注意:1)救火要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原则下进行;2)油料起火不能用水灭火;3)电起火,在没有切断电源时,用灭火器扑救,应采取可靠的防触电措施。A室内灭火1 )职工发现室内起火,应立即判断起火部位;2 )迅速切断油、气、电,停止可以发生火花的一切操作;3 )如果允许,应迅速隔离或搬掉易燃易爆物品;4 )火灾初期,起火面积小,可用灭火器、水、水湿的毛毡、衣服、棉被等物品,迅速扑灭;5 )若伴有浓烟和有毒气体,应用湿毛巾或防毒面具捂住口鼻,保护呼吸;6 )若大面积起火或预见到火势会迅速发展而不易扑灭,应立即跑出呼救,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7 )在危险时刻,抢救顺序是先人后物,先贵后廉。8 )在火灾蔓延到室外,要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在积极扑灭的同时,防止二次伤害。B营地灭火1 )职工发现营地起火,应立即呼救,通知营地领导。2 )全体职工听到呼救后,要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前往救援。3 )灭火时不能慌乱,要统一服从营地的领导指挥。4 )要准确判断起火部位,迅速切断该区域的油、气、电。5 )若起火面积小,要迅速有组织的用灭火器、水、水湿的毛毡、衣服、棉被扑灭。6 )若大面积起火或预测到火灾会迅速发展,不易扑灭,应立即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7 )应采取措施有组织的隔离或消除附近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和机械设备,把它们转移到上风或远离。8 )若有浓烟和有毒气体,要用湿毛巾或防毒面具捂住口鼻,保护呼吸。9 )抢救顺序是先人后物,先贵后廉。要防止二次伤害。C机动车灭火1 )驾驶员或其它人员发现机动车辆起火,要立即采取措施将车上人员疏散到车外。2 )应首先使用车上的灭火器灭火。3 )如果火扑不灭,应立即呼救。4 )在停车场,要采取措施隔离其它车辆。5 )若车上装有易燃易爆物品,情况允许时,将车上物品卸下,不允许时,应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向车上蔓延。6 )若火势控制不了,要采取措施防护由于二次起火爆炸引起的伤害。(二)、交通事故应急措施a发生交通事故,要立即停车。b抢救伤者,保护现场(抢救伤员需移动现场时,必须做好标记 )。c及时拨打122或110向当地公安部门和驻地指挥员报告。d如果现场有危险因素,要设法尽快减少和消除,防止事态扩大。(三)、触电急救措施a职工发现有人触电,要首先设法切断电源,切记不能用手、脚去摸伤者,造成再次触电。b如电源控制器较远,应就近使用木、竹等绝缘器具给触电者切断电源。雨天气要采取措施防止再次触电。c切断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者伤情,重点检查呼吸和心跳。d需要时,要立即做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运送医院。(四)、工伤疾病急救措施a如遇有外伤,要采取措施止血和防止伤感染。b如遇有骨折,要采取措施固定骨折部位。c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伤害或突发疾病,应由班组急救员就地组织急救,并立即通知工地指挥员。d抢救时要注意不要将伤病加重,必须搞清楚原因在行动。(五)、重大伤害事故急救措施a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件,应立即组织现场急救人员利用急救药品进行包扎,将伤员送至离现场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或拨打医院的急救电话 , 请求紧急医疗救护。b在事故发生的同时,将情况报告给项目领导,由项目领导组织人员调查事故原因。将事故调查报告上报业主项目部、监理。(六)高温作业应急措施a前期准备工作(1)开通气象服务业务,坚持每天接听当地气象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适当调整施工工序及施工作业时间。(2)在施工场所及职工营地分别配备急救箱,购买各种防暑降温药品,以备现场急救。(3)一旦发生人员中暑现象,及时送到指定医院展开救护。b预防措施(1)根据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夏季进行施工时,在中午天气最炎热时间,不可在露天且无遮阳棚的环境下进行作业。(2)给每一位职工发放一定数量的防暑降温药品并配备专用水壶、毛巾、洁净水,保证职工在作业中的个人防护安全,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不受到伤害。(3)现场搭建办公室、施工工棚等设施,配备饮水机,供应矿泉水以解决现场施工人员的饮用水问题。(4) 在密闭及半封闭环境下作业时,现场有人看护,HSE监督员现场巡回检查,一旦发现有人中暑,马上组织人员将伤员救离现场,安排到阴凉地点展开急救。(5)施工人员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得穿短袖、短裤等衣物施工,以防止由于阳光过于强烈对皮肤造成伤害。(6)施工人员进行作业时,必须戴规定的劳保手套,不戴手套不可接触经阳光曝晒的钢板及其构件,以防止由于钢板表面温度过高造成手的伤害。(7)各班组成立防暑应急小队,由各班组HSE监督员负责,一旦发生人员中暑现场能马上展开急救。(8)职工食堂每天熬制防暑降温饮料及食品,并派专人送至施工现场,定点、定时发放,保障施工人员体能需要。(七)、机械事故应急措施a各种机械设备(卷扬机、吊车、装载机、包括手持电动工具、自动切割机等在内) 应由设备员组织定期的维修和保养,并作好维修保养记录,排除事故隐患。b所有机械设备的操作手上岗前应进行培训,掌握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 如:起重工) 还应取得相关安全监察部门核发的上岗证,做到关键部位持证上岗。c机械设备在作业运行前,应检查其安全性能是否良好,是否安全可靠。吊车、装载机等设备的制动、转向等部位应灵活有效,所有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作业。设备启动前,应检查运转设备四周有无影响作业的堆积物、人和车辆。d施工作业前,应对卷扬机及吊车钢丝绳进行检查,确认有无断股、卡涩现象,检查卡扣无松动后方可起吊重物。严禁超载超负荷运转。e大型设备,如吊车在作业时,除操作手外,还应配备专人负责现场指挥,要求操作手及有关作业人员步调一致,发现安全隐患应首先停止作业,等排除危险源之后方可继续作业,严禁作业过程中指挥人员脱岗。fHSE现场监督员及设备管理人员应不定期、不定时的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并对操作手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进行检查,如发现违章操作的作业、行为,应立即责令其停止作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再教育,待合格后方可回到岗位。情节严重的,取消作业资格。(八)、医疗急救计划a医疗设施依托的有关说明考虑到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可能会严重危及伤者的生命,为缩短抢救时间,且救护车赶到工地之时(或我项目部应急抢救车辆将伤者运至医院)期间仍有2040分钟的等待时间,这将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故此我们每个施工机组至少两人以上受到较为规范的医疗急救培训,并且保证至少有一人在施工现场工作。b紧急医疗器具/药品的配备名称数量单位用途急救药箱1 个黄连素片1瓶用于肠炎腹泻等症消毒酒精棉球2 瓶用于外伤消毒红药水1瓶用于皮肤外伤消毒风油精2 瓶用于蚊虫叮咬、中暑等症云南白药1 瓶用于严重的外伤止血、止痛体温计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