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记承天寺夜游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翻译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2、品味优美语言,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三、写作背景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苏东坡蓬头垢面、跌跌爬爬地带罪从湖州向黄州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到了荒凉的小镇黄州。在黄州,他无薪俸,生活困难,便租50亩荒地(城东坡之地)经营,故称苏东坡。在黄州,他完成了千古流芳的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苏东坡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了海南。历典八州,行程万里,却能够随遇而安,一路走来一路歌,越贬越豁达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正如他自己在黄州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补充: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四、自学指导一:古文阅读三字经 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1、给加点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2、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自学指导二: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四分钟后期待你们小组的精彩回答。温馨提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删(删除)补(增补)换(替换)调(调整语序) 小测试解释加线字: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自学指导三: 速读课文,依据表达方式 ,试将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六、自学指导四 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2、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本文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七、课堂检测1.下面红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阅读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描写的对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