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7月)语文试题D卷.doc_第1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7月)语文试题D卷.doc_第2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7月)语文试题D卷.doc_第3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7月)语文试题D卷.doc_第4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7月)语文试题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7月)语文试题D卷一、 书写 (共1题;共2分)1. (2分)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创伤(chung) 拮据(ji j) 拈弓搭箭(nin) 吹毛求疵(c)B . 谮害(zn) 撅断(ju) 咨诹善道(zhu) 绾起(wn)C . 朴刀(p) 恣睢(zsu) 强聒不舍(gu) 夙夜忧叹(s)D . 髀间(b) 慨叹(ki) 度德量力(du) 箪食壶浆(dn)二、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2. (2分)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B .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C . 节日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在抢红包”。D . 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3. (2分)为下面这段话选配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5月9日晚,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行为。按照5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机动车驾驶员醉酒驾车的,将被处以拘役的刑事处罚,并吊销驾驶执照,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因此,高晓松可能成为“醉驾入刑”后第一位中招明星。A . 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B . 高晓松酒驾获刑。C . 高晓松或成首个醉驾入刑明星。D . 高晓松或成第一位中招明星。4. (2分)下列各项中的句式变换不符合改句要求的一项是( ) A . 原句: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要求语气表达更强) 改句: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难道不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B . 原句;赣南苏区在先行先试中铿锵有力地前行。(要求突出强调“铿锵有力”) 改句:铿锵有力地,赣南苏区在先行先试中前行。C . 原句:汽车一阵疾驶,溅了他一身泥。(变换成被动句) 改句:他被疾驶的汽车溅了一身泥。D . 原句:这辈子,我们就是父母的影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改句:我们永远是爸爸妈妈的负担。5. (2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A . B . C . D .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6.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B .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C .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D .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4分)7. (14分)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B . 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C . 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D . “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B . 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C . 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D . “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8.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乃记之而去(到去)B . 犬牙差互(互相交错)C . 蒙络摇缀(覆盖、缠绕)D . 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5)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六、 默写 (共1题;共10分)9. (10分)古诗文默写战争是古代文人书写不尽的题材。“黑云压城城欲摧,_”,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_,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_”,风雨飘落的夜晚,诗人梦想一身戎装,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_,长河落日圆”,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_,_”,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刻画了将士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_,_,必以情”,则是理性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请你也写出连续两句关于战争的诗句:“_,_。”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10. (23分)阅读哦,漫河,完成下列小题。哦,漫河宋向阳一九四二年的阜城,正被一场战火蹂躏。漫河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刘水成老汉坐在岸边,眼里装满焦灼,额上的皱纹越发显得深了。不远处,炎热的阳光晒烤着一大片西瓜地。作为主人,刘水成面对已经到来的丰收,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A)漫河西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薄皮、沙瓤、味甜。刘水成的种瓜技术远近闻名,从来不愁卖。赶上这个世道,大家连命都难保,谁还有心思来吃刘水成的瓜呢?刘水成叫媳妇在瓜棚守着,装了一小车西瓜去阜城县城,想碰碰运气。路上,刘水成遇到很多逃难的人,个个步履匆匆,没有一个张罗买瓜的。他的心里空落落的。进城门的时候,几个皇协军走过来,其中一人用枪托子朝车里一戳,有个西瓜瞬间四分五裂,红色的内瓤露了出来。他们像疯子似的抓起,一阵狼吞虎咽。刘水成的脖子上暴起一条青筋,却强忍着。过了一会儿,这群狗腿子又留下几个瓜,才放他走了。刘水成的心里淌着血,不声不响地赶着驴车往前走。到了市场,刘水成四下望望,昔日的热闹已不复存在,稀稀拉拉的行人让他的胸腔里一点点变凉。此刻,一个头戴礼帽的先生走了过来。他用手里的扇子指了指西瓜,说:“是本地种的吗?”刘水成说:“这可是纯漫河瓜呀,不甜不要钱。”说完掏出一把短刀,在一个瓜上轻轻地划了几道。西瓜仿佛静了一下,接着便分成了均匀的几瓣,露出诱人的瓤。(B)那个先生捧起一瓣,不紧不慢地吃了几口,使劲点了点头,说:“漫河西瓜,名不虚传哪。”问完价钱,他一扬手说:“这一车瓜我都要了。”刘水成听了,美滋滋地想道:“今儿个运气不赖呀。”可是,当他把驴车赶到一个深宅大院前的时候,竟然傻了。原来,这里是日本宪兵队驻地。刘水成哭丧着脸想把驴车往回赶,已经晚了。有个宪兵夺过缰绳,一脚把他踹倒在地。又过来几个家伙开始卸车。刘水成挣扎着起来,想阻拦他们。一把明晃晃的刺刀突然横了过来,让他呆立在那里。傍晚的时候,刘水成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了漫河边上。夕阳已经滑落下去,残空如血,耳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像是一群人在哭。媳妇见他一副落魄的样子,吓得半死,声音颤抖着问他:“你这是咋啦?驴车呢? ”刘水成苦笑了一下,说:“咱的西瓜都有主了。”媳妇道:“你说啥呢?咱的驴车呢?”刘水成把经历说了一遍,叹息着坐在瓜棚边,心一阵阵痛。媳妇悲戚地说:“鬼子咋这狠哪,一个大仔不给,还要咱一地的瓜。”“那有什么办法?他们把驴车扣押着呢,说好了三天后来拉瓜”。刘水成一边说着,一边落下泪来。媳妇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干脆下关东吧。”刘水成说:“咱俩无牵无挂上哪儿都行,可这口气不好出啊。”他望着不远处的漫河,眼里像燃起了火。晚上,漫河岸边突然来了一队穿粗衣的陌生人,他们手里都拿着武器。刘水成惶恐地望着,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人小跑着来到刘水成面前。他心里一紧,以为又要发生什么事了。再一细看,竟是大姐家的亲外甥春来。“你干啥来了?”刘水成问。“我和队伍路过这里,想跟你打听一下鬼子活动的情况。”春来说。刘水成知道外甥偷偷加入了回民支队,听了这话顿时来了兴头,把自己了解的都说了。春来说:“舅啊,别看鬼子兴洋,我们早晚送他们上西天。”刘水成激动地说:“好啊,就盼着这一天早点到呢,你快叫同志们都过来,咱西瓜管够。”春来说:“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刘水成说:“你就让他们来吧,这些瓜再过几天都得让鬼子们祸害了。”春来追问一番,然后把队长他们叫了过来。刘水成摘了几个特大的西瓜,切好了分给大家吃。战士们吃着甜甜的漫河西瓜,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等把鬼子赶走了,我还会回来,把西瓜种遍漫河两岸。”刘水成坚定地说。队长握住他的手,充满信心地说:“叔,你就放心吧,(C)咱漫河西瓜的名气一定会传遍四方。”三天后,有辆汽车载着一群宪兵来到了漫河边。刘水成笑容满面地把他们迎进瓜地,然后迅速消失了。过了一阵,瓜地里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宪兵们没等尝到爽甜可口的漫河西瓜,已经死的死,残的残。原来,回民支队的人在这儿埋了不少“铁西瓜”,等着鬼子来吃。(1)小说故事情节紧张,请你依据提示填空,理清小说脉络。西瓜丰收,_进城卖瓜,_ , 绝望愤恨瓜地设伏,坚定自信(2)文章多次写到漫河西瓜有名,请结合A,B,C三处句子,具体说说小说为什么这样写?(3)第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夕阳已经滑落下去,残空如血,耳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像是一群人在哭。(4)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刘水成是一个怎样的人。(5)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以“哦,漫河”为题的用意?11. (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泥兴荷花壶(有删改)孙方友泥兴荷花壶,陈州特产。用料讲究,壶坯虽薄,但极坚固。更令人称奇的是,用指一弹,“当当”作响,且一壶一音,音长如绵,如琴似弦。真正供奉京城皇宫内的泥兴壶,多是陈氏壶。到了民国年间,窑主名叫陈三关。正逢军阀混战的乱岁月,陈氏壶开始流落民间。只是其造价极高,能用起这贡品的,多是些达官贵人。这一年,段祺瑞来到了陈州城。他派人问清了陈三关的家,便带随从乔装直奔陈府。陈三关已年近古稀,银白的须眉下藏着一双深邃的眼睛,言谈举止皆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他见来一富商,便起身迎客。段祺瑞拱手还礼,报了化名,说是慕名专程到陈州欲购一套陈氏泥兴茶具,若能得一宝壶,出价在所不惜。陈三关命人抬出几箱茶具,一一打开,对段祺瑞说:“这是一百套上品,我再从中挑出一壶,可丑话先说不为丑,先生要拿出这一百套的钱来!”段祺瑞当即命人掏出一托盘钢洋,放在桌子上。陈三关拉过箱子,开始一把接一把的朝外抛壶,一连抛出一百把,从高空落到地上,皆完好无损。段祺瑞惊叹间,只见那陈三关已把一百把壶同时摆在了案子上,取出一根细铁棍儿,挨个敲击,凡音裂音哑者,当即抛出。最后挑出21把,个个音质如琴,细细地分出高低音,又按音序排了三排。此时的陈三关满面红光,精神抖擞。只见他如入无人之境,饱吸一口气,双手各持一根细铁棍儿,倏地飞舞开来。铁棍儿如蜻蜓点水,在21把壶上弹跳,美妙的音乐被飞舞的铁棍儿荡开,如泣如诉,似高山流水,似珠玑落盘,让人禁不住心头颤抖。细听了,原是一曲春江花月夜。这时候,只听那陈三关突然改了曲牌,奏出了十面埋伏,且越来越急,如同千军万马,又如暴风骤雨。厮杀声、马奔声、枪击剑砍声响成一片。段祺瑞瞪圆了双目,如临大敌,正欲呐喊几声,突然曲终音绝,万li俱寂。在场的人如同刚从血战中杀将出来,个个头上冒着汗水,面色苍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陈三关已汗透脊背,他郑重地转过身,望了众人一眼,然后跨左一步,亮出了“琴案”。众人再看时,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案上已瓦砾一片,唯有一壶亭亭玉立于瓦砾之中。陈三关绾了衣袖,托了那把壶,用铁棍儿击了一下,音质如初,不嘶不哑。他捧了那壶,呈到段祺瑞面前,说道:“客官,宝壶挑出来了!”段祺瑞抹了抹双手,十分恭敬地接了那壶,细细地抚摸,如视家珍。陈三关擦了擦汗水,呷了一口茶说:“客官,你有福气,赶上了军阀混战的时机!这是我家祖传的挑壶程序,古时候专用来为皇上挑贡品。见客官气度非凡,决非寻常之辈!你能否告诉我尊姓大名,也好让我记准此宝壶的下落?”段祺瑞迟疑了一下,笑道:“师傅好眼力!鄙人姓段名祺瑞字艺泉!”陈三关一听是段祺瑞,禁不住目瞪口呆,半晌,他才平静下来,施礼道:“段大人真乃是富贵之人!此宝壶百里挑一,实属宝中之宝!据我所知,此种壶多有灵性,能救主人一命!”“此话怎讲?”段祺瑞不解。“枪打宝壶,子弹只过一壁!大人若不信,可当面一试!”段祺瑞半信半疑,让人把壶放在高处,掏出枪来,对准壶身打了一枪。只听子弹头儿在壶内如钢珠跳舞“叮叮当当”响了一阵,然后发出颤音落在了壶底。取壶相看,果真只过一壁!那子弹穿过之处只一个圆眼儿,四周且无一点儿炸纹儿。陈三关哈哈大笑。段祺瑞捧着残壶懊悔地长叹一声【注释】段祺瑞,皖系军阀。1926年在他担任北京政府执政期间,执政府卫队向北京各界反帝游行队伍开枪,酿成“三一八惨案”。(1)看拼音写汉字:万li_俱寂这个成语在诗歌_中出现过。(2)选文第段提到泥兴壶“极坚固”,后文有三处情节体现了这一点,请依次概括。 (3)请简析第段画线部分包含的信息。 (4)联系文中信息,对第段中陈三关心理活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被段祺瑞的名头给震慑住了。B . 他气恼段祺瑞之前不该隐瞒身份。C . 他决定要在段祺瑞面前再露一手绝活。D . 他后悔让段祺瑞得到了这把宝壶。(5)请细读选文第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