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方言.doc_第1页
宜昌方言.doc_第2页
宜昌方言.doc_第3页
宜昌方言.doc_第4页
宜昌方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方言LYL姑娘儿:女的。 儿子该儿:男的。颈扛:脖子。策吧子:积极份子,喜欢打小报告的人。 叮叮:蜻蜓。客马儿:青蛙。 划凑(上声)儿:黑白电视机 。怪gua包:拳头。 壳其包儿:膝盖。 打粑糖:麦芽糖。话婆婆儿:话很多的人。 好吃佬儿:贪吃的人。 兹胶:橡皮擦。 三梁梁:用手指做OK状。 坎坎儿:阶梯。 卡卡(阴平)儿:角落。 豁巴齿(ci):缺了门牙的人。 毛儿咪:狗尾巴草。 马泥光:石头。 暴暴/二黄/三瑞:傻瓜。 掰子:瘸子。二、形容词类:没得解(gai上声):好得没话说。 血费:讨厌的。 岑头:体面、光鲜的。 撇妥:干净、利落的。 汗流:流了很多汗的。 殃:无精打采的。 滴该儿:非常小的。 直(zi阳平)巴:直爽、豁达的。 岑达:皮肤干裂的。 毛急火辣滴:非常着急的。 乓臭(cou去声):非常臭的。 揽人:伤口撒盐的感觉。 过细:认真、客气的。 很:利害的。 泡溶哒:过度浸水的。 葛哒:因受潮而不脆的。 讨人嫌:讨人厌的。 不张事:不了解情况、不管事的。 裹/扯(ce上声)人:纠缠不清的。 板眼多:鬼点子多、挑剔的。 三三零滴:葛洲坝集团的。 三医院滴:神经有问题的。 饿(wo去声)牢:贪婪的、贪吃的。 不清白(be阳平):不明事理的、糊涂的。 摸:拖沓的、不着急的。 火背:运气不好的。 瞧达:生气不理人的。 黑曲吗拱滴:黑漆漆的。 造爷:可怜的。 吓(he阳平)都哒:受了惊吓的。 背四(阳平):运气不好的。 挨都都是滴:一个接一个、到处都是的。 趴:软的。 调调森:发抖的、抖动的。三、动词类:抠痒:抓痒痒。 扯皮/列阿那地:找麻烦、调皮。 穿(cuan阴平)钱:兑换零钱。 zua(阳平)瞌(kuo阳平)睡:打盹儿。 达都:摔倒。 拽(zuai阴平)都:蹲着。 尬事:开始。 zua(阳平)球:踢球。 掰/呼人:骗人。 泅水:游泳。 出拐达:出事了。 带一脚(jio阳平):车停一下。 招呼点:小心点、提防点。 载(阳平)石头儿:投掷石头。 赶车:搭车。 过早:吃早点。 搓一顿:吃一顿。 掉底子:没面子。 巴都:跟着、粘着。 xio(阳平)指该儿:吮指头。 该都:欠着、欠债。 干祸:打架。 日白(be阳平):吹牛、聊天。 缠XX玩:和XX玩。 蛐蛐拱拱:小声讲话。 歪绞:无道理乱说话。 扯闪:打雷。 弄饭:做饭。 资:擦、抹。 tia(阴平):踩到。 翁起:埋起来。 晕味儿:自我陶醉。 杂都:躲起来。 搞事儿:工作、上班。 糊脏哒:弄脏了。 瑟(阴平):哭。 机都:牵挂着、操心着。 词鱼:宰鱼。 蓬(阴平)灰:扬起灰尘。 瞎扯:说荒谬的话。 见不得:很讨厌。 兴不兴:讲不讲、依不依据。 克:去。 站都:站住。 约起:折叠、打皱。四、副词类:哄哄森:吵闹地、声音大地。 窜窜(cuan阴平)森:非常地,例:忙地窜窜森。 窝(阳平)涩涩(阴平)地:使劲地、不顾一切地。 得虽:幸好。 有地无地:频繁地。 先该儿:刚才。 怪不得:难怪。 哈(去声):都。 河(上声)起:使劲地、投入地。 一搞:总是、经常。列哈儿:这里。 那哈儿:那里。 前头:前面。 卯:总是五、惯用语:搞吗儿窝?:有什么事吗? 你要哪么搞沙(ria)?:你要怎么样才满意? 找不到/搞不清白:不知道。 哪么来窝?:你想怎么样? 巴资不得:巴不得。 你儿:您。 吓(he阳平)我窝:你吓我啊! 搞不好哒:做不成了、处理不了了。 搞不赢哒:来不及了。 是地沙:就是这样啦。 行哒:可以啦、算啦。 哪个兴地窝:不能这样做。宜昌方言笑话三则:1、(教室里很吵闹)老师:“你们又在列哈儿讲地个哄哄森沙!讲一哈儿就行哒,莫卯讲卯讲地沙!”2、主持人:“我宣布本次运动会正式-尬事!” 仪仗队:“尬事尬事、尬事尬事!”3、学生:“我觉得黑板上的直线都互相垂直。”老师:“很对( dei去声),黑(he)板上地直线哈垂直!” 放假拉哦。回克哦。回宜昌哦。叉起玩哦。火车 终于到达铁路坝 我要到 屋达 我窝滴(饿的) 不行达 我滴肚子 瘪达(空拉) 我滴JIO(脚)都 麻达 我滴人都 秧达(没力气) 我要七(吃) 嘎嘎(肉) 宜昌滴 房子 还是那个 老样子车窗外的风景 还是 那个事(可以)我在车子高头 人兴奋滴要死马上就到屋达 我窝瑟(使劲)的奔驰进拉门 喊达 爸爸妈妈嘎公嘎嘎(爷爷奶奶)第一件事儿 丢达包包儿 说我饿达我滴妈 看到我心里急滴毛交火辣(很急)马上端上我最欢七的油闷大虾我袖子一刷 两个抓子 开始嘎事(大吃)我妈看到 我窝牢(非常饿)滴样子就喊 乖儿子我三八两哈(迅速) 就改(解)决达捏盘虾子我是 直肠子 马上就克上矛司(厕所)泻完洪 嘎公说 好久没上过该(街)拉是啊好久没在 宜昌 上过该拉是爹好久没有在 宜昌 胡过牌拉吃 撑到拉 就要出克(出去) 走一哈儿不要回来就在屋里歪都当 乖乖儿下达楼 上达车 准被出克玩克想起小时侯儿 出克玩的 一些事儿儿们一大堆 在该上 到处瞎跑卡卡儿蝈蝈儿(到处) 都是 好玩 滴地方儿门 又范嫌(调皮) 又毛皮(赖) 又满抛皮(乱用钱)不管看到哪个 我们都会跟你皮衣服看到满窝撮(脏) 裤子穿个西西烂我们在 地上打滚 还要 刨土抓渠善(蚯蚓)黑区 妈拱达(很黑拉) 还要到处躲 猛猛墙儿(躲猫猫)白天还要克 堰塘里 下水抓克妈儿(青蛙)有些 儿们 那确实 有点儿暴(傻)外头下雨达 还窝瑟滴(卖力) 要往外头跑衣服淋滴缺缺湿 还要二黄八廖(瞎调皮)觉得好笑 我自己也是 捏(这)木搞大人都说 我们一个二个 是个勺(傻子)我们 样装无登儿(装傻) 说要 那木搞你 个我招呼点儿(老实) 说滴 还满撇脱(洒脱)不要在 大人面前 象个 天音跑(无知的人)捏还不算什嘛儿 只是办 家家酒儿(过家家)还有 更神奇滴事儿 你儿 还晓不的 清仁 八早(大清早) 一群儿们在河边哈逛捡到几个马泥光(鹅卵石) 就象捡达宝藏放到 荷包里 摸滴 马泥光发亮现在 想起来 觉得有点象个TIANG TIANG(2百5)走在该上 嘴里唱滴 雀尕雀尕飞(小鸟飞)大人们说 捏些儿们 哈是小啊飞走路一摇三摆 半边袖子外头甩碰到真滴雷肥的(宰钱的) 阿飞 直会打摆跨子(腿) 交到交到走 象个大得螺(陀螺)尚不三儿(时不时) 蹦起来 策个(摘)吊金果儿(梧桐树上的一种虫)有滴儿们策不倒 在 那里无赖活(耍赖)儿们好心劝他 他还说 你紧我克(你不管我)坝 坝 里(空地) 有个卖烧烤滴叫 黄胖子张的 满称头(帅) 但是是个 缺八子(牙齿缺拉)我们 捏些儿们 也是 象个侧八子(多事的人)一起站在屋顶上 喊他 社嘎子(小气鬼)你儿说 捏些 屁事儿 胀德不胀德(缺德)儿们没的事儿 只会跟 大人搬登儿(闹)想起 捏些事儿 还是觉得满好玩儿还是童年的时光 是 最最快乐有时侯儿 听到嘎嘎坐在屋里 念道掏心窝儿滴话 让我也 同样感觉到等到老达退达休 坐在屋里搞嘛儿捏(做什么)只能 张臣相望李臣相 等到关响(发工资)憨七哈睡 一天到核 (一天到晚)又无几大味儿坐在那里没的事 又要打哈儿张花事(东看西看)看到儿们成群滴 就象一条克马链子(蝌蚪)儿们 看到我们 还是一样跟我皮我 皮的时候儿 你们 还在哪地你们还在 门嘎拉里(门缝里) 扒鸡屎那些儿们还 卯起来 跟你 算坛子(瞎说)你骂他象三瑞(还是傻子) 他不晓的哪么回事他还 笑到 望到你 劲广地(带劲的)XUO(吮吸)指尕(手指)你又觉得 那些儿们 满好玩儿没的法子啊 他们到底还是儿有时他们 让你地 心都急肿达一地地的 一低低儿事 你都没的发把他 机(放在)在心里几天 都不得消儿们 肯定不晓的 我有几脑火你们 都不往心里克 说滴满撇脱我们捏些老家伙儿 还是真滴耐不活招呼点儿小心点儿 捏些话都说烂达他照样 还是不听 你滴话你儿说 我们老滴是不是 生滴*啊不过说 转来家家户户都是捏样啊忙达一出 (忙了半天)还不都是 为达儿们啊格杂活儿滴(语气词个老子的) 不想达 来说哈区区儿话(悄悄话)我们年青人 要好好滴 孝敬哈老人嘎(老人家)趁捏时侯儿还年青要多孝敬哈不要等到老达再来后悔当时没有好好滴让妈妈爸爸过上舒服滴儿子(日子)捏是个大事 我们要把他当回事儿子出门在外回来达要有点表示个屋里带点土特产我有这个意识我带拉 武汉最著名滴精武鸭颈子 三峡宾馆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准备下车。上车的乘客请往里走。前门只许上车。后门只许下车。哎,火接。到终点站达。你在搞嘛儿哦。游神哪(心不在焉)。哦,谢拉啊。下车哦 。 :宜昌,地处长江中游,属西南方言区。本文择取上自秭归,下至宜都地段的部分方言词,解释其语义,分析其语用特征,并对其文化意义给予了比较充分的说明。语言的地域变体,在其形成上,有空间地域的差异,也有历时发展的因素,而在其内层,则与文化,包括民俗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不同地域的语言,总有一些自成特色的东西,三峡宜昌地区的语言自然也不例外。下面,我们从上自秭归,下迄宜都这一长江区段的词汇中择取词例,来谈谈它们在时间上对古语古义的保留,在空间上和内层文化上对地域物产以及思维认识特征的体现。一、古语古义的存留泡(po)“泡”,形容词,意思是盛大而不实,空虚。宜昌民间有一则通俗的歇后语:八十老太戴胸罩装泡“装泡”喻指假作强大,有外强中干义。又如:这家伙又在发泡了。“发泡”,即表现出故作出众的姿态。上述泡的意义,古语有之。清人梁同书直语补正上说:“凡物虚大谓之泡”。再向前,魏时张揖广雅释诂二说:“泡,盛也。”汉扬雄方言卷二上讲:“泡,盛也江淮之间谓之泡。”可见,宜昌的形容词“泡”,古语有之。又,古汉语里,“泡”可指虚而松软,现今宜昌方言同样保留。如:新打(弹)的被袄(棉絮)好泡乎!今天的馒头蛮(很)泡乎。此“泡”后加形容词后缀“乎”,其形容词的性质是很明显的。胖(png)胖,副词。其适用范围约有两种:1.形体肿胀得厉害。多叠音。例如:这东西丢在水里,过了几天,就泡(po)得胖胖肿。2.难闻的气味很浓。如:一只死猫,弄得满屋里胖臭。此外,宜都以及枝江一带,胖作形容词,可意指形体大。如:这颗钉子胖了点儿,不适合打在这块薄板子上。考察胖的渊源,古代字书中记有上述意义。南北朝顾野王玉篇肉部:“胖,肨胀也。”宋代广韵绛韵:“胖,肨臭貌。”一曏(xing)时“一曏时”是一个固定的习惯说法,为名词性短语,意思是刚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例如:没见小易有好一曏时了。小桃一曏时没来了。这一固定短语中的“曏”原是古语的存留。“曏”说文解字解释说:“不久也。”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这“不久”,时间却不一定短。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上有“曏役之三月”的话,意思是说刚刚过去三个月的战役。三个月,一个季度,时间不算短的吧。所以,说文解字所说的“不久”,只是在于说明刚刚过去。如今,“曏”通常写作“向”,一曏时即作“一向时”,追寻本原,实应作“曏”。嚷(rng) “嚷”,上声,动词,斥责;责备。例如:考试没考好,他爸爸又会嚷他。这么调皮捣蛋,告诉你妈,叫你挨嚷。(挨嚷,即受斥责)嚷,本是让的分化字。让的本义正是斥责、责备。说文解字说:“让,相责让也。”由此可见,嚷在宜昌方言中的用法,正是它所承担的让字本义的存留。德(d)德,平声,动词,意义是用力顶、击从而使物体上升。例如:用拍子德乒乓球,看谁德得次数多。她把毽子德得太高,所以速度就不如别人了。“德,”从文字的构成看,其表义的形符是“双立人”,双立人在汉字构造中,意义与行走、移动有关。说文解字解释“德”的本义时说:“德,升也。”清代学者段玉裁联系他家乡的方言俗语在其说文解字注中说:“今俗谓用力徙前曰德,古语也。”由此观之,段玉裁的浙江家乡,把用力让物体向前移动称作“德”。参照段氏的说法,我们大约可以说,在湖北宜昌,“今俗谓用力使物上升曰德,亦古语也。”(p),平声,与森林之林有别。说文解字七下收录此字,并解释说:“葩之总名也。”宜昌方言中,有一个动词,音念p,意义之一是分散。例如:一群鸡子把稻场中的谷堆p得稀烂。例中的p,其字大概应用“”。“”,本虽“葩之总名”,但从构字所表达的意义来看,它也有分散的意义。“散”,说文解字中枕即从、从攴,其解释说:“散,分离也。从攴,从。,分散之义也。”可见,“”在上古汉语里,或者说在古代汉字系统里,原有分散的意义。此外,分散即可导致遮覆的范围加大,因而可引中为铺占(大面积占据)。例如: 这半吊子不晓得一点儿礼行,坐到桌子上(旁),一就一大方,别人还哪里坐得下来。(tio) ,动词,垂挂。例如:李四总是不修边幅,套件西服,常常也会出半截布裤带。小华今天感冒了,清鼻涕老长。“”的动词用法在文字体现的本义基础上有所发展。“”的古文字,下象树木上结的果子,上面是连着枝叶的蒂把,意义具有形容词性,指果实垂挂而抖动的样子。说文解字上说:“,草木实(果实)垂然。象形。读若调。”作为形容词,宜昌方言里也有“”,音读阳平,与动词的上声区别,意义上可以不含下垂或垂挂的因素,而只侧重抖动的成分;使用时,与说文解字解说语中一样,往往重叠,并加形容词后缀,不过,不是“然”,而是具典型区域特色的“神”。例:突然变天,他没加衣服,冷得神。强盗拿着带血的刀,向她一步步通近。她站在墙边,吓得双腿神。二、宜昌方言词对特定地域、物产的反映柑橙橘说到地域、物产,在宜昌地区,首先想到的东西之一便是柑橘。金秋时节,西陵峡两岸,黄灿灿、金闪闪,柑橘缀满山野,橘香溢漾江流。此刻,驭轮泛舟,驰游峡江,好不让人流连忘返。北方的客人来到宜昌的水果店倘声言要买橘子,那水果店的老板将不会犯难,不过,他托出的只能有众品类中的一种蜜橘,至于那个头儿大,口感好。最受青睐的如脐橙,则不会提到顾客面前。如果去的是一家品类单一,只有橙子而根本就没有橘子的店子,那卖主或许就只有力荐橙子的好处,或者干脆就说:本店无橘子。原来,北方的客人没有那般严格的柑橘的区分,而宜昌人则不同,柑便是柑,橘便是橘,橙子更有脐橙、井橙、甜橙、血橙、桃叶橙诸多名称。何以有此差异?究其原委,便知原与不同地域环境里的物产差异密切相关。中国人把下有支柱,上有平面,可放置物件或做事情的器具统称作桌子,即使要区分也还是会不离“桌”而加限定,如吃饭的、写字的、搁书的、打乒乓球的,一律是“桌”。但是,使用英语的西方人就有所的不同了,吃饭的是吃饭的table,写字放书是写字放书的desk。这大约是因为西方人吃饭与写字所用的桌子形制原本就有不同,功能也不能合一的缘故吧。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几案(即后来的“桌”)原就是兼具多种功能用途。可放置东西,可以依凭,可以读书写字,可以摆酒置菜。由此看来,不同地域的物产体系,加之它在当地物质文化中的地位,将导致不同地域物产名称上的差异。瓠子葫芦春夏之交,宜昌菜市场上,常常见到一种长形、或白或黄、或白里泛绿的瓜,人俗称之日“西葫芦”。据说这西葫芦原产美洲,所以或称作美国南瓜。大凡带有“西”、“洋”,还有“胡”的,多半原本不是本方的土产,比如西红柿、洋葱与胡豆。但是,“葫芦”,虽然有与“胡”同意的成分,却应是历史悠久的国产货。经常提篮光顾菜场的宜昌市民必定知道与“西葫芦”相对的“土葫芦”,而且本方土产的葫芦也不止一种;短颈项,大肚子的是“葫芦”;长颈项,小肚子的是“瓠 ( h,音“护”)子”。从文献资料来看,我们的古人大概原是没有“瓠子”、“葫芦”的严格区别的,而考询于几个成都的故人,他们也不辨其详。古文献里有“匏( po )”,或叫做“瓠”,名称不同,但所指的东西,并没有长颈小腹或短颈大腹的区别,恰如番茄与西红柿,是异名而同实。诗经邺风有“匏有苦叶”篇,唐代孔颖达在注解时即说:“瓠、匏( po )一也。”“瓠”,古代读平声,与“壶”同音,古代文献中也常常就是写作“壶”。诗经幽风七月里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这“壶”便是“瓠”。“壶”,如所周知,是人工制作的一种溶器。走进博物馆,新石器时期的陶器是我们屡见不鲜的东西,我们也极易由它们的形象联想到食物中的葫芦,因为二者形象相同。由于手头资料尚有不足,我们很难断定是先有植物“壶”的名字,而人工溶器取法于它,还是先造了陶壶,再把这壶的名字移嫁给植物的“壶”,但是,却完全可以肯定,陶壶与植物之“壶”关系密切。具有不同性质的事物使用同一名称,可以表现事物间的联系,也可产生形象性的效果。但是也会形成难于避免的弱点:称代不明,易致误解。如果在文字或读音形式上略加变化,也就容易克服这种弱点了。植物的果实写作“瓠”,人工制作的溶器写作“壶”,在文字上显示出区别。口语里,在语音上加以调整;“壶”还是“壶”,植物果实变去声,读h(瓠),改为两个音节,说“壶卢”。晋代崔豹古今注中便写有“壶卢”,正字通里也说:“瓠,一名壶卢”,到了现今,便写作“葫芦”。这样,水壶、茶壶与植物葫芦是区别清楚了。可是,在宜昌人看来,葫芦中有不同品类,于是,菜场里,便有“葫芦”,还有“瓠子”。窝窝窝儿窝区儿“窝”,在宜昌地区是个常用词。“窝”大致有下列四个方面的意义:1.地方、处所。例如:辗窝儿(转移地方)。吃饭的窝儿(吃饭用餐的地方)。在这种意义上,通常加后缀“儿”。又“窝”后可以加“区”(区域、处所)构成双音词“窝区”。例如:想要的那份资料,不晓得放在什么窝区儿。听说宜昌市近来开了家有名的汉菜馆,想去看看,但却找不到窝区儿。2.人的住所。例如:“先治坡,后治窝。”“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3.动物的居所。例如:猪窝,狗窝,猫窝,鸟窝,蜂窝。“兔子不吃窝边草。”4.小的坑穴或坑凹处。例如:酒窝儿,夹肢窝儿(夹,音g。夹肢窝与普通话胳肢窝所指同)。在这种意义上,也通常可以有后缀“儿”,而且还可叠音之后再加“儿”,如:“酒窝窝儿”,“夹肢窝窝儿”。5.受阻碍而不能发挥。如:窝工。6.量词。一胎所生或一次孵出的动物。如:“老李家抱(孵)了一窝小鸡,结果只存活了五只。”“他家老母猪一窝下了十三个猪儿。”“窝”的词义比较丰富,我们这里要谈的是,为什么人的住所叫“窝”?又何以产生有“地方、处所”的意义?“窝”的这种意义出现,应与三峡区域的住所特征有关。“窝”的语义特征表现为某一平面之下,或者中间低凹。三峡多山,避风而居,自然不宜选择在高处。长阳清江武落钟离山为巴人祖先的居所,即选择的是山中洞穴,其“窝”的特征显然。如今山村乡民建筑房舍,虽非择洞而居,但也必不在山顶为之,这也还不离“窝”的要素。至于田地,便可在山坡之上,所以田地称“坡”。古时人畜所居同处。西南少数民族遗存有古代干栏式建筑,仍然可以看到上人下畜的居住习俗。三峡地区,如土家族的吊脚楼,也还能大致反映这种格局。动物,特别是家畜的住处称“窝”,原本就是与人所居住的房舍同一的。值得注意的是,峡区以下,如枝江一带,地势平坦,无所谓坡、窝之辨,所以人住的地方不称“窝”,但家畜歇息之处却可以叫“窝”。由人畜所居之地通称“窝”,到只有畜居叫“窝”,这应可看作居住格局的发展,习俗的变化。“地方”或“处所”(多指放置或囤集物件的地方)意义的出现,是词义分化的结果。无论是人抑或是畜,终是有生命的,至于无生命的物件,就不太适宜说住所,而只好叫地方或处所。至于“窝窝儿”的说法,其意义保留了较为原始的凹穴形象特征,其指涉与人、畜所居之处有较大一段距离。采用“幼儿园形式”重叠,而且“儿”化,达到了区别于人、畜处住之地的目标。三、宜昌方言词对思维习惯的体现遮盖毛里包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个办公室里,有一位女职员,宜昌市人,小孩上一年级。家里请有一位小保姆,宜昌秭归人。那日,临近学生放学,天气突变,接着下起大雨来,女职员拿起电话与小保姆联系:“喂,下雨了,你给小燕(女职员的女儿)送一把伞,把她接回去。”“送伞? ”“伞哪!”女职员急燥不安,显然对方没有明白送什么东西。一旁的同事说:“你问问主任,应该怎么说她才明白。”办公室的主任(宜昌县人)道;“说送遮盖试试看。”女职员即刻传达过去,问题马上迎刃而解。秭归来的小保姆竟不知“伞”为何物,但一说“遮盖”便即刻恍然大悟。原来在她的家乡,只有“遮盖”一说,并无“伞”这个词。“遮盖”,在宜昌乡间颇为流行,它的指涉对象,其实不限于伞。在农村,虽然现在伞已普及流行,但伞是要占去一只手的,对于风雨劳作的农民来说,其实,并不怎么适用,他们更乐意戴斗笠。所以“遮盖”实际上包括斗笠,而且更多时候是指斗笠。“遮盖”的名称,不仅说出了事物的功能,道出了形貌,而且也还有典雅的成分,并不怎么俗气。“遮”是遮挡阳光雨露,“盖”名词,一般熟识的是“盖子”,缸盖、锅盖、壶盖、碗盖、杯盖、瓶盖无一不是罩在上面的物件。“盖”实与“伞”特征相似。古代车子的顶上,有遮挡阳光雨水的圆形顶棚,形制如今天的雨伞,但古人却不是称“车伞”,而是叫“车盖”。古代帝王所乘之车的车盖,便叫“华盖”。“遮盖”,即遮阳挡雨的顶盖,功能明显,形象具体。人们习用这一称名,在某种程度上有注重实用的趋向,体现有具象思维的因素。宜昌方言中的“毛里包”也有突出形象性的思维认识特征。“毛里包”,或称板栗,是栗树所结的果实。栗树为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呈长圆形,表面色绿,背面有白色细绒毛;花为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表面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果实散出。果实可以食用,生吃熟食均可。宜昌方言里把板栗叫做“毛里包”,取用了一个借代式的表达形式,即“毛里所包的”。因为板栗果实,包在表面多刺的壳斗之内,把“刺”变换为“毛”,避开令人生畏的情绪。以“毛中所包”,直观具体的概括了事物的特征,可说十分形象生动。腌臜一单烟“遮盖”、“毛里包”是对具体事物的命名,其中体现了具体形象的思维认识特征。“腌臜”与“一单烟”则在表达抽象的性状和时间概念上反映了具象性的特点。“腌臜”,标准的读音是 z,宜昌方言也读 z,为叠韵的联绵词。“腌臜”,古汉语有之。宋代赵叔向肯綮录说:“不洁曰腌臜”。宜昌地区,“腌臜”的基本义正是“不洁”。与此相当的说法还有:龌龊、肮脏、( ni di ),值得注意的是,宜昌方言里,“腌臜”还有另外两种意义:1.复杂、麻烦。如:“这事儿真搞腌臜哒。”2.(人)品行不端正。如:“赵老二腌臜得很,借人的东西从不爱还。”“复杂、麻烦”与“品行不好”,指人与事物的性状,具有抽象性,而以相对具有直观性的脏臭“腌臜”来表达,即含有形象性的意味。时间具有抽象性。宜昌地区的乡民在表达时间不长的概念时,常常喜欢说“一单烟的功夫”。即抽一支烟的时间。先谈谈“一单烟”。“一单烟”关键在“单”。“单”在此是个量词,意义相当于“支”或“根”。在汉语里自古有一个读音为dn的量词“箪”,但是这“箪”是指“筐”,宜昌人说“呼(抽)dn烟”,绝不是抽一筐,不仅那样抽法消受不起,更重要的还在于那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解决问题的,这样便与短时间的意义差之甚远,所以,尽管汉语书面语里没有用“单”作量词的,但思来想去觉得暂时还是用它权作“一单烟”中的书写符号比较合适。“一单”,大约来于“一袋烟”。山村乡里,上了年纪的老头或者老太婆,若是可抽烟的,往往有一根旱烟袋。旱烟袋长若拐杖,中间为穿通的细竹管,一头安装铜铸的烟袋锅儿,另一头是铜制或玛瑙、玉石一类的烟嘴儿。“一袋烟”,其实并不是说一布袋儿烟,而是指装在烟锅儿里的一支烟(或一锅儿烟)。“呼一袋烟”,说得快疾了,便很容易说成“呼一单”,这约如宜昌人的“昨日”,“今日”,说得快了,便成了“昨儿”( zur) ,“今日”(jr) 。照此说来,“呼一单”,便已是“呼一袋烟”了,可是,说得久了,人们又觉得指代不明,于是又在后面补出名词“烟”,即成了“呼一单烟”。如此一来,“单”便纯然是个量词了。然而,“单”用作量词,却只适用于同“烟”结合,尽管它是“支”或“根”的意思,但我们却从来不曾听宜昌的民众说过“一单笔”、“一单筷子”、“一单竹签”、“一单牙刷”之类,这或许也能作为“单”是“袋烟”快说而来的一个旁证吧。现在,我们该说说“一单烟功夫”表示时间了。这种表达方式,即涉及到了语言和文化的问题。中华民族在思维认识方式上具有具象思维的传统。时间本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小孩子最初对时间获得认识便显得有些困难棘手。但相对来说,空间就比较具体可感了。所以,汉民族向来就爱以空间形式来表示时间长度。现代普通话里,人们常常用“远古”、“近代”、“长期”、“深夜”。而远、近、长、深之等,显然是表示空间关系的语词。慨叹时间的流逝,孔老夫子则以川流作比,日:“逝者如斯(川流)夫!不舍昼夜。”称说短暂的时间,宜昌的乡亲则以燃烟为喻,说:“呼一单烟的功夫。”中国人有以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述抽象事物的思维传统,三峡宜昌的民众,也自然爱用这样的认识方式。注释:宜昌方言的声调有四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分别为55,12,34,15。文中注音即为宜昌方言的读音。 体会一种语言一经产生,就像一个人一样,会融入到某种特定的社会和人群,然后迅速随着时间河流生长起伏、旺盛、直到湮灭。即使是当前占主导地位的北方方言,即使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四大语系,也都逃避不掉这样一种命运。出生,成长,富有活力,然后变异或者消亡。一种必然的过程。在这种过程里面,那些不能像实物一样捕捉的语言,随着时间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令人震惊的变化。对那些大的方言语种而言,也许因为文字与声像,它们被湮灭的速度会慢一些;对于那些非常小、非常珍贵的小语种,则相对要快一些。甚至当人们还没意识到,它们就被时间像八国联军对待圆明园一样,被焚烧一尽。实物的历史废墟可以让人扼腕,甚至叹息痛心。但是,这种存在于口头上的,除了学者不会引起足够注意的地方方言(特别是那些当代性很强的地区),无不在一年又一年的时间中消陨。而且让许多人没有知觉。 上个世纪末,可能我们国家又悄悄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一些读音最后向无知作了妥协,比如“叶公好龙”的叶,就不再读se了。因为这,我突然萌生了一句话,就是“语言也是文物”。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我国民间文学泰斗贾芝老先生的话确认了。他说:民间文学活在人民的口头上。口头文学是活的文学,活的文化,对它们进行抢救、保存和科学研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工作。”现在,三峡大学文学院推出了的这套三峡文化研究丛书,王作新生博士著的三峡方言研究更是非常鲜明地凸现了这一意图,看到这本书时,我的眼睛一亮,心也就释然了。得闲细细读了,感觉感受良多。从书本身而言,三峡方言研究体例非常简明,分类也不复杂。但是应当说,在三峡方言研究里,于作者和我而言,大多数方言就是我们对过去和乡村的记忆。这些记忆因为这些方言的点拨,展现在我们心灵之间往往更多的是一幅幅温馨伤感的乡村图景。正如作者在前言里面所说的:“作为一名生于斯且长于斯的语言文化工作者,有什么理由不去冒昧地做一点发掘和整理的工作,从而来为显现她在今天以及未来的价值做一些微薄的贡献呢?” 我想,正是著者这句透露了他的初衷,也透露了我读这部作品的初衷。作为同是三峡地区的土著,我们有着非常强烈的同感。最鲜明的感觉,就是这本书里所搜集的每个词语背后都站着一幅乡村图景。这些我们记忆里的乡村图景,实则就是相应的故事或传说。是我们记忆最生动的元素。归结到底,很多时候,或者说在一些关键时间里,是乡村给了我们以物质和心灵。在我们心里,乡村和乡村的人民不仅仅养育了我们生命,更多的是他们的精神与文化赐予了我们难以言说的生命给养。三峡方言研究把这些连结乡村的“引线”召集起来了,这令我们非常惊喜。面对这些昔日就是我们生活里的词语,我们很不仅感到亲切,感到与他们关联在一起的生命温暖,更感到敬畏。而且,这种温暖和敬畏会诱发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永远温暖我们的心灵。 宜昌方言,就我的体会而言,在宜昌大多数乡村现在仍然或多或少地活着。有些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发生了变异和缩小,但是它们仍然保存在乡村的记忆之中。只有少部分随着许多百八十岁的老人仙去而失散了。因此,它们现在还存在着,还有着一定的生命力,而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口头存在着。但是,有一个基本事实是,在王作新的三峡方言研究出来之前,它们存在的载体不是书本,而是口舌。这里面有两层意味。首先是口舌第一要紧的是关联着一个个的人。而每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则不不相同的。哲学告诉我们,连树叶都没有相同的。连河流都永远都不可能两次进入同一条。那么,作为世界主体的人及其心灵图景,则会更加大相径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乡村生活里面,我们所接受是“方言+声音+说者的精神特质+当时客观环境”的事实和真相。相对这些方言而言,我们在使用标准语言时,这个公式里面的各个元素的色彩要少得多,弱得多,而且是越规范越标准就会越小。自然,它们留在我们记忆里的色采就会越淡。宜昌方言恰恰恰相反,它植根于巫楚这种非常诡秘的文化土壤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