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指山市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五指山市总面积1128.98平方公里(约169万亩),下辖冲山、毛阳、番阳、南圣、水满、畅好、毛道7个少数民族乡镇,59个村委会,289个自然村。全市总人口1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万人。五指山市地形以高山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拨328.5米,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地区,山多田少,俗称“九分山、半分水、半分地”。2010年全市常用耕地面积41226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72亩。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新机制。针对我市“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掘五指山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特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十一五”末期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59.88万元(按现行价计算,下同),较2006年增长61%,年均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23631.88万元,增长48.37%;林业产值14538.31万元,增长73.34%;牧业产值10301.19万元,增长80.75%;渔业产值1156万元,增长42.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2万元,增长60.98%。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779元,比2006年增加1559元,增长70.23%。一、传统农业现状、特点及作用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我市的传统农业经过与自然和社会诸多条件的长期磨合,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形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农业的形成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夯实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农业科技推广为重点,以“高产示范”为龙头,全面实施综合配套增产措施,种植面积、粮食总产和粮食单产均有所增长。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1393.4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530.4亩,较2006年73729亩基础上增加2801.4亩,增加3.7%,年均增长0.7 %;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58.2 :42.8,较2006年基础上粮食作物减少2.3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增加3.3百分点。水稻我市种植比重最大的粮食作物,今年来通过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发放配方施肥卡等多种途径引导农民种植良种水稻,以2010年为例,全市推广杂交水稻种子8.5万多公斤,播种面积42197亩,占全市总面积82.7%,全年水稻新品种亩产量506-530公斤,比常规品种亩均增产50-80公斤,有效地提高了我市粮食总产。(二)冬季瓜菜生产有了较大发展2010年全市共种植冬季瓜菜20700亩,产量4.47万吨,产值7152万元,其中:苦瓜种植1700亩、青瓜种植5200亩、其它瓜菜种植13800亩。“十一五”末期,冬季瓜菜面积、产量、产值年均增长达5.8%、4%和4.2%。(三)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市依托“无疫区”优势,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发展特色养殖,引导农民改变散养习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据统计,2010年畜牧业产值10301.19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80.75%;2010年全市畜牧业肉类总产量4448.86吨,较2006年市畜牧业肉类总产量,3289.9吨增加1158.96吨,增长35.22%;生猪出栏量42845头,比2006年增长25.49%;牛出栏2805头, 增长15.81%;羊出栏687头,减少48.85%;禽出栏28.62万只,增长28.85%。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新增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5个。(四)淡水养殖业发展平稳,罗非鱼养殖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10年全市淡水养殖总产量 1317 吨,总产值 895万元,较2006年市淡水养殖总产量1306 吨增加 11 吨、总产值874万元增加 21万元,分别增长0.8 %和 0.1 %。2010年罗非鱼养殖1380亩,总产量 595 吨,产值405万元,占全市淡水总产值的53 %,较2006年罗非鱼养殖1060亩,总产量 519 吨,产值348万元,占淡水总产值的61 %,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了30%、14.6 %和16.3 %,逐渐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五)热作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我市启动大宗农作物单产提升工作计划以来,将橡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通过加大投入,推广新割制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强化冬季生产管理等措施,不断提高橡胶的产量和产值。2010年全市橡胶种植面积181158亩,人均超过3亩,开割面积65723亩,平均单产86.7公斤/亩,总产量5698吨,总产值10826.2万元,较2006年增长70.39%和13.6%;槟榔现有面积16762亩,平均单产266.3公斤/亩,总产量1326吨,总产值1591.2万元,较2006年增长达43.51%和23%。(六)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10年动工建设通畅工程6条8.3公里;村道硬化25条14.56公里;完成“一池三改”建设1200户、推广测土配方面积5.8万亩、养殖小区2个、乡村服务网点建设36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宗。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文明生态村187个,占全市自然村的60%。投入扶贫资金311万元,扶持南圣镇2个贫困村种植花卉180亩;巩固退耕还林面积10.65万亩,兑现退耕户退耕还林补助734.76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100万元,扶持贫困户750户受益群众3967人。较2006年全市水利工程蓄引能力、有效灌溉面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农机总动力等指标均大幅提升,全市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二、现代农业的农业现状、特点及作用根据市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部署,我市按照“一乡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原则,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牢牢把握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趋势,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培植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底全市农业增加值14944.8万元,较2006年增长48.17%,年均增长7.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779元,较2006年增长70.23%,年均增长12.8%。(一)围绕绿色生态资源,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和利用山区特有资源、立体气候、良好生态等优势,打好绿色生态牌,大力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热带花卉、茶叶、高山蔬菜、灵芝、竹荪等产业项目。一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热带花卉产业茁长发展。几年来,我市立足山区实际,着力发展热带花卉产业。在创办南圣镇什贺花卉示范基地成功的基础上,采用公司牵头出资、政府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形式,创办了陆续建设了南圣什贺花卉基地、水满番好花卉基地、南圣什兰花卉基地等多个基地,有效激活了土地、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农业生产要素。到目前为止,花卉基地达到1600多亩,主要有蝴蝶兰、神马白菊花、鹤掌、非洲菊、玫瑰、鸟巢蕨等多个品种,深受市场欢迎。二是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高山蔬菜等有机农业发展途径。每年的59月份,我省高温多雨,不利于蔬菜生产,是蔬菜生产的淡季。根据我市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水土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优势,2009年9月,我市按照五指山市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发展思路,引进了海南科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五指山绿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五指山光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在南圣镇毛祥、冲山镇太平、水满方龙试种高山蔬菜(叶菜)获得初步成功。截止目前我市高山蔬菜基地面积达2580亩,为我市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同时,已有海南科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品通过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简称CHC,国家权威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五指山光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南科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五指山绿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正在申办有机认证。通过有机认证的申办,极大的提高了我市农产品在省内省外市场的销售份额和知名度,为实施“生态、健康、安全、优质”的品牌战略奠定基础。三是积极扶持创办竹荪种植示范基地。我市现有天然林101.9万亩,空气相对湿度70%-80%,非常适合灵芝等食用菌生长。去年底,由五指山富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南圣镇、水满乡建设250亩竹荪种植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生产所需的设备、菌种、种植养料等设施,实行“两包”(包技术、包产品回收)和“三直接”(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等措施,开展竹荪种植示范和技术推广,目前示范基地已完成194.3亩,预计今年下半年逐步投入使用。(二)生态循环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一是绿色生态优势是山区县市最大的优势,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农牧结合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仅2010年我市就新增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2处,分别为五指山市畜牧业发展总公司畅好猪场中型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和五指山市野猪林山猪繁殖有限公司中型养殖场工程,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做了有益尝试。二是加快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我市作为海南省山地旅游资源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环节中的一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目前全市共有休闲农业企业15家,累计投入资金542万元,带动农户21户,安排农民97人就业,年营业收入832万元,年利润69万元,年上交税金52万余元。其中五指山什阳生态农庄因企业土地使用权属明确、经营手续齐全、服务设施完善、具有浓郁黎族风情特色等,是我市近年来在支持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力度较大的一家。(三)以壮大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市立足山区实际,坚持走公司牵头、专项资金帮助、小额信贷资金支撑、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的新路子,整合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合作组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截止到目前,全市7个乡镇共成立了58家涉及橡胶、茶叶、渔业、建材等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认真开展科技兴农工作,使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在冬季瓜菜、橡胶、水果、槟榔和南药等方面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90期左右,培训农民11000人次,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推动我市农业发展从量的增加到依靠科技促增长的转变。二是抓好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农业科技110服务覆盖率10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培养机制,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与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两大关键支撑,努力培养出一批种养能手、农机能手、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导人等农村急需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为热带山区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农业执法队伍,充分利用新成立的农业执法大队职能,加大对农资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确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产品出岛出口数量不断增加。(五)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成绩显著紧紧围绕生态五指山建设目标,从维护全省生态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保护和管理好国家、省级生态功能区。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植树造林绿化工作,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绿化工程、三边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州德清县教育局择优招聘浙江开放大学德清学院和职业类教师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苏海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员人员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牡丹江绥芬河市博物馆公开招聘讲解员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广播电视文体写作课件
- 2025广西柳钢集团技术技能人才社会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江苏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福建厦门鼓浪湾大酒店有限公司(第二批)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安全培训效果评估课件编写
- 2025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招聘工勤岗位工作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BCG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
-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 省赛一等奖
- 第5章破甲弹课件
-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 LS保温复合板施工方案
- 肾盂癌-疾病研究白皮书
- 共有权人同意卖房证明四篇
- 美学第二讲:美的本质
- 量子物理发展简史教学课件
- 第七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1.4.1 第2课时 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 课件(共14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