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岭三章教案2篇【精品教案】 梅岭三章教案1作者:加入日期07-01-14教学目的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 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 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理解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旌(旗)悬当(纸钱)应(有)涯(遍)种5.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 “伏丛莽间”的“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 “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 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 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 (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3) 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 这两句运用了“泉台”、“阎罗”这样旧时传说的诗句,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板书继续战斗虽死不渝)。 “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 (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招”这个动词,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 “集”,空间较小;“收”,缺少声势;“率”,不含招集之意。 “斩”这个动词,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 “打”,没有毙敌之意;“杀”,褒贬不明;“伐”,也无毙敌之意。 “旌旗”,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部队,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 7.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含着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板书回首革命战争)。 (2)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 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 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后吴果被越灭。 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此头须向国门悬”,表现出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板书死不暝目)。 (3) 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切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板书激励战斗)。 “捷报”当“纸钱”,把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一起来了。 (4)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 “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 8.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投身革命即为家”,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投身”,表现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板书追溯参加革命)。 “血雨腥风应有涯”,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斗争。 (2) 三、四两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牺牲。 “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板书实现理想坚定乐观)。 (3)诗句中的“应”这个副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 “该”虽与“应”的表现作用相似,但念起来不如“应”顺口;“当”、“须”,则都力量较弱。 “血雨腥风”,原指血色的雨、腥味的风,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 “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 “自由花”,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现革命理想实现。 9.引导学生体会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力量。 这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三首诗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暝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 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板书回环递进酣畅淋漓)。 10.要求学生默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11.指定学生朗读这组诗。 要求读出节奏韵律,读出壮烈感情。 布置作业背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板书设计梅岭三章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英勇面对险境继续战斗虽死不渝回首革命战争死不暝目激励战斗追溯参加革命实现理想坚定乐观回环递进酣畅淋漓河大版梅岭三章教案2作者:加入日期07-01-14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十二梅岭三章清河二中郭秀菊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5、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1出示字卡,指名学生朗读伏旋旌悬2熟读这三首诗(抽上、中、下游学生各一名朗读) 二、导入新课展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介绍时代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说明如有条件可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该环节的目的一在激趣,二在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为学好本课做准备。 三、课文导读(一)整体感知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 “伤病伏丛莽间”指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的危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 “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有条件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山被围的画面。 )3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提示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说明该环节可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精读细研1。 分析在朗读中穿插下列问题 (1)解读第一章指名朗读全诗。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提示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 )教师引入李清照乌江诗,学生齐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提问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提示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 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地流露出来了。 )提问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诗中“旗旗”借代部队;“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头领;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学生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提示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 朗读指导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 “意如何”、“艰难”、“招”、“斩”要重读,“斩”要读出痛快淋漓之感。 学生读全诗,背诵说明引入李清照的乌江旨在让学生由彼及此地体会到课文中所表现的诗意,更容易理解到课文中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在其他几个问题的设置上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对修辞方法的辨认能力和理解能力。 阅读环节的反复进行,可以使学生以读促解,不仅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感情,而且能够品味到诗歌的美感。 (2)解读第二章。 学生齐读全诗。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提示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思考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提示“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 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 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思考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提示诗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朗读指导。 引入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这首诗,要读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的壮烈情怀。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两句要扬起,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殷殷之情。 学生齐读此诗,背诵。 说明学习这一章时,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学习第一章的经验,教师可有意多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解读第三章。 学生齐读全诗。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 “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 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诗中以“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又以“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不胜向往、欣慰、豪迈之至。 朗读指导。 前两句要读出“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坚定信念,后一句要读出向往、欣慰、豪迈之情。 学生齐读、背诵。 说明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 一、二章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荆门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行测综合英语
- 中国广电银川市2025秋招财务审计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陕西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阿里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综合管理岗
- 中国广电蚌埠市2025秋招行业解决方案岗位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本溪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焦作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综合管理岗
- 宝鸡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行测50题速记
- 哈密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行测专练题库及答案
- 中国移动儋州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供应链采购类
- 国庆中秋双节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青少年全国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云南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4的分解与组合》课件
- 2025秋七年级开学新生家长会《启幕新篇章携手创辉煌》【课件】
- GJB3243A-2021电子元器件表面安装要求
- 2025年《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生物●安徽卷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及答案
- 蓝牙耳机委托加工协议书
- 北京车牌出租协议书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