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战国 秦汉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邮箱 fazhishi ye 密码 123456 第一节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一 社会结构的变动生产力的发展 畜力耕作与铁农具的推广 水利灌溉与农耕技术的提高 开垦 私田 各国的田制与税制改革 礼崩乐坏 王室独尊 与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迅速沦落为 大国争霸 和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在一些诸侯国中 甚至出现了 陪臣执国命 的现象 司马迁 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二 法律思想的争鸣 一 儒家 孔子的法律思想1 以 仁 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仁 的多重含义 首先为 爱人 亲亲 尊尊 2 礼治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名不正 则言不顺 言不顺 则事不成 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 3 德主刑辅 和 以德去刑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 导 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4 人治为政在人 举贤才 二 道家 老子的法律思想1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 下 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2 无为而治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3 小国寡民 三 墨家 墨子的法律思想1 以 兼爱 为核心的法律观 兼相爱 交相利 反对 别相恶 交相贼 尚同 尚贤 非攻 节用 节葬 非乐 2 法律以 为万民兴利除害 为目的3 杀人者死 伤人者刑 四 法家 商鞅的法律思想1 不法古 不修今 的变法理论 圣人不法古 不修今 法古则后于时 修今则塞于势 礼法以时而定 制令各顺其宜 2 定 分 止 乱 的法律起源说3 法 信 权相结合的 法治 法者 国之权衡 壹赏 壹刑 壹教 任法 重信 权势独制 4 以刑去刑 的重刑思想 禁奸止过 莫若重刑 行刑 重其轻者 轻者不生 则重者无从至矣 三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及引起的争论 一 郑国1 子产 铸刑书于鼎 以为国之常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叔向对之的反对意见 昔先王议事以制 不为刑辟 惧民之有争心也 民知有辟 则不忌于上 并有争心 以征于书 而徼幸以成之 弗可为矣 民知争端矣 将弃礼而征于书 锥刀之末 将尽争之 2 郑驷颛杀邓析 而用其竹刑 竹刑 二 晋国1 被庐之法2 赵宣子 常法 3 范宣子制定刑书4 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予以公布 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 晋赵鞅 荀寅帅师城汝滨 遂赋晋国一鼓铁 以铸刑鼎 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正式公布成文法孔子对之的反对意见 晋其亡乎 失其度矣 而为刑鼎 民在鼎矣 何以尊贵 贵何业之守 贵贱无序 何以为国 三 楚国1 仆 隐 区 匿 法 楚灵王 2 茆门法 楚庄王 四 公布成文法的意义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结束了法律的秘密操纵状态 破除了旧贵族对法律的专擅垄断 使法律开始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和公开性 它打破了 礼治 德治 人治 传统 剥夺了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 动摇了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基础 为法家 法治 原则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四 战国时期的法制 汉书 刑法志 春秋之后 灭弱吞小 并为战国 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 雄桀之士因势辅时 作为权诈以相倾复 吴有孙武 齐有孙膑 魏有吴起 秦有商鞅 皆禽敌力胜 垂著篇籍 当此之时 合 纵 连衡 横 转相攻伐 代为雌雄 世方争于功利 而驰说者以孙 吴为宗 1 法经 李悝 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95年 魏国人 战国时期著名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魏文侯时 任用李悝为相 实行变法 以求富国强兵 晋书 刑法志 是时承用秦 汉旧律 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 悝撰次诸国法 著 法经 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 盗 贼 盗贼须劾捕 故著 网 囚 捕 二篇 其轻狡 越城 博戏 借假不廉 淫侈 踰制以为 杂律 一篇 又以 具律 具其加减 是故所著六篇而已 然皆罪名之制也 商君受之以相秦 1 法经 的内容 六篇 盗 贼 囚 捕 杂 具 可以分为正律 杂律和减律 正律指前四篇 主要内容是惩治盗贼 盗 关于侵犯官私财产所有权罪的量刑规定 贼 惩治人身伤害罪和破坏社会秩序罪的刑律规定 囚 捕 追捕关押罪犯 杂律 指除盗与贼之外其他犯罪 淫禁 狡禁 城禁 嬉禁 徙禁 金禁 减律 即最后一篇具律 加减刑罚 2 法经 的历史地位 法经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 法经 改刑为法 初步确立法的客观规定性 使单纯强调刑罚杀戮的刑向具有规则性质的法过渡 反映了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 法经 初步创立成文法典的基本原则和篇章体例结构 对后世的法典编纂与立法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秦国商鞅的法制改革 商鞅 卫国人 公孙氏 名鞅 因在秦主持变法有功 被封于商地 号商君 史称商鞅 商鞅早年在魏国 秦孝公时 离魏入秦 在秦国主持两次变法 使秦国富强 为其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1 内容 改法为律 废除世卿世禄制 实行军功赐爵制 废止宗法分封制 建立国君集权的郡县制 为田开阡陌封疆 改革田制与税制 创立什伍连坐制 实施奖励告奸法 革除族居私斗旧俗 发展个体小农经济 2 意义商鞅变法也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活动中最彻底 成效最显著的一次 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重刑原则 并且规定了许多实施重刑的措施 这些法律理论和实践造成了秦严刑峻罚的法制特征 也为中国封建法制奠定了严酷的基调 第二节秦朝法律制度 一 法律概况 一 立法指导思想1 事皆决于法 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 2 重刑轻罪 汉书 刑法志 至于秦始皇 兼吞战国 遂毁先王之法 灭礼谊之官 专任刑罚 躬操文墨 昼断狱 夜理书 自程决事 日县石之一 而奸邪并生 赭衣塞路 囹圄成市 天下结怨 溃而叛之 二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12月 在湖北云梦城关睡虎地11号墓中 发现了大批抄录秦律等内容的竹简 墓的主人喜 前262年 前217年 生前历任安陆御史 安陆令史 鄢令史及狱吏等司法职务 故死后以法律文书殉葬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整理拼复 共得秦简1155支 另有无法缀合的残片80片 内容包括 编年记 语书 秦律十八种 效律 秦律杂抄 法律答问 封诊式 为吏之道 日书 甲种与乙种共十种 其中有六种涉及法律内容 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属于秦律 包括 秦律十八种 效律 和 秦律杂抄 三种 其中所见律名 计有 田律 厩苑律 仓律 金布律 关市律 工律 工人程 均工律 徭律 司空律 军爵律 置吏律 效律 传食律 行书律 内史杂 尉杂律 属邦律 除吏律 游士律 除弟子律 中劳律 藏律 公车司马猎律 牛羊课 傅律 屯表律 捕盗律 戍律 等近三十种之多 内容极为丰富而庞杂 第二类是对秦律的解释 包括 法律答问 一种 其中也有一部分关于诉讼程序的说明 第三类是对官吏审理案件的基本要求和司法规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 检验 审讯等程序方面的文书程式 其中还有一些具体案例 包括 封诊式 一种 第四类是要求官吏遵守的一些行政规则和要求 包括 为吏之道 一种 三 主要法律形式1 律 朝廷就某一专门事类正式颁布的法律 田律 仓律 金布律 等 2 令 皇帝针对一时之事而以命令的形式发布的法律文件 其效力高于律 3 式 朝廷统一颁布的规定官吏审理案件的准则以及书写审讯笔录等法律文书程式的法律文件 如 封诊式 4 法律答问 朝廷和地方主管法律的官吏对律令所做的权威性解释 与一般法律条文一样具有普遍的约束能力 5 法律文告6 程 课 廷行事 二 刑事法律制度 一 刑法原则1 以身高确定责任年龄 法律答问 甲谋遣乙盗杀人 受分十钱 问乙高未盈六尺 甲何论 当磔 仓律 隶臣 城旦不盈六尺五寸 隶妾 舂高不盈六尺二寸皆为小 2 区分有无犯罪意识 法律答问 甲盗 赃值千钱 乙知其盗 受分赃不盈一钱 问乙何论 同论 法律答问 甲盗钱以买丝 寄乙 乙受 弗知盗 乙何论也 毋论 3 区分故意与过失 法律答问 甲告乙盗牛贼杀人 今甲不盗牛 不杀人 问甲 何 论 端为 为诬人 不端 为告不审 4 共犯加重 法律答问 五人盗 赃一钱以上 斩左止 趾 又黥以为城旦 不盈五人 盗过六百六十钱 黥劓以为城旦 5 自首减刑 法律答问 把其假以亡 得及自出 当为盗不当 自出 以亡论 其得 坐赃为盗 盗罪轻于亡 以亡论 6 实行连坐 1 家属连坐 法律答问 盗及其它罪 同居所当坐 2 邻里连坐 法律答问 贼入甲室 贼伤甲 甲号寇 其四邻 典 老皆出不存 不闻号寇 问当论不当 审不存 不当论 典 老虽不存 当论 3 职务连坐 秦律杂抄 战死事不出 屈 论其后 又后察不死 夺后爵 除五人 不死者归 以为隶臣 7 诬告反坐 1 法律答问 完城旦 以黥城旦诬人 何论 当黥 2 法律答问 甲盗羊 乙知 即端告曰甲盗牛 问乙为诬人 且为告不审 当为告盗加赃 二 罪名1 危害皇权罪 1 挟书律 非秦记 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 诗 书 百家语者 悉诣守 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 诗 书 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 2 以古非今 3 投书 法律答问 有投书 勿发 见辄燔之 能捕者购臣妾二人 系投书者鞫审谳之 4 非所宜言2 侵犯财产和人身罪3 渎职罪4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逋事 乏徭 匿户 盗徙封 诬告 5 破坏婚姻家庭秩序罪不孝 弃妻不书 去夫亡 娶逃妻 擅杀子 三 刑罚身体刑的适用范围开始缩小 劳役刑和财产刑的使用有所增多 1 死刑 其执行方式还很不规范 约有一二十种之多 且相当残酷 较典型的如 1 具五刑 即先施加黥面 劓鼻 斩左右趾等肉刑 再用笞杖活活打死 然后枭首示众 并将尸骨剁成肉酱 有诽谤谩骂行为者 还要割去舌头 2 车裂 即用五匹马将头颅 四肢与身体撕裂 3 凿颠 即凿击头顶的处决方式 4 抽胁 即抽取肋骨的处决方式 5 镬烹 即用大锅将人煮死 2 身体刑 即残害犯罪者肢体器官的肉刑 秦基本保留了先秦时期的黥 劓 斩左右趾 宫等肉刑 并常与劳役刑复合使用 如黥劓以为城旦 斩左趾又黥为城旦等 3 劳役刑 即限制罪犯自由并强制从事劳役的徒刑 1 城旦 舂 2 鬼薪 白粲 3 隶臣 隶妾 即罚作官府奴婢 4 司寇 候 4 耻辱刑 1 髡刑 即强制剃除鬓发胡须 2 耐刑 即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 5 财产刑 1 赀刑 2 赎刑 3 没刑 三 民事法律制度 1 民事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 1 民事权利主体1 国家 皇帝2 有爵者 士伍3 作务 商贾 赘婿 后父4 隶臣妾 人臣妾 2 民事权利客体2 所有权国家所有权与家户私有权 主要以刑罚手段保护 3 债 1 债的发生 买卖 借贷 雇佣 租借 2 债的担保 不准强取人质做担保 3 债的变更 履行和消灭 官府债务可以劳役折抵4 婚姻与家庭制度结婚与离婚须到官府登记夫妻双方皆有告奸的责任与权利双方互相忠贞歧视赘婿对父权家长制的维护有一定条件和限制 对子女卑幼殴打尊长的行为 处罚较汉朝以后各代要轻 四 经济法律制度1 农牧业管理与资源保护 田律 规定 自春二月至夏七月的动植物成长季节 严禁砍伐山林 取草烧灰 堵塞河湖渠道 采摘发芽期植物 捕捉幼兽幼鸟 获取鸟卵 毒杀鱼鳖 设置陷井网罟捕捉鸟兽 不准猎狗追咬幼畜幼兽 田律 规定 农民不论耕作与否 均按占田面积征收赋税 降雨 谷物抽穗或旱涝 虫情灾害 须立刻书面报告雨量大小 受益或抽穗面积 受灾损失状况等 以便官府掌握农情 戍律 规定 一户不得征调两人以上同时服役 违者 赀二甲 司空律 规定 播种和耘苗季节 以劳役赎抵赀刑债务者 可以分别回家务农二十天 仓律 则规定 每年二至九月的农忙时节 从事农田耕作的隶臣每月增加半石口粮 仓律 还详细规定了种籽的入仓 存放 保管 检验 出仓等严格手续及每亩地的播种量 仓律 规定 饲草的入仓 要登记簿籍上报内史 其存贮 增垛 检验 出仓等 也要按规定履行手续 厩苑律 规定 每年农历正 四 七 十月 定期检查评估耕牛的饲养和使用情况 对有关人员及其主管官员进行考核奖惩 官府用牛一年死亡率超过三分之一者 将追究饲养员及主管官吏的刑事责任 牛羊课 则规定了牛羊的繁殖率 凡达不到规定指标者 啬夫和佐等负责人各赀一盾 2 手工业管理 工人程 规定了不同年龄 性别 体力 工种 技术熟练程度者的不同劳动定额及折算方法 均工律 规定了学徒工劳动定额的计算及培训指导要求和奖惩标准 3 商业贸易 金布律 规定 市场出售的商品 价值一钱以上 必须用木签明码标价 关市律 规定 官府工商业者收取货款后 必须当众放入盛钱的密封容器中 使买主等亲眼目睹 效律 和 工律 则规定了度量衡的误差标准和定期检查校正制度 4 财政货币管理 金布律 严格规定了铜钱 黄金 布帛的统一规格和兑换比价 官府收入钱币 要按规定封存 并以主管令 丞印章封缄 取用时须查验印封无误 方可启封 五 行政法律制度 一 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之 命为制 令为诏 皇帝自称 朕 臣民称其 陛下 上书或言事称 上 皇帝驾临称 幸 死亡称 崩 皇帝名字须避讳 文书奏章有指代皇帝的字辞 须另行抬头顶格书写 等等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 并以朝贺 符玺 宗庙祭祀 宫殿陵寝 皇位继承 宗室外戚 后宫嫔妃 内侍宦官等相关制度 维护皇帝的专制地位和集权统治 二 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中央 三公九卿制 三公 宰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九卿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地方 郡 郡守 县 县令 乡 乡老 啬夫 游徼 里 伍 三 官吏管理1 任官标准与限制 1 明道德五善 忠信敬上 清廉勿谤 举事审当 喜为善行 恭敬多让 2 明法令 3 不任用 废官 2 任用方式 荐举 征召 任子 3 考核 上计 考课 六 司法制度 1 司法机关皇帝 昼断狱 夜理书 丞相 御史大夫 廷尉郡守 县令 长 有秩 啬夫2 诉讼审判制度 公诉与自诉 公诉即官吏纠举 指官吏按其职责要求对犯罪之人向司法机关提起的诉讼 公室告 贼杀伤 盗他人非公室告 子盗父母 父母擅杀 刑 髡其子及奴妾 法律答问 贼杀伤 盗他人为 公室告 子盗父母 父母擅杀 刑 髡子及奴妾 不为 公室告 子告父母 臣妾告主 非公室告勿听 何谓 非公室告 主擅杀 刑 髡子 臣妾 是谓 非公室告 勿听 而行告 告者罪 告者罪已行 它人又袭而告之 亦不当听 证据制度 以被告人口供作为主要定案依据 官吏举告与民人告奸必须举证 广泛收集证据 各种证据必须详载于笔录 毋笞掠而得人情为上 笞掠为下 法官责任 量刑不当即为 失刑 罪 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构成 不直 罪 有罪不判或减轻案情使罪犯逍遥法外则为 纵囚 罪 爰书 读鞫 乞鞫 第三节汉朝法律制度 一 法律概况 一 立法指导思想1 汉初以 无为而治 宽省刑罚 轻徭薄赋 为主导的立法思想2 武帝以后 礼法并用 德主刑辅 的法律思想阳主阴辅的天道观 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 二 立法活动1 高祖刘邦时期 1 约法三章 2 九章律 萧何 九篇 法经 盗 贼 囚 捕 杂 具 户 兴 厩 3 傍章律 叔孙通 有关朝仪 十八篇 汉书 刑法志 汉兴 高祖初入关 约法三章曰 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蠲削烦苛 兆民大说 其后四夷未附 兵革未息 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 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法 取其宜于时者 作律九章 2 武帝及西汉中后期的立法活动 1 越宫律 张汤 二十七篇 宫廷警卫 2 朝律 赵禹 六篇 朝贺礼仪 至此完成汉律六十篇三百五十九章 3 单行立法 酎金律 左官律 推恩令 阿党附益法 沈命法 等3 东汉时期的立法活动 解王莽之繁密 还汉世之轻法 后汉二百年间 律章无大增减 汉书 刑法志 及孝武即位 外事四夷之功 内胜耳目之好 征发烦数 百姓贫耗 穷民犯法 酷吏击断 奸轨不胜 于是招进张汤 赵禹之属 条定法令 作见知放纵 监临部主之法 禁罔 网 浸密 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 大辟四百九条 千八百八十二事 死刑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 文书盈于几阁 典者不能睹 是以郡国承用者 成罪同而论异 奸吏因缘为市 所欲活则傅生议 所欲陷则予死比 议者咸冤伤之 三 主要法律形式1 律以 九章律 为核心 还有各方面的单行律张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 中 各种律名二十七种 大部分与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律名相同2 令 君为天下决平 不循三尺法 专以人主意指为狱 狱者固如是乎 廷尉杜周 三尺安出哉 前主所是著为律 后主所是疏为令 当时为是 何古之法乎 3 科律以外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种单行禁条 也称 事条 或 科条 如武帝时有 重首匿之科 4 比又称 决事比 是指律无正条规定时 比照相近律令条文或同类判例处断 相当于秦律中的 廷行事 汉高祖七年诏规定 廷尉所不能决 谨具为奏 傅所当比律令以闻 二 刑事法律制度 一 刑事法律原则1 官僚贵族犯罪上请官僚贵族犯罪后 司法机关不得随意审理和处分 必须上报中央 由廷尉请示皇帝 根据犯罪者的地位高低 功劳大小及其同皇室的亲疏关系 决定给予减免刑罚的宽宥处理 2 刑事责任年龄及恤刑 惠帝初即位 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 皆完之 景帝后元三年诏 年高老长 人所尊敬也 鳏寡不属逮者 人所哀怜也 其著令 年八十以上 八岁以下 及孕妇未乳 师 侏儒当鞫系者 颂系之 宣帝元康四年诏 朕念夫耆老之人 发齿堕落 血气既衰 亦无暴逆之心 今或罗于文法 执于囹圄 不得终其年命 朕甚怜之 自今以来 诸年八十非诬告杀伤人 它皆勿坐 成帝鸿嘉元年 定令 年未满七岁 贼斗杀伤人或犯殊死 上请廷尉以闻 得减死 合于三赦幼弱老眊之人 此皆法令稍定 近古而便民者也 平帝元始元年规定 天下女徒已论 归家 顾山钱月三百 平帝元始四年 明赦百僚 妇女非身犯法 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 家非坐不道 诏所名捕 它皆无得系 东汉建武三年诏 男子八十以上 十岁以下 及妇人从坐者 自非不道 诏所名捕皆不得系 当验问者 即就验 3 亲亲得相首匿 指在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 除谋反 大逆之外 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 而且减免刑罚 孔子 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 直在其中矣 汉宣帝地节四年诏 自今子首匿父母 妻匿夫 孙匿大父母 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 夫匿妻 大父母匿孙 罪殊死 皆上请 廷尉以闻 4 自首减免自首在汉律中称自告 汉律规定 犯罪后能向官府自首的 可以减免刑罚 但规定了二种限制 一是共犯或集团犯罪中的主谋和首犯不得援引此例 二是一人犯有数罪 自首一罪 只减免一罪 没有自首的罪 仍要给以处罚 5 三纲 原则的法律化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董仲舒 君臣 父子 夫妇之义 皆与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 臣为阴 父为阳 子为阴 夫为阳 妇为阴 唯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 以孝事君则忠 丈夫虽贱皆为阳 妇人虽贵皆为阴 二 主要罪名1 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 左官律 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即构成 左官 罪 阿党 诸侯有罪 傅相不举奏 附益 言欲增益诸侯也 指中央朝臣外附诸侯 酹金律 酎金为诸侯献于天子的醇酒与赤金 少不如斤两 色恶 王削县 候免国 非正 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 依律免为庶人 事国人过律 诸侯王役使其封国吏民超出法定限额 依律免为庶人 出界 诸侯王擅自越出封国疆界 依法耐为司寇或处死刑 漏泄省中语 僭越 臣下使用皇帝的仪仗 服饰 舆乘等 2 侵犯皇帝人身 权力及尊严的犯罪 阑入 凡进入皇帝宫殿者 须有 门籍 和宫内的 引人 无而擅入者为 阑入 阑入宫门者处徒刑 阑入殿门者弃市 失阑 不卫宫 守卫宫殿门的司马对阑入者不加制止为失阑 未发现阑入者为不卫宫 处罚视情况或免宫或减死罪一等 犯跸 呈帝出行时有仪仗开路 如有人冲撞了皇帝的仪仗或车骑 即为 犯跸 依律要罚金四两 祝诅 巫蛊罪 用诅咒 巫术等迷信方法毁谤皇帝的恶毒行为 废格诏令 不执行皇帝的诏令或阻止他人执行皇帝诏令的行为 即为废格诏令 废格明诏 弃市 矫制矫诏罪 伪造皇帝诏令 侵犯皇帝发布诏令的权力 非议诏书 毁先帝 诽谤 非所宜言 腹诽 在皇帝面前怨望非议政治为 诽谤罪 言语不当 触怒皇帝为 非所宜言 罪 语无微词而心有异议为 腹诽 罪 三罪均有大辟之刑 不敬 大不敬 凡亵渎皇帝尊严的行为都构成不敬或大不敬罪 如 触犯皇帝名号 宗庙醉酒狂歌 司马门前骑马 征召不到 干犯乘舆 奉诏不敬等等 罪至处死 3 官吏渎职犯罪 沈命法 武帝 群盗起不发觉 发觉而弗捕满品者 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见知故纵法 规定官吏发现有人犯罪而不举告 不追究 将与罪犯同罪 其监临主司者亦有连带的刑事责任 汉代还有 缓深故之罪 急纵出之诛 的宁重毋轻 宁杀毋纵的刑事政策 4 危害统治的犯罪 大逆无 不 道 群饮酒 三人以上无故群饮也要处以罚金 首匿 首匿即首谋藏匿罪犯 获此罪者 刑至弃市 通行饮食 即为造反者传递情报 充当向导 提供饮食 获此罪者处死 纂囚 即劫狱 构成死罪 三 刑罚1 汉初的刑罚制度 汉初沿用秦或前代的肉刑制度 如墨 劓 剕 宫等 汉朝死刑刑名多沿秦朝或前代之制 如族刑 枭首 腰斩 弃市等 汉朝有 殊死 这一刑名 汉书 高帝纪 载 高帝六年 令曰 兵不得休八年 万民苦甚 今天下事毕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殊死即斩首 关于徒刑 汉初也沿用秦之城旦舂 鬼薪 白桀 司寇 罚作等刑罚 但汉另有 顾山 也叫 女徒顾山 2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1 内容 导火线 缇萦上书救父 汉书 刑法志 汉文帝 即位十三年 167年 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 诏狱逮系长安 淳于公无男 有五女 当行会逮骂其女曰 生子不生男 缓急非有益 其少女缇萦 自伤悲泣 乃随其父至长安 上书曰 妾父为吏 齐中皆称其廉平 今坐法当刑 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 刑者不可复属 虽后欲改过自新 其道亡繇也 妾愿没入为官奴婢 以赎父刑罪 使得自新 书奏天子 天子怜悲其意 遂下令曰 制诏御史 盖闻有虞氏之时 画衣冠异章服以为 戮 而民弗犯 何治之至也 今法有肉刑三 而奸不止 其咎安在 非乃朕德之薄 而教不明与 吾甚自愧 故夫训道不纯而愚民陷焉 诗 曰 恺弟君子 民之父母 今人有过 教未施而刑已加焉 或欲改行为善 而道亡繇至 朕甚怜之 夫刑至断肢体 刻肌肤 终身不息 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 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其除肉刑 有以易之 及令罪人各以轻重 不亡逃 有年而免 具为令 丞相张仓 御史大夫冯敬奏言 肉刑所以禁奸 所由来者久矣 陛下下明诏 怜万民之一有过被刑者终身不息 及罪人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 于盛德 臣等所不及也 臣谨议请定律曰 诸当完者 完为城旦 当黥者 髡钳为城旦舂 当劓者 笞三百 当斩左止者 笞五百 当斩右止 及杀人先自告 及吏坐受赇枉法 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 已论命复有笞罪者 皆弃市 臣昧死请 制曰 可 是后 外有轻刑之名 内实杀人 斩右止者又当死 斩左止者笞五百 当劓者笞三百 率多死 景帝元年 下诏曰 加笞与重罪无异 幸而不死 不可为人 其定律 笞五百曰三百 笞三百曰二百 犹尚不全 至中元年 又下诏曰 加笞者 或至死而笞未毕 朕甚怜之 其减笞三百曰二百 笞二百曰一百 又曰 笞者 所以教之也 其定箠令 丞相刘舍 御史大夫卫绾请 笞者 箠长五尺 其本大一寸 其竹也 末薄半寸 皆平其节 当笞者笞臀 毋得更人 毕一罪乃更人 自是笞者得全 然酷吏犹以为威 死刑既重 而生刑又轻 民易犯之 东汉初 以斩右止代替弃市 文帝时丞相张苍 御史大夫冯敬提出改革方案 凡当完者 完为城旦舂 当髡黥者 秃钳为城旦舂 当劓者 笞三百 当斩左趾者 笞五百 当斩右趾者 弃市 景帝两次下诏减少笞数 第一次是笞五百减为三百 笞三百减为二百 第二次是笞三百减为二百 笞二百减为一百 而且还规定了刑具规格 受刑部位以及施行时中途不得换人 东汉初 以斩右止代替弃市 把文帝时由轻入重的一项又改回来 2 意义文帝 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顺应历史发展趋向 为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 建立后世新 五刑 刑罚制度奠定了基础 尽管这次改革还有缺陷 但无疑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极其重要的刑制改革 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转折点 三 民事法律制度 一 民事权利主体与行为能力1 民事权利主体皇帝及其国家 各级贵族 官僚 地主 工商业者 武帝以前为独立民事主体 小农 雇农 佃农 妇女 奴隶 民事权利客体 被解放则为主体 贾人 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户 法律上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主体 2 民事行为能力傅籍年龄 初23后20 15起缴人头税 二 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分为国有和私有两种 国有土地一般不准买卖 私有土地可以买卖 但双方必须订立契约 报官过户 汉哀帝时曾下诏私人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 超过部分收入官府 三 债与契约汉朝称契约为 券 或 券书 主要有买卖 租赁 借贷等契约 负债违期要受到惩处 河阳嗣侯陈信 坐不偿人责过六月 夺侯 国除 债权人不得 取息过律 陵乡侯刘訢 坐使人伤家丞 又贷谷息过律 免 汉武帝前117年下诏 今遣博士 禇 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 存问鳏寡废疾 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 汉宣帝前67年春三月诏曰 鳏寡孤独高年贫困之民 朕所怜也 前下诏假公田贷种 食 土地高度兼并 豪人之室 连栋数百 膏田满野 奴婢千群 徒附万计 四 婚姻 家庭与继承1 婚姻汉初实行早婚和鼓励生育政策 汉惠帝前189年规定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 五算 汉朝仍行一夫一妻多妾制 不得随意废妻 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 豪富吏民蓄歌者至数十人 是以内多怨女外多旷夫 孔乡侯傅晏 坐乱妻妾位 免爵并流合浦 汉朝并不禁止寡妇改嫁 2 家庭制度 礼记 大学 治国必先齐其家 父母尊长对子女卑幼拥有教令权和惩戒权 子女必须绝对服从 也不得向官府控告 否则就是 不孝 衡山王刘赐长子刘爽就因控告父亲 被以 不孝 罪处死 前116年 堂邑侯陈季须 坐母公主卒未除服奸 畏罪自杀 夫为妻纲 妻子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严惩家庭成员间的相奸行为 常人奸 耐为鬼薪 如果 夺弟妻为姬 与父妾奸 与子女奸 被视为乱人伦的禽兽行为 皆处死 3 继承制度不承认 非子 非亲生子 非正 非嫡妻之子 对爵位的继承权 违者剥夺资格 财产继承实行诸子均分制 可立遗嘱处分财产 书面遗嘱叫做 遗令 已出现收养制度 东汉135年 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 世袭封爵 四 经济法律制度 一 赋税法1 土地税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2 人口税 算赋 15 56 每年120钱 口赋 7 14 每年20钱 3 财产税每一万钱财产 征税一算 称作 赀税 4 工商税 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 主盐税 有工多者置工官 主工税物 有水池及渔利多者置水官 主平水收渔税 二 金融法西汉初 允许地方郡国和私人铸钱 汉武帝时禁止私铸 由国家统一铸造新币 盗铸诸金钱罪皆死 三 商业法1 专卖法汉武帝时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 没入其器物 东汉时 盐铁专卖时废时续 2 均输平准法在各郡国设置均输官 京师设置平准官 将各地应输送中央的贡物及运费按当地市价折为土特产品交均输官 一部分运往京师 由平准官统一销售 余者运往异地高价出售 再收购当地产品运至京师 交平准官出售 3 困 商 辱 商 1 官营禁榷 2 重征商税 倍算 算缗与告缗 3 不断改变币制 4 直接认定经商为犯罪 汉武帝征发七种罪犯戍边 商人便是其中之一 5 商贾不得名田为吏 后可买田 6 禁止商贾衣丝骑马 五 行政法律制度 一 行政机构1 中央机构皇帝 三公九卿 汉以丞相 大司马 御史大夫为三公 后汉又以司徒 太尉 司空为三公 西汉中期以后 尚书地位逐步提高 形成 中朝 东汉时称 尚书台 2 地方机构封国 郡 县 设监察区 刺史 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 政平讼理也 与我共此者 其唯良二千石乎 二 职官管理制度1 官吏的选拔与任用察举 举秀才 不知书 察孝廉 父别居 高第良将怯如鸡 寒素清白浊如泥 征辟 征召和辟召 上书拜官任子和荫袭赀选 太学 中博士弟子考试合格者可以为官2 职官的考核 监督与奖惩上计 户口 土地 赋税 治安 狱讼等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 监察 不奉诏书 不 尊承典制 背公向私 旁诏守利 尤其是 违公下比 阿附豪强 通行货赂 割损正令 等违法行为 3 职官的休假与退休官吏休假制度 亦称 告 假 官吏退休制度 称 致仕 年满七十岁 六 司法制度 一 司法机构1 中央司法机构皇帝 丞相 御史大夫和廷尉 廷尉是汉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司法官 又是地方的上诉审 号称 天下之平 2 地方司法机构 州 郡 县 二 诉讼审判制度1 案件的起诉劾 负有纠举犯罪责任的官吏主动纠举犯罪 告 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或民事案件的被侵权人或其近亲属到官府控告 对诉讼的限制有三 一是不准越级上诉 有特大冤屈者可以直诉 二是禁止卑幼控告尊长 卑幼对于尊长的犯罪行为要尽隐瞒的义务 三是严禁诬告 凡诬告 一律反坐 2 逮捕与审讯诉讼一经提起即逮捕罪犯 贵族官员上请 审讯的基本方法是 周官 所载的 五听 如犯人不认罪 使用刑讯是合法的 得到犯人口供以后 三天再复审一次 称作 传复 犯人不翻供则 读鞫 3 上报与复审 奏谳 制度 遇有疑案不能决者 也应逐级上报请示 县道官疑狱者 各谳所属二千石官 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 所不能决者 皆移廷尉 廷尉亦当报之 廷尉所不能决 谨具为奏 傅所当比律令以闻 奏报 凡判处死刑的案件 必须上报朝廷 由廷尉或皇帝作出最后决定 乞鞫 期限为三个月 4 录囚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 或其他有关官员 通过对在押囚犯的复核审录 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或司法人员的司法审判活动的制度 从汉代开始实行 一直延续到明清 体现了慎刑精神 东汉以后 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 录囚徒 5 行刑 秋冬行刑 三 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又叫 经义决狱 即引用儒家经典中的思想原则作为审判中定罪量刑的依据 其中尤以 春秋 为主 春秋决狱始于西汉中期 延续至两晋南北朝时期 春秋繁露 春秋之听狱也 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志邪者不待成 首恶者罪特重 本直者其论轻 对春秋决狱当如何评价 历代刑法考 1 时有疑狱曰 甲无子 拾道旁弃儿乙养以为子 及乙长 有罪杀人 以状语甲 甲藏匿乙 甲当何论 仲舒断曰 甲无子 振活养乙 虽非所生 谁与易之 诗 云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春秋 之义 父为子隐 甲宜匿乙 诏不当坐 2 甲有子乙以乞丙 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 甲因酒色谓乙曰 汝是吾子 乙怒杖甲二十 甲以乙本是其子 不胜其忿 自告县官 仲舒断之曰 甲生乙不能养育以乞丙 于义已绝矣 虽杖甲 不应坐 3 甲乙与丙争言相斗 丙以佩刀刺乙 甲即出杖击丙 误伤乙 甲当何论 或曰 殴父也 当枭首 论曰 臣愚以父子至亲也 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 扶杖而救之 非所以欲垢父也 春秋 之义 许止父病 进药于其父而卒 君子原心 赦而不诛 甲非律所谓殴父 不当坐 4 甲夫乙将船 会海风盛 船没溺流死亡 不得葬 四月 甲母丙即嫁甲 欲皆何论 或曰 甲夫死未葬 法无许嫁 以私为人妻 当弃市 议曰 臣愚以为 春秋 之义 言夫人归于齐 言夫死无男 有更嫁之道也 夫人无专制擅恣之行 听从为顺 嫁之者归也 甲有尊者所嫁 无淫行之心 非私为人妻也 明于决事 皆无罪名 不当坐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一 法制指导思想1 三国 治定之化 以礼为首 拨乱之政 以刑为先 曹操 科教严明 威之以法 诸葛亮 2 两晋 引礼入律3 南北朝 南朝 沿袭两晋 北朝 德礼为主 二 法律概况 一 立法概况1 三国时曹魏 新律 曹魏律 篇章为十八篇 刑名 盗律 劫略 贼律 诈律 毁亡 告劾 系讯 断狱 请赇 兴擅 乏留 惊事 偿赃 户律 捕律 杂律 免坐 体例更加科学化 具律 改为 刑名 改列于全律之首 刑制更加规范化 减少肉刑 刑制定为七种 限制缘坐范围 等等 八议 入律 议亲 议故 议贤 议能 议功 议贵 议勤 议宾 2 两晋时期 晋律 泰始律 法律概念更加规范化 科学化 严格区分了律与令的界限 杜预 律序 说 律以正罪名 令以存事制 对故意 过失 谋 群 赃等这些关键性的法律术语都有准确的说明和界定 知而犯之谓之故 意以为然谓之失 违忠欺上谓之谩 背信藏巧谓之诈 二人对议谓之谋 取非其物谓之盗 律学发达 东汉时的马融 郑玄 西晋时的张斐 杜预 篇章体例进一步改革 晋律 共二十篇 分魏律 刑名 为 刑名 法例 两篇 置于全律之首 进一步加强它们作为刑法总则的功能 礼法合流进一步完善 在沿用八议的同时 还规定官吏可以通过除名或免官来抵罪 首创服制定罪 峻礼教之防 准五服以治罪 服制 是我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模型和数据要素赋能一网统管解决方案
- 食品发酵考试题+答案
- 水工建筑维修灌浆工职业技能考试题库
- 烃的结构与性质(核心考点)-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 生活现象之热现象(一)-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题型突破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及答案02
- CN120199580A 一种可限位的电子变压器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完形填空15篇(含答案)
- 2015年7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配镜护理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申请表
- 文化政策与法规课件
- 社区社群团购新团长培训案例课件
- 外科学教学课件:食管癌
-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教学设计)
- 钢结构钢梁计算(PPT33张)
- 幼儿教师——散文诗
- 创伤骨折院前急救ppt课件(PPT 50页)
- DB3302_T 1130-2022建筑垃圾运输管理规范(高清-可复制)
- 锚杆、锚索锚固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