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毕业课题论文程控放大数 据采集系统(定稿) 江汉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物信学院xx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题程控放大数据采集系统学生陈喜平学号xx10101310指导教师周尚万xx年5月日摘要本次课题设计了一个利用程控放大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的系统。 该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信号的获取、放大、调理、变换、存储与处理等几个环节。 系统通过两次采样完成一次数据采集过程。 在第一次采集(即预采样)后,单片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测,确定在较小放大倍数下数据的幅值范围,从而选择相应的二次采样放大倍数,并输出到程控放大电路完成数据放大。 在第二次采样中取得精确的数据,从而完成一次数据采集。 放大倍数和A/D转换结果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 检测得到的数据可以暂存于扩展的数据存储器中进行简单的处理,也可以通过串口实时传送到上位机。 系统的控制由简单的人机接口完成。 关键词程控数据采集单片机A/转换D ABSTRACTThe maintask ofdesigned subjectis todate withthe technologyof programmed-control amplifier.The systemcan usedto gathercoordinate,convert andpreserve signals.CPU pletea sampleprocess bytwo samples.In thefitrst sample,micro control unit checkedreceived datafor chosenproperly amplifier,then outputto programmed-control amplifiercircle.In thenext samplesystem getprecise datapreserved andtackled inextended datapreserved temporatelyor municatedwith PC.System controlpleted bysimple person-machine interface.keyword:programmed-control datacollect micro-controlunitA/D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系统构成1第三章硬件设计23.1可控放大滤波23.1.1一般放大滤波23.1.2程控放大滤波23.2AD转换33.2.1ADC0809的内部结构33.2.2ADC0809主要特性43.3单片机部分53.3.1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53.3.2静态存储器RAM626453.4串口通讯73.4.1串行口的工作原理73.4.2波特率的设定73.4.3电平转换MAX2328第四章软件设计8第五章结语8参考文献9附录10致谢14声明15第一章前言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有各种各样高速高精度、多通道的数据采集卡问世。 计算机通过卡上的模数转换器采入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图形显示等工作。 其中以单片机在控制系统当中的应用最为常见,而在很多控制系统当中,特别是在工控场合,都要对模拟量进行检测1。 设计一个完整,理想而又适用的数据检测系统,对实现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要设计的数据检测系统,我们应考虑该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通用性,同时应使性价比尽可能高。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体现了采集对象与系统相互联系。 系统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进行被测试对象的状态,量值的检测,故系统要与被检测信号直接相连。 因此,现场条件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结构选择; 二、由于目前的传感器多数为模拟量输出型,也有少数的频率量或数字量输出型,所以对于多数系统对输入模拟量需要经过放大,变换,隔离,整形等处理,才能与微机系统相连; 三、数据采集系统直接与现场相连,是干扰信号串入的主要渠道,因此抗干扰是设计的主要环节1,3。 一般数据采集系统均具以下几个单元,信号发生电路单元,放大电路单元,滤波电路单元,A/D转换单元,数据存储处理单元,数据显示。 图1所示是一般数据采集系统的框图,本次设计使用串口通信模式,单片机串口通过RS232与PC机连接3。 在系统中,对于拾取到的模拟小信号,一般需要前置放大,以使模拟电压适合于A/D转换器的电压转换范围,对于不同的模拟信号必须采用不同增益的放大器,才能使A/D转换前的信号规范化(如15V)。 如果用一个固定增益的放大器对各路信号放大,则既不能兼顾各种动态范围的信号放大,也不能满足不同模拟信号的要求。 本设计中使用浮点式放大系统作为前置放大器,就能很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了A/D转换器的有效精度。 图1数据采集系统框图信源放大滤波数模转换器单片机串口通信PC机RAM第二章系统构成在一般数据采集系统中,信源发出的信号经放大滤波、A/D转换后,由单片机将其存入存储器,再经D/A将其转换后显示所采集的数据,或者与PC机相通讯在WINDOWS下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2。 在实际应用中,因8位A/D转换器对弱小信号的转换存在精确度的问题,不利于对数据的准确描述,因此采用程控放大技术即由单片机来控制弱信号的放大倍数,再通过多路模拟开关来实现放大,即而提高了对采集信号描述的准确性,以及A/D转换的效率。 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分为信源,滤波,程控放大,A/D转换,数据的接收与存储,串行通讯等模块。 图2系统整体框图第三章硬件设计3.1可控放大滤波3.1.1一般放大滤波在数据采集系统中,A/D转换之前需要对信号进行调节,以使达到A/D转换芯片输入信号的规范。 信号调节的主要方式是滤波和放大。 对低频弱信号的采集,滤波电路只需采用简单的一阶低通滤波电路,其截止频率设为1000kHz。 而放大电路就是运用通用放大器进行两级放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3。 其电路图如图2所示信号源滤波电路程控放大A/D转换数据的接收检测、存储、与处理串行通讯反馈控制PC机12348U1AMAX422756748U1BMAX4227CCR1R4R2R3VEER5R6VEEVINVDDVDD图3一般放大滤波电路3.1.2程控放大滤波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对弱小信号采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幅值过低的信号,经过A/D转换后的二进制数值,有效数值位数较少,造成转换精度过低,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基于此,本次设计中采用了可控放大技术,通过软件来控制信号的放大倍数,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得到精确的采样和数据转换,从而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 实际的数据采集中,实时信号的幅值是难以预见的,所以必须通过程序对它进行检测来控制开关的闭合,从而改变信号预处理部分的放大倍数,尽可能地增加A/D转换后的二进制数据的有效位数。 系统需要的程控开关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 一、由单片机控制的继电器组,理论上只需三个继电器,即可实现上述功能;其 二、选用芯片CD4016BC,这种芯片里有集成的多路开关,可由高低电平来控制其闭合,正好符合要求,相对继电器具有经济、实用、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 因此确定了第二种方案,该芯片里集成有四路开关电路,各有一个控制端,控制端高电平有效,即得到如图3所示的原理图。 用四级放大对不同等级的小信号实现不同的倍数的放大,其放大倍数由单片机对数据检测后通过程序来选择。 I/OI/OI/OI/O14811CTRLACTRLBCTRLCCTRLD135612O/IO/IO/IO/I23910S2CD4016BCIN-026msb2-12120191881514172-22-32-42-52-62-7IN-127IN-228IN-31lsb2-8IN-42EOC7IN-53ADD-AADD-BADD-C252423IN-64IN-75ALE22ref(-)16ENABLESTARTCLOCK9610ref(+)12U7ADC0809EA/VP31X1X21918RESET9RDWR1716INT012INT113T014T115P10P11P12P13P14P15P16P1712345678P00P01P02P03P04P05P06P073938373635343332P20P21P22P23P24P25P26P272122232425262728PSEN29ALE/P30TXD11RXD10U98051U15CRYSTALC8CAPC9CAPVCCC7CAPv12U?A74F04123U?A74F32123U?A74F3212U?A74F0412U?A74F043261574U10LM741R5RES1R?RES1R?RES1RES1R?RES1R?+15V-15VR?RES1图4程控放大电路图在图3中将每个运放的输出端接入芯片CD4016BC的I/O端,同时接入单片机的P1口,用以检测信号的强弱,来决定放大倍数,将检测结果送给CD4016BC的control端口。 放大器中反相端电阻为10欧,反相端的反馈电阻分别为10欧、100欧、1k欧、10k欧,这样根据放大器的运算法则,所以得到放大倍数为1,10,100,1000,这样就实现了可控放大的目的。 从分析中看到,这种可控放大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单片机,通过软件来实现,所以软件是其核心部分,具体的设计方案在软件设计中详细阐述。 3.2A/D转换在数据采集系统中,A/D转换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目前,A/D转换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A/D转换技术制成的各种测试仪器,因其测量的结果准确而受到欢迎。 在实际中用的是A/D转换器来实现的,常用的有ADC0804,ADC0809,MAX1177/1188等4。 在本次设计中考虑到A/D转换速率和单片机接收存储数据速率的匹配问题,选用了的ADC0809。 3.2.1ADC0809的内部结构ADC0809是最常用的8位A/D转换器。 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的内部结构总体看来由四大部分构成8位模拟多路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八位A/D转换器,三态输出锁存器。 ADC0809由单一+5V电源供电,片内带有锁存功能的8路模拟电子开关,可对05V8路输入模拟量分时进行转换,完成一次转换约100us,输出具有TTL三态锁存缓冲器,可直接与MCS-51数据总线相接,通过适当的外围电路,还可对05v的双极性模拟5信号进行A/D转换。 图50809内部结构3.2.2ADC0809主要特性在数据采集系统中,A/D转换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目前,A/D转换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A/D转换技术制成的各种测试仪器,因其测量的结果准确而受到欢迎。 在实际中我们用的是A/D转换器来实现的,常用的有ADC0804,ADC0809,MAX1177/1188等。 在本次设计中考虑到A/D转换速率和单片机接收存储数据速率的匹配问题,选用了经济实用的ADC0809。 分辨率为8位;总的不可调误差为+_1/2LSB或+_1LSB;转换时间为100us无零点和满刻度调整;单一+5V供电,带锁存控制逻辑;具有锁存的三态输出,输出与TTL兼容;7功耗为15mW。 0809的接法比较固定,因为引脚的功能比较单一,数据采集系统中也是如此,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单路模拟量输入,因此地址输入端全部接地,用IN0作为输入端,D0D7作接单片机的P0口,图5所示为设计中的硬件图。 I/OI/OI/OI/O14811CTRLACTRLBCTRLCCTRLD135612O/IO/IO/IO/I23910S2CD4016BCIN-026msb2-12120191881514172-22-32-42-52-62-7IN-127IN-228IN-31lsb2-8IN-42EOC7IN-53ADD-AADD-BADD-C252423IN-64IN-75ALE22ref(-)16ENABLESTARTCLOCK9610ref(+)12U7ADC0809EA/VP31X1X21918RESET9RDWR1716INT012INT113T014T115P10P11P12P13P14P15P16P1712345678P00P01P02P03P04P05P06P073938373635343332P20P21P22P23P24P25P26P272122232425262728PSEN29ALE/P30TXD11RXD10U98051U15CRYSTALC8CAPC9CAPVCCC7CAPv12U?A74F04123U?A74F32123U?A74F3212U?A74F0412U?A74F04图6A/D转换电路设计图3.3单片机部分3.3.1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信号经A/D转换后的数据须送入单片机加以处理和存储,MCS51系列的单片机常用的有8031,8051,8052,8032,8751,AT89C51,AT89C5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其结构方块如图6所示,其一般特点如下*一个8位CPU;*一个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4KB ROM程序存储器;*128B RAM数据存储器*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可寻址64KB外部数据存储器和64KB*外部程序存储器空间的控制电路;*32条可编程全双工串行口;*五个中断;*两个优先级嵌套中断结构.基准频率源振荡器及定时电路4KB程序存储器128字节数据存储器2个16位定时/计数器脉冲计数输入CPU外部中断内部中断64KB总线扩展控制控制可编程I/O并行I/O口可编程串行口串行输入串行输出图7MCS51结构方块图单片机内部虽然设置了一定的容量存储器,但是显然这种存储器容量较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因此从外部进行扩展,配置外部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我们在选择这些存储器时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扩展,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常用的数据存储器有静态RAM和动态RAM两种在本次设计中选用的是最常用的8051,共有四个I/O端口,为P0,P1,P2,P3,都是双向的,且每个口都具有锁存器,每个口都有8条线。 内部自带存储功能,其存储器包括 (1)内部数据存储器(RAM)8051为128字节,8052为256字节。 (2)内部程序存储器(ROM)8051为4KB,8052为8KB。 (3)外部扩充程序存储器(ROM)最大可扩充至64KB(含内部ROM)。 (4)外部扩充数据存储器(ROM)最大可扩充至64KB(不含内部RAM)。 这里遇到的问题就是存储器的扩展问题,单片机内部虽然设置了一定的容量存储器,但是显然这种存储器容量较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因此从外部进行扩展,配置外部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我们在选择这些存储器时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扩展,8。 常用的数据存储器有静态RAM和动态RAM两种。 在本系统中,用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6264即8k8的静态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扩展,以便我们对采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在扩展存储器时除了将单片机的地址和存储器的相映地址端相接外,就是片选端的接法,存储器必须实现的是两种功能,一方面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写操作;另一方面要求单片机能读取其中的数据,所以存储器的输出端D0D7和单片机的P0口连接,这样存储器的扩展就完成了,其电路图如图7所示IN-026msb2-12120191881514172-22-32-42-52-62-7IN-127IN-228IN-31lsb2-8IN-42EOC7IN-53ADD-AADD-BADD-C252423IN-64IN-75ALE22ref(-)16ENABLESTARTCLOCK9610ref(+)12U7ADC0809EA/VP31X1X21918RESET9RDWR1716INT012INT113T014T115P10P11P12P13P14P15P16P1712345678P00P01P02P03P04P05P06P073938373635343332P20P21P22P23P24P25P26P272122232425262728PSEN29ALE/P30TXD11RXD10U98051U16AU15CRYSTALC8CAPC9CAPVCCC7CAPA0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109876543252421232CS120CS226WE27OE22D0D1D2D3D4D5D6D71112131516171819U196264VCC12374F3212U13A74F0412U14A74F04OCC1111D2D3D4D5D6D7D8D34781Q2Q3Q4Q5Q6Q7Q8Q25691215161913141718U?74LS373+VCC图8单片机电路图3.4串口通讯3.4.1串行通讯概述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与外部的基本通讯方式有两种并行通讯数据的所有位同时传输;串行传输数据的各位一位一位的传输。 在单片机内部或与极近距离的外部一般都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但须多根传输线。 在与外部距离较远的数据传输时多采用串行通讯,其特点是只须一对传输线,大大节省传输线及有关设备,成本低,但传输速度慢,效率低8。 串行通信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传输方式上有远距离有线传输、短距离有线传输、远距离无线传输、短距离无线传输。 用单片机也可实现串行通信,AT89C51的串行口是全双工的UART,它可同时发送和接受数据,是使用特殊寄存器的SBUF寄存器及SCON串行控制寄存器7。 3.4.2串行口结构简介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串行口结构如图11。 由图可见它主要由两个数据缓冲器SBUF和一个输入移位寄存器组成,其内部还有一个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和一个波特率发生器(T1或内部时钟及分频器).接收与发送缓冲器占用同一个地址99H,其名称亦同样为SBUF,CPU写SBUF操作,即修改发送寄存器,同时启动数据串行发送;CPU读SBUF,就是读接收寄存器,完成数据的接收.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的最高位SMOD为串行口波特率的倍增控制位.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用以存放串行口的控制和状态信息.以下是其格式与各位含义SM0SM1SM2REN TB8RB8TI RISM0,SM1按组合确定串行通讯的工作方式。 SM2:允许方式2或方式3多机通讯控制位。 REN允许/禁止串行接收控制位。 TB8在方式2和方式3,它为要发送的第九位数据。 TI发送中断请求标志位。 RI接收中断请求位。 8051串行口正是通过对专用寄存器的设置、检测与读取来管理串行通信的9.内部总线88发送SBUF(99H)门TXD(P3。 1)定时器T1fosc2分频器发送控制器T1R1串行口中断接收控制器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98H)接收SBUF(99H)输入移位寄存器RXD(P3。 0)图9MCS51系列的单片机的串行口3.4.串行口的工作原理串行通信中,发送时,CPU向SBUF写入数据就启动了发送过程,在发送控制器的控制下按照设定波特率的速率由低位到高位一位一位发送,当一帧数据发送完毕,置位发送中断标志T1(SCON.1),该位可作为查询标志,如果设置允许中断,将引起中断,CPU再发送下一帧数据。 接收时,需预先置位REN(SCON.4)即允许接收,接收方按设定的波特率将对方发来的数据有低位到高位顺序进入移位寄存器,当一帧数据到齐接收缓冲器满,置位接收中断标志RI(SCON.0),该位可作为查询标志,如设置为允许中断,将引起接收中断,通过读SBUF,6。 CPU即可将这帧数据读入3.4.2波特率的设定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速率(即波特率)要有一定的约定,8051的波特率发生器的时钟有两种,一是系统时钟的分频值,由于系统时钟的频率是固定的,所以次种方式的波特率是固定的,另一种是由定时器1提供,波特率是由定时器的溢出率控制,T1的计数初值是可以通过软件来改写的,因此是一种可变波特率方式,此时T1工作于定时方式2(8位自动再装入方式)。 波特率是否提高一倍由PCON的SMOD值确定,SMOD=1时波特率加倍。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中,方式1和方式3采用可变波特率。 我们选取方式1,其计算公式如下MODE1=(2/32)*振荡频率/12*256-(TH1)波特率为2400bps。 本实验通信线的连接如图8所示。 微机RXDTXDGND电平转换电平转换RXDTXDGNDRXDRXDTXDTXDGNDGNDRS232CRS232C微机或其他设备图10通信线的连接在本实验中,选用方式1,故PCON设置为80H、SCON设置为50H,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2,波特率为9600位/秒,故TMOD设置为20HTH1=TL1=0F3H。 3.4.3电平转换MAX232在很多应用场合,需要由PC机和MCS-51单片机组成多机系统,单片机的串口与之相接时必须考虑到电平转换的问题,因为单片机中高低电平被定义为3V以上和1V以下,在PC机中也是如此,在传输线路中的高低电平是+-15v,因此必须考虑到电平转换的问题,然后其他的接法通常比较一致。 在这里选用电平转换工具MAX232来完成。 硬件结构图Title I/OI/OI/OI/O14811CTRLACTRLBCTRLCCTRLD135612O/IO/IO/IO/I23910S2CD4016BCIN-026msb2-12120191881514172-22-32-42-52-62-7IN-127IN-228IN-31lsb2-8IN-42EOC7IN-53ADD-AADD-BADD-C252423IN-64IN-75ALE22ref(-)16ENABLESTARTCLOCK9610ref(+)12ADC0809EA/VP31X1X21918RESET9RDWR1716INT012INT113T014T115P10P11P12P13P14P15P16P1712345678P00P01P02P03P04P05P06P073938373635343332P20P21P22P23P24P25P26P272122232425262728PSEN29ALE/P30TXD11RXD10U98051U15CRYSTALC8CAPC9CAPVCCC7CAPv1210A74F041236A74F321237A74F32129A74F04128A74F043261574U10LM741R5RES1R?RES1R?RES1RES1R?RES1R?+15V-12VR?RES13261574U1LM741R15k12vR4R2C1V1VSIN12V20k-12VR35423121ALM3395423122ALM3395423123ALM3395423124ALM339R54.5kR6450R750R8+12V+12V+12V+12V-12V-12V-12V-12V12U?A74F0412U?A74F0412U?A74F04123U?A74F08123U?A74F08123U?A74F08123U?A74F08123U?A74F08123U?A74F08123U?A74F08123U?A74F08NetLabel10NetLabel1012V123U?A74F08OCC1111D2D3D4D5D6D7D8D34781Q2Q3Q4Q5Q6Q7Q8Q25691215161913141718U?74LS373OCC1111D2D3D4D5D6D7D8D34781Q2Q3Q4Q5Q6Q7Q8Q25691215161913141718U2374LS373A0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109876543252421232CS120CS226WE27OE22D0D1D2D3D4D5D6D71112131516171819U?6264VVCCVCC16V+2V-6T2IN10T1OUTT1IN14R1INR1OUT13R2INT2OUT8R2OUTGND9C1+1C1-3C2+4C2-51112157U18MAX232+C11+C141.0uf+C121.0uf+C10+C13VCC第四章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结构化模式。 主程序先初始化,其程序分为三大块,分别为模数转换存储子程序,单片机检测数据子程序,串口通讯发送端子程序。 下面将这三大部分分别阐述模数转换与存储在此程序块中,最关键的是通过硬件图找出0809的端口地址,其次是将采集到的数据直接存于外部存储器的过程。 要着重考虑的是外部存储器容量有限(我们采用的是8K*8的RAM6264)因此不能无限制的存储,因此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是定时即确定采集时间;二是定量即存储到一定量的数据后,自动停止采集。 本次实验采用后者。 其流程、原代码见附录。 单片机检测数据此程序用以检测单片机接受到的小信号,将接受的信号分别与 11111111、 00111111、 00001111、00000000进行四次比较,将小信号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分别由单片机的P1.0至P1.3选中多路开关的四个控制端,再由放大器实现四个不同等级的放大,其流程见附录。 串口通讯发送数据端单片机与PC机通讯的发送端程序在单片机中完成,主要用到单片机串行通讯口和控制寄存器SCON,关键是波特率的设定我们的发送端选用方式1,它传送的是8位数据,波特率可变。 我们用MOV SCON,#50H确定此方式。 根据波特率=2/32*震荡频率/12*(256-(TH1),用MOV TH1,0F3H将TH1定为F3。 波特率则为2400位/秒;其流程图见附录。 第五章结语经过这一次的课题设计,我比以往更清晰明了地掌握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钻研精神。 在课题设计中,我明白到自己的知识还是很有限的,应该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头脑更充实。 同时我也体会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计算机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的单片机,结构简单,用途广泛,是我们应该很好地掌握的一门知识,一种工具。 我们本次设计的课题MCS51系单片机组成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MCS51系列单片机是功能极强的8位高档单片微机,它既可用于简单的测控系统,又适用于复杂的测控系统,特别使用逻辑控制。 由于它功能/价格比高,组成应用系统灵活、方便,是当前国内普遍选用的机种。 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 一开始以为只是简单的程序设计方面的内容,后来在设计的过程中,才发现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比如说微机控制及单片机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虽然说单片机等均属于我们的专业课,但是以前所学的均为书面知识,而且还有很多地方均还是特别清楚。 通过本次设计,在把书面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时,首先要有较高的自学能力,自学获取知识及相关信息的能力,而我认为在大学中所真正应该掌握的就是这种能力。 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汲取新的东西,而其中绝大部分都需要我们靠自学去解决。 其次是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的东西往往与理论的东西不同,尤其是很多书本上的东西,往往在实际应用中行不通。 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中进行运行、调试、制作,在实际应用进行检验,直至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不少困难,如前所述,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都得到了解决。 对于本次设计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属于较为成功。 参考文献1孙育才MCS-51系列单片机微行计算机及应用(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2姜苇、李刚、李宁WINDOWS下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及电子工程学院,xx年5月3周立功等增强型80C51单片机应用速成与实践,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xx年1月。 4张凯等单片机应综合系统及其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劳务派遣科研助理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淄博花沟镇城乡公益性岗位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年中国银行河南分行校园招聘72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河源连平县招聘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陕西航空医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照片里的儿童世界
- 2025年合肥市中心血站公开招聘编外使用人员6名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轨道变形监测预警-洞察及研究
- 税务咨询方案范本下载
- 手指印画课件
- (行业)常用表面处理工艺详解(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 《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课件
- 配电网安健环设施标准
- 2025年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家校合作下的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 2024年学校安全教育讲稿范文(2篇)
- 电力电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防雨雪冰冻应急演练
- 少儿篮球培训家长会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计算题包含答案
- 5《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